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普罗柯匹所著之《秘史》?

回答
要评价普罗柯匹所著的《秘史》,我们得把它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结合他的写作目的、写作风格以及后世的评价来看。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份充满了个人情感、甚至可以说是个人恩怨的“爆料”。

首先,从写作目的来看,《秘史》与普罗柯匹之前的作品,《战史》(Wars)和《建筑》(Buildings)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

《战史》 和 《建筑》 是他为歌颂查士丁尼大帝和皇后狄奥多拉的伟大功业而写的,充满了赞美和溢美之词。在这些作品中,普罗柯匹笔下的君主几乎是完美的化身,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们的建筑工程也改变了世界。这几乎是一种官方宣传的口吻,也符合当时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史学传统。
然而,《秘史》的出现,却是180度的转变。突然之间,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疯子、荡妇、贪婪的魔鬼。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后世的史学家们一度陷入困惑:究竟哪个普罗柯匹才是真实的?

这种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个人的挫败感和失意: 普罗柯匹曾是查士丁尼麾下一位杰出的军事秘书(hypatos),跟随名将贝利撒留征战四方。他亲眼见证了帝国东山再起的辉煌,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官场的腐败。然而,随着贝利撒留的失宠和最终的政治迫害(他本人也一度被卷入其中,财产被没收),普罗柯匹可能心生怨恨和不满。他本寄予厚望的理想和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2. 对政治腐败的揭露: 《秘史》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查士丁尼政府内部腐败、税收盘剥、司法不公、残酷压迫等现象的无情揭露。他列举了大量细节,从皇帝的贪婪如何导致压榨百姓,到皇后狄奥多拉如何利用其权势进行政治斗争和个人报复。这使得《秘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揭露真相、批判现实的价值。
3. 道德的谴责: 普罗柯匹显然无法容忍他所看到的一切。他用极为尖锐、辛辣的语言,对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的道德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他将狄奥多拉描绘成一个曾经的妓女,是如何凭借其美貌和心机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展现出残忍和血腥的一面。而查士丁尼则被描绘成一个昏庸、愚蠢、唯命是从的暴君,或者是一个被私欲和恶念驱使的魔鬼。

再来看写作风格和语言,《秘史》更是独树一帜,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尖酸刻薄,极尽挖苦之能事: 与《战史》的庄重、宏大叙事不同,《秘史》的语言充满了个人的情感色彩,尤其是负面的情感。他使用的词汇非常生动,常常带有强烈的贬低意味和嘲讽语气。他描绘人物的语言,如同刀子一样锋利,直刺要害。
细枝末节的描写,甚至是耸人听闻的细节: 普罗柯匹在《秘史》中不惜笔墨地描绘了许多宫廷的丑闻、帝后个人的私生活,甚至是一些带有性暗示或侮辱性的细节。这在当时的史学界是相当罕见的,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争议。他似乎不满足于简单的政治批判,而是要彻底地“摧毁”他所憎恨的对象。
对“真相”的执着,即使这种真相是片面的: 尽管《秘史》的情感色彩非常浓厚,但其中也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在其他史料中可能难以找到。普罗柯匹似乎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他所认为的“真相”公之于众,即使这种真相是建立在他的个人经历和解读之上的。

那么,后世如何评价《秘史》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秘史》的评价一直在历史学界被不断重估和讨论。

早期受到的怀疑和忽视: 在普罗柯匹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秘史》的评价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其内容过于“污秽”和“亵渎”,与当时主流的史学价值观相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位失意官员的个人攻击,不可尽信。在拜占庭帝国流传的抄本中,很多都不包含《秘史》,甚至直到中世纪晚期,《秘史》才真正开始被广泛阅读和讨论。
近代以来对《秘史》价值的重新认识: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拜占庭政治和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秘史》的独特价值。尽管要承认其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但它提供了其他史料所没有的宝贵信息,尤其是在揭露:
查士丁尼统治的阴暗面: 许多学者认为,《秘史》是对查士丁尼统治下,普通民众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帝国官场腐败的真实写照。查士丁尼的雄心勃勃带来了对外扩张的巨大投入,这些都需要巨额的税收来支撑,而税收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对人民的盘剥。
狄奥多拉这位复杂女性的多维解读: 尽管普罗柯匹的描绘充满了恶意,但他也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具影响力、政治手腕强悍的女性形象。狄奥多拉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她的出身、她的崛起、她对查士丁尼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普罗柯匹的描绘,尽管极端,但也是理解这位皇后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
拜占庭宫廷政治的真实图景: 《秘史》以其鲜活的细节,展现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以及人性的黑暗面。这使得拜占庭的宫廷生活不再是遥远而神秘的,而是充满了人性的真实和残酷。

对《秘史》的局限性认识: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秘史》的内容。学界普遍认为,《秘史》是一部“诽谤史”,充斥着普罗柯匹个人的憎恨和偏见。他对于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的描绘,很有可能被夸大和扭曲,以达到其情感发泄的目的。例如,他对于他们是“龙”、“魔鬼”的描绘,显然是文学上的夸张和象征,而非字面意义上的描述。因此,在阅读《秘史》时,必须保持批判性的眼光,将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才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总结来说,如何评价普罗柯匹的《秘史》?

我认为,《秘史》是一部矛盾而又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它是一部极其个人化、情感化,甚至充满怨恨的“爆料”,其对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的尖酸刻薄和无情揭露,使得它在当时甚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不入流”。
但同时,它又是一部具有深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黑暗面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另一面,揭示了帝国内部存在的腐败、压迫和人性的阴暗。
它的语言生动、细节丰富,充满了文学色彩,虽然带有夸张,但也因此使得历史人物更加鲜活,宫廷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为一部完全客观公正的历史叙事,而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亲历者在经历了理想破灭、个人挫折后,对他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政治现实和社会黑暗面的一种极端而又真实的“控诉”。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视角,它才显得如此独特,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引发人们对其真相和价值的讨论。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记载并非总是歌功颂德,也常常伴随着血泪和控诉。理解《秘史》,就是在理解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历史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普罗科比以及John Lydus这种人都是查士丁尼时代的Half-Pagan Literati,他们有可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信基督教,但是私人生活与思想并没有多少基督教色彩。而这两人对查士丁尼的怨气都很大,John Lydus自己的作品里一天到晚抱怨查士丁尼坏规矩,而普罗科比不光秘史,就连战史里面也充斥着对查士丁尼的批判(De Aedificiis是写来讨好查士丁尼的,没法上算)。

普罗科比整体的可信度并不低,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其是一个修昔底德式的古典历史作者而并非后来写编年史的修道士。单看秘史来说,作为cross-reference或者historiographical studies的材料更恰当。史料分析本身就是门需要训练的技巧,就算史料百分百正确、不偏不倚,历史学家也需要自己解读史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普罗柯匹所著的《秘史》,我们得把它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结合他的写作目的、写作风格以及后世的评价来看。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份充满了个人情感、甚至可以说是个人恩怨的“爆料”。首先,从写作目的来看,《秘史》与普罗柯匹之前的作品,《战史》(Wars)和《建筑》(Buildings)有着截然.............
  • 回答
    燃爆,但为何“燃”得有点晚?——浅谈《普罗米亚》在2021年6月中国大陆的公映2021年6月,当Trigger社的现象级作品《普罗米亚》终于登陆中国大陆院线时,不少动画爱好者,尤其是国内的Trigger粉丝们,可以说是等到花儿都谢了。这部早在2019年就在日本掀起观影狂潮,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 回答
    评价普京,以及他是否真正让俄罗斯强大起来,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区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人的视角。普京上任之初的俄罗斯:一个“失败国家”的边缘要理解普京的“强大”论,首先得回顾他接棒时俄罗斯的处境。20世.............
  • 回答
    普京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这涉及到俄罗斯历史的关键节点、国家认同的构建以及普京政治理念的演变。他的言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政治需求有所调整,但总体上展现出一种批判性与某种程度的继承性并存的态度。要详细评价普京的这些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普.............
  • 回答
    普京的这句话,“忘记苏联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子”(Кто забыл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у того нет сердца. Кто хочет вернуться в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у того нет головы.),是一句非常具有争议性且极具概括.............
  • 回答
    评价普京与波罗申科通电话商讨乌东南部局势等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具体背景和双方的立场。这次通话并非孤例,而是两国在乌克兰冲突持续背景下进行外交互动的一部分。通话的背景与目的: 乌克兰冲突持续: 2014年至今,乌克兰东部地区(顿巴斯)一直存在着由俄罗斯支持的分裂主义势力与乌克.............
  • 回答
    这则新闻标题“普京给默克尔送花是‘侮辱’?克宫反驳:那叫有风度!”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和戏剧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解读:一、事件本身(假设的新闻事件): “送花”作为一种行为: 在国际外交场合,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表达尊重、友好或加深关系。鲜花在很多文化中是象征美好、.............
  • 回答
    要评价普京这样一位复杂且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需要从多个维度审视,并理解其政治生涯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国际环境。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元首,更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政治家,其决策和行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乃至全球的格局。政治生涯的崛起与巩固:普京的政治生涯起步于克格勃,这是一段让他熟悉情报.............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普京与马克龙会面这件事,并且尽可能地把话说得透彻些,避免那种冷冰冰、程式化的感觉。先说结论,如果仅仅从“谈得拢”这个角度来评价,那得看你怎么定义“谈得拢”。如果指的是双方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或者至少是找到了能够沟通和继续对话的“共同点”,那么可以说是“谈得拢”。但.............
  • 回答
    普里颠帝国皇帝巴格一世,一位在其统治时期深刻改变了普里颠命运的君主。他的生命轨迹,从一个边缘王国的王子到普里颠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再到最终被载入史册的争议性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也饱受后人评说。早年与崛起:野心在血与火中孕育巴格一世的早年并非一帆风顺。他出生在普里颠王国中一个相对边缘的家族,当时的普里.............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唠唠普京宣布从叙利亚撤军这事儿。这消息一出来,那真是搅动了一池子的浑水,各方反应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高兴的,有疑虑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觉得这只是个烟雾弹的。要说这事儿怎么评价,那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不能光看表面文章。首先,咱们得说说普京这步棋的战略意图。叙利亚这地方,俄军在那儿打.............
  • 回答
    恩,要评价普奇神父那个“上天堂”的计划啊…… 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看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吸引你,又让你感到阵阵寒意。首先得承认,普奇神父这个计划,从他个人的角度看,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大爱”。他经历过人生中的痛苦、无助、以及见证了太多人因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命运的无力感而煎熬。他信奉的是一种“必然的.............
  • 回答
    俄罗斯与西方的每一次交锋,似乎都让普京这位俄罗斯总统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是“占到上风”。这样的说法,可能过于绝对,毕竟国际政治错综复杂,很难用简单的“上风”来概括,但普京确实在与西方的博弈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要评价普京的政治智慧,不能仅仅看表面的胜.............
  • 回答
    评价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一位复杂且极具争议的任务,他的政治生涯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要对他进行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评价,需要剥离笼罩在他周围的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迷雾,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的作为和影响。首先,从普京上台之初的背景来看,他接手的俄罗斯是一个在苏联解体后经历剧烈动荡、经济凋敝.............
  • 回答
    川普挑选 Betsy DeVos 担任美国教育部长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至今仍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要评价这一任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 DeVos 的背景、她的政策主张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川普挑选 Betsy DeVos 担任教育部长:背景与争议Betsy DeVos 来自一.............
  • 回答
    俄总统普京签署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最重大、最具颠覆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有待全面评估。这件事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直接冲突升级,更是对二战后形成的欧洲安全秩序、主权国家原则以及国际法准则的严峻挑战。首先,从俄罗斯总统府的角度.............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1月29日提出的“Buy American and Hire American”(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口号,无疑是他总统任期内最鲜明、最核心的经济政策主张之一。这个口号不仅简单直接,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保护主义理念,旨在重塑美国的全球经济定位和国内就业格局。要评价这一口号,我们需要.............
  • 回答
    川普政府时期,在对外军事行动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备受争议的案例,其中花费重金轰炸机场,但仅能使其停止运行数小时的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一、 军事效益的评估: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是达成其预设的军事目标。对于轰炸机场这类行动,其通常的军事目标可能包括: 削弱敌方空中力量.............
  • 回答
    川普政府在2017年任命现任艾奥瓦州州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为美国驻华大使,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评价这一任命,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布兰斯塔德的个人背景、他与中国之间的渊源,以及这一任命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布兰斯塔德的个人背景。他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川普那个“重建海军”的计划,也就是那个著名的“350艘舰艇目标”。这可不是件小事,里面门道挺多的。首先,得明确川普提出这个计划的背景。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海军的舰艇数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海军的舰艇数量跌破了300艘,这让很多人,包括川普本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