就连斯大林要清洗,也要拉一帮子杀另一帮子的
藩王在农民军、清军攻城的时候依旧不碰军队,一是因为不懂军事,总有侥幸心理,觉得城不会破,二是因为担心一旦插手军队会被朝廷制裁。
如果朝廷横竖都要弄死他们,他们还有什么可顾忌的,手里有钱还愁没兵吗,几仓小米散出去,几万逃兵、饥民就有了。
根据农民军抄藩王家的经验,所得金银多则上百万,少则几十万。
李自成、张献忠抄藩王的家,要是有一百万两银子,他们至少七八十万还是能拿到的。因为他们的军队都是他们自己一手创立的,对抄家人员有足够的控制力。
要是皇上派太监去抄家,一百万两里太监得拿二十万吧,太监带去的亲戚朋友狗腿子得拿三十万吧,本地投效的城狐社鼠地痞流氓得拿四十万吧,最后拿不到一成糊弄糊弄皇帝,把全国的藩王都杀了也不够一年的辽饷。
而但凡有一个藩王稍微有一点脑子,反了,起码得花几百万的军费去镇压吧,一打起仗来,税收也损失了,战后还得重建。比如说周王朱恭枵,五十万两银子撒出去招募流民,你要弄死我咱们就同归于尽,逼急了老子连黄河大堤都挖开,咱们谁也别好。
抄藩王的家不仅仅是自己砍自己,而且是典型的赔钱买卖。
明朝末年,很多藩王,都已经分封就国一二百年,在地方上影响力巨大,势力盘根错节。皇帝要抢他们的银子,谈何容易?
和藩王相比,明朝的外戚才是真正被打压得无权无势,势力孱弱为历朝历代之最。
然而,崇祯帝仅仅是想拿一个远房外戚开刀,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一个亲生皇子的性命,附带一个内阁首辅的人头,最后还只能自己认栽!
武清侯李国瑞,崇祯帝曾祖母,孝定李太后的侄孙,继承了其祖父、李太后哥哥的爵位,按亲戚关系算,是崇祯帝的远房表舅,关系已经很淡了。
在内忧外患之际,崇祯帝听取内阁首辅薛国观的进言,强迫他的那些亲戚捐资助响。
李国瑞拥有大片庄园田产,家资无数,崇祯帝拿他开刀,李国瑞就藏匿私财,拆毁居所,把破旧器具摆满大街来哭穷。崇祯帝的岳父,当朝国丈、嘉定伯周奎还特意给他说好话。
崇祯帝大怒,把李国瑞剥夺爵位,打入天牢,李国瑞被吓死了。崇祯帝继续逼捐,皇亲国戚们人人自危,便暗地和宫中的嫔妃宦官相勾结,趁着年幼的五皇子生病,便装神弄鬼,假造孝定太后(九莲菩萨)显灵,责备崇祯帝薄待外戚,把这个小孩子活活吓死,甚至还放言要杀尽所有皇子:【诸皇子尽当夭!】
【帝初忧国用不足,国观请借助,言:“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因以武清侯李国瑞为言……或教国瑞匿赀勿献,拆毁居第,陈什器通衢鬻之,示无所有。嘉定伯周奎与有连,代为请。帝怒,夺国瑞爵,国瑞悸死。有司追不已,戚畹皆自危。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宫妾,倡言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夭,降神于皇五子。】
这亦是权贵集团对皇帝的最后通牒:今日可以把黑手伸进皇宫,吓杀皇子,难道明日便不能弑君篡位么?
崇祯帝痛失爱子,又遭恐吓,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恶气,让李国瑞七岁儿子继承武清侯位,将李家的家产尽数归还,并杀了薛国观这个倒霉首辅,给皇亲国戚们出气。
【俄皇子卒,帝大恐,急封国瑞七岁儿存善为侯,尽还所纳金银,而追恨国观,待隙而发。】
明此刻的大明王朝看似面上光鲜,然而二百多年下来积累的体制弊病,早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一边是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钱财集中于权贵巨室,一边是腐朽的国家机器根本收不上税,国家财政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
此外又恰逢全球化进程的大航海时代,和外国交流空前密切的“晚明大变局”,可以说朱元璋和朱棣基于小农经济设计的政治体制,已经完全跟不上“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了。
当时的中国江南,是整个世界最富庶的地域,生产力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每年从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的相关贸易换回大量的白银,竟能让中国这么一个贫银国实现了“银本位”制度。
可惜这些本能让帝国得以续命的钱粮财赋,在已经彻底腐坏的明朝体制下,根本不可能收取得上来。因此整个国家一边是西北苦难交迫,流民遍地,一边是江南富庶升平,莺歌燕舞。
崇祯帝难道真不知道百姓无钱,整个国家的财富都在官僚巨富手中么?可是他一方面固然可以随意罢黜甚至杀戮那些宰辅、总督、尚书等方面大员,如同杀猪宰狗,另一方面却根本无力和整个官僚权贵集团做斗争,让这些道德君子从嘴里把钱吐出来。
官员们光领那点合法的微薄薪水,一家老小都根本活不了,活不好,因此不免要收各种“冰敬、炭敬”之类的潜规则灰色收入,自然就更没有立场去严惩贪腐,清理自身队伍。
而明朝商税极低、科举士大夫免税的“祖制",正好又让官僚进士们大开收纳投献田、开设各种工场铺子的方便之门,而真正向国库缴纳的赋税,和他们所得巨额利润比不过九牛一毛。
这些学富五车的官僚士大夫,笔下道德文章洋洋千言,忧国忧民溢于言表,但真让他们去学于谦海瑞,做一个廉洁自苦的崖岸孤臣,那就谁也休提了。需知道整个大明朝二百多年,总共也才出了一个于谦,一个海瑞!
明末名将卢象升,算是那个时代仅有的知兵法、敢善战,廉洁自守,更有一腔为国忘我热血的进士文官,他曾在巡视九边后,上书汇报崇祯皇帝:
【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这就是大明朝的精锐兵马、西北边军将士当时的生活状况。一群平日卖儿、鬻女、典妻、乞讨,或与将主为奴来维系生存的乞丐和奴隶,指望他们保家卫国到几时?一个连帝国核心支持武力都弄成这个样子的王朝,竟可能长久持续下去么?
卢象升卢忠烈公此前未逢一败,为当时大明第一名将,又身居兵部尚书和宣大总督的要职,在巨鹿之战,却只能以五千天雄军去迎击入侵关内的两万清军,身披多创一战殉国。
个中缘由,并非他将才不足,而就是因为数万友军就坐视他全军覆灭而不动如山,而就是因为他麾下将士竟已经饿了整整三天肚子,无人肯供应粮饷!
所以,哪怕是松锦大战洪承畴部毁败,潼关大战孙传庭部覆亡之后,大明王朝精锐的机动军力固然已经全军覆灭,但九边重镇尚有几十万缺衣少食的边军,然而崇祯帝却根本拿不出能让他们卖力抗敌的粮饷。
因此,李自成数万老营东征,几十万明朝边军竟卷甲而降,几个月就让李自成兵锋直指北京城下,逼得崇祯帝上吊自杀,临终犹自痛骂:【臣皆亡国之臣!】
而当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这些原明朝降军又迅速转头了满清,成为清军取关中、下江南、攻伐四方的马前卒,急先锋,并和八旗铁骑一起,用屠刀把士绅权贵们积累的巨额财富,尽数洗劫一空。明亡清兴,便成定局。
可行,但需要条件。
不能直接说抄家,不能都抄家。
找些劣迹多的,发配凤阳背皇明祖训,这是常用手段。
后期的话就下令允许藩王犒劳军队,那些实在小气到极点的就用抗旨的罪惩罚,但依然不能杀人。只能削籍抄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