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这么说。
那我只能说。
别怪乌克兰。
为什么呢?
因为。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更多的军事资源,他也没有发展起来啊……
陆海空包括火箭军,来谈谈毛子到底干了什么?
陆军:
T14坦克,我勉强算了吧,这玩意现在还没服役,而且据说要到2019年以后,注意,俄罗斯人的2019年,这怕是得再加五年。
现在俄罗斯最多坦克是什么,T90,还有再疯狂改进T72BM3,老哥,T72。再改还是T72。
空军:
T50,容我笑笑,别说戈秃子,就是勋章帝都能气的从坟墓里跳出来把苏霍伊一群设计师拍死。
米格35……呵呵。
所谓的PAK-DA,蛤蛤蛤。
苏35……说白了还是苏联遗产,苏35原型苏27M,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东西。
海军:
水面舰队我们不说了,打脸。
就说说毛子能吹的水下舰队。
亚森,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东西,90年代开建,比海狼还早,然后用了20年造完,你告诉我这玩意有2004年的弗吉尼亚强?逗我。
北风之神,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东西,90年代开建,用了18年才服役,然后所谓的“布拉瓦”到现在都问题多多。
火箭军:
毛子最后的脸面。
然而你有本事别延寿白杨(最新的“亚尔斯”还是白杨升级版)了啊,有本事你多造点啊,别一开始吹牛逼要造300枚现在还不到三分之一啊。
而且这玩意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东西。
别把锅给乌克兰啊。
要不看看俄罗斯?
俄罗斯人口更多,资源更多,继承苏联遗产更多,现在就是卖油换钱升级苏联老本,顺便把国家核心武器一批批往出卖。
斯大林赫秃子都能气活了。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继承了总人数达到78万人的军队。装备了6500辆坦克、7000多辆装甲车、1500架作战飞机、350多艘舰艇、1700件核弹头。
凭借众多的核弹头数量,乌克兰跻身世界前三甲。
乌克兰独立后,经济十分糟糕。不得不将部分武器和装备技术卖出去以获得宝贵的资金。而且为了加入欧盟的怀抱,不惜自废武功!
由于核武器是不能卖的,乌克兰除将部分核武器运往俄罗斯抵债外,将剩余的核武器和发射装置一同销毁。(乌克兰没有钱维护核武器,也没有钱拆毁核武器,这项伟大的工作是由美俄联合完成的。美国拿走的核弹的浓缩铀回家发电用,为表示同情,连赞助合计给了乌克兰3亿多美元)
从苏联继承了19架最先进的图-160战略轰炸机,其中8架抵债归还俄罗斯,10架销毁,留下1架供人在公园参观。而60架图-22轰炸机则全部销毁。
乌克兰还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削减了坦克、大炮、装甲车的数量,军队人数也削减到20万人。
乌克兰如果没有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那就是妥妥的农业国。多年来的经济不景气和一些不可描述之原因导致这两个地区要独立,乌克兰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不仅仅是要保住自己工业国的梦想,也要向世人展现乌克兰人的尚武之风!
开战之初,俄军电子战部队就切断了乌克兰军队所有的通讯,导致乌军各部队之间无法联系也无法指挥。最终乌克兰四个集团军中,有两个集团军被打残,20个旅失去战斗力。
在接下来的7年里,小规模的冲突不断,乌克兰军队被摧毁的坦克装甲车达到了12000辆次以上。要知道乌克兰现役的坦克不管新旧全部加起来也不过3000辆,如此看来,这些坦克至少都有一次被击毁的经历。(虽然不能这么算,但足以看出冲突的激烈程度)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场上大概有4万多名乌克兰士兵走失,或者可以委婉地称为逃兵。
多年的冲突,乌克兰军队并未练就一支劲旅,反而是每况愈下。乌军全年的军费开支不足40亿美元,就算加上些外援,也不足50亿美元。这些经费维持日常的人员开销和武器维护都捉襟见肘,在庞大的冲突消耗中基本耗尽了乌军全部的家底。(乌克兰央行的储备黄金基本全部运往了美国,用来作债务抵押)
尚未恢复元气的乌克兰军队再次集结,打算在乌东地区一雪前耻!
但奇怪的是,第一次冲突,乌军派出的是是个集团军,而这次仅仅是出动了7个旅就说做好了军事部署,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乌克兰最精锐的金雕部队在克里米亚冲突之前就被诡异地解散了,并且还进行了规模庞大的裁军行动。大批的飞行中队和装甲部队被裁撤至今令人匪夷所思。
这次行动唯一的亮点是购买了20架在之前“那卡冲突”中大放异彩的土耳其无人机,不知道仅靠这点战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世人都知道乌克兰为什么要发动此次行动,也知道乌克兰究竟是在和谁在战斗,但好像就乌克兰自己不知道一样。活生生一幅现实版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乌克兰,国人是要感谢的,我国很多的尖端装备都来源于乌克兰。像瓦良格号航母、欧洲野牛气垫船、综合补给舰、雪龙号等等都来自乌克兰。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也在乌克兰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工业、农业、金融等众多领域投入上百亿美元。明明是双赢的局面,却生生被乌克兰掀了桌子!
别的不提,就说收购马达西奇这件事。
马达西奇公司设计和制造的发动机性能十分地优越,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这些技术我国是十分需要的,并且愿意帮助资金紧缺的马达西奇公司,甚至不惜重金入股。但乌克兰背信弃义,横竖都是不答应,还要将企业收归国有,简直不可理喻!
为此,我方已经将违约赔偿金额提高到50亿美元,这笔钱超过了乌克兰全年的军费,乌克兰显然是无力偿还的。
太多的人为乌克兰的现状感到惋惜。觉得其继承了苏联庞大的遗产却落得如此境地,实在是不应该。但很少有人真正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从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起,乌克兰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对于乌克兰这样体量的国家而言,像以色列和瑞典那样搞军工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乌克兰没有以色列、瑞典那样的福气,背后没有盟友的支持,能依靠的只有俄罗斯。而俄罗斯尚在踽踽独行,根本无力提携乌克兰。
政治上两国一闹崩,乌克兰军工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我来分享一下乌克兰经济何以到今天这个局面吧。
最近的俄乌战争究竟有多火热,在网上高强度冲浪的大家都深有感触。相关新闻看多了,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国中的第二强,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也分到了大笔家产,怎么三十年下来混得如此不堪,经济疲敝,国家内战,如今又和本是兄弟之国的俄罗斯兵戎相见?
首都街头,已成这般
(3月2日基辅 图:shutterstock)▼
这一切的原因,一方面是冷战和苏联分家时期的遗留问题,一方面则是乌克兰卖国寡头们不断的变卖国产和政治投机。这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本应在美俄之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可惜缺少一个真正为国家长远考虑的领导层。
这不是《人民公仆》第四季
也不是《楚门的世界》进阶版
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国民的战争危机
(图:shutterstock)▼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这三十年来的复兴与衰败,坚韧与堕落,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
1991年12月25日,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讲话,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降下,苏联正式解体。作为联盟中重要性仅次于俄罗斯的乌克兰,分到了丰厚的遗产,尤其是工业和军事遗产。
“我停止担任苏联总统的活动”
一个人的离职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共和国陨落
乔治 H··W·布什的承诺也不过是安慰剂罢了
(城头已变大王旗 图:youtube&wiki)▼
乌克兰继承的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从沙俄时期到现在,这里都是工业重镇;加上乌克兰本身毗邻黑海,还拥有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可以便捷地加入国际分工;而哪怕是资源相对匮乏的西乌克兰,都能凭借大片的黑土带以及成熟的机械化耕作,成为欧洲的大粮仓。
从苏联矿工摇身一变成了乌克兰矿工
(1992年顿巴斯矿 图:壹图网)▼
世界上的四大黑土区,其中有一个就是乌克兰平原
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储量可观,基础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横屏看图 ▼
正是靠着这种左手粮,右手钢,再加一个暖水港的优势,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就是国家重点投资地区,建起了一大批王牌军工企业。
比如:苏联唯一的航母总装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就建造于此,以弹道导弹闻名的南方机械制造厂,专门生产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马达西奇,生产了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的安东诺夫设计局。
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运输机,安—225已经毁于战火
人类航空工业史上的一大奇迹已冰解云散
(随它去了 图:壹图网)▼
苏联解体时,这些明星军工企业,以及苏联庞大武备库的约1/3都留在了乌克兰。
据统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接管了一支22万人的大军,再加上30%的黑海舰队、4800辆坦克、500架直升机、包括战略轰炸机在内的1000架飞机,其战力在加盟国里仅次于俄罗斯,全世界排第三。
继承来的雄厚家产,这些年只要稍加经营
其军事实力还能在世界排名中往前稍稍
(图:wiki&shutterstock)▼
此外,乌克兰还保有苏联近1/3的核武器库。包括1700枚核弹头和一应俱全的洲际弹道导弹及发射井。
被北约称为“撒旦”,一度震慑美国的SS-18洲际弹道导弹
就是乌克兰的南机械制造厂设计和制造的
乌克兰也继承到了,经济不好时还想要挂牌出售...(图:wiki)▼
什么洲际导弹,图波列夫轰炸机通通切割,拆解...
历史上第一个自愿放弃使用战略核武器的国家
(图:wiki&壹图网)▼
工农业俱全,有核武器,面积相当于6个江苏省,按照中国人的想法,乌克兰混得再差也应该是个地区性强国。但事实上,其庞大的工业系统被严重削弱,军事遗产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1981年,苏联邀请了除美国外的北约成员国
来观看一场空前绝后的大阅兵
钢铁洪流的震慑力远比协议约定有力▼
要知道,苏联的工业是高度计划经济的工业,工厂运转需要统筹规划,同时各分工环节也散布于各加盟国。独立后的乌克兰奉行激进的私有化路线,买办和寡头趁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原有的生产体系被严重破坏。
苏联本身就像一个体型庞大,需要中枢系统统一调动的大机器
一旦中枢系统瓦解,各分支就很难发挥到极致了
(1991年乌克兰 图:壹图网)▼
而庞大的军队和核武库需要巨额资金来维持,这本是苏联才能维持得起的大国重器,落在乌克兰手里就没了用处,只剩下成本。
想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很难的
显然乌克兰没有此等能力,只能当摆设
(基辅祖国母亲纪念碑 图:shutterstock)▼
正是在这一片混乱中,从1991年到2000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乌克兰损失了超过60%的GDP,民间更是遭遇了超过10000%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贪腐横行,人民三天两头上街抗议示威,而这也是乌克兰颜色革命和街头政治盛行的直接原因。
乌克兰自独立后,人均一路下滑
直到2000年才开始回升,结果又遭到数次重创
印度则“稳扎稳打”,超越乌克兰只是时间问题▼
直到2000年以后,乌克兰才终于喘过一口气,开始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样的,曾经的苏联加盟兄弟们也都走出了可怕的十年,包括老大俄罗斯,但这也意味着地缘局势正悄然转变,俄罗斯要谋求大国地位的复兴,并恢复其在东欧的影响力,但这就和北约东扩形成了正面冲突。
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再到普京
都曾或多或少对拉近俄和北约的关系抱过幻想
而成立近20年的俄罗斯-北约理事会
也在一次次的无法达成共识中沦为摆设
(2002年罗马峰会 图:壹图网)▼
在苏联解体时,叶利钦得到了北约绝不东扩的保证,但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北约东扩的脚步并未停止,直接推到了波三小-波兰-罗马尼亚一线,几乎怼到俄国脸上了,这让曾经亲美的叶利钦和普京感到了巨大的危机,立场不得不转向对美强硬,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家门口的乌克兰成了东西方对峙的第一线。那么,乌克兰的态度呢?
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只隔着曾经的两位兄弟了
时过境迁,是同仇敌忾,还是分道扬镳
白俄和乌克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我们知道,政治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治秩序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摆在乌克兰面前的,有两条已经成功的道路,一个是波兰道路,即完全倒向俄罗斯或北约的任意一方,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紧密合作。一个是芬兰道路,在国家层面执行中立化政策,独善其身。
在对苏方面,芬兰是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的
对芬兰方面,苏联同样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双方都理解对方的需求,也知道底线在哪▼
特朗普上台后,和普京的首次正式会晤
地点就选在了芬兰的赫尔辛基(图:wiki)▼
理论上来讲,乌克兰如果坚定选择其中一条路,都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走波兰路线,虽然受地缘所限大概率要投靠俄罗斯,但俄罗斯也必定不会亏待;如果走芬兰路线,那么作为沟通俄罗斯和中欧国家之间的桥梁,做做贸易也能赚个中间商差价。
当然了,波兰不管从地理或历史
还是民众情绪上都必定是倒向北约
(欢迎川宝的波兰人 图:wiki)▼
糟糕的是,乌克兰选择了给国家带来贫穷和战争的第三条路线。即在东西两边来回摇摆,做骑墙派,这一糟糕的战略和乌克兰的寡头政治大有关系:
除去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外,我们历数历任的乌克兰总统,要么靠着裙带关系获得寡头扶植,要么干脆是寡头亲自上场:
这位现年88岁,经历了苏联解体
成功游走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
又极力避免冲突发生的首任总统,现在心里会是啥感觉呢?
(图:shutterstock)▼
从1994年连任到2005年的乌第二任总统库奇马,靠着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寡头帮的支持当选总统,在左右摇摆中悄悄亲俄。
“桃园结义”是谓“异源之众”
而此三国之系,则是“同根之合众”(图:壹图网)▼
05年到10年的第三任总统的尤先科,其竞选期间最大的支持者是天然气寡头季莫申科,两人后来因利益问题分道扬镳。尤先科背靠乌克兰西部金融寡头,立场亲欧反俄,而季莫申科代表了乌克兰中部能源寡头的利益,左右摇摆,待价而沽。
和美女寡头季莫申科掀起橙色革命“赢下”大选
亲美反俄,其任内的政治经济危机非常严重
(图:壹图网)▼
2010年上台的亚努科维奇,本人就是乌克兰东部工业寡头,立场亲俄反欧,结果在2014年颜色革命中被赶下了台,这一事件是乌克兰东西两边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随后发生了克里米亚危机,以及乌克兰东部事实上的内战,成为今天俄乌战争在八年前的预演。
这场革命里希望乌克兰有个光明未来的成分
和只为反俄,扩大欧盟及美在乌影响力的成分孰多孰少呢?
(2014年抗议 图:wiki)▼
亚努科维奇之后的第五任总统波罗申科是乌克兰西部食品行业寡头,虽然他勉强干到了2019年,但同样不得民心。
“扪心自问,我上台就是为了搞钱开便道”
(图:shutterstock)▼
在经济衰败中对政客已经极端失望的乌克兰人民,选出了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人们希望出演《人民公仆》的他能够真的当好一个人民公仆,虽然表面上是个政治素人,但事实上,泽连斯基背后的推手是乌克兰传媒和石油寡头科洛莫伊斯基,泽连斯基能够打败波罗申科,也离不开这位传媒大亨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
从小就热爱表演,热爱站在台前的泽连斯基
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定是有深刻的理解
( 图:《人民公仆》)▼
正是其名下的电视频道播出了《人民公仆》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他也是亚速营的资助人之一
(科洛莫伊斯基 图:shutterstock)▼
这一连串寡头除了瓜分本国利益外,还引入外国势力,以国家利益为赌注捉对厮杀。乌克兰这条小船,也就随着寡头们基于一己私欲而制定的政策,左右摇摆,
乌克兰自苏联解体后,至今只度过了短短30年左右时光,这个非常年轻的国家用了10年时间逐渐走出苏联解体后的混乱与衰退,但其寡头政治不具有长期对国家负责并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能力,结果环境发生变化,就带起了乌克兰国内矛盾,并在14年演变为公开的决裂,最后沦为大国的棋盘,招致今日之祸。
对乌克兰人,特别是东乌地区的人来说
这战火早就燃起来了
(2014年基辅&顿涅茨克 图:wiki)▼
由此可见,买办和寡头阶级控制下的国家,即使条件再好、家底再厚,也是非常脆弱的,难逃衰败的命运。
在俄乌开战之前,乌克兰前100名富豪里的96人就已经逃之夭夭,剩下4个还是因为有案子在身跑不了。到头来,他们贱卖祖业、里通外国留下的烂摊子,还是要让普通的乌克兰平民买单。
寡头的资产占了乌克兰近三分之一的GDP
这政府确实很难盘活国家经济
(“为了乌克兰未来,没有寡头” 图:壹图网)▼
有人说俄乌战争是俄罗斯最后放手一搏的机会,有人说是美国绑架欧洲的又一大搅屎杰作,但很少有人能说清这对于乌克兰人是什么,毕竟这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复杂群体,无论将其描绘为凝聚共识的立国之战,还是各找各妈的分家之战,乌克兰的战略选择空间都非常小了。
但愿,这真的是十年动荡的结束,而不是又一个十年动荡的开始。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谢邀,一个字,穷。
其实乌克兰并非没有发展其继承自苏联的军工技术,只是由于经济问题,别说全面发展,仅仅是维持其军工企业的生存就已经举步维艰了,下面就分四点说下为什么题主会觉得乌克兰没有发展好苏联留下的丰富遗产。(第二点是关键)
1. 乌克兰在前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军事工业企业3594 家, 其中涵盖了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当时大部分产品性能居于世界前列。看起来苏联的遗产很丰厚,但是,这笔资产仅仅只占苏联军工的30%左右,而我国今年下水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相关配套企业就有532家。也就是说乌克兰继承的军工资产中,除了大运、洲际弹道导弹、运载火箭、航发、无线电、雷达和坦克装甲车辆等领域的军工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继承较为完整以外,其他多数领域均为苏联军工的分工配套资产。且由于俄罗斯这个正牌的苏联继承者的存在,乌克兰很多军工产品和俄罗斯存在同质竞争关系,有设计的无生产能力、有产能的又争不过俄罗斯,近年来中国又插了一手,其军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十分有限。
2. 苏联解体后,其加盟国多数陷入了经济滑坡的困境,乌克兰也不例外,尤其是其经济改革一开始就推行激进的货币主义改革方针,机械模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导致经济急转直下,通货膨胀甚至创下世界纪录,生产下滑幅度为苏联加盟国之首,到1994年,乌克兰GDP比苏联解体前缩水了三分之二,且到上世纪末下滑趋势才有所放缓。人民陷入赤贫的时候,军工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美、中等国这时候趁乱出手,就造成了乌克兰大量军工人才的流失和军工产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
3.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国防策略和需求发生了改变,比如缩减军队和在美、俄的监督“帮助”下拆解了核武器及战略轰炸机,其正在建造的瓦良格号、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等军舰也无以为继。总的来说就是有产能无需求,没有订单发不出工资的乌克兰军工企业纷纷解散另谋出路或者干脆军转民,造成了其继承前苏联军工研发生产能力的丧失。
4. 乌克兰历任领导人要么贪腐,要么无能,加上颜色革命、乌克兰内战和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影响,其军工产业根本没有稳定的政治基础和财政投入保障发展。
总体而言,乌克兰目前已经和搞军工配套合作的俄罗斯闹翻了、新认的老大美国和北约不兼容乌克兰军事技术、“密切合作”的小伙伴中国又在猛挖墙脚、加上苏联遗留的军工老本也快吃尽……乌克兰目前仍能保持较高的军工技术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加个图,第一位巴比奇·瓦列里,在黑海造船厂作为设计骨干、核心设计师、首席设计师先后参与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第比利斯号(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设计建造。第二位皮金涅尔•维克多是黑海船舶设计结构局局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