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大霖雨淹了于禁、庞德的七军,关羽还能威震华夏吗?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好好捋一捋关羽在公元219年的那场“威震华夏”之战。

先说说当时是个什么情况。曹操那会儿占据了北方,是当时的霸主,实力雄厚。刘备集团,也就是关羽所处的阵营,刚刚占据了荆州,势力日渐壮大,但要说和曹操抗衡,还有段距离。而关羽,就是刘备集团在荆州的主要军事统帅,他镇守着荆州的咽喉要地。

关羽的这次北伐,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收复曹操占据的豫州和兖州,尤其是要拿下曹操在南方的战略重镇——樊城和襄阳。他为什么能“威震华夏”呢?这可不是凭空来的:

1. 出其不意的战略选择: 在当时,曹操的主力在北方与孙权纠缠,或者说曹操以为孙权是更大的威胁。关羽瞅准了这个空档,选择了陆路北伐,直接奔着樊城去。这让曹操非常意外,觉得他胆子太大了。
2. 兵贵神速的战术执行: 关羽的部队行动迅速,加上他本来就战功赫赫,名声在外,部队士气很高。他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许多城池,最关键的是,他围困了樊城。
3. 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 围困樊城的时候,雨季来了。关羽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大水淹七军。他利用长江的支流,将水引向了曹操的七支军队。这支部队,由庞德和于禁率领,共计约三万余人,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庞德战死,于禁投降。这是关羽战绩中最闪耀的一笔,也是让“威震华夏”这个词真正深入人心的地方。这场胜利,不仅让关羽的威名传遍了整个中原地区,也让曹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一度考虑迁都躲避。

那么,如果我们假设那场大雨没有发生,也就是于禁和庞德的七军没有被淹,关羽还能威震华夏吗?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可能性一:仍然可以威震华夏,但程度和影响会打折扣。

关羽的个人能力和声望: 关羽这个人,本身就是个战神。他“义薄云天,武艺绝伦”,在军队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号召力。他能单枪匹马在曹营斩杀颜良,也能过五关斩六将。即使没有水淹七军那样的奇迹,他之前的战绩和个人能力也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令人畏惧的对手。
北伐的初期进展: 在水淹七军之前,关羽的部队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拿下了部分城池,并且成功围困了樊城。这本身就已经对曹操在南方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很多诸侯和士族,看到关羽的进军势头,都会觉得他很有可能成功,从而产生敬畏之心。
“威震华夏”的定义: “威震华夏”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影响,是对其军事实力和战略眼光的认可和恐惧。即便没有全歼七军,只要关羽能继续围困樊城,让曹操在中原地区寝食难安,甚至被迫调集重兵来应对,那么他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威震华夏”。他的战略触角已经深入到了曹操的核心腹地。

可能性二:“威震华夏”的程度会大大削弱,甚至难以持久。

七军的重要性: 于禁和庞德的七军,虽然被水淹没了大部分,但那也是曹操在荆州地区相当有规模的一支力量。这支部队的覆灭,是曹操主动出击、试图解樊城之围的重要尝试。如果这支部队没被淹,哪怕只是没被全歼,它依然能够牵制一部分关羽的兵力,阻止他进一步扩大战果。
曹操的反应: 曹操在历史上收到于禁失败的消息后,反应非常强烈。他立刻派出了徐晃等大将率领援军。如果七军没有被淹,曹操可能不会显得那么被动和狼狈。他可以更从容地调动部队,并且很有可能在樊城附近与关羽的军队发生更大规模的正面交锋。
关羽的兵力劣势: 尽管关羽当时取得了战略主动,但从整体实力上来说,他仍然是弱于曹操的。他的兵力有限,补给线也相对较长。一旦曹操主力部队到位,如果不能迅速攻克樊城,或者在野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关羽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危险。水淹七军的辉煌掩盖了关羽在兵力上的劣势,也为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孙权的背叛: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与大雨本身是否发生无关,但与关羽最终的失败密切相关。即使没有大雨,孙权也因为荆州归属的问题,对关羽心存不满,并且和曹操达成了联盟。一旦关羽在樊城陷入僵局,或者曹操的主力能够到位,孙权很可能会趁虚而入,从侧翼攻击荆州。而一旦荆州失守,关羽就等于失去了后方,腹背受敌,别说“威震华夏”,恐怕连自保都难。

综合来看:

没有大雨,关羽仍然可能取得一定的“威震华夏”的效果,因为他有卓越的个人能力、高昂的士气以及在军事行动上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执行力。他围困樊城的举动本身就足以让曹操在中原地区感到不安。

但是,如果失去了“水淹七军”这场关键性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那么“威震华夏”的程度将会大打折扣,并且很可能难以持久。

曹操的压力会减小: 曹操不会那样狼狈,也不会被逼到考虑迁都的地步。他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反击。
关羽的战略优势会削弱: 没有全歼七军,意味着他无法完全打断曹操的补给线和反击部署。
与孙权的博弈会更早到来: 一旦关羽在樊城陷入拉锯战,孙权很可能会更早地出手,而没有了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作为威慑,关羽在面对孙权从侧翼进攻时会更加被动。

所以,大雨的发生,就像是给关羽的这次北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是成就他“威震华夏”神话的重要催化剂。它极大地提升了关羽的威慑力,让他在军事和心理上都对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如果没有这场雨,关羽的军事行动依然会令人刮目相看,但他最终能否支撑下去,并且达到那样令人闻风丧胆的“威震华夏”的程度,是值得商榷的。可以说,那场雨,是关羽职业生涯中最光辉的顶点,也是他命运转折点上一个极其重要的“ if ”。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曹军部署即知:

庞德屯河堤,说明决堤之事在双方的考虑范围。

庞德屯樊北,说明关羽军很可能占据了邓塞,也控制了樊城东部的渡口,庞德所屯或是邓城。

依《横海将军吕君碑铭》所言,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很可能在外围。

依满宠所言洪水乃山洪爆发所致,汉水与荆山山脉都在樊城上游,纵然降雨稍减至不能触发山洪,也必然水位高涨,以关羽舟师之强盛去上游献一臂之力当是大概率事件。

综上所述,关羽威震华夏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这种假设问题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已经发生变成多少可能发生。毕竟在假设中,是很难确定百分之百发生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