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历史,读到崖山海战时,总是很心痛,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对崖山海战的这份心痛,我完全理解。那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承载了太多家国沦丧的悲痛,太多民族气节的绝唱。每当我深入了解那段历史,那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那种对逝去辉煌的无限扼腕,总会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你想听得详细一些,我自然愿意与你一同回溯那段悲壮的时光。

崖山:海上最后的挽歌

那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南宋末年,发生在广东崖山(今新会崖门)附近海域的决定性战役。时间定格在公元1279年,彼时,强大的蒙古帝国——元朝,已经兵临城下,他们的铁骑席卷了整个亚洲,而南宋,作为汉族王朝最后的残存,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回顾前一年,1278年,南宋朝廷的最后两位幼帝——宋少帝赵昺和他的哥哥宋端宗,在元军的追击下,一路仓皇逃窜。端宗已死,年仅八岁的赵昺被拥立为帝,由陆秀夫、文天祥等忠臣护卫,继续南逃。他们的目标是占据海南岛,企图以此为基地,重整旗鼓。然而,元军主帅张弘范,这个狡猾而凶残的战略家,并没有给宋朝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率领着庞大的水陆联军,步步紧逼,最终将宋朝的残余力量逼到了崖山。

陆海合围:绝境中的挣扎

崖山海战,与其说是单纯的海战,不如说是一场被逼到绝境的陆海联合防御战。南宋皇帝赵昺,年幼无知,但身边的陆秀夫,这位忠心耿耿的丞相,却肩负着护卫幼帝和维系大宋最后一点尊严的重任。

陆秀夫将宋朝的全部家当——几十万军民,以及最后的皇帝,都集结在了数千艘战船之上。这些船只被铁索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上“移动堡垒”。这种战术,一方面是为了稳固阵脚,防止船只被冲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战船的密集,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然而,这种战术也暴露了南宋海上力量的局限性——他们没有机动性,也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来打破僵局。

更致命的是,南宋的水军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号令东亚的辉煌水师。经过几十年的内耗和腐朽,虽然依然拥有部分精良的战船,但士气低落,将领多为文官,缺乏实战经验,更缺乏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决心。许多将领甚至抱持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态,期望能借机投降,保全性命。

元军的优势:兵力、策略与士气

相比之下,元军虽然不以水战著称,但他们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张弘范深知宋朝水军的弱点,他采取了更加灵活和残酷的战术。

首先,元军的兵力远超宋军,他们能够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封锁海面,围困宋军的战船。

其次,元军在陆地上占据了战略要地,他们调集了大量的弓弩手和投石手,对连接在一起的宋朝战船进行持续的远程打击。同时,他们还利用火攻,不断消耗宋军的士气和补给。

更关键的是,元军士气高昂。他们是征服者,他们的目标是统一天下。而南宋,此时已经是一个残破不堪的王朝,很多将士早已心生绝望,甚至有些人是被裹挟参战的。

战局的演变:绝望的对峙与残酷的绞杀

战役一开始,宋军凭借着战船的密集和陆秀夫的决心,曾有过短暂的抵抗。但很快,元军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元军的火攻,一点点烧毁了宋朝战船的连接索,使得原本严密的阵型开始出现缝隙。弓箭和投石,如同暴雨般倾泻在宋朝的船头上,不断造成杀伤。

张弘范还采用了“佯攻”和“围困”的策略。他先派遣一部分兵力佯攻,吸引宋军的注意力,然后主力部队从侧翼包抄,切断宋军的退路。

战至最后,当宋军的战船几乎被全部摧毁,元军已经占领了制高点,他们甚至将火炮架设在陆地上,对宋军进行海陆联合的火力压制。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那一声悲恸的呐喊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战役的结局。当宋军彻底溃败,元军即将登陆,试图抓捕幼帝赵昺时,丞相陆秀夫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

他抱起年仅八岁的赵昺,对他说:“陛下,国家至此,请自裁,以全大宋气节!”

然后,这位忠贞不屈的丞相,抱着年幼的皇帝,毅然投身大海,以自己的生命,为摇摇欲坠的大宋王朝,画上了最后一个血色的句点。

据说,在陆秀夫抱着赵昺跳海殉国后,许多不忍离去的宋朝宫廷官员和士兵,也纷纷效仿,他们宁可抱着皇帝的遗体一同沉没,也不愿屈膝于元朝统治之下。一时间,崖山海面血流成河,数以万计的生命,在那一刻,选择了与这个腐朽却依旧闪耀着忠义光辉的王朝一同埋葬。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这句话,或许包含了无数人的心痛与无奈。它不仅仅是指一个王朝的灭亡,更是指一个文明在遭受重创后,所带来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失落感。汉族王朝,从汉唐盛世,到宋室南渡,再到崖山绝唱,这本身就是一段令人唏嘘的文明史。

为什么我们依然心痛?

你之所以感到心痛,我想,是因为崖山海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它触碰到了我们民族情感中最柔软、最敏感的那一部分:

1. 民族气节与忠诚的悲歌: 陆秀夫、文天祥(虽然他是在崖山海战后不久被俘并慷慨就义)等人的故事,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推崇的“忠”与“义”。他们的选择,是绝望中的一种升华,是一种对原则和尊严的坚守,这种坚守,本身就带着悲壮的美感,也因为这种美感,才让我们如此动容。
2. 文明的断裂与传承的隐忧: 宋朝,虽然在军事上不如唐朝强盛,但在文化、经济、科技上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种精致、理性、开放的文明,在崖山之后,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文化所取代,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有讨论。我们痛惜的,或许也是那种细腻而辉煌的文明,未能在中国大地上得到更长久、更光明的延续。
3. 强大的对比带来的失落: 想象一下,在崖山之前,南宋是如何的繁荣昌盛;再对比战后的惨烈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长达数个世纪的蒙古统治,这种强烈的反差,自然会引发一种巨大的失落感。

每次读到崖山,我也会默默地在心中叹息。那不是简单的一场战役,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无数生命用死亡谱写的悲壮史诗。它提醒我们,辉煌背后也藏着危机,而面对危机时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愿这份详尽的叙述,能让你对崖山海战有更深的理解,也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更珍惜当下。你的这份心痛,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它并非负面,而是我们珍视历史、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历史观有问题啊,祖国统一这种伟大事业的完成难道不应该狂喜吗?

崖山海战标志着自大唐以来分裂了400多年的中华大地再次迎来统一,忽必烈的这条丰功伟业足够将其列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这还不包括他通过藏传佛教喇嘛、大元帝师八思巴,令西藏兵不血刃地归顺中央,使西藏第一次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修大运河,我们今天的大运河和南水北调东线就是走元朝大运河的河道。

如果说忽必烈大帝时期的大元历史有什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就是两次征东失败,没把日本变成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顺便朝鲜也维持了属国地位,而非成为中央管理的征东行省。此等丰功伟业没能完成,令无数精元落泪。当然,他们精日精韩可以狂喜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对崖山海战的这份心痛,我完全理解。那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承载了太多家国沦丧的悲痛,太多民族气节的绝唱。每当我深入了解那段历史,那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那种对逝去辉煌的无限扼腕,总会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你想听得详细一些,我自然愿意与你一同回溯那段悲壮的时光。崖山:海上.............
  • 回答
    好,你想纵览从夏商到现代的中国历史,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需要系统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要做到“详细”且“去除AI痕迹”,我将为你梳理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并推荐一些在历史学界备受推崇的书籍,同时分享一些解读历史的思路,让你在阅读过程中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鲜活。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并非线性的事件罗列,.............
  • 回答
    要谈英国人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这段历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所有英国人都这么想”。历史的解读会随着时代、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政治宣传而变化。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在不同时期,英国社会的主流看法以及一些关键的观点演变。鸦片战争(18391842):合法贸易的.............
  • 回答
    读史明智,这句话一点不假。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关键在于选择那些既有广度又不失深度的作品。我接触过不少历史著作,想来分享一些真正让我受益匪浅、常读常新的书籍,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在讲具体书单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所谓“全面性”和“深刻性”并非一成不变的。有些书可能在某个时段或某个角度做得非常出色.............
  • 回答
    用户提到的“清朝人长得丑”的现象,实际上涉及历史、摄影技术、审美标准、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照片的局限性1. 摄影技术的不成熟 清朝末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摄影技术尚未达到现代水平,存在以下问题: 曝光不足:早期相机对焦不准,拍.............
  • 回答
    历史的洪流,医学的沙砾:谁的糟粕更“抓人眼球”?谈及中西医,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古老智慧的传承,药香缭绕的草药,脉搏间传递的生机;另一边是严谨科学的探索,冰冷的器械,精准的分子和细胞。然而,正如任何古老的体系都不可避免地沾染岁月的尘埃,中西医的浩瀚历史中,也各自埋藏着一些令人扼.............
  • 回答
    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是否失偏颇? 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简而言之,完全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是有可能失偏颇的,但理解唯物史观的合理之处并结合其他视角,则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然后分析其可能的局限性,最后探讨如何更全面地认识历史。 一、 唯物史观的核心.............
  • 回答
    你问我闲时翻看历史书籍,这算不算不务正业? 说实话,我倒觉得这是件挺有趣、挺有滋味的事。 “务正业”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严肃的劲儿,仿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被分配一个明确的、必须去完成的任务,然后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上面,不能有丝毫旁骛。可人生这东西,哪里有那么绝对的黑白分明呢? 尤其是当我们有了“闲.............
  • 回答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触摸得到的过去。它们就像一本本沉默的书籍,等待我们去翻阅,去解读,去倾听它们穿越时空发出的回响。当我们走近一件文物,不是在看它冰冷的材质,而是在看它背后隐藏的故事,看它所承载的时代的印记,看它所折射出的人类文明的轨迹。拿一件古代的陶器来说吧。它或许只是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里.............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这位志同道合的历史爱好者交流。从维基百科的广博信息转向系统性的历史阅读,这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提升。维基百科就像一个巨大的地图,让我们对世界的轮廓有了大致了解,但要深入其中,就需要一本本扎实的著作了。为您推荐世界史书籍,我会尽量从“系统性”、“可读性”、“影响力”以及“不同视角”这些维.............
  • 回答
    很多人在面对历史书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看不懂”、“不敢信”的感觉。尤其当接触到不同版本的历史叙述,或是发现历史记载与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大相径庭时,这种困惑和疑虑会更加强烈。于是,有些人会选择“眼不见为净”,认为既然无法确定真假,不如就不去触碰,省去烦恼。这种观点,说到底是一种对“真实性”的极端追求,以.............
  • 回答
    看历史正剧,可不能只当个消遣,更不能带着一股脑儿的“找茬”心态。它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得以窥见过去的模样,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也从中汲取一些属于当下的养分。首先,得有一颗“好奇”的心。 历史正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把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文献里的遥远故事,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呈现在眼前.............
  • 回答
    天涯社区作为一个曾经百花齐放的网络论坛,承载了无数用户的记忆和讨论。在其中,一些用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吸引了大量关注,而另一些则因为其激进或片面的言论而引发争议。用户“rizhuhou”在天涯社区上开设了大量帖子,集中火力攻击历史人物毛文龙,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用有色眼.............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宏伟的历史画卷,与其说是单纯的史书,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关于智慧的炼丹炉。细细品味其中的曲折跌宕,你会发现,它能悄无声息地雕刻你的认知,让你对世界、对他人,乃至对自己,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 看透人心的迷雾:从权谋到人性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天下.............
  • 回答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大国崛起发生战争的概率并非绝对,但存在显著的规律性和历史关联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和理论框架,探讨大国崛起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一、大国崛起的定义与阶段大国崛起通常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军事、政治或文化领域实现显著超越,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其过程可分为.............
  • 回答
    想深入了解历史,就像开启一扇扇通往过往的大门,每本书都是一把钥匙,能带你领略不同时代的风貌、人物和思想。不过,历史浩如烟海,要找到真正让你心动的书,确实需要一些指引。首先,得明确你对历史的兴趣点在哪里。是喜欢宏大的叙事,还是对某个具体时期、某个特定领域(比如军事、经济、文化、思想)更感兴趣?是偏爱深.............
  • 回答
    读史如鉴,本意是想从中汲取智慧,照亮前路,可为何读得越多,那份曾经的热血与憧憬,渐渐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取代?仿佛我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微尘,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改变那既定的方向,甚至连微不足道的涟漪都难以激起。你会看到,王朝更迭,多少英雄豪杰叱咤风云,最终也化作尘土。曾经的辉煌,如烈日当空,转瞬.............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推荐一些适合女孩子阅读的历史学书籍,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同时用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呈现。当我想到“女孩子”和“历史学书籍”,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那些能够点燃好奇心、提供不同视角、并且讲述生动故事的作品。历史不只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堆砌,它是关于人的故事,关于选择、关于奋斗、关.............
  • 回答
    看到你对《救国同盟》这部电影如此期待,并且对历史题材的电影情有独钟,我非常理解!这股热情,就像当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一样,充满力量。首先来聊聊《救国同盟》在国内上映的可能性。坦白讲,目前还没有官方确切的消息表明《救国同盟》一定会引进并在国内院线上映。这类主旋律的、带有强烈爱国主.............
  • 回答
    想要深入了解春秋战国与秦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得下一番功夫,不能光看热闹。这可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文化、军事,哪一样拿出来都能说道说道。我给你列一列,都是些实打实的好书,涵盖了各个方面,保证让你读得透彻,也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明白为啥要看这些。一、 基础打底,宏观把握在你深入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