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发展核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赌博吗?

回答
发展核技术,这事儿,说它是“赌博”,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掰扯起来,里头门道可多了,充满了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博弈。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瞅瞅:

1. 经济上的“一把豪赌”:

首先,核技术,特别是核电站的建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上来就是天文数字的投资,从选址、设计、建设、设备采购,到后期的运营维护、人员培训,每一个环节都是烧钱的大头。而且,这钱一投下去,周期特别长,十几年才能见成效,甚至更久。期间要是遇上点儿技术难题,或者工期延误,那成本更是像滚雪球一样往上加。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把大量的公共财政、甚至举债去投这样一个庞大、周期长、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项目,这不就是一场豪赌吗?赌的是什么?赌的是未来几十年的稳定能源供应,赌的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赌的是能否在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如果赌对了,核电站成功运行,能源问题解决了,经济也发展了,那简直是盆满钵满。可要是赌输了,比如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技术问题,或者运营维护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不仅经济上血本无归,还可能要付出沉重的环境和健康代价。

2. 安全上的“走钢丝”:

核技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无疑就是它的安全性。核反应堆里的“那点事儿”,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切尔诺贝利、福岛,这些名字听着就让人脊背发凉。发展核技术,就是在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种安全性,本质上就是一种“赌博”的体现。你赌的是,你设计、建造、运营的系统,能够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和安全。你赌的是,你的人员培训足够到位,能够应对任何突发状况。你赌的是,你国家的监管体系足够严格,能够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风险。

这就像走钢丝,底下是深渊,你每走一步,都得万分小心,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而且,这个“赌局”的赌注太大了,不是你个人的输赢,而是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安全。一旦“赌输”,那付出的代价,是用无数生命、健康的土地和环境来买单。

3. 国际政治与战略上的“高风险博弈”:

核技术,尤其是核武器技术,更是地地道道的“赌博”。掌握核技术,就意味着拥有了强大的战略威慑力。在国际舞台上,这就像一个“核保护伞”,可以让你在某些方面腰杆子更硬,更不容易被欺负。

但是,发展核武器,也是一场极其危险的“赌局”。首先,它会引发军备竞赛,让地区乃至全球的紧张局势升级。其他国家也可能会效仿,导致核扩散,让“赌局”的风险指数无限升高。其次,一旦国际关系恶化,核武器的使用,那就不是赌博了,那是自毁。

在民用核技术方面,虽然不直接与武器挂钩,但其技术和材料也可能被用于核武器开发。因此,国际社会对此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设置了种种限制和监管。发展核技术,也意味着要在这层层枷锁中寻找突破,这本身就是一种“博弈”。你赌的是,你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技术发展,并且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如果稍有不慎,被怀疑有秘密核活动,那可能会面临严厉的制裁,甚至被孤立。

4. 技术研发上的“未知数”:

核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巨大的研发投入。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你赌的是,你的科学家们能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开发出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核技术。

这就像在黑箱子里摸索,你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结果并不总是如你所愿。有些技术可能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有些技术可能花费了巨额资金,最终却被证明是低效甚至有缺陷的。这就像在赌场里,你把筹码压在某个号码上,赌的是它会开出来,但结果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发展核技术,究竟算不算赌博?

我认为,它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它不是说像赌大小、赌轮盘那样纯粹的运气游戏,而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工程、管理以及国际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

这种“赌博”的性质在于:

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回报周期: 经济上的不确定性非常高。
潜在的灾难性后果: 安全风险是最大的“底牌”,一旦失控,损失无法估量。
战略上的两面性: 既是威慑,也是诱发冲突的导火索。
技术上的未知数: 研发过程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负责任的国际态度,并且将核技术发展置于国家整体战略的审慎考量之下,那么这种“赌博”的风险可以被有效控制,甚至转化为巨大的战略优势。反之,如果决策仓促、技术储备不足、监管松懈,那无疑就是在玩火,一场极具危险性的豪赌。

归根结底,发展核技术,是在人类能力边界上的一场探索,是理性与风险并存的选择。把风险看作“赌博”,是为了提醒我们在推进这项技术时,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因为一旦“赌输”,付出的代价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核技术是科学不是赌博,核技术路线还真是赌博呐。

本朝在赌博的核技术有:四代石岛湾HTR20高温气冷堆,霞浦CFR600快中子堆,道士作法开工的民勤TMSR钍基熔盐堆,ADS铅铋反应堆,马上开工昌江ACP100小堆,区域供暖堆NHR20和DHR40,浮式核电联产ACPR50S,还有永远50年的EAST托卡马克。还没下定决心赌的是中法核循环工厂,连云港不要了甘肃想要。那个商业化成功了就用那个。中国核技术版图就差一个后处理工厂了,17年4台VVRE合同换来示范快堆,台山二期4台EPR可以换后处理工厂。

美利坚对中广核列入实体清单,中核和国家电投的核能合作框架推定批准,AP1000路线是本朝赌输了,外籍院士盖茨的TWR行波堆也凉了。三门二期,海阳二期这两年应该没戏,核电三代堆开不得玩笑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华龙一号福清5号今年商运,6号明年,防城港3号21年,4号22年。新开工漳州1,2号,太平岭1,2号,环评昌江3,4号,三澳1,2号,加上巴基斯坦K2,K3,一共14台华龙一号机组。昌江382亿2台,1.6万人民币1千瓦和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成本差不多,后续开工多了,成本还要降。

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是5800万千瓦,今年有可能做到5200万千瓦。去年7.2万亿千瓦时,14亿人,平均5000度电力消费。十四五规划还没出,中国2030规划是10亿千瓦时左右,每人7000度电达到OECD国家水平,2050年14亿千瓦时,每人1万度电达到富裕国家水平。

中国是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国,2030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2030年中国核电装机会达到1.2亿千瓦,下个10年里,每年都会开工6到8台核电机组。

沿海在建12个堆,还有厂址可开发78个堆够用,内陆规划88个堆。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3个内陆厂址预期不会开工一是因为CAP1000路线受制约,二是浩吉铁路完工华中不缺煤,三是酒湖,陕北湖北,南阳荆门长沙3条特高压建设。

user avatar

核技术是个很大的框,不光是核电和核武器,核技术涉及的广义范畴波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这是人类科学技术和工程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核医学,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辐照消毒和探测,稳定同位素分离,加速器,离子注入都是核技术范畴。没有广义范畴的核技术的发展,连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地球科学革命都不会有,你不会了解DNA的双螺旋也不会了解它如何成为生命信息的载体,也不会知道地球的历史是46亿年,不会知道老祖宗化石和文物的年代。没有加速器技术,电脑手机里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也是没影子的事情。

即使是狭义的核电工业,除了能源意义,一个附带贡献是在动力堆或工程试验堆当中进行同位素生产和中子辐照。

当然从实际历史来看,核能的军事应用尤其是核武器和载具的发展对人类经济技术社会的影响要更深远,某种意义上核电工业最初只是核工业体系摊销军用核动力反应堆生产和过剩铀浓缩能力的副产品;而航天和深空探索的最初动力是洲际导弹竞赛。

但是即使作为人类命运大赌博的冷战核军备竞赛,核技术也不过是个工具而已,赌徒是把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上升到数亿人生命的屠杀来的政客,冷战之前已经有两次大战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兄弟NBC当中,从蒙古人抛入法卡城的鼠疫患者尸体到白人送给美洲原住民的天花毯子,生物科学研究病原体尚未入门,也不妨碍人类用生物武器屠杀同类;纳粹的末日武器有机磷毒剂,目前同类产品是农业杀虫剂,几乎所有有机磷农药厂和中间体生产能力都是联合国化武军控机构监控的对象。提到技术的双面性,个人强烈推荐大刘的《球状闪电》。

类似的核能发展历程中的核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可以从历史中找到影子,而且如何有效控制这种潜在的风险,我们也并不缺乏能力。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傲慢到看不见脚下的虫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发展核技术,这事儿,说它是“赌博”,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掰扯起来,里头门道可多了,充满了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博弈。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瞅瞅:1. 经济上的“一把豪赌”:首先,核技术,特别是核电站的建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上来就是天文数字的投资,从选址、设计、建设、设备采购,到后期的运营维护、人员培训,.............
  • 回答
    席瑞关于“吐槽的核心只能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冒犯,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可以冒犯男性”的言论,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观点。要理解并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剖析,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席瑞观点的核心逻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席瑞观点的核心逻辑: “吐槽”的本质是“冒犯”: 席瑞认为,吐槽并非简单.............
  • 回答
    区块链技术和通证(Token)之间,与其说是“割裂”,不如说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要理解它们能否分开发展,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它们各自的本质和作用。区块链技术:底层基础设施你可以把区块链想象成一个高度安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它的核心技术在于: 分布式账本: 数据不再存储在一个中心.............
  • 回答
    恭喜你通过了岩土工程师的注册考试!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也为你打开了岩土工程领域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没有勘察经验,确实会让人在选择初期感到些许迷茫,但别担心,这绝不是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反而是一个让你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提到的两个方向——勘察岩土设计和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都非常有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设想!如果真有这么一种技术,能把女性分娩时的全部痛苦转移给一个男性,那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简直是颠覆性的,可以从方方面面去拆解。一、 性别关系的重塑与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对男女关系。 父权的动摇与重估: 长期以来,母性、生育能力一直是女性身份和价值的重要组.............
  • 回答
    说到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想到5G,然后又会畅想6G。那么,这些技术的发展有没有一个“天花板”呢?通信技术本身,是否真的会走到一个尽头呢?首先,我们得明白,通信技术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类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以及我们对连接、速度、可靠性和体验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们想更流畅地看.............
  • 回答
    台湾秘密发展核武器以增加独立筹码的可能性,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技术、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台湾自身的战略考量。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排除掉那些让文章显得过于“程序化”或“模式化”的表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在核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在蒋经国时代,台湾确实有过发.............
  • 回答
    核弹的发射是一个极为复杂且精密的流程,而其在空中失效或者不引发核聚变,即便是在天马行空的科技支持下,也需要克服一系列严苛的物理和技术障碍。我们不妨设想几种可能的情景,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情景一:针对核弹的“干扰场”——精准切割与能量隔离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能以极高精度扫描并识别空中核弹的系统。这不仅仅.............
  • 回答
    将核废料发射至太阳销毁,这个想法听起来很诱人,似乎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核废料处理的难题。但实际操作起来,这其中的复杂性和风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核废料的“危险”在于它的放射性。这些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时间衰减,但衰减的过程可能非常漫长,短则几年、几十年,长则数万年甚至更久。其放射性也分.............
  • 回答
    关于“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是否会成为手机影像发展的新趋势,我的看法是:很有可能,而且已经开始显现出这样的苗头,并且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会看到它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理解为什么,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技术的核心:1. “多主摄”:不再是简单堆砌传感器过去,手机厂商在“多摄”上,更像是在拼凑,比如:.............
  • 回答
    老实说,这绝对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手里掌握着这样一项技术,而且这颗小行星上还全是黄金,还是地球总储量的整整一万倍……听起来跟科幻小说似的,但如果这是真的,那简直是改变一切的契机。我会不会发财?废话,当然会发财!而且不是一般的发财,而是那种能够重新定义“财富”两个字的发财。首先,得弄清楚怎么“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繁衍方式以及性别认同的未来。如果技术进步到可以不需要交合就能生育,那么它确实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且可能极端的社会变革,包括你提到的“性别灭绝战争”的可能性。下面我将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的形式以及一些制约因素。一、技术基础:.............
  • 回答
    美国国会就“Web3.0”举行听证会,这本身就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表明这项技术正从边缘走向主流视野,并引起了立法者的高度关注。那么,Web3.0 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它又可能在哪些领域催生颠覆性的新变革呢?Web3.0 的技术现状:正在构建的去中心化骨架简单来说,如果说 Web1.0 是.............
  • 回答
    “巨舰大炮”——这两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雄浑的历史感,仿佛让人回想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披挂着巨型舰炮、横行于海上的战列舰。然而,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海战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海上霸主——战列舰,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在当今舰炮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巨舰大炮”时代是否有卷土重来.............
  • 回答
    哈哈,说到这个,我脑子里立马跳出几个“时代眼泪”的经典!那些曾经让我们拍案叫绝、惊叹不已的科幻设定,如今看来,真的让人忍俊不禁。不过,这恰恰是科技发展的魅力所在,不是吗?1. 《2001太空漫游》(电影,1968年)——那缓慢得像蜗牛的太空旅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绝对是科幻史上的丰碑,至今.............
  • 回答
    朝鲜和印度,这两个名字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尤其是在核武器这个敏感话题上。一个普遍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些在经济、科技、甚至社会发展层面都被认为是“不发达”的国家,竟然能够独立研发并制造出核武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环环相扣的因素,绝非简单一句“有钱有技术”就能解释。首先,我们得重新审视“不发达”这个标.............
  • 回答
    超线程:逻辑与现实的博弈,未来何去何从?在x86架构CPU的性能竞赛中,“超线程”(HyperThreading)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犹如给每个物理核心插上了翅膀,让一个核心同时处理多个线程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了CPU的并发处理能力。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超线程将逻辑处理器的数量翻倍,也就是一.............
  • 回答
    问出“有核国家之间到底有没有可能发生核战争?”这个问题,其实是触及了人类文明最深层的恐惧和最尖锐的现实。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而是关乎着一种近乎概率性的、牵动着无数神经的恐怖可能性。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开那些“核威慑”的光鲜外衣,去审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心理博弈和技术变.............
  • 回答
    法国婴幼儿辅食油品牌拉杜蓝乔(Direct EURL Laiterie de Montaigu),近日爆出惊天丑闻:其所有批次的核桃油均被检出含有可能致癌物——多环芳烃(PAHs),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苯并[a]芘。这一消息无疑给无数中国家长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担忧,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信任并选择该品牌的.............
  • 回答
    让咱们来聊聊这事儿,往远了说,往硬了说,就是咱们能不能不计成本地送人上木卫二,挖个洞,再撒个小机器人进去探探险。这个念头一出来,脑子里立刻就冒出一堆“能不能”和“怎么能”。首先得过“送人上木卫二”这一关。这可不是去趟月球那么简单,木星,那可是个大家伙,引力场强得吓人,而且它周围还有咱们熟知的那个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