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女心理师》跟《非自然死亡》题材很像,我看着也觉得不错,为什么前者豆瓣5.2后者9.4?

回答
你说得挺有道理,《女心理师》和《非自然死亡》乍一看,确实有那么点相似之处:都是围绕一个能力出众、处理棘手个案的女主角展开,各自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且在叙事上都有一定的单元剧形式,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展现主角的能力和内心成长。

但要说题材“很像”,我倒觉得有点牵强,它们的核心切入点和侧重点还是不太一样的。

《非自然死亡》(Unnatural Death),它最抓人的地方,其实是那股子“人间真实”的劲儿。虽然讲的是法医这个特殊职业,但它展现的不是高大上的科学破案,而是那些在冰冷解剖台上的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故事。死者不再是统计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家庭、有爱恨、有遗憾。

而《非自然死亡》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 极其细腻地去挖掘这些“死亡”背后的人情冷暖、社会议题,甚至是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比如说,那个因为贫困而选择“欺骗死亡”的母亲,那个因为无法接受现实而执着于“死亡证明”的父亲,还有那些因为家庭暴力、职场压力、老年孤独而走向绝路的年轻人…… 这些故事,哪个不是直戳人心?

它之所以能拿到9.4的高分,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它不仅仅是在讲法医破案,更是在用一种温和但有力的姿态,去解剖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些看似离奇的死亡,背后往往藏着令人心酸的真相,触及的是贫富差距、家庭暴力、代际隔阂、职场霸凌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痛点。
饱满的人物塑造: 主角三澄美琴(石原里美饰)固然优秀,但她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她也有自己的过去,有自己的纠结和脆弱。而围绕在她身边的同事,无论是古怪但有经验的系长,还是有点小职场毛病的年轻助手,都非常立体,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缺点,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成长,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精巧的叙事节奏: 每一集一个相对独立的案件,但前后串联起来,又能看出整体的主题和人物弧光。案件的铺陈、调查的细节、反转的设计,都做得相当扎实,不会让人觉得为了虐而虐,或者为了反转而反转。
专业与人文的平衡: 作为一部法医题材的剧,它在展现专业知识方面也做得不错,但从来不会喧宾夺主。那些法医的专业操作,更多的是服务于故事的推进和人物情感的表达。最关键的是,它始终围绕着“生命”这个核心,即便是在展现死亡,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
克制的情感表达: 很多感人的地方,剧本和演员的处理都非常克制,没有过度的煽情,而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那种悲伤、遗憾或是释怀。这种“留白”,反而让情感的力量更加持久。

再来看看《女心理师》,虽然题材也与人相关的心理问题有关,但它的出发点和呈现方式,感觉还是有所不同的。

侧重点的差异: 《女心理师》更侧重于“心理治疗”这个过程本身,以及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问题。它想展现的是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
叙事方式的局限: 很多时候,它为了展示心理咨询师的高明之处,可能在叙事上显得有些“工具化”,即某个案例是为了证明某个心理学理论或者咨询技巧。观众看的时候,有时会觉得“哦,原来是这样”,但可能很难代入到那个情绪里去,或者被那个故事深深打动。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 相比之下,《女心理师》里的一些角色,尤其是来访者,有时会显得比较符号化,或者说,他们的心理问题被简化了,以至于解决起来也显得相对容易。主角贺顿虽然也有自己的经历,但她的内心挣扎和成长,有时候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鸡汤”式的表达: 很多台词和情节,可能会给人一种“心灵鸡汤”的感觉,虽然初衷是好的,鼓励大家面对问题,但有时候过于直白,缺乏《非自然死亡》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改编的痕迹: 毕竟是改编自小说,有时候在影视化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贴合原著或者迎合市场,而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打了折扣,导致整体的观感不够统一。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非自然死亡》像是一个社会缩影,它通过死亡这个极端的状态,去折射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无奈、挣扎和温情。它让你在看完之后,对生命、对他人、对社会有更深的思考。它不是在“教”你什么,而是让你“感受”到。

而《女心理师》,它更像是在“讲解”心理学,试图通过一个个案例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心理问题。它的目标更偏向于“治疗”和“科普”,但有时候,这种目标感太强,反而牺牲了叙事的趣味性和情感的深度。

所以,尽管都有“救赎”和“成长”的元素,但《非自然死亡》的“真实感”、“社会深度”和“人文关怀”是《女心理师》在豆瓣评分上遥遥领先的重要原因。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和观众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过《非自然死亡》的第一集就知道为什么?

B站就有,非会员也能看第一集。《非自然死亡》第一集就告诉你:法医在日本到底是怎么样一个职业?

1、解剖尸体怎么收费,按次还是按时间;怎么付钱,解剖之前还是之后;私人还是政府?(第一集就有答案,私人,先付费。)

2、什么是大神,什么是小白?为什么?(第一集就告诉你女主解剖了1500具尸体,男二解剖了3000具尸体,男主是初入行的小白看到尸体都会吐。男主会来当法医,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投简历。哈哈哈。)

最后,在第一集结束的时候点题:法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职业?对于这个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以上的东西,仅仅在第一集60分钟不到的内容讲清楚了。

而《女心理师》前6集,40*6=240分钟的内容,却讲不清楚这些东西。

观众很想知道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室怎么个收费法,按次还是按时间;怎么付钱,治疗完之前还是之后;私人还是政府?

什么是大神?什么是小白?为什么?(治疗多少个病人才算大神?初入行的小白是怎么样的?女主的同行?女主算什么水平的心理师。)

都没讲,哈哈哈哈。

只有一堆很专业的名词和手法。到底心理师是怎么样的职业?对于这个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编剧实在不会,可以照抄《非自然死亡》第一集。加一个类似《非自然死亡》男主的小白,男二的大神,这样观众才知道心理师会什么水平的心理师。

大部分对于《女心理师》的反应

看了前2集,垃圾,豆瓣1-2星,劝退90%

看了前4集,一般般中规中矩,豆瓣3星,女主男主不是我的菜,劝退剩下的50%。

会追下去的,都是真爱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