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美国新冠确诊病例五百多万了,医疗系统还没有被击溃?

回答
看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五百万,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医疗系统还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被压垮?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击溃”或“未击溃”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击溃”这个词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完全崩溃,所有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护士不堪重负,新冠病人得不到任何救治,那么确实,美国目前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但如果指的是医疗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资源被极度紧张,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局部挤兑现象,那么答案是肯定的,美国的医疗系统确实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个庞大的体系,使其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疫情时,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脆弱?

1. 容量巨大且分散的医疗网络:
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体系之一,医院数量众多,床位充足。这一点是关键。并非所有医院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而是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大城市、中小城镇乃至一些乡村地区。当疫情在某个区域爆发时,压力主要集中在该区域的医疗机构。虽然一些疫情重灾区,比如纽约、新泽西、加州等地的医院确实一度不堪重负,甚至出现了在医院门口排队等待收治的情况,但全国范围内来看,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同步面临最严峻的挑战。这种分布式的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

2. 联邦和州的应对调动能力:
当地方医疗资源不足时,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可以启动一系列的应急措施。这包括:
调动联邦储备物资: 例如,在疫情早期,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等机构就曾调动过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支援受灾严重的地区。
建立临时医院: 在一些疫情高发期,会在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地方快速搭建临时医院或方舱医院,增加收治能力。这些设施虽然不如正规医院设备齐全,但能分担一部分轻症和中症患者的压力,腾出正规医院的床位给重症患者。
转移患者: 一些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地区的患者,可能会被转移到周边医疗资源较为充足的地区接受治疗。
动员军方医疗力量: 在紧急情况下,军方也会派出医疗团队和设备支援民用医疗系统。

3. 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分级诊疗的初步体现:
虽然新冠病毒的早期阶段常常伴随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等重症监护设备,但随着对病毒认识的加深和治疗方案的优化,一些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
呼吸机技术的成熟和增产: 在疫情初期,呼吸机成为稀缺资源。但通过企业转型生产、国家战略储备调拨以及国际采购,呼吸机的数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这直接关系到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药物治疗的探索: 尽管没有特效药,但一些已有的药物(如瑞德西韦、地塞米松等)在特定情况下对新冠治疗显示出一定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
分级诊疗的实际应用: 并非所有确诊病例都需要住院。大量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选择居家隔离,或在社区诊所、方舱医院接受初步观察和治疗。这样就避免了大量的轻症患者挤占宝贵的重症监护资源。

4. 持续的医护人员投入和牺牲: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医疗系统之所以没有被彻底压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线医护人员在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巨大的个人牺牲。他们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冒着极高的感染风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正是他们的坚守,才使得更多病人得到了救治。医疗系统能够运转,是无数医护人员在负重前行。

5. 数据解读的复杂性:
“五百万确诊病例”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需要区分的是:
确诊病例不等于住院病例: 确诊病例中很大一部分是轻症或无症状,他们不需要住院。
住院病例的严重程度不同: 住院患者中,有普通病房的,也有重症监护病房(ICU)的。ICU床位紧张是衡量医疗系统压力的重要指标,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医疗系统都已饱和。
季节性因素与疫情叠加: 需要考虑的是,疫情并非在一年四季都以相同的强度爆发。夏季的高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毒传播,但秋冬季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6. 对病毒传播模式的适应性调整:
随着疫情的演变,公众和医疗系统都在学习如何应对。比如,早期对病毒传播模式的认识不足,导致防护措施不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防护意识有所提高,检测能力也在增强。而且,病毒本身的致病性也可能在演变过程中发生变化(尽管这一点仍在研究中)。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美国医疗系统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
地区差异显著: 一些州和城市,尤其是疫情早期爆发或反弹严重的地区,医疗资源确实非常紧张。
医护人员的倦怠和精神压力: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风险,导致了严重的医护人员倦怠问题,甚至出现辞职潮。
医疗成本的巨大上升: 应对疫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给政府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长期“后遗症”的担忧: 即使病例数下降,但大量感染者可能面临长期的健康问题,这也会对医疗系统造成持续的压力。

总而言之,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虽高,但医疗系统之所以没有被“击溃”,是由于其庞大而分散的医疗资源、政府和州的应急调动能力、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分级诊疗的应用,以及最关键的——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但同时,这个系统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更像是一个在高压下艰难运转的巨大机器,而非完全崩溃。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看到多个维度的复杂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专家们说了,美国很厉害的,不会有事的”

大家好 我是芳芳·菲克纽斯 人在中国,刚下飞机。这是 美国日记第二季·懂王的纷争 的第十一集 S02E11

昨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中国问题专家们的研讨会,我把题主这个问题抛给了那些中国专家们。

说真的,你们这些中国的专家真的很厉害,人有才,说话又好听。比美国那些什么福奇博士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问他们为啥美国新冠病例五百多万了,美国医疗系统还没有被击穿

其中一个专家说,这是美国的优秀制度决定的,虽然美国缺乏统一指挥的疾控防疫体系,虽然美国私立医院占比很大,虽然美国医疗系统受资本的影响很大,

但是没有人可以隐瞒疫情,没有人可以见死不救。

一位据说是来自心经报的记者说,他刚刚听在美国读书的女儿说,她们那边根本没有疫情,物价也很稳定,炸鸡还是一美元一大盒。美国的制度保障了疫情只在小范围内蔓延,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成为影响整个国家的瘟疫。另外他说她女儿给她发了好几段据说是在美国医院里工作的华人的朋友圈,说哪里根本没有病人,所谓的美国疫情爆炸都是某国受控制的媒体的操纵。另外劝我不要关注一个叫留学生日报的媒体,天天说美国坏话,其实本质上是拿钱的大外宣。

另一位来自逗版的KOL说:对对对,我这里有证明,美国的医疗体系没有崩溃,是因为美国人有着充足的准备,你看,美国有35艘海军医疗船,每一艘都顶一个火神山医院,另外还有180多个军队野战医院,全部扩展开,相当于200多个火神山医院,而且部署起来只需要72小时!

还有一位貌似是医学的专家说,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已经被证明是新冠的特效药,还有由滴露(Dettol)公司出品的一些特效药也投入了临床使用,病人注射Dettol新冠药剂之后,只需要30秒钟,就能清除全身的新冠病毒。并且给我看了一张注射时候的图片。


正当我惊讶于这种新冠药剂的神奇的时候,一名自称是重氢报的曹编辑的人跟我说,其实我们中国这些能独立思考的媒体人都门清,美国的疫情都是中国自媒体妖魔化的结果,其实美国疫情根本不严重,上周CDC刚刚修订过数字,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只有9000多人。

这时候一个一脸富态的胖女人扭着身子挤过来,说道:我有发言权!武汉比美国惨多了!从疫情开始我就全程待在武汉,我每天都坚持在别墅里写作,记录武汉的真实疫情。但是现在他们不让我说话了,说我是造谣,我遭到了极左的迫害。

然后她压低了声音问我:你们美国那个避难签证,今年还有吗?

这时候一声爽朗的笑声,一位自称是菜心新媒体的编辑走过来,说道,其实啊,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们是不会被洗脑的,都有着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美国的医疗体系崩溃是不可能的,这绝对不可能。一群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提唯一的超级大国操心是多么可笑啊。

这时候一位王先生,举起手里的香槟,说道:我提议,为成功战胜新冠疫情的美利坚合众国干一杯,这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大家举杯欢庆。

王先生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问我,菲克纽斯小姐,您昨天下的飞机,您没去隔离吗?

我说,没啊。

王先生和众人立刻大惊失色:快跑啊!保安!保安!这有个美国人没隔离!



本集收录在 芳芳·菲克纽斯著的《美国日记第二季·懂王的纷争》中



芳芳美国日记第一季 【新冠的游戏】已经完结

想看完整的第一季 60篇美国日记,汇总在下面


我将在留学生日报这个号里连载美国日记,第二季【懂王的纷争】已开始更新,同时【印度日记】也开始更新了

注:特约作者 芳芳·菲克纽斯,早年在纽约港当过装卸工,1978年考入纽约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NBC电视台工作。现任布鲁克林作协主席,联邦作协委员,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View》《Soft Bury》。从3月开始,她开始创作美国日记。和国外某个作家不同的,她写的故事里都有相关正规媒体的报道作为证据。美国的作家都是讲究真凭实据的。

user avatar

因为医疗资源不大紧张了。

美帝虽然消极抗疫,但毕竟底子还凑合,也办了点人事,现在距离疫情出现已经过去了接近半年,当初的努力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口罩方面,一方面3M美国工厂拉高了医用N95的产能,一方面买中国口罩,现在不论是医用还是普通口罩都不算紧张。

呼吸机方面,第一次出现呼吸机短缺时联邦和各州疯狂下单,单联邦政府就下单了20万台,现在也到了收货的季节。截至到上周,国家战略储备(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的库存呼吸机已经超过95000台,另有15000台已发往各地,剩余订单将在今年结束前交付[1]。作为对比,英国疫情前全国呼吸机总量不足9000台,疫情期间生产了14000台[2]


热点地区的话,以疫情最严重的加州(人口4100万)为例:

截至8月22日,累计确诊656,892例,昨日新增6556例;累计死亡11988例,昨日新增167;累计测试10,436,352次,日测试量约17万[3]

全州共有72032张医院床位,现收治新冠确诊病例4659例,较昨日减少113例;收治新冠疑似病例1214例,较昨日减少63例[4]

全州ICU病房另收治新冠确诊病例1513例,较昨日减少20例;收治新冠疑似病例162例,较昨日减少11例;现有空余ICU床位2391张[5]

ICU空床比收治的新冠病例还多。


加州疫情的热点地区是洛杉矶郡(人口1000万,面积略大于天津):

截至8月22日,累计测试3,115,893次(2,151,956人),日测试量约3.5万次;累计确诊216,864例,累计死亡5180例[6]

医疗资源方面,医院现存确诊病例1347例,疑似病例551例,空余床位208张;ICU病房现存确诊病例431例,空余床位20张[7]

这才有了一点医疗资源紧张的样子,但死亡率只有2.4%,谈不上医疗崩溃(武汉死亡率7.7%,纽约市死亡率10.4%)。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除热点中的热点(加州洛杉矶、得克萨斯州休斯顿、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等)外,美国其他地区的医疗系统运转平稳。热点地区压力虽然大,但尚未出现像4月份的纽约那样的严重医疗不足。

出现这种原因主要归因于美国的收治政策:轻症居家自愈,重症收医救治。从洛杉矶的数据来看,住院病例的住院期很短——亚裔最长,平均7.5天;其他族裔平均4天左右;最短的印第安裔只有1天左右——这一策略也使得医院的翻床速度极快,增加了医疗系统的处理能力。

另外一点是新冠80%的患者为轻症(即国内标准的轻型和普通型[8]),大概2周左右即可自愈,一般不需要医疗干预,所以累计确诊数字意义不大,主要看日增。如果未来出现日增20万乃至30万的情况,医疗系统一样会崩溃。


评论区有名为“那个谁”的用户发表了

“知乎现在都这样了吗,不懂装懂,一顿瞎说,还有两周自愈,你是真的敢说啊?”

的高论,收获了一些点赞,随后事了拂衣去,未能指出“懂的实说”究竟是什么,因此我只能把与两周自愈的信息源贴在下方,以求其他用户斧正:

“Those with a mild case of COVID-19 appear to recover within one to two weeks.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Coronavirus Diagnosis: What Should I Expect?》[9]


”有症状的患者:症状出现后的 10 天,另外至少再加上无症状的 3 天(包括无发热 ii和无呼吸道症状)iii“

——世界卫生组织《COVID-19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准》6月17日版[10]


如果认为国外信息不值得信任,也有部分国内报导:


对于已经有流感样症状的轻症患者,目前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隔离,保证通风和休息,优化营养,适当运动,是可以自愈的”

——央视新闻2月1日《钟南山团队: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11]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就是感染病毒以后,人体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力把病毒清除。通常来讲,免疫反应的过程是两周左右,也就是说病人感染后,两周左右才能够康复。

——澎湃健康时报3月9日《患上新冠肺炎后,他们是如何被治愈的?做到这3点很重要!》[12]


“与任何一种疾病一样,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给机体造成不同的损害,损害程度因人而异。轻者类似于普通感冒,表现发热而在数日后自愈

——湖北省人民政府5月17日《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后遗症”问题》[13]


“2月4日晚,24岁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贾娜在微博上发表长文,回顾自己11天内从发现感染,到居家隔离,最后依靠药物和自身免疫力成功痊愈的全过程。”

——新华网2月8日《一位新冠肺炎“自愈”护士的独白》[14]


我不是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因此不贴论文,只以权威机构面向公众的消息为证据。欢迎任何有兴趣的读者在评论区提出任何观点和见解,但请不要学那位装深沉的尊神,起码要指出错在哪里对的是什么。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遵守所在地的防疫措施,保持健康。

参考

  1. ^ https://www.seattletimes.com/business/no-shortfall-in-u-s-supply-of-ventilators-as-gm-ventec-end-contract/
  2. ^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20/jul/04/uk-manufacturers-to-export-surplus-medical-ventilators
  3. ^ 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COVID-19CasesDashboard_15931020425010/Cases?:embed=y&:showVizHome=no
  4. ^ 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COVID-19HospitalsDashboard/Hospitals?:embed=y&:showVizHome=no
  5. ^ 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COVID-19HospitalsDashboard/Hospitals?:embed=y&:showVizHome=no
  6. ^ http://dashboard.publichealth.lacounty.gov/covid19_surveillance_dashboard/
  7. ^ http://file.lacounty.gov/SDSInter/dhs/1070348_DHSCOVID-19Dashboard.pdf
  8. ^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8/0a7bdf12bd4b46e5bd28ca7f9a7f5e5a.shtml
  9. ^Coronavirus Diagnosis: What Should I Expect?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coronavirus/diagnosed-with-covid-19-what-to-expect
  10. ^COVID-19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准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2451/WHO-2019-nCoV-Sci_Brief-Discharge_From_Isolation-2020.1-chi.pdf
  11. ^钟南山团队: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096792/4992494
  12. ^患上新冠肺炎后,他们是如何被治愈的?做到这3点很重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417233
  13. ^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后遗症”问题 https://www.hubei.gov.cn/jkhb/jkdjt/jkrd/202005/t20200520_2280301.shtml
  14. ^一位新冠肺炎“自愈”护士的独白 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20-02/08/c_1125545413.htm
user avatar

除了高票们拼命宣传的美国医院“不给穷人看病”(其实美国医院虽然贵,但是是绝对会给人看病的,只不过没有保险价格很贵而已),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这500多万的数字是真的,但是问题比较大,因为忽略了治愈(自愈)率。疾病治愈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所以500多万的存量,好了的就已经有400万以上了(虽然有可能二次感染的风险)。500万又不是同一天爆发的

除了治疗率,还要看死亡率。开个玩笑的说,医院像个人生中转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病人,治好了可以走,死了也要走的。所以真正在医院的病人数量远远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多。医院设备和医护人员是可以承受的。

此外,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高票,一个在英国,一个在悉尼,却极力的介绍美国医院系统,并且强调美国医院因为保证利润和医院负荷率拒绝收病人。这跟我了解的和亲身经历的美国医疗系统相差比较远。在美国看病多次,无论有保险,或者无保险的情况下,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在我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都是收过我的——区别只是有保险保险费用会承担,没有保险自己承担大部分费用。或者疫情期间,美国医院不收任何病人???

包括我所有的有医疗经历的同学,都是先去医院,然后慢慢付账单(美国医院账单往往半年以后才邮寄,最快也得三四个月)。所以,医院本身是无法知道患者当时是穷或者富(但是可以知道患者是否有医疗保险),但是无论是否有医疗保险,医院都是会安排给看病的。虽然我并没有系统的看过这方面的介绍,就个人和身边朋友的经历来看,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因为没钱被美国医院拒收。因为刚才介绍的那种先看病,后期邮寄账单的制度。

当然,我并不知道,如果已经拖欠了美国医院和医生的钱,他们是否有类似于黑名单,不会让欠款患者继续看病,但就身边的一个年老的邻居来看,我个人趋近于没有。因为这个老邻居疾病缠身,欠了医院很多钱,但是还是可以继续被安排手术。

美国医疗系统被人诟病很多年了——主要的原因不是不给看病,而是看病太贵,医疗保险太贵。动不动上万美金,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美国的医疗收费一度是最全世界最贵的,没有之一。但是我觉得医疗收费贵是一个问题,面对患者,拒绝看病,看着患者死去是另一个问题。这两者并不是同一问题。妖魔化美国的医疗系统是不对的。

而美国医疗系统收费贵,产生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使得普通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宁可自己在家里“自愈”,也不肯去医院看病。这也是美国医疗系统保持良好运行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分析一个问题,不应该过于的片面与单一角度。就这个问题,我特别不欣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英国博士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工科博士生的回答。对美国医疗系统的分析和认知,充满了偏见和幻想~

user avatar

截止9月18日

美国新冠死亡率2.9%

我查了一下欧美发达国家截止当天的数据,大家比较一下。

英国死亡率10.7%

法国死亡率7.5%

瑞典死亡率7%

比利时死亡率10%

意大利死亡率12%

加拿大死亡率6.5%

德国死亡率3.4%

总体看,德国最低,当然德国对疫情准备比较充分,抗疫手段在欧洲各国中算是比较狠,德国ICU比例高,医护人员比例高,至少比美国高,德国自己生产呼吸机和ECMO,就这样,德国死亡率都比美国高……

就不谈死亡率比美国高几倍的英法瑞意加这些国家,

所以,美国公布的病例数也好,死亡人数也好,可信吗?哦,我才想起来,美国公布的数据本质就不是官方数据,是民间统计,美国CDC早就拒绝公开数据了

user avatar

美帝的冷血我们无法想像。

新冠阳性患者发点药通通被强制自愿回家。

两三百万人未治愈,仅仅只有4万人住院。合着您家的新冠病毒特别善良,重症率才万二。我信你个鬼!!

这等破事儿美帝不仅干了,还没人敢说。要是兔子这么干,怕不是得被喷到抑郁。

数据来源

user avatar

“击溃”的定义是,疫情导致医疗人员感染率过高,劳动力极度短缺,医疗器械供不应求。

但是实际上,只要美国人控制好可以看病的人数,那么医疗系统永远不会被“击溃”。

“进口的呼吸机都用不完,要国产的干什么?”——唐纳德•宋

同样地,英国累计确诊三十多万,但是医疗系统依然是“供过于求”的状态。伦敦著名的方舱医院“南丁格尔医院”在很短时间内建成,总共可容纳4000张床位!

但是实际上该医院收治的病人仅仅只有50多人……堪称本年度伦敦最大的笑话。每次我跟IC的医科博士们聊起这事,大家都会浮现蜜汁微笑。

有一说一,在英国,如果你感染后成功预约上床位住院的话,待遇真的很好:一日三餐有人伺候,午饭有炸鱼薯条,全程微笑服务且医疗全免费。

但是如果你没有预约上住院,那就在家等自愈——快死了的话直接塞进ICU,差不多这个流程。

他们的逻辑是“入住的病人一定要有100%良好的服务,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降低服务标准去收治更多的病人。”反正没有中间状态就是了。

因此,昂撒人的医疗系统永远不会崩溃,这是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所决定的。

user avatar

我前一段时间发烧,症状有点像新冠有幸体验了美国新冠的整个检查和收治流程。如果发烧,全身无力,头疼,工作日找你的家庭医生。我是周六,直接打电话县卫生局,有一个高级护士会问一下你的症状然后和你说如何在家隔离,建议很细致,包括你家几个卫生间都会问,她会告诉你怎么判断自己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要打911。然后会把你分到一个urgent care 的诊所,一个医生会打电话给你问下你症状,我症状比较轻,发烧37.5,没有咳嗽和呼吸困难。医生安排我第二天去核算检测,然后帮我开了验血。第二天开车去检测,就是在一个停车场一次进去一台车,有个护士穿防护服帮你采样,全程不用下车。第二天就出结果,我是阴性。所以后边怎么治疗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你有发烧症状没有核算检测阴性结果,你是进不去医院门的。

关于费用,至少湾区检测是免费的,区别是有症状第二天就可以检测,没症状的要预约,大概要10天以后才能排到。我不太担心费用,因为我们的保险好,一年一个人自付最多$1250 全家$2500。医疗费用上不封顶。如果没保险,又没有穷到申请白卡医疗费用的确是大问题,但是美国都是先治疗然后出账单,所以保命没问题。实在还不起钱,可以破产的。

关于住院,美国的住院和中国的住院不是一个概念,就算平时只有严重到必须住在医院才会安排你住院。相当于比ICU稍微轻一点的情况。所以有很多家里人拉过来做手术然后做完手术拉回去的情况。如果要解决新冠 一定要方仓医院,这个在美国基本没办法搞,所以就现在这样了。

user avatar

感染的人多医疗系统不会被击溃,救治的人多医疗系统才会被击溃。

就好像子弹不会击溃人,中枪才是被击溃的前提。

对着天空扫射一万发子弹,然后问为什么没打死人,没意义。

user avatar

提这个问题的人是把中国的医疗体系跟美国的医疗体现想成一样的东西了,其实根本是两回事。

中国的医疗体系不管你有钱没钱,都一样给医治,所以才有之前武汉医疗系统被击穿,全国都去帮湖北。

但是美国的医疗体系是保障富人的,富人确诊了才会得到医治,穷人没钱只能等死,根本上不了医院。

美帝的富人人数有限,医疗体系准备充分,即使所有富人都确诊一遍也不会击穿美帝的医疗体系。

你问美帝的穷人怎么办?凉办。

所以不管美帝确诊的人数有多少,美帝的医疗体系永远都不会被击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五百万,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医疗系统还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被压垮?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击溃”或“未击溃”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击溃”这个词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完全崩溃,所有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护士不堪重负,新冠病人得不到任.............
  • 回答
    大家都被确诊数字牵着鼻子走,是不是都快忘了,美国现在的新冠治疗到底是个什么状态了?这事儿可不像每天更新的报数字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说,现在美国的新冠治疗,可以说是“分层分级”的,而且随着病毒变异、药物研发和疫苗接种的普及,整体情况一直在变。不像疫情刚爆发那会儿,大家基本就是“听天由命”.............
  • 回答
    理解您的疑问,关于美国和中国新冠疫情数据上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您提出的“美国16万例死了3000,中国8万例死了3000”这个数字对比,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要明确您提到的数据来源和时间点。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数据一直在变化,而且不同国家公布的统计方式和口径也可能存在差.............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美国在军事行动中的行为模式与国内疫情应对之间存在的鲜明对比,以及公众反应和社会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军事行动中“救人”和“追责”的文化根源与实践: 军人的价值与生命权至上: 士兵是国家资产: 在美国,士兵被.............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突破30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它代表着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生命的陨落。这个数字不仅是统计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美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付出的沉重代价的直观体现。30万这个数字背后,我们能看到什么? 生命的逝去: 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有三十万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
  • 回答
    在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30万,平均每天约有2500人因此丧生,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数字,它反映了这场疫情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审视一下当时的疫情状况。严峻的死亡数字:不只是一个统计学数字30万这个数字,绝非仅仅是屏幕上跳动的冷冰冰的数字。它代表着30万个.............
  • 回答
    近期美国新冠疫情死亡率从上个月的0.3%攀升至如今超过1%,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深入剖析,并考虑到“死亡延迟”这一重要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发展过程并非即时发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再到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直至最终死亡,这个过程存.............
  • 回答
    这背后涉及到我国的内容审查制度、市场需求、版权引进方式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复杂性。简单来说,新番动漫因为其内容、受众以及引进逻辑与美剧韩剧有较大差异,所以往往能做到较快的同步更新。1. 内容与审查重点的差异: 美剧韩剧: 这些剧集通常涉及更成熟、更复杂的主题,比如政治博弈、社会议题、成人情感关系、.............
  • 回答
    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人对安东尼·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感到不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这其中包含了科学、政治、媒体、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情绪等多种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COVID19疫情初期的应对策略和信息沟通: 前后矛盾的信息: 在疫情早期,关于口.............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当前美国对外态度的感受,这种感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并且可以从多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作为一个曾经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世界警察”角色的国家,其对外开放的姿态和意愿,确实在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思潮、国内政治经济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感现象,那就是关于“爱国”的定义、身份认同以及文化接受度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描述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爱国”这个概念本身。在很多文化语境下,“爱国”往往被赋予了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排他性。它通常意味着.............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在美国新冠疫情如此严重,感染和死亡人数众多,但社会并未出现大规模“造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这涉及到美国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体系、文化观念、经济状况以及疫情本身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澄清“造反”的定义。如果“造反”指的是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武装起.............
  •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在2016年11月1日这个时间点,美国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的左翼共产主义政党能够站出来领导民众运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美国政治、历史、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共产主义”这个标签本身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共产主义”在美国的语境下,长期以来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这种.............
  • 回答
    为什么美国现在不“打”中国?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从军事实力到经济联系,再到全球政治格局,环环相扣。咱们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聊聊 军事力量。虽然美国在全球军事部署上仍然具有优势,但中国近些年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也相当惊人。解放军在海空军力量上投入巨大,特.............
  • 回答
    美国,那个曾经以“基建狂魔”之名响彻世界的国家,如今却似乎在高铁建设领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连一条像样的线路都难以落地。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释,而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一、历史遗留的交通格局与思维惯性美国国土辽阔,早在汽车工业兴起之前,铁路就已成为其重要的交通动.............
  • 回答
    美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其复杂,既有根深蒂固的优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用“岌岌可危”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充满挑战”或“面临转型”则更为准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美国的国际地位,并探讨为什么会有“岌岌可危”的感觉。 美国国际地位的优势与基础尽管面临挑战,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仍然拥有.............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确实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参与,销毁了其继承自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库存。这一过程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紧密相关。根据这份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以换取这些国家的安全保证,包括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将乌克兰目前的对俄政策简单归结为“相信美国的.............
  • 回答
    珍珠港事件的阴影,对于理解当今美国对日本的援助,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剖析的起点。然而,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恩怨来衡量现在的国际关系。21世纪的今天,美国之所以继续扮演“守护者”的角色,协助日本发展,背后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共同价值观以及历史遗留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观察,关于为什么美国会有大量的执照律师选择从事移民法,而非“更高端”的企业收购、并购、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移民法的工作性质和需求: 持续且巨大的需求: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历史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移民。.............
  • 回答
    “美国出兵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这种说法之所以至今仍有市场,甚至被不少人奉为“真相”,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阴谋论”,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叙事,它抓住了人们对权力、利益以及战争背后真实动机的天然疑虑,并将其放大和固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