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川普关于美国应该大大加强其核力量的言论?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美国需要“大大加强”其核力量的观点。这些言论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深远,触及了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军备竞赛以及地缘政治的多个层面。

核心观点与动机分析

特朗普的这一论调,通常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其核心观点和潜在动机:

威慑力至上: 这是最直接的解读。特朗普政府一直强调“实力带来和平”,而核武器作为终极的战略武器,其强大的威慑力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他认为,拥有一个更强大、更先进、更具杀伤力的核武库,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潜在的对手发动攻击,从而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全球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核威慑”理论的延伸,即拥有数量多、质量优的核武器,能够让任何潜在侵略者在考虑攻击美国及其盟友时,不得不掂量其可能遭受的毁灭性反击。
应对新兴威胁和旧有挑战: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表达对俄罗斯和中国核武器现代化以及其“地区性”核能力发展的担忧。他可能认为,美国现有的核武库在面对这些新兴挑战时,威慑力有所下降,需要通过现代化和扩充来重新获得战略优势。此外,他对朝鲜等拥核国家的态度也较为强硬,认为加强自身核力量是应对这些“流氓国家”不稳定因素的必要手段。
谈判筹码: 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强硬言论,包括对核力量的强调,是他进行国际谈判的一种策略。通过展示决心和实力,他可能希望在军控谈判、区域安全问题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迫使对手做出让步。例如,在与俄罗斯讨论新的军控条约时,他可能会以加强核力量作为威胁,来换取更有利的条款。
“美国优先”的体现: 他的许多政策都围绕着“美国优先”的理念展开。在这种理念下,国家安全被置于最高优先级,而核力量的强大无疑是国家安全的最有力保障。因此,加强核力量可以被看作是其“美国优先”政策在军事层面的具体体现。
国内政治考量: 一部分观点认为,特朗普的言论也有吸引特定选民群体、巩固其支持基础的考量。在一些强调国家实力和军事优势的选民群体中,这种关于加强军事力量的表述可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潜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特朗普关于加强核力量的言论,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其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

积极方面(从支持者角度):

提升威慑力,维护和平: 如前所述,最直接的正面解读是增强了美国的威慑能力,理论上可以减少潜在冲突的发生。
激励盟友: 部分盟友可能会将美国增强核力量视为对其安全承诺的加强,从而提升其信心。
促进核武器现代化: 尽管目标是“加强”,但这种需求也可能推动美国对其老化的核武库进行必要和负责任的现代化升级,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消极方面(从批评者角度):

加剧军备竞赛: 这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担忧。当一个主要核大国宣布要加强核力量时,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很可能会感到压力,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或提升其自身核能力。这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增加全球的不稳定性。
削弱核不扩散努力: 核不扩散条约(NPT)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核裁军和阻止核武器扩散。一个主要核国家公开寻求扩张其核武库,可能会削弱这一条约的权威性,并为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提供某种“借口”。
增加误判和冲突风险: 更大的核武库,加上可能伴随的更激进的核学说(例如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言论),可能会增加战略误判和意外冲突的风险。尤其是在紧张局势下,核武器的存在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
耗费巨额资源: 核武器的现代化和扩充是一项极其昂贵的工程,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这些资源本来可以用于其他更紧迫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领域。
损害美国的外交形象和国际合作: 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倡导和平与裁军的国家,可能会将特朗普的言论视为美国单边主义和好战的表现,从而损害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合作意愿。
对现有的军控条约产生负面影响: 特朗普政府曾宣布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INF),并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未来表达过不确定性。这种“不信任”和“扩张”的信号,无疑会对现有的、来之不易的军控框架造成冲击。

总结来看, 特朗普关于加强核力量的言论,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全、战略威慑和国际力量格局的独特理解。一方面,他认为这是维护美国利益和防止冲突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他的言论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军备竞赛、核不扩散以及全球和平稳定的深切担忧。如何平衡国家安全需求与维护全球稳定,以及如何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处理核武器问题,将是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自身,在未来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

评价其言论,不能简单地断定其对错,而是需要结合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实际后果,以及不同国家和观察家从各自立场出发的解读来综合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用自己的文化去衡量别人,一个熟读圣经还天天忽悠以色列重建圣殿的人,对世界末日能有多少畏惧,是可疑的。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推测的话,甚至可以说是唯恐世界末日不来的。

我们的敌人,是信仰邪教的奴隶主匪帮。德共殷鉴不远,切不可高估敌人下限,免遗千古之恨。





user avatar

泻药。

先看个旧闻:美军核弹部队考试不及格集体作弊

注意下:

这不是复杂理论考试,而是必需的操作考试。

不是一次没过而是多次不合格。

可以推测美国的核武器交给一帮吸毒、作弊连操作都不及格的人已然不是偶然、孤立事情了。7000枚核弹中一个有问题搞不好就是世界毁灭连锁反应的导火索,不得不说美国人心真大啊…

而且这心大的不是一年两年了。

冷战过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美国压倒性的常规军事力量优势以及最大核对手的瓦解,美国战略核力量在战略布局与预算安排上的重要性就直线下降。

光说武器装备上海陆空三基核力量: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除了有的改成了巡航导弹核潜艇还得搭载蛙人、

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遥遥无期,还得老爷机b52与娇贵的b2担当核威慑重任、

路基核武还是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民兵3弹道导弹。

尽管与其他国家比起来,美国的核力量仍旧拥有足够优势,但其处境与自家常规武装力量比起来就显得很尴尬了。

90年代开始,美军频繁对中小国家发起或大或小的军事行动,空军、海军、陆军、陆战队等常规力量大展身手并将冷战时代的进攻与防御的绝对主角核力量边缘化,同时也获得了巨额的预算投入。而针对没有苏联强势的俄、中,冷战后,美国大力发展路基、海基、空基反导系统,试图将其绝对的人力、财力以及技术优势将核平衡转变为美国对中俄单边的核优势。

因此冷战时期举足轻重的核武部队坐上了长期的冷板凳,于是在这种大局面下,自然就有了管理混乱、人员涣散、经费增长有限、装备更新缓慢等等问题。然而,由于技术瓶颈、反导系统所在国的政治波动、中俄核武器及洲际导弹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耗费甚巨的反导系统后却无法到达有效压制对方核力量的目的,反而自身的核威慑力在长时间缺乏重视之后相对大大削弱了。

比如:

1、民兵3与三叉戟导弹突防能力不如俄罗斯的新型洲际导弹。

2、由于陆空军的间隙,本就不是主力的战略导弹机动发射平台也没有继续发展。

3、随着美俄热核武器的失效,中国成为唯一装备氢弹弹头的国家。


而且二十一世纪初十年美国陷入中东的战争泥潭以及金融危机,用力过度的美军其常规军力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尴尬的时期:

大型主力项目不断被砍

新装备的研发永远在超支

设计很理想的武器现实总是感人

具体可见以下回答:

zhihu.com/question/5135

为什么美国近些年研发的武器多出现鸡肋?

结果就是:美军的常规军力在经过多年对小国非对称战争与主力装备研发弯路后后也失去了对中俄的全面优势。

核武器由于其威慑力,在国家军事安全上的效费比是非常之高的。(比如伊朗、朝鲜等有雄心的中小国家都想要发展核武以在美国压力下保护自身安全)

所以,这次特朗普尚未正式就任就先给F35砍价、再要求发展核力量,从军事意义上来讲正是对于军力建设走弯路的美军的纠偏。美国的军事发展重心,按特朗普的表现出的思路,应当由过去二十年的专注在全球维持常规军力压倒性优势向对中、俄形成优势的核威慑力偏移。

这种回归大国角力的战略思路其实早就在美军中出现了:

冷战美国是专注大洋优势的海军;

后来逐渐形成由海到陆的思路(俄亥俄搭蛙人就是这一思路的产物)以压制中俄;

而经历滨海战斗舰、朱姆沃尔特等曲折后,又重回到大洋对抗的思路上来。

对于顺应这一趋势的特朗普而言,加强核武发展的政策表态有如下好处:

1、充实自身强硬的总统形象。

2、为削减效费比低下的军事采购项目打下伏笔。

3、对中、俄施压,为将来谈判或拉拢提供资本。

4、核武器的研发投入相对没那么透明,特朗普有足够的回转空间。

但如何将处置已经严重超支、超期的各类军事采购研发项目,而不是在本就臃肿的巨额军费中再摞上核力量全面更新换代的天价账单,同时避免常规军力对各地区威慑力、控制力的削弱而导致政治上盟友的离心,则是对于特朗普更大的考验。

毕竟,美国已经不是冷战刚刚结束时那个全方位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了。

对于中国:随着新一代核武器的研发,这样一个美国无疑对于常规军力的使用更加审慎,同时也对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与反导体系研发提出了更加现实、严苛的考验。

最后强调一点:过去几十年在生意场上,特朗普非常善于利用甚至夸大自身的名望与优势来造势,抓住时机威慑对手,再通过谈判而不是撕破脸来获取实际利益。

知道这个套路,才能理解特朗普言行。

user avatar

以前曾经说过,trump上台,光是不确定性就已经会对世界造成足够的伤害。

现在看他的言论,这种不确定性丝毫没有收敛的痕迹。为了对抗天然的风险,人类构架了几乎和银行业同样古老同样巨大的保险业,如今真难以想象,为了对抗Trump风险,各国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一些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已经是在核武器上投资最多的国家,核武器能给它带来的红利,早已到手,大国之间的核博弈已经经过了五六十年的反复,早已达到的均衡。与主要大国之间再走一遍核军备竞赛的老路,无非就是浪费掉TB级的美金,和几十年后在花掉几十亿帮助对手和自己销毁这些武器。扩张核武库的唯一合理原因只有反导系统的实质性突破。

而即使拥有领先其他国家不止一个世代的反导技术的美国,在MDA的计划,报告,预算中,也从来不敢设想可能防御住主要核大国的攻击。

因为即使最疯狂的人也无法想象主要大国之间的热核战争,如果是一个正常言行的政客,那人们对于他 “regarding nukes”的唯一解释就只能是,他将会在地区性冲突中,针对那些弱小的,缺乏核武器或者有核武器但投送能力不足的对手,威胁使用或者真的使用核武器。

在一个更加理智的世界里,这已经足以引起改变时间线的连锁反映了。

一方面,美国总统在核问题上的180度转向,将意味着,伊核和朝核问题上数代外交家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至少在朝核问题上,过去十几年内各国做出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半岛早晚会走到用核大炮相互瞄准的地步... 东北亚将变成比巴尔干更加骇人的火药桶。

另一方面,在地区冲突威胁使用核武器,本身将会彻底击碎美国的道德形象。但如果不计道德后果 不考虑附带伤害平民伤亡,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就足够在任何一场地区冲突中碾压对手。

但这已经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了... 各国对他这种奇谈怪论似乎开始变得更加宽容,但这绝不代表他造成的伤害就会减小。最终每一个人都得想办法为他的不确定性买一份保险。

就最近对这个家伙一些言论的观察,他似乎有一种不信邪的性格。不知道是这次大选鼓励了他,还是他这样的性格契合了大选。不信邪,越是禁区,越要进去踩一踩。万一不对劲再退回来。但万一蒙对了,在旧有的板块中发现了松动和裂缝,可以获取颠覆性的优势。

这个性格还包含着他对交易的价值观,似乎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交易都是零和的。 我赢,你就输,反之亦然。零和交易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只要交易没有达成,那就不会有人有损失。

就因为这样的思维,他会拿核问题出来说事,会去试探一个中国原则。他可能觉得,这些事情,即使前人已经经过反复的博弈,也不妨再去试试,试不成,大不了退回到出发点,什么损失都没有。

可能麻烦就在于此,这些问题并非零和的,这些问题都是win-win的,而且为了达到当前的状态,双方都已经付出成本。交易早已达成,且在生效中。比如奥巴马警告trump,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核心利益,不能拿来交易。这话其实不对,中美达成最重要的交易,就是承认一个中国,从这个交易退出,将会意味着,即使再次达成交易,中方也不可能允许美国对“一中原则”保留如此多的“解释权”了。双方都会为这种误会付出代价。核裁军问题也一样,冷战时期,核技术扩散有限,让你搞也不一定搞得出来,在两大强权睥睨之下达成的核裁军协议,一旦退出,绝无可能在今天的世界重新达成一致。

政客只关心怎样撑到下次选举,外交家们关心如何生存到下个世纪。trump万一输了大选,还可以回纽约做一个快乐的亿万富翁,但万一他这四年玩砸了, 可是能把所有人的家都玩没了...我们现在只好祈祷他在很多事上都只是随便说说。

作为一个无法从这个世界上逃离的旁观者,每次想到世界的和平,完全寄托在这样一个希望上,希望这个家伙的确只是一个运气好的骗子而非真正的疯子,都会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