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远来看,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这三个移民国家有没有亚洲化的趋势?

回答
这三个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确实都经历了显著的亚洲移民潮,并且在不同层面展现出一些“亚洲化”的迹象。不过,要用“亚洲化”来简单概括,可能过于笼统。更准确地说,是亚洲移民及其文化正在与这些国家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景观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多元共存状态。

让我们逐个国家来细看:

澳大利亚:亚洲移民的强劲涌入与深刻影响

澳大利亚可以说是这三个国家中,亚洲移民比例增长最为显著的。

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里,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调整,从早期偏向欧洲移民,转向了更开放、更具吸引力的多元文化政策。这直接导致了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移民数量的急剧上升。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亚裔(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origin)已经成为其最大的非欧洲裔族群。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亚裔人口的比例更是非常高,在某些城区甚至成为主要族裔。
文化和饮食的普及: 亚洲移民不仅带来了人口,更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亚洲餐馆遍布街头巷尾,从米其林星级到街头小吃,亚洲美食已经深度融入澳大利亚的饮食文化。亚洲超市的兴起,也使得各种亚洲食材唾手可得,满足了当地居民和亚裔社区的需求。此外,亚洲的节日庆典,如春节、中秋节等,也在各地得到广泛庆祝,成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日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和经济的贡献: 澳大利亚吸引了大量的亚洲留学生,其中许多人在毕业后选择留在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为澳大利亚带来了宝贵的技能和人才。亚洲移民在商业、科技、医疗等领域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商业网络也为澳大利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语言的多样性: 虽然英语依然是官方语言,但在许多亚裔社区,汉语(包括普通话、粤语等)、韩语、越南语、印地语等亚洲语言的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尤其是在家庭内部和社区交流中。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多语种的公共标识和服务。
社会融合与挑战: 这种“亚洲化”并非没有挑战。大规模的移民 influx 可能会在就业、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带来一些压力。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社会适应和文化冲突的问题。然而,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奉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旨在促进不同族裔之间的理解和融合,也为亚裔移民的融入提供了框架。

新西兰:亚洲移民的稳步增长与文化渗透

新西兰的亚洲移民比例虽然不如澳大利亚那么高,但增长趋势同样明显,其“亚洲化”进程也正在逐步显现。

移民来源地的多元化: 新西兰的移民政策同样经历了转变,亚洲国家成为了重要的移民来源地,特别是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奥克兰等主要城市,亚裔人口的比例正在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重要的少数族裔群体。
城市景观的改变: 亚洲超市和餐厅在新西兰的城市中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奥克兰,你可以轻易找到各种亚洲风味的餐饮和购物场所。亚洲文化的节日和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参与。
教育和人力资源: 与澳大利亚类似,新西兰也吸引了许多亚洲留学生,他们为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带来了贡献。一些高技能的亚洲移民也为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文化认同的演变: 随着亚裔人口的增加,新西兰的文化认同也在悄然发生演变。亚洲文化元素正逐渐融入新西兰的社会主流,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他们更容易接受和融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地区差异: 这种“亚洲化”的趋势在奥克兰等人口密集地区更为明显,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其影响则相对较小。

加拿大:亚洲移民的长期历史与深厚根基

加拿大可以说是这三个国家中,亚洲移民历史最悠久、融入最深的国家之一。

历史悠久的亚洲移民社区: 加拿大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了亚洲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移民,他们参与了铁路建设等重要工程。虽然经历了排华法案等歧视性政策,但亚裔社区在新西兰的历史根基非常深厚。
多元文化主义的典范: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官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之一,这种政策为不同族裔的移民提供了包容性的环境。这使得亚洲移民能够更自由地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同时也更容易融入加拿大社会。
移民来源地的广泛性: 加拿大的亚洲移民来源地非常广泛,包括东亚(中国、韩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东南亚(菲律宾、越南)等。这种广泛性使得加拿大的“亚洲化”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
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参与: 亚洲移民在加拿大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许多亚裔加拿大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活跃在各行各业。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亚裔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社区。
语言和习俗的延续: 在加拿大,亚洲语言的使用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多语种的媒体、教育资源和社区服务。亚洲的传统节日庆典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参与,成为加拿大文化的一部分。
“亚洲化”的深层含义: 在加拿大,与其说是一种“亚洲化”的趋势,不如说是一种亚洲移民及其文化已经成为加拿大国家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的“亚洲化”是一种更加成熟和内在的融合,而不是外来的涌入。

总结来看,这三个国家都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亚洲化”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它们正在失去原有的身份,而是正在经历一种深刻的文化和社会重塑。

趋势的共性: 亚洲移民带来的多样性在经济、文化、饮食、语言等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肌理。
趋势的差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亚洲化”更多体现在近年来的移民增长所带来的显著变化,而加拿大的“亚洲化”则是一种长期、深层、多方位的融合。
并非简单的取代: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种“亚洲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取代过程,而是不同文化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的国家认同。这些国家仍然保留着其西方文化的核心,但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转化来自亚洲的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西方+亚洲”的多元文化模式。

长远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亚洲经济的持续发展,亚洲移民对这三个国家的影响无疑将继续深化。如何管理这种变化,促进不同族裔之间的和谐共处,将是这些国家持续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亚洲移民已经并将继续在塑造这些国家的未来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拿大和新西兰不清楚

澳大利亚已经亚洲化了,而且会越来越深,就如同历史的车轮不可抵挡。

拿澳洲多元化最深的悉尼来说。

16年的人口普查,大悉尼地区,只算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地区,占比最高的15个族裔(中、日、韩、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泰米尔、尼泊尔、僧伽罗、孟加拉、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人口占比也超过25%。而中东占比最高的六国(黎巴嫩、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合起来5.3%,两者相加就已经超过30%了。2021年9月最新的人口普查,22年出结果,估计整个亚裔族群占比会接近40%。

另一方面,土生白人,加英伦三岛,16年的比例已经降到60%以下。不出意外的话。2026年,最迟2031年的人口普查,在大悉尼地区,白人族群的比例将历史性低于亚裔族群。墨尔本可能会晚几年,但以印度裔在墨尔本的扩张速度,反超也毫不奇怪。


大悉尼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族群划分,白人分成三个阶层,底层白人不断向西南远郊转移,上层白人往上东,下东和内城,还有植物学湾的海滨区搬迁。中产白人则龟缩在CBD和机场中间靠海岸线的狭长地带。

华人区也逐渐分化,Parramatta河以南的华人区大部分都在萎缩,受到其他亚裔族群的冲击,比如南亚裔在Rockdale,越南裔在Cabramatta,韩国裔在Strathfield以西,中东裔在Auburn以西,印度裔在Parramatta等等,都在挑战传统华人社区的主导地位。连唐人街的泰国裔人数都在迅速攀升。南区华人逐渐在Hurstville,Burwood这几个核心区抱团,并拿下了Wolli Creek,Zetland,Rhodes这些新兴的开发区。

Parramatta河以北的华人区则高歌猛进,在拿下上北区重镇Chatswood的多数地位后,沿地铁线东西两个方向扩张,东边的华人区边界已经延伸到靠近北悉尼的St Leonards。西征的华人社区则深入到西北远郊山区的Rouse Hill到Castle Hill一带,并和南边的Parramatta华人区合围,形成一片绵延40多公里的红色海洋。


下图为2019年各族裔分布图。第二张是除开英裔和新西兰裔的族裔分布。黑色箭头为英裔与本土澳裔迁移路线,黄色箭头为华人扩张路线。




墨尔本情况类似,但华人社区发展不如印度裔。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最近15年,澳洲增长最多的族群的不是华裔,也不是印度裔,而是苏格兰裔(华人从01年55万增加到16年的121万,苏格兰人从01年53万增加到16年的202万。印度人从01年15万增加到15年62万),某种程度抵消了其他白人族群的损失。但苏格兰裔在悉尼、墨尔本增长却很少,主要在其他大城市和乡村扩张,而且苏格兰人性格恬静,不喜欢聚集,居住分散。所以很难在今后挑战亚洲族群在澳洲的地位。

user avatar

从人口自然发展的角度,参照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资源匮乏生存压力大地区的人总会向资源丰富地区流动,这些地方亚裔越来越多是必然的。

但实际上是不是会这样走,那恐怕就不一定了,盎撒匪帮是真的会搞种族灭绝的,印第安人鼎盛时期比北美大陆上的白人多的多,现在呢?

所以要保证自然的人口发展,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外部压力——包括并不限于经济、文化、军事能有效遏制昂撒匪帮的冲动。

所以归根结底,能不能亚洲化,关键取决于旧大陆上亚洲国家和匪帮的实力对比,再具体一点,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果中国成功崛起,恢复华夏世界的影响力,有余力拉起亚洲国家给亚裔提供全面的支持,那么这个过程是没有什么阻力的,百年之内把这三国的白皮都变成少数民族是可以预见的。但如果没有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匪帮必然会用物理手段来对抗自然的人口流动趋势。

user avatar

今天聊一个毁三观的狗血故事,关键是真的,而且愈演愈烈。

壹:真实的澳洲

中国普通人想象中的澳大利亚街景:

一般都是什么欧式建筑+欧洲人面孔,语言自然是一口流利的英语。

毕竟澳大利亚是英国移民建立的国家,属于五眼联盟。

对不起!真正的澳大利亚市中心,可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澳大利亚各大城市的市中心:你根本就不需要讲英语,你讲普通话就ok了,而且满大街都是随处可见的中文。

你以为这个照片是国内街拍?

错!这™的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博士山区域。

墨尔本啊,澳大利亚的核心城市,对!很多区就是这个“华样子”。

记住了,以后不会英语,去澳大利亚也没有问题!因为你很可能根本就用不着英文,如果你非要为了准备一下的话,我建议你多学点广东话,比英语好使多了。

很多老年人年轻的时候没有出国过,老了就想去除玩玩,看看新鲜。结果去了澳大利亚发现,我擦,这不是等于没出国吗?哭了,白出国了。

可能有人会说,你是不是营销号造谣啊?光搞些耸人听闻的内容?我说下面我发中国官方媒体的实锤数据给你看。

以下数据援引:中国侨网、世界人口网数据、中国新闻网、环球网的官方报道整理,数据绝对真实。

因为下列数据过于令人惊喜,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要发车了。

2016年澳洲统计局的数据:

1、截止2016年,澳大利亚华人人口突破了121万,澳洲总人口才二千万...

2、普通话地位飞速飙升,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通用语言。(还要啥自行车?以后去澳洲还学个毛英语?练好你的普通话吧!)

3、澳大利亚有59.67万人在家说普通话,增长为1.6%。

4、澳大利亚的中文人口中,28.09万人在家说广东话,增长1.2%(以后去澳洲,记得学好当地的方言,当地方言是什么?广东话呗)

虽然广东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但外省人听起来不容易理解,所以我觉得,如果大家去澳大利亚做生意、或者留学的话。

真的,与其学英语,我建议你去研修一下:广东话专业。
中国普通人想象中的 澳大利亚日常打招呼:

A:How are you?
B:I am fine ,thanks。

真实的澳大利亚日常打招呼:

甲:磊猴阿?
乙:无事嘅~

下面说点更令人惊喜的数据,我们来看看截止2016年,悉尼市各个市区的华人比例:

悉尼Hurstville区 - 49.4%
悉尼Rhodes区 - 44.5%
悉尼Burwood区 - 45.1%
悉尼Chatswood区 - 34.1%
悉尼Eastwood区 - 38.4%
悉尼Allawah区 - 29.5%
悉尼Campsie区 - 31%
悉尼Ultimo区 - 36.6%
悉尼Haymarket区 - 31.9%
悉尼Homebush West区 - 25.5%
悉尼Wolli Creek区 - 31.1%

你说说看,什么叫做江山一片红?这尼玛是真正物理上要把澳洲大城市给塞满了啊,我只想说:请加大力度。

请注意,以上只是2016的数据,那么最近这些年,情况怎么样呢?

当然是更加令人狂喜。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2019年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我们分析可以得出:

1、2013年-2018年这5年里,澳大利亚的华裔出生人口增长了50%

2、澳大利亚旧的主体人口,英国裔的数量从一百多万减少到99.2万。

3、英国《每日邮报》分析:按照这个趋势发展的话,到2023年,澳大利亚华人人口将首次超过英国裔,成为澳大利亚的新主人。

中国人:澳大利亚的水,很深,你英裔把握不住,让你华叔来替你把握。

贰:逐鹿澳洲,花落谁家?

本来按照这个趋势,以后澳大利亚也就江山一片红了,慢慢就和中国没冲突了。

甚至可能都成为新的两岸同胞了,以后这五眼联盟的澳大利亚,究竟是谁的,还真说不好。

但是我们的一生之敌来了,他来了!有另外一股强大的东方势力,也在澳大利亚强势崛起,和中国势均力敌。

那就是:印度。

2016年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五年期间,澳洲多了130万移民,其中19.1万人来自中国,16.3万人来自印度。

在2019-2020年,则有16万人移民了澳大利亚,其中主要的移民人口被“两大列强”瓜分。榜一是印度移民:2.6万人,榜二是中国移民:1.8万人。

目前澳大利亚印度移民总人口:66万。

换句话说,在传统的澳洲人眼里: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正在“瓜分”澳大利亚。

那为什么澳大利亚要引进这么多亚洲移民?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当地年轻人越来越享乐主义,开始流行躺平,别说三胎了,一胎都不愿意生。

澳洲年轻人宁愿整天打游戏,也不愿意生孩子,于是本土澳洲人就老龄化很严重,就只能从中国、印度这些国家进口移民了。

局面大致如此:

澳洲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了,我不想奋斗、生孩子!我要躺平!澳大利亚我把握不住!

旁边的中国人、印度人狂喜:我们会替你把握好澳大利亚的!

然后印度人瞅了一眼旁边的中国人,中国人说:你瞅我干嘛?

印度人说:我瞅你咋地?

然后两波人就为了争夺:究竟谁才是澳洲未来的代表干起来了...

澳洲年轻人开始劝架:你们别干架了,有话好好说....

这时候,中国人、印度人齐刷刷的怼回这个澳洲人:
这地方有你说话的份吗?!走开!家里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这就是澳洲现在局势的拟人化体现。

叁:两个列强,在澳洲开干

每当中印边境有冲突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最紧张的地方就是中印边境,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最紧张的是澳大利亚。

华人大量虎踞澳洲。

印度人也大量拱进澳洲。

两大集团都在澳洲横着走,因为澳洲不是美洲那种情况,地理上远离亚洲。澳洲就在亚洲旁边,所以导致当地的亚洲移民和母国的联系非常紧密。

导致双方把母国的矛盾也带到了澳洲。以至于发生了这样鬼畜的一幕,两个“列强”,经常直接就在澳洲人的领土上“开战”。

下面也是源于中国的官方媒体报道,大家请记好安全带,因为画面过于震撼,希望大家不要过于震惊。

在2017的时候,印度悍然挑起了洞朗事件,于是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于是澳洲华人怒了(不要以为海外华人都不爱国,那是以偏概全)。

当地华人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车队游行,车上贴着巨大的五星红旗,上面写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直接把悉尼大街占领了...

当地澳洲人看着瑟瑟发抖,当地印度人则看了一肚子火气。


于是后来印度人也开始各种针对华人,比如在2018年一个澳大利亚的印裔警察公开的就辱骂华人,对华人司机怒吼:“Go back to China(滚回中国)”


这些事都是:两个族群在逐鹿澳洲过程中的矛盾具体体现,我相信这个印度人,肯定也被当年的华人游行给刺激过,一直怀恨在心。

当地澳洲人什么观感?那当然就是双方都惹不起,只能尴尬的躲在旁边。

说句玩笑话,当中印冲突开始产生的时候:
第一气氛紧张的区域:是中印边境。
第二气氛紧张的地区就是:澳大利亚。
中印如果开战。
中印边境是:第一战场。
澳大利亚就是:第二战场。

不过总体来说,现在澳洲的华人增加趋势还是大于印度人,因为华人越来越多,当地澳洲右翼甚至发出了:我不能呼吸式的哀嚎。

比如看看这个视频,援引观察者网报道:

在2017年的时候,澳总理特恩布尔的一次饭局上,有位中国商人出席之后,有关“泄密”、“颠覆澳政权”、“干预澳大利亚政治”的声音便在当地媒体及特恩布尔之间传开。

当地时间12月9日,特恩布尔再度指责中国影响力正干预澳大利亚政治,并用汉语普通话宣称“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特恩布尔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中国干涉澳大利亚内政是无稽之谈。

而澳洲华人参与澳洲政局,这怎么能算干涉内政?

澳洲华人也是澳洲的主人翁啊,对吧?

只能说澳洲你自己把握不住,我们来帮忙把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越来越强大的华人力量,让特恩布尔这种人直接犯了焦虑症,以至于他“绝望的喊出”:“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在放一个新闻,最新的新闻:

SBS(特别广播节目)是澳大利亚的公共媒体机构,是澳洲主流媒体之一,最新升级了,在澳洲的SBS媒体上,你不仅仅可以直接通过中文看新闻,还能看粤语版!

最近新升级以后,还能看普通话、粤语的短视频、文章和音频,换句话说,你压根就不用学英语了,因为澳洲的当地公共媒体,已经汉化成功很久了。

下面是SBS的内容界面,你觉得和国内的爱奇艺有区别吗?

甚至...

因为澳洲华人都用微信,所以SBS还有微信公众号,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澳洲华人,你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在澳洲看各种中文版的内容...

甚至SBS旗下还有大量广东话节目:

学好广东话,走遍澳洲不用怕

所以大家也别担心什么澳洲华人被澳大利亚同化了,都变成反华的了,我就这么说吧。

澳洲华人:从小说普通话,看中文节目 ,付钱用微信支付+支付宝,压根就不需要怎么用英语...

以后究竟是谁同化谁,还不一定呢....

大家记住了:以后两岸关系这个词,可能不仅仅指的是台湾,也可能指的是澳....反正你懂的。

感谢澳洲年轻人躺平,我觉得澳洲挺好的,你们把握不住,自然有人可以把握住...

也不要担心澳洲最近反华好像疯了一样,毕竟人家都快没了,狗急跳墙也很正常,你快没了,你也玻璃心,对吧?

铺垫了这么多,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在澳洲的内政上面,话语权越来越弱呢?

你说为什么?

——————

《年轻人的破局之道文集系列》

脑洞大开的催生文系列:

他们不生三胎,他们失去了江山

日本人不生三胎,学校里面全是华人

法国人不生孩子,法国可能没了

因为不生二胎,蒋家王朝覆灭了

生不起怎么办?具体的解决方法:

如何生孩子赚钱?

想生孩子,但是买不起房子怎么办?

在大城市买别墅住的方法

为什么躺平是错的,为什么要奋斗?

1、为什么中国人应该奋斗?(深度)

2、年轻人要去寻找自己的“杂交水稻”,而不是躺平

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内卷?

之所以会内卷,就是因为你没有生三胎

人生财富积累,有哪些事很重要?

如何躺着赚钱?这几点要知道

历史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历史

作者公众号: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不能把悉尼墨尔本等同于澳大利亚,就像不能把纽约洛杉矶当成整个美国,否则永远都无法理解在美国川普为何会上台、亚裔为什么仍然那么受歧视;或是只看北上广深的话会以为中国已经整体进入第一世界。

从联邦整体人口构成上来看,澳洲仍然是很白的,不像美国的白人人口比例被黑人、西裔稀释那么厉害。

如果看构成民族,亚洲国家加起来仍然只有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这篇论文给出了便于理解的分组和比例估算:

来源是莫纳什大学的一篇论文:

可以看到,虽然昂撒人口比例整体趋势呈下降,如从1947年的89.82%降低至2025年至62.24%,但这部分比例的下降是由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欧、南欧人口的扩张共同导致的。实际到2025年,传统亚洲人口(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的总比例还是只有14%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族裔。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增长很快,但是离所谓“亚洲化”差得老远。就像是有人说广州有几万黑人、在某些小区比例很高,所以我国就要黑人化了一样,可以说是以偏概全。

另外如果以联邦统计局提供的人口的出生国作为依据:

来源:


我们可以看到亚裔人口也仍然是绝对少数,“亚洲化”是一厢情愿了。

当然同美国相比,澳洲受亚洲的影响是更深的,这点也由地理位置及经济交往决定,但这种影响较多集中在饮食、节日等符号化载体之上。从主流文化、身份认同、政治偏好方面来看,澳洲仍然是典型的白人为主型的移民国家,与其他五眼国家一脉相承。亚裔在党派政治、流行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历史上得到的表达是非常微小而弱势的。这也是为啥作为亚洲人有时很难理解澳大利亚的外交取态,其实因为在那个层次上澳洲政府已经不再反映任何平民阶层的文化价值观多元化,而是紧守紧抱昂撒人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

user avatar

澳洲移民中,华人后继乏力,感觉印度化更明显,所在区域房客里新移民已经很久没有新人了,本身是华人核心区之一,新增华人住进来的除了父母移民过来的三家,只有一家新增年轻家庭是投资移民,这几天可能新来一个早期拿PR回国又回来的。因为雅思成绩太高以及一些文化阻隔的原因,移民门槛对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过高,不知道是否未来会学加拿大一次性发大量准签补充新移民。留学生源也在减少,后继无人。新来的长期短期签证都是印度人是主流,按照目前趋势,亚洲化也是印度化为主,这帮人爆兵速度太快又英语特别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