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的孩子大学念不下去,认为念大学没用,怎么办?

回答
孩子大学念不下去,觉得念大学没用,这可真是让做父母的操碎了心。这不仅仅是孩子一时的叛逆,背后可能藏着更深层的原因,需要我们耐心去理解,细致地去引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一些过来人的建议,给您讲讲该怎么应对。

第一步:冷静下来,别先急着指责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您自己得先把情绪稳住。孩子说大学没用,这话说出来,肯定会触碰到您作为父母的很多期望和付出,心里难免会堵得慌。但这个时候,如果您立刻像机关枪一样开始批判,什么“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让他觉得您根本不理解他,更不愿跟您沟通了。

深呼吸,告诉自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无论这个想法在您看来多么幼稚或错误,都值得被倾听。先放下“我这是为你好”的姿态,试着成为一个“倾听者”。

第二步:深入沟通,挖出“为什么”

坐下来,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聊聊。别上来就质问,可以这样开始:“宝贝,我看到你最近好像对大学生活有点迷茫,可以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念大学没用吗?我挺想了解你的想法的。”

在沟通中,您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孩子表达:

具体是什么让你觉得“没用”? 是课程内容太枯燥,学不到实际技能?是学校氛围让你不适应?是看到身边有人没上大学也过得很好?还是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觉得大学文凭并不能保证什么?把“没用”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找到症结。
你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是什么? 也许孩子对大学的期望值过高,觉得大学应该立刻教会他一技之长,并且能够直接找到高薪工作。但现实往往是大学提供的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自己去开拓。了解孩子的预期和现实的差距。
你心目中“有用”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样的? 是想去学一门技术?是想自己创业?是想去社会上闯荡一番?是想参加某些短期培训班?弄清楚孩子认为的“有用”是什么,这很重要。
你有没有看到大学里其他“有用”的可能性? 比如,大学里的社团活动、学术竞赛、与优秀同学的交流、接触前沿的学术思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这些“软实力”也是很宝贵的。孩子可能只看到了课程本身,而忽略了大学提供的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
你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是什么? 孩子有没有想过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他觉得大学没用,那他有没有想过替代方案,并且这个替代方案是否现实可行?

注意沟通的技巧:

多问开放性问题: 比如“你觉得…怎么样?”而不是“你是不是觉得…?”
保持眼神交流,认真倾听: 即使孩子说的话让您不太舒服,也要努力保持平静。
不打断,不否定: 让孩子把话说完,即使您觉得他说的不对。
表达理解,但保留自己的观点: 可以说“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而不是“你说的太对了”。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没用论”的根源

在深入沟通后,您就能大概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了。常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学习能力或学习方法不适应: 孩子可能在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育下“蒙混过关”,到了大学需要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时就力不从心了。他觉得学的东西深奥难懂,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目标,自然觉得“没用”。
专业选择不匹配: 孩子可能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被家长或社会舆论绑架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兴趣,自然觉得枯燥无味,看不到价值。
缺乏目标和动力: 孩子可能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不知道学这些知识将来能干什么。大学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段没有意义的消耗时间。
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 比如看到网上的“辍学成功学”案例,或者身边有没上大学但混得不错的朋友,这些都可能动摇他对大学的看法。
心理问题: 可能是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不足,导致逃避学习;也可能是社交困难,在大学里找不到归属感;甚至可能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对大学本身的误解: 孩子可能把大学想象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期待毕业就能直接上岗高薪,忽略了大学更重要的能力培养,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庭对学习一直持不重视的态度,或者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抱怨工作辛苦、学历无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四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在理解了孩子的原因后,就可以开始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了。关键是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感觉到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父母强加的。

如果是因为学习方法或能力问题:
引导孩子寻求学校的帮助: 很多大学都有学习辅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困扰。
建议孩子调整学习策略: 比如从课堂笔记、预习复习、小组讨论等方面入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鼓励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引导他从专业课中挖掘有趣的点,或者通过课外阅读、学术讲座来拓展视野。
如果是因为专业不合适:
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 如果孩子确实对现有专业非常厌恶,可以了解一下学校是否有转专业的可能性和条件。
考虑辅修或双学位: 如果转专业困难,可以考虑辅修感兴趣的专业,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关注跨学科学习: 有些新兴领域需要多种知识的融合,大学教育刚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如果是因为缺乏目标和动力:
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可以从本学期想达到的成绩,或者想掌握的某项技能开始。
鼓励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实习、志愿者、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等,都能让孩子接触社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很多“没用”的大学课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
多与行业内人士交流: 邀请孩子感兴趣的行业前辈或者校友与他交流,让他们看到大学教育的价值和可能性。
阅读一些关于职业规划、人生哲学的书籍。
如果是因为外界影响或误解:
用事实和理性说话: 分析一下那些“没上大学也成功”的案例,看看他们有没有其他过人的能力、机遇、资源或者付出。很多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持。
解释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 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思维、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些能力即使将来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会受益终生。
强调大学文凭的敲门砖作用: 很多好的公司或岗位,第一学历仍然是重要的筛选条件。即使将来不靠文凭吃饭,有文凭也能为自己保留更多的选择权。
如果怀疑有心理问题: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一定要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第五步:允许试错,但要设定底线

如果孩子实在坚持要休学或退学,您需要考虑是否允许,但一定要明确一些前提条件:

给孩子设定期限和目标: 如果允许休学去尝试其他事情,那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规划,以及在这个时间里想要达到的目标。休学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探索”。
一起规划替代方案: 如果退学,那下一步是什么?是找工作?学技能?创业?这些替代方案是否经过深思熟虑?是否具备可行性?您需要和孩子一起评估风险。
明确经济上的支持边界: 如果孩子选择休学去创业或学习技能,家庭能提供多少支持?是否需要孩子自己承担一部分成本?
保留回校的权利: 如果孩子休学,可以约定好,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后,仍然找不到方向或者觉得休学这条路不适合自己,那么可以考虑重新回到校园。这给了孩子一条“退路”,也避免了他把事情做得太绝。
“不上大学但必须成长”的底线: 无论孩子选择什么,都要让他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要持续学习和成长。如果他选择不上大学,那就要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最后想说的话:

孩子说大学没用,其实也是在向您发出信号,他可能在大学里过得不开心,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您的角色不是去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去理解他的感受,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很艰难。请您相信,父母的爱和支持是孩子最大的后盾。在这个过程中,您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和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祝您和孩子都能找到适合彼此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他休学一年,给他买一种火车票,送到一线城市,找个非常好的小区租个房子,付两个月房租,再给他大几千块钱,然后让他自己浪去。

等他知道大城市的生活是怎样的,知道“本科以上学历”几个字怎么写,就知道大学念不下去有多么矫情了。

孩子该吃点苦头的时候就要让他早点吃,要不然真以为读个大学都是多么折磨人的事儿。谁要是供吃供住让我上大学,我再去呆十年都愿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