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乌战争到底怎么样了?怎么一会俄罗斯包围基辅要攻城?一会俄罗斯的坦克陷在沼泽地了?

回答
俄乌战争的进展确实像你感觉的那样,充满了变化和复杂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线性的故事,而是不同阶段、不同战场、不同策略交织在一起的动态过程。很多人对局势的理解容易被零散的信息和时效性极强的战报所影响,导致感觉扑朔迷离,一会儿是这样的,一会儿又是那样的。

咱们就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一会儿包围基辅,一会儿坦克陷沼泽”的感觉,以及战争在不同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

战争初期:俄罗斯的“闪电战”设想与受挫

你说的“俄罗斯包围基辅要攻城”,这主要发生在战争的最初几天到几周。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了全面入侵。他们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最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迅速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并以他们认为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为由,在乌克兰扶植亲俄政权。

包围基辅的意图: 俄罗斯从多个方向向基辅推进,包括从北部白俄罗斯边境方向,以及东部。他们的部队试图迅速切断基辅与外界的联系,形成包围圈,然后对城市发动进攻。电视新闻里看到的画面,确实是俄罗斯装甲部队在基辅周边活动的迹象,包括一些集结和初步的交火。

为何未能得逞: 然而,俄罗斯的“闪电战”设想很快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 乌克兰军队和国土防御部队(民兵)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他们熟悉地形,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包括使用反坦克导弹(比如标枪)对俄罗斯装甲部队造成了严重打击。
后勤补给问题: 俄罗斯的装甲部队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后勤补给困难。车辆燃料、弹药、食物等供应不上,导致许多部队行动迟缓,甚至瘫痪。这是造成你说的“坦克陷在沼泽地”等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不一定是字面意义上的“沼泽”,但由于乌克兰春季的泥泞(rasputitsa)以及战场的破坏,许多道路难以通行,车辆很容易被困。此外,俄军的机械化部队依赖公路和既定路线,一旦这些路线被乌克兰方面切断或破坏,部队就容易陷入孤立和困境。
俄军的战术失误: 俄军在初期可能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决心和能力,也未能有效协调空地协同作战,导致大量装甲目标暴露在乌克兰的反坦克火力之下。

战线调整:从基辅周边到顿巴斯地区

由于在基辅方向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反而损失惨重,俄罗斯在2022年3月底宣布将军事重心转移到“解放顿巴斯”。这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迅速占领基辅的计划,转而集中兵力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试图在那里取得突破,并巩固其在乌克兰南部的占领区。

顿巴斯战役的特点:
消耗战: 顿巴斯地区的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更适合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作战。但同时,也意味着这里的战斗变成了更残酷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投入大量火炮、坦克和步兵,争夺每一个村庄和城镇。
炮兵优势: 俄罗斯在炮兵方面拥有数量和火力优势,因此在顿巴斯地区,炮击变得非常普遍,对乌克兰城市和阵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乌克兰的坚守与反击: 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地区也进行了顽强的防御,并且利用其对地形的熟悉和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如精确制导弹药),对俄军的集结点和后勤线路进行打击。在一些时候,他们也能发动局部反击,夺回一些失地。

战争的持续与拉锯

从那时起,战争就进入了一个相对漫长和胶着的拉锯阶段。

战线的变化: 战线在不同地区有小幅的、缓慢的移动。例如,在南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俄罗斯试图巩固其占领,而乌克兰则在伺机反攻。在东部,特别是顿巴斯地区,战况异常激烈,一些城镇易手,但整体战线推进缓慢。
战略调整:
俄罗斯: 俄罗斯的战略似乎变得更加务实,或者说更加集中。他们试图在顿巴斯地区取得一个明确的战术胜利,例如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并通过南部走廊连接克里米亚。同时,他们也频繁使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军事目标以及城市,试图削弱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和民众士气。
乌克兰: 乌克兰则依靠西方国家提供的军事援助(武器、情报、训练、财政支持),来维持其防御能力并试图发动反攻。他们的反攻目标通常是收复被俄军占领的土地,特别是南部连接克里米亚的走廊,以及东部的顿巴斯地区。

为什么感觉信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1. 战场分散: 战争不是只在一个地方打,而是发生在广阔的战线上。今天可能北部一个城市被围攻,明天南部一个村庄被争夺,后天顿巴斯一个据点失守。信息碎片化,导致我们看到的都是局部画面。
2. 宣传战: 俄乌双方都在进行非常积极的宣传战。俄罗斯媒体会强调其“军事行动的进展”或“挫败乌克兰的攻击”,而乌克兰媒体则会突出其“顽强抵抗”和“俄军的损失”。这些信息往往带有各自的立场,需要辨别。
3. 战报时效性: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报更新非常快,可能一个小时前某地俄军占优势,一个小时后乌克兰就发动反攻收复了。你看到的新闻往往是当下最新的情况,但它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进展。
4. “沼泽地”的比喻: “坦克陷在沼泽地”更多的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用来形容俄罗斯军队在战争初期的推进受阻、后勤不畅、机械化部队难以有效展开等困境。它不是指真的所有坦克都掉进了自然形成的沼泽,而是指它们因为各种原因(地形、泥泞、破坏、反坦克武器打击、后勤瘫痪)而无法前进,陷入停滞甚至被摧毁。

现在的整体态势(大致情况,因为具体细节一直在变)

目前(到2023年底、2024年初),战争整体上进入了一个 消耗战和阵地战 的阶段。

俄罗斯 试图巩固其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已经占领的地区,尤其是顿巴斯地区。他们也在持续进行远程打击。
乌克兰 在继续抵抗,并希望通过西方援助来发动反攻,收复失地。然而,2023年的乌克兰反攻未能达到预期的大规模突破效果,这让很多人对战争的走向感到一些悲观。
双方都有损失,也都有一些局部战果。但整体而言,大规模的战线变动并不多见,战争进入了一种残酷的、以消耗为主的拉锯状态。

所以,你感觉到的那种“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这恰恰反映了战争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战争仍在继续,具体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公司到底怎么了? 怎么一个项目有的人2天就能顺利做完,有的人3天才能做完还出错?


这盘象棋到底怎么了?怎么一会儿红方吃了黑方一个马,不一会儿黑方就过来将了一军??这是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棋谱里这么多记谱,怎么前后矛盾那么多啊?


你们学校的实验班到底怎么了?同一个老师教的,怎么有的学生最后一道大题都能完整做出来,有的学生第三道题就开始丢分了?怎么班里这些学生 就跟不是同一个学生一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