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川普的重建海军计划(350舰艇计划)?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川普那个“重建海军”的计划,也就是那个著名的“350艘舰艇目标”。这可不是件小事,里面门道挺多的。

首先,得明确川普提出这个计划的背景。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海军的舰艇数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海军的舰艇数量跌破了300艘,这让很多人,包括川普本人,都觉得是美国海军力量衰退的象征,认为这会削弱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川普抓住这一点,把重建海军、恢复海军规模作为他“让美国再次伟大”议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反复强调,美国需要一支更大、更强的海军来应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挑战,维护美国的海洋利益。

那么,这个“350艘舰艇计划”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就是川普政府的目标是将美国海军的现役舰艇数量提升到350艘。这个数字可不是凭空来的,它是基于对现有舰艇数量、退役速度以及未来作战需求的综合考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舰艇”的定义也挺宽泛,包含了航空母舰、核潜艇、驱逐舰、巡洋舰、濒海战斗舰、两栖攻击舰、后勤支援舰等等各种类型。

川普政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增加造船预算: 这是最直接的手段。政府大力推动国会增加海军的造船拨款,以支持新舰艇的建造和现有舰艇的现代化改造。
加速新舰艇建造: চেষ্টা(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比喻,美国海军造船可没那么简单)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支持船厂扩大产能等方式,希望加快新舰艇的交付速度。
推迟或取消部分舰艇退役: 在实现350艘目标的过程中,对一些本应退役的舰艇,海军也可能考虑延长其服役寿命,以便维持舰艇总数。
探索新型舰艇概念: 除了传统的舰艇类型,海军也在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无人舰艇等,虽然这些可能不在最初的“350艘”统计范畴内,但也是海军力量发展的组成部分。

评价这个计划,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1. 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挑战:

出发点是好的: 从维护美国全球利益和应对战略竞争的角度看,增加海军力量,尤其是舰艇数量,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海上力量仍然是美国展示实力的重要方式。
数字的争议: 350艘这个数字本身就引起了不少讨论。一些海军专家认为,关键不在于舰艇的数量,而在于舰艇的质量、技术先进性以及海军官兵的训练水平和战备状态。一味追求数量,可能会牺牲舰艇的现代化程度,或者导致军费开销过大,难以持续。而且,这350艘舰艇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支撑,具体到每种舰艇需要多少,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非简单加总。
实现的难度: 美国海军的造船业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船厂的产能限制、劳动力短缺、技术瓶颈、以及造船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些因素都使得按照既定时间表实现350艘的目标变得相当困难。而且,海军的舰艇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需要持续的维护、升级和人员保障,这些都是巨大的开销。

2. 经济和政治影响:

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增加海军预算,特别是造船订单,无疑会给美国的造船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带来巨大的订单,创造就业机会,对地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是川普政府在政治上可以宣传的一个亮点。
军费的巨大压力: 然而,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其所需的军费开销也是天文数字。这必然会挤占其他领域的政府开支,或者进一步加剧财政赤字。在追求“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如何平衡军事开支与其他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是一个棘手的政治难题。
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350艘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象征,代表着川普政府要恢复美国海军的辉煌,重新确立美国的海洋霸权。这种象征意义能够凝聚一部分支持者,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其效果还需要打上问号。

3. 对全球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应对战略竞争: 毫无疑问,川普政府提出这个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中国海军的崛起。增加舰艇数量,尤其是具备先进技术的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旨在增强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等关键区域的作战能力和存在感。
盟友的反应: 盟友们对美国海军力量的增强通常是欢迎的,这有助于维持地区安全和稳定。但同时,过度强调海军规模,也可能引发新的地区军备竞赛,或者让盟友感到压力,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舰艇的真正效能: 就像前面提到的,海军的力量不仅仅是数字。一艘老旧但维护良好的舰艇,可能不如一艘技术先进但故障频出的新舰艇有效。而且,未来的海战模式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例如无人化、网络化等,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海军的体系,并转化为实际的作战效能,比单纯的舰艇数量更重要。

总的来说,川普的“350艘舰艇计划”:

优点: 明确了提升海军力量的战略方向,为造船业注入了动力,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美国海军规模萎缩的担忧。
缺点: 数字目标可能过于笼统,对实现过程中的技术、经济、人员保障等挑战考虑不足。过于侧重数量,可能忽略了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性。而且,其长期可持续性以及对未来海战模式的适应性,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而且,别忘了,海军舰艇的采购和建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牵扯到技术研发、设计、建造、测试、人员培训等多个环节,受到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川普政府提出了目标,后续政府如何执行,以及是否能真正实现,还有很多变数。

所以,要评价这个计划,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它是一个有政治意图、有战略考量,但也存在现实挑战和争议的宏大设想。它更多地被视为一个起点,一个美国海军力量发展方向的信号,而不是一个已经完全实现且无懈可击的蓝图。美国海军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全球局势和技术进步来不断调整和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评价川普的350舰艇计划之前,应该先对美国海军的现状有个了解

美国海军目前处于二战后地位最尴尬的时期

一方面,美国海军根据其战略要求,需要维持一只可全球部署,并在第一时间就有介入能力的海军。因此,11个航母战斗群,以及大约16个水面战斗群是其满足战略任务的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开支过大,以及海军舰艇建造费用的不断增加(这里面不单纯有技术和通胀的原因),美国海军在事实上已经无力维持11个航母群和16个水面群。但国会不准海军减少兵力,也就是可部署舰艇的数量。这使得美国海军一直在破产与违法之间不断摇摆。事实上美国海军已经违法,因为现有航母群只有10个,已经低于11个的法定规模,更不要说几乎抽不出可以独立在未知海域执行任务的水面群了。

更严重的是,由于错误的战略预测,导致美国海军的舰艇路线选择上出现失误,LSC这种”海军版的F-35“实际上并不能满足美国海军的基本海上战略需要——制海权争夺,因此,美国海军在未来30年里在与中国的海军实力增长对比里是占下风的。这不仅仅不符合美国海军战略的预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美国海上安全的基础。

所以,美国海军比任何军种都更急切的需要确定其未来的战略。否则,按照盖茨在2010年给美国海军规划的使命,美国海军在未来30年内可能会退化到无力干预西太平洋地区,甚至退回夏威夷的地步。

川普的350计划,实际上就是在给海军和相关战略人士提供了一种保证:他的国际政策最低程度也会保障美国的海外干涉能力,尽管他不太可能使用这个能力去肆意进行一场战争。就一点来说,他实际上调整了自己过于偏激的外交政策,回到了相对传统但也稳重的路线上来。这一点无疑可以让国外的盟友或者敌人对他的不可捉摸放心。

川普的350计划并不是单纯的出于大选的考虑,除了对外战略以外,也有很迫切的经济拉动需求:首先LSC这种高速海蟑螂会逐渐被替代,这就是20多艘正规驱逐舰的需求;其次,1991年开始服役的第一代伯克接近到寿,因此也需要逐步替换;尽管现有的在建伯克看起来很多,但是相对于退役速度更快的提康级来说,仍然是不够用的,因此巡洋舰退役导致的战力缺口也需要补充;还有新的战略核潜艇计划等,这些都是急切需要确定的项目。无疑,海军对于川普这个计划肯定是满意的,毕竟川普至少保证了美国海军在介入一场中型战争时仍然拥有足够的全球部署能力。

但是,350舰艇只是美国海军战略的最低力量需求。即使美国海军获得了川普所承诺的舰艇数量,仍然是刚够满足需求而已,美国海军依然强大,但是规模不会再增长。

毕竟在美国经济整体衰落的背景下,完卵岂可独立于覆巢

----------------------

可能废话让大家看不懂,那就简单总结一下:

那就是川普认为350艘传统型舰艇是维持美国海上安全和国际干涉能力的最低需求,他将保障这个需求,并在这个实力范围内去控制战争与冲突。这与他承诺的减少军事对抗并不矛盾。

因为按照希腊里上台后可能的搞法,情况就是美国海军继续衰落,但政府开支却并不减少(因为有医保社会福利这几个大头),加上希腊里喜欢主动挑事的个性,可能最终结果是什么好处也没得到,但政府破产,海军也衰落到无力维持海上安全的地步。

user avatar

350舰计划是不可能的,转个博文给你们看看

puffinus.blog.163.com/b

谈谈帝国海军30年远期造舰计划

帝国海军的强大毋庸置疑,帝国海军的困境也无可否认。帝国海军的强大使得许多兔子将帝国海军实践当作赤兔海军必须原样照搬,不可越雷池半步的金科玉律。帝国海军当下面临的困境则使得大票兔子们膝跳反射式地将扩张赤兔海军等同于 “穷兵黩武”。

每年更新一次的帝国海军 30 年远期造舰计划被某些兔子膜拜为 “战略远见” 的典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 30 年远期造舰计划到底是神马东西。


帝国海军当前的远期兵力结构目标要求其 battle force 稳定在 11 艘舰队航空母舰,12 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48 艘攻击型核潜艇,88 艘巡洋舰/驱逐舰,52 艘濒海战斗舰/护卫舰,34 艘两栖战舰,29 艘舰队补给舰,以及 34 艘其它辅助性舰船,共计 308 艘的水平。按照平均服役寿命 35 年计算 (这其中还包括了预期服役寿命为 50 年的航空母舰,42 年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40 年的两栖战舰),舰队更新速度需要达到每年 8.8 艘。

首先必须指出 308 舰 battle force 的兵力规划本质上是后冷战时代早期 “帝国治下和平” 的历史遗迹,对于 “新常态” 下的帝国海军而言可谓捉襟见肘。卡特时期的战略分析明确显示白头鹰帝国海军即使完全忽略与红色帝国海军放对厮杀的可能,将精力专注于 “维护(第三)世界和平” 与把持海军首强宝座,舰队规模仍需达到 425 艘。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近 40 年,但海军舰艇的巡航速度并无丝毫改善 (濒海战斗舰虽然冲刺速度远超同吨位常规战舰,远程航渡时却并不比 FFG-7 “佩里” 级导弹护卫舰更快),地球曲率依然故我,瞬间移动技术也继续停留在科学幻想的宇宙,完成非战争任务需要的舰艇平台数量相应地近乎原地踏步。据此,“全球反恐” 战争初期帝国海军于 2002-2004 年间提出的远期兵力规划将 battle force 舰艇总数设定为 375 艘,其中巡洋舰与驱逐舰 104 艘,濒海战斗舰 56 艘,水面战舰总数 160 艘。2005 年初的 325 舰 battle force 方案则将巡洋舰与驱逐舰数量设定为 92 艘,濒海战斗舰 82 艘,水面战舰总数 174 艘。375 舰 battle force 计划迎头撞上了 “反恐” 战争背景下海外用兵花销及陆军经费优先 & 帝国造舰成本高企联手打造的叹息之壁,尚未启航便在锚地倾覆。“可负担性” 更强的 325 舰方案则因需要牺牲两栖战舰与战术潜艇部队的利益而不了了之 (御林军的政治能量自无须赘述,新世代战术潜艇不仅是 A2/AD 环境下重要的穿透型 ISR 平台,还是顶着帝国各州名号的 “国之重器”)。帝国海军 battle force 远景规划随后从 2006-2011 年的 313 舰演进至如今的 308 舰,在造舰预算分配方面始终遵循着 “帝国主义大锅饭” 的平均主义原则以避免内斗,预期兵力结构与其说是基于战略需要深思熟虑的产物,还不如说是海军各大兵种相互扯皮的结果。

以 308 舰 battle force 目标为基准制定的 30 年造舰计划即使得到顺利落实,也只能将帝国海军的兵力规模大致稳定在现有水平不再继续下降,远远无法满足与赤兔海军在公共服务领域展开全面竞争的需要。问题是年均 8.8 艘舰艇的更新速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帝国海军的财政负担能力。

即使按照海军方面的乐观估计 (深蓝),每年 8.8 艘新舰需要的资金投入也已超过了 1986-2015 年的历史均值 (虚线)。元老院预算办公室的预期 (浅蓝) 更是充满了悲观气息。根据预算办的分析,如果航空母舰与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更新节奏雷打不动 ,其它类型舰艇的建造拨款各打五十大板,并假设造舰成本不随采购频率下降而进一步膨胀 (世上哪有这等好事),按照过去 30 年的实际拨款水平,2016-2035 年帝国海军将采购 4/4 艘航空母舰 (海军计划/负担能力,下同),12/12 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28/18 艘攻击型核潜艇,40/25 艘导弹驱逐舰,35/25 艘濒海战斗舰,16/12 艘两栖舰,43/35 补给舰/军辅船,20 年内的造舰总数为 178/131 艘,海军计划与财政负担能力之间存在 47 艘的差距。2016-2045 年帝国海军将采购 6/6 艘航母,12/12 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45/34 艘攻击型核潜艇,65/46 艘导弹驱逐舰,67/44 艘濒海战斗舰/护卫舰,23/15 艘两栖舰,46/35 艘补给舰/军辅船,30 年造舰总数 264/192 艘,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至 72 艘。帝国海军 2035 年的兵力规模为 11/11 艘航母,10/10 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46/38 艘攻击型核潜艇,88/77 艘导弹驱逐舰,52/45 艘濒海战斗舰,36/32 艘两栖舰,66/59 艘补给舰/军辅船,总数 309/272 艘。2045 年的帝国海军规模为航母 10/10 艘,战略核潜艇 12/12 艘,攻击型核潜艇 50/37 艘,驱逐舰 82/64 艘,濒海战斗舰/快速护卫舰 57/34 艘,两栖舰 33/27 艘,补给舰/军辅船 61/53 艘,总数 305/237 艘。

要想避免舰队规模的慢性失血,对策无非降低舰艇造价与增加造舰预算。降低舰艇造价的途径包括: 1) 提升军事造船工业效率;2) 加快装备更新节奏;3) 提高低端战舰在兵力结构中的比例。帝国军事造船工业效率低下的痼疾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非奥黑竭力鼓吹的 “再工业化” 结出硕果否则无从根治,况且病去如抽丝,就算最终能够痊愈,对于近中期的舰艇采购项目而言也是缓不济急。濒海战斗舰是 2 与 3 的具体表现,1/4 于 “伯克” 的量产单价在帝国海军看来已属天赐。麻烦的是随着兔子强势崛起,帝国海军原有的 88 艘高端水面战舰兵力规模 “目标值” 所依据的威胁环境设定正在迅速蒸发。帝国海军原本估计每个航母打击群只需编入 5 艘巡洋舰与驱逐舰便足以应付西太平洋战区内的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弹道导弹威胁。得出上述结论时赤兔军的 054A 型导弹护卫舰与 039A 型 AIP 柴电潜艇刚开始批量列装,AESA 雷达防空驱逐舰和 093 型攻击型核潜艇的总产量各只有 2 艘,J-20 与反舰弹道导弹更是广大军迷心中遥远的梦想。形势的迅速发展迫使帝国海军在短短数年之后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水面战舰兵力设定,每个航母打击群需要的巡洋舰与驱逐舰数量据信至少需要增加到 7-8 艘。按照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区集结 6 艘航母,每艘航母的护航兵力增加 2 艘的最小需求计算,帝国海军巡洋舰-驱逐舰的总数也应达到 100 艘,这还没有考虑到 2020 年之后赤兔军 J-20 远程隐形战斗机和大型导弹驱逐舰等目前仍处于工程化研制阶段的新世代武器系统将会施加的额外压力。面对日趋完善的赤兔军 A2/AD 体系,帝国军巡洋舰/驱逐舰可能需要携带大量进攻性武器分散前出,以吸引兔军 A2/AD 侦察打击力量的注意,为航空母舰减压,使得帝国军高端水面战舰任务谱与兵力规模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除非鹰兔两家握手言欢,否则依靠大规模建造低端战舰维持 battle force 舰艇总数的法子已经行不通了。

这样增加造舰预算就成了帝国海军摆脱困局的华山孤径。所谓 “顾虑长远” 的 30 年造舰计划不过是海军为了向元老院伸手要钱发射出的舆论导弹。平心而论帝国海军的要求并不过分,1986-2015 年的年均造舰投入仅相当于帝国目前全年基础防务预算 (不包括海外用兵花费) 的 3% 弱,元老院只须将国防开支的 1% 从其它领域转移至舰艇更新项目之上既可扭转帝国海军舰队规模持续萎缩的不利局面 (加快采购频率将导致舰艇单价下降,1/3 的额外经费投入有可能换来 1/2 的舰艇采购数量增长)。帝国的地缘环境与 “新常态” 下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都意味着提高海军预算在国防拨款中的权重实属理所当然。只可惜在帝国防务体系中诸多决策者的眼里,帝国的整体利益远不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要紧......

user avatar

首先把上面每个抖机灵的全反对一次。

首先这件事对于观察家来说是很明显的:哪一种重工业是美国有比较优势,能够吸纳大量美国白人穷人劳动力,是共和党传统支持者的?只有军火业。所以说trump要给军火业下大单,甚至要求盟国给军火业下大单,是很自然的。

其次这件事可以说是对知乎上抱持的trump会让美国战略收缩的幼稚观点的驳斥(无情打脸)。很简单,如果美国真要战略收缩,那么美国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虚名,还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这对于美国政治经济的打击无异于核武器,trump再傻也不会这么干。相反,他的做法是反向单边主义,利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来多收保护费,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是用来巩固美国的地位的。各位千万不要觉得在trump心中中国是可以做交易的,你政治上要取而代之,经济上已经取而代之,今天的中国就是七十年代的苏联,不搞你搞谁?

至于中国该怎么办,这种事情靠对“普通钢过剩特种钢造不出”迷之骄傲的小粉红和看不起工业标准的情怀党是没出路的,哪天ccs和abs能够平起平坐,高级技工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的时候,船人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崛起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了

p.s.对于所谓的拉swing state论,目前的swing state似乎没有造船工业。memo里作为论据的philly所在的PA也是一个蓝州。所以我看不出来有这方面的用意。或者说这个是针对全国选民而不是某些州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川普那个“重建海军”的计划,也就是那个著名的“350艘舰艇目标”。这可不是件小事,里面门道挺多的。首先,得明确川普提出这个计划的背景。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海军的舰艇数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海军的舰艇数量跌破了300艘,这让很多人,包括川普本人.............
  • 回答
    说到特朗普总统时期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这无疑是他执政期间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经济举措之一。要评价它,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关键点上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政策具体是干啥的。在2017年底,特朗普签署了《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其中最核心、也是.............
  • 回答
    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的五个儿女——小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 Jr.)、伊万卡·川普(Ivanka Trump)、埃里克·川普(Eric Trump)、蒂芙尼·川普(Tiffany Trump)和巴伦·川普(Barron Trump)——在公众视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回答
    2018年的国情咨文,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内一次颇具分量的亮相。那年的讲话,一如既往地充满了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在许多方面都显得相当“川普”。想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整体的基调和核心信息。这次国情咨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特朗普试图在“乐观”和“提醒”之间取得平衡。他反复强调美国经济的强.............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1月29日提出的“Buy American and Hire American”(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口号,无疑是他总统任期内最鲜明、最核心的经济政策主张之一。这个口号不仅简单直接,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保护主义理念,旨在重塑美国的全球经济定位和国内就业格局。要评价这一口号,我们需要.............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美国需要“大大加强”其核力量的观点。这些言论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深远,触及了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军备竞赛以及地缘政治的多个层面。核心观点与动机分析特朗普的这一论调,通常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其核心观点和潜在动机: 威慑力至上: 这是.............
  • 回答
    川普总统曾多次公开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种族主义的人”。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人们对此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极具两极分化。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反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川普的个人言行、政策以及公众对其的认知。支持者的解读:在川普的支持者看来,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有其自身逻.............
  • 回答
    川普挑选 Betsy DeVos 担任美国教育部长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至今仍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要评价这一任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 DeVos 的背景、她的政策主张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川普挑选 Betsy DeVos 担任教育部长:背景与争议Betsy DeVos 来自一.............
  • 回答
    在德克萨斯州遭遇飓风袭击后,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赶赴受灾地区,参与了抢险救援工作,并向受灾群众表达了联邦政府的慰问。这次行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解读,可以勾勒出这次行动的复杂性和多重意涵。首先,从支持者和一部分公众的视角来看,特朗普的出现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姿态。 在灾难面前,领导人的亲自出现,尤.............
  • 回答
    “主流媒体集体抹黑特朗普”这一说法,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以及其后,一直是围绕着美国政治舆论的核心争议之一。要理解和评价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尝试剥离掉一些简单化的标签,去探究其背后复杂的动机、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影响。一、 “抹黑”的定义与认知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抹黑”本身就是一.............
  • 回答
    在《晓松奇谈》2016年6月3日的这一期节目中,高晓松对当时正处于竞选上升期的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一番点评,可以说是相当有他个人鲜明的风格和见解。首先,高晓松并没有像许多评论员那样,简单地将特朗普定性为“疯子”或“小丑”。他更倾向于从一种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视角来观察这位候选人。他反复强调,特朗普.............
  • 回答
    Lynne Patton 的视频:《我所认识的特朗普家族》—— 一次多维度的审视近期,由川普集团高管 Lynne Patton 发布的视频《我所认识的特朗普家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在特朗普家族企业中身居要职的非裔女性,Patton 的视角尤为独特,也因此吸引了不同立场人群的审.............
  • 回答
    2018巴西大选:博尔索纳罗的崛起与争议2018年的巴西大选,无疑是巴西政治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自称“巴西特朗普”的极右翼民粹派领袖雅伊尔·博尔索纳罗,以一股强大的政治旋风席卷了整个国家,最终赢得了总统宝座。他的崛起,以及他后续的执政表现,至今仍是巴西社会和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
  • 回答
    近期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些视频和照片,显示一些曾经高举“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旗帜、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如今却公开焚烧自己的红色MAGA帽子,以此表达与特朗普决裂的姿态。这种现象并非普遍性的“大反水”,而是特定群体在特定时刻情绪宣泄的集中体现。要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反水”.............
  • 回答
    关于美国人众筹买推特让特朗普闭嘴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在信息传播和言论自由议题上的深刻分歧,也折射出政治极化背景下,民间力量试图通过非传统方式介入公共领域的一种尝试。支持者观点: 维护公共空间免受“不当言论”影响: 支持者认为,特朗普在推特上的言论常常充斥着虚假信息.............
  • 回答
    饶毅教授这句“我和川普两个人之间,肯定是我代表正义!!!”确实是一句相当有冲击力的话,也因此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看。首先,从说话的语境和饶毅教授的身份来看。饶毅教授是享有盛誉的神经科学家,他在科学界的地位和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他也以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著称,尤其是.............
  • 回答
    确实,观察下来,在讨论特朗普和希拉里这两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时,一些政治立场偏左的朋友,他们的评价有时会显得格外鲜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些“失焦”于绝对的公正客观。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思考,或者有意偏颇,而是他们的政治光谱和价值观,在面对这两位人物时,更容易被激发和放大。首先,要理解的是,政治立场本.............
  • 回答
    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席卷全国的反对唐纳德·特朗普的抗议活动,无疑是美国政治和社会格局一次剧烈震荡的直观体现。这些游行示威,从最初的表达政治异议,到后来演变成部分地区发生的暴力冲突和骚乱,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也深刻地暴露了美国社会内部长期存在的裂痕。抗议的爆发与广泛性:特.............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对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评论,总的来说,在保守派和许多流亡海外的古巴人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应,但在自由派和进步派中则引发了批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卡斯特罗本人及其政治遗产的截然不同的看法。特朗普在卡斯特罗去世后不久发表的评论,虽然简短,但基调相当严厉。他称卡斯特罗为“一个残.............
  • 回答
    恩,要评价普奇神父那个“上天堂”的计划啊…… 这事儿挺复杂的,就像看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吸引你,又让你感到阵阵寒意。首先得承认,普奇神父这个计划,从他个人的角度看,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大爱”。他经历过人生中的痛苦、无助、以及见证了太多人因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命运的无力感而煎熬。他信奉的是一种“必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