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良心认真负责的律师反而不受欢迎?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触及了公众对律师职业的认知、法律体系的运作方式以及人性本身的复杂性。为什么有良心、认真负责的律师反而可能不受欢迎?这背后有许多交织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

一、公众对律师的期望与现实的错位:

影视作品的“误导”: 大众对律师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影视剧。荧幕上的律师往往是光鲜亮丽、舌灿莲花、总能找到“关键证据”或以惊人的辩才扭转乾坤的“超级英雄”。他们似乎总是能以巧妙的方式获得胜利,甚至不惜打破规则。这种“戏剧化”的律师形象,与现实中律师工作的枯燥、繁琐、充满不确定性形成了巨大反差。
“赢官司”是唯一标准: 在很多人眼中,律师的价值就等于“赢官司”。一个认真负责的律师,会仔细分析案情,权衡利弊,可能会告诉客户“这个案子赢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赢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甚至“你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这种诚实和谨慎,在追求即时满足和绝对胜利的客户看来,可能被解读为“不作为”、“能力不足”或“不愿意尽力”。
对“良心”的误解: 公众可能认为律师的“良心”就应该体现在不遗余力地为委托人争取最大利益,即使这意味着要使用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而一个“有良心”的律师,可能会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不为委托人做违法或不道德的事情。这种坚持在某些追求“不择手段”的委托人那里,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二、法律本身的性质与律师的角色:

法律是妥协的艺术: 法律体系并非追求绝对的正义,而是寻求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平衡。很多时候,律师的工作是代表委托人进行谈判、争取妥协,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一个认真负责的律师会评估所有可能性,并向客户提供务实的建议,这可能意味着放弃一些看似“合理”的诉求,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
律师是“对抗性”体系的一环: 在许多法律体系中,律师扮演着“为一方争取利益”的角色,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对抗性。一个总是强调“证据不足”、“可能失败”的律师,可能会让客户觉得“不够给力”,特别是当对方律师表现得信心满满时。
法律程序复杂且漫长: 法律的程序往往是漫长且复杂的,需要大量的证据收集、文件准备、庭审辩论。一个认真负责的律师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果立刻就能显现,或者能达到客户的预期。这种投入的“不直观性”也可能让客户感到沮丧。

三、律师的“责任”与“服务”的边界:

“负责”不等于“包赢”: 认真负责的律师会尽职尽责地调查、研究、代理,但他们无法控制法官的判决,也无法左右事实的真相。当案件结果不理想时,客户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律师,认为律师“不够负责”。一个“没良心”的律师,如果能提供一些虚假的希望,或者将责任推卸给第三方,反而可能让客户在短时间内感觉好一些。
“服务”不等于“迎合”: 律师是提供专业服务的,但这种服务应该建立在专业判断和法律法规之上,而不是完全迎合客户的情绪或非理性要求。一个有良心的律师不会因为客户要求而去做违反职业道德或法律的事情,也不会为了取悦客户而夸大成功的可能性。

四、市场竞争与“不负责任”律师的生存空间:

“虚假承诺”的吸引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律师可能会为了吸引客户而做出夸大的承诺,例如“包赢”、“快速解决”等。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方式,往往比实事求是的告知更能吸引那些急于求成或对法律不了解的客户。
“声名狼藉”的风险不足: 虽然法律行业有职业规范,但对于那些口碑极差的律师,如果他们仍然能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客户,那么“良心”和“负责”的价值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五、客户自身的心理需求:

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 很多时候,当事人陷入法律纠纷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他们不仅需要法律上的帮助,也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一个过于理智、专注于事实和法律的律师,可能无法满足客户对情感慰藉的需求。
“面子”和“权威”的心理: 有些客户可能希望律师能够展现出一种“无所不能”的形象,来给自己带来信心。当律师过于谨慎,或者承认案件的复杂性时,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没底气”,甚至怀疑律师的专业能力。

总结来说,有良心、认真负责的律师不受欢迎,更多的是一种“表面现象”和“误解”。 他们的不受欢迎,并非因为他们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与部分公众的期望、对法律的认知以及市场竞争的某些弊端产生了摩擦。

真正能理解和欣赏这些律师的,是那些对法律有一定了解、理性思考、并且真正追求公正和长远利益的客户。 虽然他们在短期内可能不那么“讨喜”,但从长远来看,正是这些有良心、负责任的律师,才能够维护法律的尊严,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法律服务,并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成为委托人可靠的伙伴。

这并不是说所有律师都不受欢迎,也不是说良心和负责是律师的缺点。而是说,在一个信息不对称、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社会中,“有良心”、“认真负责”的特质,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能会被误读、被忽视,甚至被视为一种“障碍”。这恰恰也反映了社会对律师职业的认知仍然有待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选律师和选医生治病一样。

有的医生说,你的病情复杂,我会尽力但不保证治愈,收费10万,当事人犹犹豫豫;

有的老中医说:你放心,5000块钱药到病除,我在冥界有很多资源,上礼拜六我还和阎王爷、上帝、哈迪斯四个人一起打麻将。

当事人就兴高采烈地交钱了。

user avatar

不做律师很多年了。

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当年所里一个大哥告诉我的,记忆犹新:

你会是一个好人,但不会是一个好律师。

什么是良心?

不说其他的不能说的。

最单纯的民事纠纷,你一眼看去,赢面很小,几乎不可能赢的,你怎么说?“这个官司不能打哟!是你错了……”这就是良心,然后当事人怎么想?不讲理的当场发飙“我特么哪里错了?”讲理的也会觉得你没本事嘛,就算是他通情达理知道良药苦口,但你的业务飞了呀,哈哈。

你只能昧着良心说:“我看还是有赢的机会!不管怎么说,你是站着道理的。案子交给我,我全力以赴!……”怎么样,冠冕堂皇,当事人心里听着舒坦,容光焕发,斗志昂扬,马上签合同,一审输了打二审,二审输了申请再审,律师费全进了你的腰包。不用担心当事人怪你,你45度角扬天长叹,“尽力了,是司法黑暗社会不公啊……”当事人还会拉着你去喝酒做知心朋友。

别说做律师,知乎都一样。

高赞答案真的就是良心回答么?

问题是信息差,当乙方拥有甲方没有的专业知识,而决定权又在甲方,且甲乙双方就是一锤子买卖的时候,乙方的最优解就是哄骗甲方而不是真诚。

后来我做家装,现在做编程培训,艹,都一个样,哈哈,命啊!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随手一答,真的随手一答,因为我现在做编程培训了,混知乎主要是为了引流招生,/笑哭.jpg

但既然有这么多同学讨论很积极,针对评论,统一回复一下吧:

首先,如果不是行内人士,你的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较片面的。律师行业有其特殊性,无法和其他行业类比。比如律师和医生,律师揽业务和有形商品销售……

  • 法律是社会科学,没有统一标准,除非极其明显的过错(比如把你的证据原件给搞丢了),你投诉是没用的。
  • 打官司必然有输有赢,50%对50%,如果输了就是律师的责任,估计没人敢做律师了。
  • 打官司概率这事,完全没有意义,我保证你99%会赢,结果你输了,我说错了么?你刚好就在那1%里面而已。
  • 口碑和律师的良心没关心。一般来说(我特别强调,是一般来说),官司赢了,当事人就会觉得你不错,你就有口碑——但输赢真不是律师个人的能力能决定的,尤其不是律师的良心决定的。律师越没有良心越无所不用其极,可能(注意这个可能)越容易赢官司。
  • 口碑和律师接业务关系也不大。你输了官司,也不可能到处说某某某律师真不是个东西,你说了人家也不知道某某某律师是谁,就算知道了人家大概率一辈子也不会打个官司。我知道很多律师有自己的固定案源渠道,这个就真不能多说了,反正不是靠你们普通人以为的口碑。
  • ……

其次,不是说做律师就不能有良心。很多律师,大部分吧,橄榄型中间的那一段,都是在良心和挣钱之间挣扎。做事情,不会完全昧着良心;也不会“傻”到为了良心,钱都不挣,把自己都搭进去。作为当事人,能听懂弦外之音可能会好一些。但这事也没法说,因为每个律师的底线不一样……

还有,不是有钱人才打官司。穷人一样会打官司,穷人打官司的时候,才更考验律师的良心。有钱人,比如做生意的,他知道自己是违法的,为了挣钱嘛,不丢人(他自己觉得),所以你给他说“这个官司可能要输哟”,他能接受。“知道,你想办法就是了,争取最好的结果!”你和他交流起来也没太多良心上的问题,就算官司最后输了,他反正有钱家底厚……但穷人啊!

最后,有些同学说的东西我真没法理解。比如,这个回答怎么就给律师行业“抹黑”了?认清现状承认事实那么难么?怎么就抹黑了?我没说所有律师都是黑律师啊,但所有的律师都是有良心认真负责的么?我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而已,怎么就“抹黑”了?这种思维模式,延伸一下,大家应该能联想到一些东西?蔓延开来,其实挺可怕的。但我不敢多说,呵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