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三百勇士温泉关血战波斯大军
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血战日寇直到牺牲
松骨峰战役志愿军与美军展开车轮战
郾城之战岳家军500大战金军15000
诺真水之战唐军6000骑兵对战薛延陀十万骑兵
公元2015年8月12日,81岁的考古学泰斗哈立德·艾斯阿德 (Khaled al-As'ad) 被“伊斯兰国”斩首,尸体被绑街上的一个红绿灯上示众,头被放在尸体的脚下。随后,又被转移到巴尔米拉神庙遗址上示众。理由是他在城破之前协助转移了城中博物馆里的文物,并拒绝吐露文物的下落。
巴尔米拉在旧约中出现过,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交通要塞,巴尔米拉连接着波斯,印度,中国和罗马帝国。在这里,古希腊,罗马,阿拉伯艺术完美的交织在一起。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时常就文明和艺术夸夸其谈,会同朋友争论在火灾中应该救蒙娜丽莎而不是小猫,还认为自己会像月亮的六便士里一样,为了艺术和梦想奋不顾身。然而回到现实,面对滴血的屠刀时,我大概率会放弃自己的原则。而哈立德馆长做到了,在他心中,生命不过百年,艺术却能不朽,为了保护不朽,宝贵的生命是可以放弃的。
正因为如此,哈立德馆长舍身的行为也将不朽,他本人也成为了文明的一部分。
ISIS进城破坏前后对比
聂司令员、刘政委并转九纵全体同志:
亲爱的同志们,看见了你们,我们又喜又悲:喜的是这回可得救了,悲的是这几个月我们受尽了亘古未有的大灾难。国民党军自占领潍县后,抓丁抢粮,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潍北县即被拉去牲口两千余头,粮食被抢净光,被抓壮丁难以统计。更残酷的是广大群众被杀害。两年多来,潍北县人民被残害者已有千余。单是纸房区李家营村一带即被害数百人。
直到今天,寒亭据点周围的死难同胞仍曝尸旷野,无人收拾。残杀方式更令人闻之毛发耸然。铡刀铡、活埋已成为匪徒们采用的普遍手段。有的先被割去耳朵舌头,然后活埋;有的被拔去头发而后铡死;有的被割开腿后加油烧死;有的被丢在水里眼睁睁淹死;有的妇女被裸体绑在树上轮奸,然后用火烧的枪条插入阴部活活搅死;有的被剥光衣服,用开水浇,把全身烫起水泡,再用竹扫帚把皮扫去,名为“扫八路毛”;有的用剪刀剪碎全身皮肉,名为“剪刺猬”;敌人还把待哺的婴儿的两腿劈开,丢在烧红的锅里,叫做“穷小子翻身”。纸房区邢家东庄,蒋匪在街口安下3面铡刀,竟然按户抓人去铡。这个村先后被杀害21人。妇救会长的孩子被铡成两段,青妇小队长的妹妹徐单被敌人用枪穿死,邢振明的妻子和怀孕的儿媳相继被活埋。纸房村贫农韩在林弟兄3人14口一起被活埋,只剩韩的老母,哭求给她留下一个人种而不得。她眼看着自己的子孙被杀光,悲痛欲绝,也上吊而死。高里区一次被杀被铡12人。军属于传弟之妻被敌人用钳子先拔去头发,又割开腿肚子加上盐,活活折磨死。固堤区东小官庄一家贫农3口人全被杀死,其妻怀孕6个月,死后小孩的两腿露了出来。当时的潍北,被害同胞尸横遍野,任野狗撕食。断骨碎肉比比皆是,难属四处认尸,小孩嚎哭寻母,其惨痛情景催人心酸落泪。这是潍北人民永世难忘的血海深仇!
自去年三合山战役后,敌人被迫退出据点,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含泪忍痛,收拾死难同胞的尸体,但已骨折肉烂,不可辨认。死难的穷老少爷们,在临死时都殷切盼望为他们复仇,杀尽蒋贼。高里区的一个村妇救会长,死时曾告诉邻家说:“告诉共产党、解放军,一定为我报仇啊!”
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你们是胶东的子弟兵,你们屡打胜仗,有了你们就有希望,有了依靠,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不让你们走,要你们给我们报仇,要求你们象在孟良崮一样消灭敌人,在潍县留下英雄的胜利,立下大功。
这是我们对你们的高贵信仰,也是人民对自己军队的命令!
亲切的胜利敬礼!
中共潍北县委员会
一九四八年四月十日
这是还乡团罄竹难书的血腥罪行的铁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残酷一页的悲凉见证。许世友将这封信珍藏一生,它代表了真相,代表了对黑暗的痛恨,代表了对正义的人民军队必胜的信念!中国人民必须得到解放,也必能迎来解放!
当年,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有关解放台湾的决策,秘密派出1500多名干部赴台湾。50年代初,因叛徒出卖,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破坏,1100余人被蒋介石反动政府公审处决。
2013年10月,无名英雄广场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无名英雄广场上,树立着“无名英雄纪念碑”,长14米、高4米。此碑正面刻有浮雕,描绘了无名英雄的形象;背面的巨幅抛光花岗岩上阴文镌刻着《无名英雄纪念碑铭》:
夫天下有大勇者,志不能测,刚不能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所怀者何?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
公元二零一三年十月立
无名英雄纪念碑正前方,自南至北依次是陈宝仓、朱枫、吴石、聂曦四位烈士的雕像(1950年6月10日,台湾国民党政权将“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国共产党女党员朱枫、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吴石的副官聂曦上校杀害于台北马场町),雕像自西山上俯瞰北京城。四座雕像正前方的地上,有匾《光影》:
黑暗里,你坚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阳;长夜里,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虎穴中,你忍辱负重,周旋待机;搏杀中,你悄然而起,毙敌无形。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在烈火中永生。
这是一种在伟大事业中连留下姓名的权利都舍弃了的极致的不朽!除了震撼,已经没有别的语句可以形容。
这红旗的排列方式很特别,中间一颗大星,四角是四颗小星。和现行的标准款式完全不同。
但这面五星红旗并非出现在国旗征集方案上的待选作品,而是制作者仅凭“五星红旗”四个字自己想象出来的。
因为制作者没有见过五星红旗,他们在渣滓洞。
被称为渣滓的一群人。最黑暗的地方关押着最光明的一群人,也是当时中国最精英的一群人。
看照片便知,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和海归精英,那个年代的女博士是什么概念?以他们的学历经历,完全可以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在繁华的上海南京纸醉金迷。
而他们却选择当“渣滓”,被关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白天酷刑,晚上辗转反侧,身边的狱友在深夜中被一个个带出,再也没有回来,等待死亡。
毛人凤对徐远举说:“蒋介石只是要将杨虎城杀掉。你们可将过去所逮捕的所有人,择其重要者先杀掉一批。”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多月。在举国上下一片振奋,准备迎接全中国解放时,远在西南重庆渣滓洞革命者的生命到了最后关头。
11月27日解放军攻击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特务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10月底到“11.27”之夜,在公开和秘密的大屠杀中,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监狱的绝大部分同志均已壮烈牺牲。
就在“11.27”子夜,白公馆的大部分敌人看守被调去支援渣滓洞屠杀,在白公馆的罗广斌带领尚未被杀的十多位难友,乘敌人疏于看守之机,冒死突围,冲出牢笼,蛰伏乡间,三天之后迎来重庆解放。
这红旗就是他们在狱中听说新中国成立,国旗是五星红旗,却连红旗的真实形象都无法得知,只好靠推算用黄草纸和饭米粒做出来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
渣滓洞逃生墙。歌乐山连续降雨曾将这面墙冲垮,看守们命令革命者去修补。革命者们在修补时用自己衣服里的烂棉花和在泥土里,使其牢固性降低。屠杀之夜大家冒着弹雨一起将这面墙推倒,只有极少数人在机枪扫射下逃出
解放后,挖出的死难者遗骸,就有331人。
这其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民主人士,既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许建业、陈然等等著名烈士,也有不少是普普通通的革命者和革命的同路人,他们是教师、学生、记者、工人、农民和游击队员。
风华正茂,时年26岁的陈然,写下《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烈士最惊天动地的,就是出了“白宫版”的《挺进报》。即在从看守口中听说我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上几句话,
白公馆挺进报就用香烟纸在牢房里流传了好几期,通过黄显声将军偶尔得到的报纸消息,用香烟纸做的挺进报,在监狱传播新中国逐步胜利的消息。
大家看着一两句话组成的“报纸”,越发的坚信胜利的到来。
(白宫版挺进报没能保存下来)
枪决之时宣读名单:“陈然……《挺进报》负责人……” “成善谋……《挺进报》电讯负责人……”
陈然与成善谋的目光迅速碰到了一起,这两位同是《挺进报》的主要成员,因为一直以来的地下工作,多年从未谋面,竟然在刑场上才真正知道各自的真实身份,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奇巧之事。
于是,他俩戴着铁镣直奔对方,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享受了一分钟的初识之后,共同赴死。
正如渣滓洞照片墙上那句话:
而江竹筠这位丈夫牺牲、儿子失散的家破人亡的坚强女性,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同时被杀的,还有被关押了12年的民族英雄
杨虎城。 他因西安事变而掀起了全民抗战的序幕,而直到抗战胜利时却还被关在监狱里。
因怕枪声会暴露企图,被4名特务用匕首硬生生捅死,遗体硝镪水毁灭,尸骨无存。
刘国鋕烈士牺牲前两个月,他哥哥刘国琪专门从香港赶回来营救。他带了一张香港汇丰银行开出的空白支票给徐远举:“只要放了刘国鋕,你愿意填多少就填多少。”
徐远举也不愿跟钱过不去,他同意只要刘国鋕签一个认错书,立即释放。
但刘国鋕坚持,要释放必须无条件。
刘国琪当时跪倒在地,说国鋕你不要这样死心眼,只要命在什么都在。刘国鋕满面泪流,却摇了摇头。
当时这样一位人才,完全可以去香港、美国更高更富有的平台,而他却选择了信仰而在牢里用苦难坚持。这也说明,能汇集如此优秀人才的信仰,是真正的崇高。
白公馆的最后关头,刘国鋕被提往刑场。他还要说“别急,等我先做首诗!”“死到临头,还做什么诗?”
没机会用笔写,刘国鋕索性高声朗诵起来:“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声音回响在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上。
白公馆幸存19人之一的郭德贤在57年后依然铭心刻骨:
“‘你们一定要灭亡!共产党一定要胜利!’他们跨出牢房时都喊口号。那场景跟电影、电视上演的不一样。他们的声音并没有多大,是很低沉的。那才是从内心底发出的声音。”
曾向地下党组织写出求救信的重庆妇委书记胡其芬第一个喊出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随即骂声口号声响成一片。
胡其芬,复旦大学新闻系高材生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胡作霖也是一位高材生,他在开枪之时扑向牢门,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机枪眼。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川南著名画家的何雪松是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却选择在投身解放事业,在渣滓洞受苦受难。临死前高喊:你们这些强盗也活不了多久了!
这是何等的勇气和信仰,才会在临死时喊出来你们打我头!
13岁的蒲小路,男;
8岁的杨拯贵(杨虎城将军之女),女;
3岁的王小华,男;
1岁零3个月的卓娅(小说《红岩》中的“监狱之花”),女;
1岁的王幼华,男;
9个月大的苏菲娅,女
名字意为“拯救中华”的杨拯中,抱着因折磨而自杀的母亲骨灰盒,和父亲刚进门即被特务一刀刺在腰上遇害。
被刺时对着杨虎城喊了一句“爸…”即倒在血泊里。
除了蒲小路,其余儿童一出生就在监狱里,直到死亡,没有见过高墙以外的世界。
这里面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宋振中烈士,年仅8岁,挖出遗骸的时候还攥着铅笔头。
入狱时8个月,牺牲时8岁,整个童年全在监狱里度过。
两个8岁的儿童,小萝卜头被特务用匕首刺死,杨拯贵被掐死。
而1岁零3个月大的卓雅,其母亲左绍英怀胎七个月的时候被捕,随后早产在监狱里。国民党当局毫无怜悯,一切全靠难友救济。用白糖、小包鱼肝油养到1岁。但终究在11.27当晚和母亲一同被杀害。
(棺材旁边的小盒子,就是儿童烈士)
特别是9个月大的苏菲娅,其母亲彭灿碧烈士,临死前,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试图用后背抵挡特务的子弹,誓死保护孩子。母亲牺牲,孩子侥幸逃过一劫。可当特务进入牢房补枪时,发现小苏菲娅还在动,于是拔枪就要扣动扳机。
见此情景,腿部受了伤的狱友罗娟华,硬挺着坐起来,以带血的身躯为孩子挡枪,想用最后的挣扎,保住这个9个月的孩子。
于是9个月大的苏菲娅,是整个渣滓洞殉难中年龄最小的烈士。
此外,还有王小华和王幼华,当着他们父母的面,特务用刀戳死了王小华,又掐死了王幼华,然后开枪打死了孩子的父母,王振华烈士和黎洁霜烈士,一家四口全部罹难。
母亲黎洁霜声嘶力竭地大喊:“孩子是无辜的!求求你们放过他们,求求你们饶了他们吧!”
在敌人的毒刑拷打之下从未流过一滴泪的父亲王振华也哭了,紧咬着牙关,眼中却透出了一丝哀恳,说道:“饶了孩子吧,你们往我身上多打几枪……”
白公馆看守长杨进兴依旧将一家四口杀害。
而这位11.27屠杀的火光中身上插满弹夹,腰里别着3支手枪的恶魔杨进兴,在解放后一直以农民身份隐居。直到1955年才被多方抓获。
对杨进兴执行死刑的战士出于对杨的极度仇恨,故而将子弹在鞋底擦烫后塞入枪膛,以此增加爆炸力,当场将杨进兴打的脑袋爆裂,脑浆四溅……
终于,1949年12月1日,解放军冲进了渣滓洞、白公馆。
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回忆:
“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烬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里面尸体枕藉,血水横流……”
歌乐山已是嚎啕一片,人们听到消息后纷纷上山寻找亲人尸首,残垣断壁,一片焦黑的尸体,哪里还找得到?
先烈们倒下的第二天,11月28日,解放军重庆主力部队由重庆西侧渡江成功,长驱直入。
当天晚上,在激战56小时后,解放军终于攻下南温泉,打开了重庆南大门。
但是,屠杀到了29日仍在继续,关押在重庆“新世界监狱”的32名革命者被分三批押往松林坡。
那时,距离重庆解放仅差几个小时。特务行凶后,连尸体都来不及掩埋便仓皇逃走。
在刚刚经历了与胡宗南部队和罗广文残部的生死厮杀之后,那些流血不流泪的战士们此刻也失声痛哭:“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
我的姥爷,正是二野刘邓大军冲进重庆的一员。
而那些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做的头一件事,冲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五星红旗还在。
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攥着它,几个人抱头痛哭起来。
在牢里痛苦折磨了十多年,眼看着自己的部队已经打到跟前,随时都可能迎来解放,却要在这拂晓时分被推上刑场,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这就是无数革命者的悲愤之处。
这也是历史的遗憾。
而其中之一的罗广斌,在逃生后没有庆幸大难不死,而是迅速奋笔疾书,凭借回忆把难友们在狱中讨论总结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写成,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这些将死之人,在平时用草纸和烟盒等一切能找到的记录载体,一笔一笔的记下了重庆党组织暴露的经过,和在狱中斗争来的经验意见,藏在监狱里的砖缝和墙洞里,只求有一天如果能活下来,向党汇报。
生命的最后时刻,烈士们敞开胸襟,直言无忌。既没有思想束缚,也没有空话套话,他们完全凭着对革命的忠贞,披肝沥胆地道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托付给罗广斌。
报告原件共15页,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
一、案情发展;
二、叛徒群像;
三、狱中情形;
四、脱险人物;
五、六部分缺失(党史研究者推断应为“特务罪行”和“烈士典型”两部分,在罗广斌的自我检讨里有出现,应该就是缺失的两部分。判断“特务罪行”可能当时被公安机关拿去用于抓捕特务,“烈士典型”则可能被归档到烈士资格评定的卷宗里了,不得不说遗失这两部分是很大的遗憾);
七、狱中意见。罗广斌的一份自我检讨,这就是狱中八条。
狱中八条,这是渣滓洞烈士在生命中最后总结出来的一番将死之人最后的经验,也是他们最后用生命托付罗广斌,要带出去的话。
正如电影《风声》里,地下党员顾晓梦生命中最后的遗言:
狱中八条意见在当下仍然不过时,烈士们用生命总结的经验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秉承烈士的遗志,参考他们的经验来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他们却倒在建国之时。他们为之奋战到死的新中国,却没能看上一眼。
罗广斌的余生,都在为渣滓洞烈士们而奋笔疾书着。
他努力十年,前后撰写三百多万字,终于为烈士们留下了苦难的传记:
我们无从想象,什么样的人,在监狱之中不是想着如何委屈求全保存生命,而是反思错误,向组织汇报,把国家建设的更好,不让其他人走自己的弯路。
在国民党诸多集中营里,迫害最严重的四大杀人魔窟:重庆白公馆集中营,渣滓洞集中营,贵州息烽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每一个里面都有无数坚持的烈士。
这些集中营,早些年开放游览的时候血腥味和阴潮气仍在。墙上的血手印和抓痕都清洗过了,甚至至今有些地方还是无法开放,因为对于游客心理而言会造成极大伤害,所以谢绝参观。
嘲讽的是,贵州息烽集中营内的八个监号被分别命名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再加上一个特殊牢,一共有52个牢房,其中"义"字监号专门用来关押女犯人。
还好意思叫“义斋”??
十大酷刑惨绝人寰,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分别是:金(刀砍)、木(棒打)、水(灌辣椒水煤油、浇开水)、火(烙铁)、土(埋)、 风(寒风中吊打)、站(站笼)、吞(吞臭虫虱子烟丝)、绞(绞索)、毒(下毒)。
常人不要觉得凭着一口义气就能当英雄,敌人那手段,就不说上大刑了,上来拔你几颗牙你试试?有几个能坚持的住?剧疼不说,拔你颗门牙你还爱不爱美了?
无法想象那些曾经穿着博士服、甚至是海归精英的烈士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为了国家和信仰而坚持啊。
水牢直接凿在崖壁下,共产党员、进步人士、爱国人士就关在这里,在贵州的潮湿虫咬中一天天坚持着,等待国家的新生。
这些烈士无数次在黑暗中挣扎,用那一句“等革命胜利了……”来互相鼓励。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他们却倒在建国之时。他们为之奋战到死的新中国,却没能看上一眼。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而这些将死之人,却满心想着如何能传话出去,留下最后的嘱托和建议来把国家建设好。
也有一些人,比如叛徒冉益智,在重庆解放的第三天居然跑到“脱险同志登记处”,厚着脸皮找罗广斌要求登记,被脱险同志认出,一顿训斥,叫他赶快去投案自首。
冉益智匆忙溜走。半个月后,冉益智在路上碰到了国民党军统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李修凯。李修凯当时已向人民政府自首,急于立功表现,他一见冉益智就喊:“你这个大叛徒,跟我到公安局去。”冉益智也高喊:“大特务!”两人当即叫骂厮打起来。被巡逻的解放军发现送进了公安机关。1951年,冉,李二人双双判处死刑。
烈士们没有活到胜利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授勋、授衔,没来得及给自己树碑立传,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
多少人临死前只留下那一句“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就……”“等打跑了鬼子,我们就……”然后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生的不舍,匆匆消失。
杨虎城将军遗体被送回老家西安
我们每天看到的国旗,是他们至死渴望能真正看一眼的。
对于那些被关押十多年的革命者来说,哪怕看一眼国旗,这是多大的奢望啊!
…………………如果还有想了解的,请看我的另一个回答:对渣滓洞烈士的一次失败的营救行动。其实就差了一天而已。
………………………新更后续,渣滓洞大屠杀主要刽子手名单及其下场
…………………再更,《红岩》起始,川东地下党被大破坏的起因
公众号:拉费耳伯爵
………………………………原创文章《暗线——白公馆地下党的审讯故事》已开始连载
1890年12月29日
美军第七骑兵旅在拉什莫尔山东麓的伤膝河畔
对印第安人苏族拉柯塔部落及部分其他部落流民进行了屠杀
本来,在1868年,拉柯塔部落签订了《拉勒米堡条约》,交出部落曾经的大部分领地,换取了他们对黑山的永久所有权
他们认为他们保住了祖先留下的圣地
1874年,美国政府擅自违反条约,对黑山进行了非法勘探,探测显示黑山存有大量金矿
随后,美军开始逼迫拉柯塔部落迁移,用武力手段让他们离开黑山
1876,拉柯塔部落为了保卫黑山,发起了反攻,消灭了第七第七骑兵旅下属的5个连队
同一时期,亨克帕帕部落酋长坐牛,带领着亨克帕帕和夏延两个部落的联军,共计3500人,打响了小比格霍恩战役,击毙了第七骑兵旅旅长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
但是随后,联邦政府援军抵达,印第安人被打败,不得不继续割让土地,退到仅剩的五个,面积不足曾经领地1/20的“印第安人保留区”去,不但丢失了祖先的圣地,几乎失去了一切
曾经的领导者坐牛则带着剩余的印第安勇士流亡到加拿大
没了土地的拉柯塔部落,应该说整个大苏族,渐渐生活无以为继,连放牧的地方都没有,最终不得不靠着美军分发救济粮才能勉强糊口
而当时的美军很乐意用一两瓶酒,几块面包来找一个十四五岁的印第安姑娘,来一顿“丛林野餐”
假如愿意开价到一箱罐头,那恭喜你又添了一个廉价女奴
在极端的压迫下,无法反抗的印第安人将希望再次寄托于祖先与神灵
1881年,迫于美国的压力,坐牛不得不带着族人投降,回到美国,而此时部分印第安人已经被美国人驯化,大量印第安警察横行在保护区,坐牛有心无力,同时美军也不再视他为威胁
1889年,美国对印第安人进一步的压迫政策,导致了印第安人的再次反抗,坐牛再一次被推举为印第安人的精神领袖
但是现实很无奈,几十年前印第安人尚有与美军拼命的资本,现在的他们根本无法正面对抗美军
更何况,有大量的“印第安奸”游走在各个部落中,起义反抗根本就是妄想
于是这一次的反抗,仅仅只是由坐牛作为主祭,进行的名为“鬼舞”的宗教舞蹈仪式而已
无望的印第安人,希望唤醒祖先的灵魂,来驱逐入侵者,让野牛再次奔跑在美洲大地上
1890年12月15日,苏族人再次遭受重创,被招安的印第安警察在保留地逮捕了坐牛,在冰天雪地下,他们把这个59岁的老人赤条条的从床上拖下来,勒令他干净穿上衣服,去警局
警察们随即发现他们被愤怒的族人包围了,当苏族人看到他们的领袖被赤裸地丢在雪地上时,所有理智,惧怕的情绪全部被抛之脑后
坐牛也不幸在这场动乱中死去,据说他临死前还奋力支撑起身体,从警察尸体上捡起手枪,向其他警察射击,而最终所有警察都被愤怒的苏族人撕碎
之后,害怕美军会因此清算的坐牛的族人,决定去拉柯塔部落的属地避难,之后,另一个部落的领袖红云写信,让他们一起到红云的部落所在地松脊岭躲起来
1890年12月28日,拉柯塔和亨克帕帕这两个部落避难迁徙的队伍被第七骑兵团旅发现
12月29日凌晨,骑兵旅旅长詹姆斯上校要求拉柯塔部落酋长大脚,让他下令,让所有族人丢下武器
迫于压力,这些印第安人交出了自己所有的武器,但是詹姆斯上校坚持认为还有武器没有交出来,必须要搜身
在之后的搜身中,据说是因为有一个具有听力障碍的族人和搜查的士兵起了争执
然后,美军走火,再然后,其他士兵开始无差别射杀手无寸铁的,这些印第安人
在绝望中,残余的青壮年试图反扑,并成功为美军带去了25人的伤亡,但是最终,这支有着妇孺,老人,儿童的迁徙队伍,被全部射杀
美军对外宣称,共计死亡146名印第安人,并将他们就地掩埋
至此,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征服战争画上句号
曾经他们有上千万族人,数百个部落,整个北美洲的土地
现在他们还剩下五个保留区,不到25万人
补充两张自己在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ЦМВР)拍的照片,第一张是俄国画家描绘的苏联英雄别别利亚耶夫(Пепеляев Е.)驾驶МиГ-15БиС歼击机与美军的北美F-86战斗机缠斗的画作,可以看到苏军飞机的涂装和志愿军的红头米格一样。第二张是参战苏军收到的慰问品—一张手帕,上面印有当时的口号。这些资料收藏在ЦМВР二楼的最后一间展厅。
———————————分割线
今天根据当时抄录的档案,增加一些资料:
俄罗斯国立军事历史档案馆(РГВА)里的一件档案,记载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斯捷利马赫·叶甫根尼·米哈伊洛维奇(Стельмах Евген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的最后时刻。
米哈伊洛维奇在1950年春离开位于梁赞的基地,穿过西伯利亚进入东北,帮助新中国训练喷气机飞行员。从表册上看,他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两次受到嘉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奉命随第64歼击航空兵军第303航空师入朝,任第18航空团上尉,在1950年11月20日完成了第一次空中拦截战斗,驱离企图越过鸭绿江的联合国军机队。
1951年6月1日,他随所在部队参加保卫清川江的战斗,阻止联合国军飞机炸射志愿军补给线。他驾驶МиГ-15БиС歼击机在7000米上空同美国战斗机遭遇并展开缠斗。根据苏联档案,他与僚机击落两架美机后,被美机咬尾并击中。米哈伊洛维奇被迫选择跳伞,然而悲剧刚刚开始。
由于苏联飞行员参战在当时属于军事机密,前线中朝指战员不知道有白人飞行员参战。当米哈伊洛维奇快要接近地面时,被当作美国飞行员,遭到地面火力射击。米哈伊洛维奇落地后,将气势汹汹,蜂拥而来的军人误认为南朝鲜的敌后游击队,一边寻找掩护,一面用托卡列夫手枪还击,很快子弹将要告罄。米哈伊洛维奇谨记入朝作战时的教导:决不能落入敌手,沦为俘虏,以免引起国际纠纷,于是用最后一粒子弹从容自尽。
米哈伊洛维奇牺牲时,年仅28岁。苏联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在1951年10月10日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
苏联飞行员在朝鲜的损失情况,长期不为人知。直到英雄殉难68年后,我在莫斯科阴沉的下午,偶尔发现这件档案。因为长期读档而疲惫不堪的我一口气读完后,离开阅读室,伫立在窗前,仰望着莫斯科铅灰色的天空,脑中久久萦绕着国际歌的旋律。不由自主地揣测,烈士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否想过他朝夕相处的战友、航校里对他微笑的中国同志,以及他战死在第聂伯河的长兄。28岁的青年在最美好的年华,为了保卫异国怀有共同理想的同志,为了保守祖国参战的秘密毅然献身,却是死在共产主义同盟的军人之手,舍身取义的壮举与命运的捉弄叠加在一起,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米哈伊洛维奇烈士未能魂归故乡,而是葬在旅顺苏军烈士陵园里,很简单平凡的一座小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祭拜一下。
98抗洪,
有个将军带兵3万上大坝抗洪,三天没合眼。
记者问,将军,你三天没睡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将军说,我的兵在前面没得休息,我他妈睡什么睡!
这是董万瑞将军。当时,他的儿子董三榕也在部队,也在同一条堤坝上。上阵父子兵。
董万瑞中将跳进洪水, 身先士卒。
这个五十七岁的老人在七十多个小时内没有休息过一分钟时间,中间也只吃了一顿饭。
董将军已经在2017年去世。
1969年1月16日,一名年轻男子出现在布拉格的温塞斯拉斯广场国家博物馆前。目击者回忆说:“当时他脱下外套,拿起一个他带来的塑料瓶,把里面的液体倒在自己身上,然后点燃一根火柴,他立刻就着火了。他冲到博物馆大楼前的十字路口,但走了几步就倒在地上,继续燃烧,在人行道上滚动。这时路人帮助灭火。一辆救护车赶到,将他送到医院。”然而,为时已晚:这个年轻人扬·帕拉赫在三天后,即1月19日死亡。 他的烧伤面积多达85%,他当时只有20岁。陪伴奄奄一息的帕拉赫的医生记下了他的遗言:“历史上有些时候,必须采取行动。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六个月后,一年后,一切都会太晚,永远太晚。”...... 我想表达我反对这里发生的事情,我想唤醒人们......扬-帕拉赫在去世前不久的病床上艰难地说道。
这是对苏联和其他华沙条约国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抗议标志。
“我们的同胞正处于绝望和屈服的边缘,我决定进行抗议,唤醒人民的意志。”
- 扬·帕拉赫
《浅间山庄突入事件》可以看一下。
片中一位日本赤军的母亲向困兽犹斗的孩子哭喊:“孩子,美国总统和毛主席握手了,毛主席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孩子,回家吧,妈给你下碗热汤面,暖乎乎的热面啊。”结果孩子绝望地抹去眼泪,朝自己母亲开枪了。
“60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那时候的世界,很多国家也是红色的。”
“他们一聚就是上万人,手挽着手肩挨着肩,神情激动地高呼反美口号,行走在东京、京都、大阪和冲绳的大街小巷。”
——大江健三郎
“世界的斗争,已经徐徐化为一体。只要你拿着一张单程票走出来,那么我们就会在欧洲、美洲或者亚洲相遇。不管在哪里,朋友的天线,会发现陌生的你为了斗争,正渐渐地靠近我们……来吧,只手提着行装,走向未知的城镇,和我们一起开始战斗吧!在你一边劳动一面学习革命、等待机会期间,伙伴们会送去战斗的邀请……”
——重信房子,于1971年《给战斗的你》
赤军的纲领很明确:
建立世界革命的根据地,实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打破对中国的反动包围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一切革命的和正义的斗争。
1871年5月25日,当国民自卫军的战士放弃水堡街的街垒时,突然有一群妇女冲出来接替他们。她们稳稳地端着枪,口里高喊着:“公社万岁!”队伍中有许多年轻的女孩,其中有一位19岁的少女,身穿海军陆战队的制服,英勇战斗,后来被一颗子弹射穿额头。最后,她们被凡尔赛的军队包围,全部壮烈牺牲。
我要来吹一下我的家乡——江阴。这个小小的县城发生过两场弱者勇于抗争的悲情战斗。
江阴百姓为了抵制满清的剃发令与清军血战八十一天,百姓死亡十万之巨,城破之际只余几十生者。在民族大义面前,那些读书万卷的大官都怕冷水,他们还不如目不识丁的江阴百姓有气节。
还有就是国内抗日战争中唯一的海战也是在江阴打响的。中国军队以海军全灭的代价坚守长江航线三个月,保护了淞沪会战的侧翼,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国军队在日本全方面碾压的下还敢于亮剑,这就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典范。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弱者敢于亮剑,用性命证道,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悲壮。
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美国不是吗?(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70年前,5亿国民在执政党率领下开启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苦难行军。
要给大家讲一段被重重迷雾所遮盖的历史。这是一段人类历史上最悲壮最感人的历史。理解这一段历史,你们才会知道,今天的成就是多么的不容易。
今天,想和大家讲一讲前三十年工业史。
建国之初,满目疮痍。
当年粮食总产量约1.1亿吨,摊到5亿人头上人均只有200公斤。
工业基础几乎为0,全国工业基本集中在3个点上,东北几个大城市、上海、广州。产业工人只有1000万出头,工程师只有12万人,其中只有4万人合格。
基础设施惨不忍睹。
外汇储备基本为0——之前国库的黄金、银元、外汇早已经被秃子刮干净运到了台湾。
80%的国民是文盲,5亿人口的国家每年的小学生——对,你没看错,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人。
最糟糕的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生态已经严重恶化。当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可怜的8.7%,而北方已经降低到不到5%。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作为燃料,平原地区基本看不到成形的树木,几乎所有的山岭都是一片光秃秃的石山。
生态的恶化让全国灾害不断——暴雨、干旱、泥石流层出不穷,那个时代兔子人民的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35岁。
急剧恶化的生态已经表明,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5亿人口已经超越了这片土地能够承载的极限,按照自然法则,或者爆发战争,或者爆发生态灾难,让总人口自然淘汰到4亿以下,才会慢慢恢复生态平衡。
过去这片土地几千年来都重复着这个规律。
怎么办?
怎么才能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怎么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延长老百姓的寿命?
怎么才能根本上遏制恶化的生态,重建青山绿水?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答案:
工业化。
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只有工业化才能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
只有工业化才能遏制生态的灾难(这一条可能有些人无法理解,你看到后面就明白了)。
只有工业化才能让兔子站起来,实现民族的复兴。
人类社会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归根结底就是工业化。
答案显而易见,但是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建立一个工业体系需要天文数字的金钱,需要海量的工业设备,需要几千万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及几百万优秀的工程师……
而这一切,兔子都没有。
但是兔子却有经历战争考验具有钢铁般意志的管理层,有着一个对5亿国民进行高效动员的组织。
一切为了工业化!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一套管理模式被设计出来:
缺钱?就搞高积累,勒紧裤腰带,把每一粒粮食都省下来,投入工业化;
没设备?就向北极熊全面靠拢,再在东方之珠开一个口子,走私也要引进工业设备;
没人才?就大面积铺开基础教育,搞简化字,快捷高效的传播知识;
怎么激励优秀人才投身工业化?搞城乡二元化,让工人与干部吃皇粮,拉开城乡的待遇区别……
那么,
这样的顶层设计就可以让兔子跨进工业国家的大门了吗?
远远不够!
任何国家工业化过程,必然将过去农业社会形成稳定利益格局砸得粉碎,重建一个以工业体系为核心的全新的社会结构。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大批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伴随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社会的剧烈动荡。
英国工人的悲惨生活
纵览世界工业革命历史,字里行间都是斑斑血泪。
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不列颠,纵然在大航海时代从全世界掠夺了天文数字的财富来启动工业化,但是工业体系对劳动力永不停止的需求,同样产生了“羊吃人”的悲剧。
有光荣历史的高卢雄鸡,与工业化过程相伴的是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仅仅拿破仑时代,高卢人就奉献了整个国家23%年轻人的生命。
至于北美大陆的鹰酱国,工业化也导致了北方工业资本家与南方农场主的尖锐对立,南北两方撕裂成两块,整整4年的内战将国家打成一片尸山血海——比后来参加两次世界大战阵亡的人数还多。
南北战争
那么,兔子怎么跨进工业国家的大门?
简单的重复鹰酱、高卢、不列颠等等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让这个饱受战乱的国家再承受一次工业化的巨震?
不!绝不!
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它就像一把巨锁,将五亿国民牢牢的锁定在土地上,通过限制国民的自然流动,力图将工业化对社会的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农转非”就像是开锁的钥匙——根据工业化进展,有计划的将一批批农业人口转化成工业体系的工人以及体制内的管理人员。
于是,在这样复杂顶层设计下,兔子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苦难行军。
1. 钢 铁 之 梦
工业化首先从何而始?
煤+钢是工业化的基础。
煤炭为工业化提供燃料,而钢铁是工业化最基础的材料,放眼国民经济社会,钢铁的需求几乎无处不在:工业设备要钢铁,开采煤矿要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要钢铁,农业生产要钢铁,连北方冬天用钢铁做的炉子也比用砖石切成的燃料的使用效率高得多。
可是,建国之初,兔子的钢铁产能低的可怜。在当时工业化国家钢铁产量以千万吨计时,1950年兔子钢铁产量仅仅61万吨,对于一个工业体系而言,这点钢铁产量可谓杯水车薪。
自己一穷二白基础薄弱,外部又面临鹰酱等西方世界的封锁,向北极熊靠拢,获取必要的经济援助+工业设备就成为一种必然。
适逢朝鲜南北战争爆发,兔子一方面为了保卫东北这个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一方面也是向北极熊纳投名状,几十万兔子卧冰嚼雪,气贯长虹,将鹰酱等18国联军赶回38线,从而在南朝鲜停战后获得北极熊156工程的关键援助。
156工程是北极熊对兔子工业体系建立之初的关键援助,是兔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该工程总计156项工业项目援助,包括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3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业1项、医药2项、军工45项、施工3项。
156工程帮助兔子搭起一个工业体系的架子,也是当时兔子薄弱的基础所能承载的工业援助的极限(156工程主要集中在东北,因为当时东北产业工人与技术员不够,还从上海抽调了十万工人与技术员赶赴东北及各地支持。直到今天,在东北还能遇到很多带这上海口音的老人)。
第一个五年计划轰轰烈烈展开了。到1957年,兔子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从1952年的20.9%,增长到29.6%。
工业化取得了开门红。
注:工业体系的建设最初搭架子还不算很难,自己凑一点,别人给一点,搭起一个工业体系的骨架很多国家都能做到,难点是后续的扩张——怎么协调几十个工业门类的发展,怎么维持几十年对工业化的投入,还有就是工业体系的发展要与国际大环境契合等等,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观二战后历史,除了少数国家如脚盆鸡、南朝鲜、琉球因为基础较好,人口较少,在鹰酱扶持援助下发展了部分优势产业外,成功完成全产业链工业化的只有兔子一个,过程中兔子是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但是其它发展中国家呢?现在连出路都没有!
1957年这个节点却出了问题。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兔子为了把全国力量统一纳入工业化建设中,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是合作社,工业是公私联营——整个国家由一个松散无序的农业社会结构改造成一个组织严密、指挥统一的准军事化结构。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兔子与北极熊交恶,北极熊不但停止了对兔子的援助,而且在2年后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撤走所有的技术专家。
怎么办?
理论上外部援助断绝,兔子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完成工业化过程。可是,已经完成的社会结构性改造怎么办?又改回去?
那里能改得回去!
湖北孝感事件就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
1957年孝感一所初中学生忽然得到通知,高中升学率降低了,考不上高中政府不再分配工作,大家继续回家务农——这个消息对于长期被灌输掌握知识以后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学生的打击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于是冲动的学生上街游行,还围攻县政府。
这个事件对高层震动非常大。虽然当事人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是,高层不得不考虑连锁的效应——为了迎接工业化,全国拼命普及教育,仅仅才几年,57年时全国已经建成9000余所初中。如果工业化进程变慢,那么,就很难给这些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难道等着再出一批孝感事件?
这还是学生层面,工商、农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范围更大,如果走回头路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
于是,一咬牙,做出一个激进的决策:
大跨越!
工业以钢铁为核心的大跨越。
农业以粮食为核心的大跨越。
大跨越就是一场悲剧,在那三年中,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吹气般从57年的29.6%膨胀到60年的44.5%,然后断崖式在61年跌落到31.9%,与工业同时跌落的是粮食,由于大跨越对生态的破坏以及放卫星式的蛮干,61年的粮食总产量从58年最高峰的近2亿吨跌落到1.3亿吨!
最令人痛心的是,高层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中根本不知道基层真实的生产数据,对于粮食产量做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估计,加上对北极熊还债的压力,错误的做出了提高粮食征收指标的决策。
1960年——1962年,兔子以粮油+其它食品折价21亿新卢布归还北极熊债务,以矿产+五金折价14亿新卢布归还北极熊债务。
60年代新卢布汇率还高于美元,21亿卢布大致等于23亿美元,23亿美元的农产品啊,按照当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就是七八百万吨粮食——差不多就是4000万农民一年的口粮。
粮食减产+征收提高,
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悲剧之后,兔子只能继续默默的做工业化积累,直到66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占比达到37.9%,同期农业占比为37.8%,兔子历史上(不算大跨越三年)第一次工业指标超过农业。兔子第一次感觉自己摸到工业社会的门槛,这个时间节点与那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起点是如此巧合,很难让人不去联想之间的逻辑。
又是三年动荡,工业产值又跌落下去……
70年工业产值才再次超过农业,直到1978年,兔子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占比达到47.9%,农业占比降到28.2%,三十年苦难的行军总算积累了一点家底。
除了工业基础,78年兔子还培养了上亿的产业工人,700万工程师。
有了这个底子,才赶上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末班车,从脚盆鸡产业输出中收益甚大。
苦难的行军(52——80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注:全球产业转移有四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不列颠向西方大陆和鹰酱转移。这次转移加上不列颠与西方大陆陷入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鹰酱成为工业第一强国。
第二次转移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鹰酱向脚盆鸡和西普鲁士转移。
第三次浪潮大致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区域在东亚地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是由脚盆鸡主导的,是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主要产业输出国,而东亚“四小龙”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兔子在80年代初赶上了末班车。
第四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输出地包括日本、东亚“四小龙”、鹰酱,这一次兔子成为最大的赢家。
兔子能够赶上2次产业转移,除了自己之前的底子扎实,也有一点运气,80年代——90年代脚盆鸡如日中天,与兔子建交后,出于对战争的补偿,给当时改革开放的兔子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无偿援助+贴息贷款折合兔子货币4000多亿元,还有就是大量技术援助+生产线。
在80——90年代,脚盆鸡是兔子发展最主要的国际资金提供方+技术提供方。这批援助对于兔子工业体系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2. 以 粮 为 纲
民以食为天。
填饱老百姓肚子需要粮食,进口工业设备所需要的外汇也要靠粮食来交换。工业化之初,粮食的地位是无以伦比的。
耕地能种植粮食的统统种植粮食。
受益于一五计划工业的发展,到1958年,粮食产量从10年前的1.1亿吨干到了近2亿吨。
大跨越时期,各种稀奇古怪能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都想出来并去尝试。在自上而下的狂热情绪下,“放卫星”达到一种疯狂的地步。
然并卵,最后是惨痛的失败。
最后,兔子才不得不认识到,提高粮食产量归根结底还得要靠工业化——准确的说是化工工业。
21世纪兔子农业每亩土地使用化肥将近30公斤,人畜粪便要提供30公斤化肥同样多的养分需要1吨。当时人均耕地约2亩多。一个家庭一年能提供2吨以上的粪便吗?当然不能,在化工工业发展起来之前,在农村,粪便就是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
——我的父亲就讲过,他小时候在外面玩耍如果拉了大便是要用树叶包着拿回家的。
现代化肥工业最重要的部分是合成氨工业。氨是制造所有氨肥、磷肥的基础原料。合成氨的化学原理并不高深,但是合成氨过程需要设备与管路承受巨大的高温高压,这是要合金钢无缝管生产为基础的。
兔子的钢铁工业才刚刚起步,无法制造无缝钢管——包括过去战争年代,无法制造大炮必须的无缝钢管也是让兔子军工头痛不已的问题。
不能生产无缝钢管,靠着一点可怜的外汇去进口,兔子的化工工业只能象蚂蚁搬家一样慢慢去攒。
50年代兔子一共只建设了4家合成氨工厂,60年代20多家,直到1970年兔子化肥年产能只有200万吨,与21世纪年产4000万吨相比,产量可谓杯水车薪。
1970年后,兔子终于掌握了合金钢生产技术,随后一口气生产了几百套合成氨设备,建设了上千个化肥厂。从1970年开始,平均每年化肥生产增长100万吨,75年提速到增长200万吨。
合成氨技术突破意味着化工工业的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农药工业、农机工业伴随着合成氨一起腾飞,塑料薄膜(大棚种植材料)、塑料水管(引水灌溉工具)也大量普及。
历年化肥产量
在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支持下,兔子的农业生产水平也一路狂飙。
70年代后,兔子的粮食生产曲线以一种近乎60度斜率向上狂飙,从60年最低谷1.3亿吨到80年超过3亿吨,到2015年的6亿吨,同期还生产6亿吨蔬菜与水果(时至今日,南边的阿三在耕地面积与兔子差不多,自然条件更好的情况下,年产粮食也不过3亿吨。)
历年粮食产量
现在的中国人每年大概只吃掉一半的粮食产量,另一半就去喂牛、喂猪、喂鸡——一公斤猪肉要消耗5公斤粮食,一公斤牛肉要消耗6公斤粮食,一公斤鸡肉要消耗2公斤粮食,供应13亿国民天文数字的肉类需求就得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
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就从国外进口,2017年兔子进口了9500万吨大豆,将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90%以上的出口大豆席卷一空。而用来购买大豆的外汇则是我们用工业品出口换来的。
2015年,兔子国民年均消耗肉类59公斤,位居世界第十,亚洲第一;人均消耗鸡蛋300个,世界第二;人均消费蔬菜500公斤世界第一……
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只有兔子这样逆天的全产业链才能让13亿国民支撑起一个吃货的大国。
这些令人自豪的数据背后,就是前三十年苦难行军的成果。
3. 教育的困局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
建国之初,兔子就在教育扩招的道路上狂奔。当时薄弱的国力决定了教育投入非常有限,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效率,最大程度降低知识传播的障碍,兔子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文字专家,搞了一套经典的简化字方案+配套的拼音体系。
简化字的广泛应用,让兔子教育如虎添翼,成就斐然。
列一组数据:
1951——1956年,小学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1957——1968年,初中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1971——1976年,高中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2001——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100万增长到500万;
2017年,有800万大学生毕业,其中硕士50万+,博士5万+。
目前兔子适龄劳动力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将近1个亿,而整个西方世界,这个数字不过2个亿。
这些成就是不是非常了不起?
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上面的数据有时代年限的断层。
为什么会出现断层?
原因只有一个: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否则就要出大问题!
57年孝感事件就是教育发展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工业化水平,这是当时管理层做出“大跨越”决策的重要原因,企图用工业化“大跨越”来解决教育扩张产生的就业问题。
大跨越失败后,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知识青年下乡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从60年代初到78年,几千万受过中学教育而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的青年走入了乡村。
知青下乡,是苦难行军中最凄婉的青春之歌……有部分青年通过上山下乡的磨砺,淬炼出坚强的意志,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共和国的脊梁。
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同期以恢复高考+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来吸纳这些新增的上千万知识青年,但是工业化进程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足以满足就业需求。大量年轻人滞留城市无所事事,导致城市治安恶化,83年启动严打……
90年代后期再次启动大学扩招,这一次终于踩对了节奏,2003年加入世贸提供了外部旺盛的需求,让大学扩招培养的几千万大学生产生了一波工程师红利。
没有工业化,就没办法发展教育!
经典例子就是南方的阿三,目前还有30%的人口是文盲,所以,“印吹”说什么未来50年阿三会超过兔子,我是决计不信的。文盲算什么人口红利?
4.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
工业化之初,高积累就是一种必然。
即使是西方国家,通过大航海时代掠夺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在工业化之初,资本家也拼命压榨工人,通过疯狂积累来攒出扩大工业生产的资金,工业革命早期工人阶级的待遇是骇人听闻的。
在住宅方面,城市的贫民窟杂乱无章、破烂不堪,空气污浊,通风、排水、卫生状况恶劣。许多人住的是阴暗潮湿的房屋,不是下面冒水的地下室,就是上面漏雨的阁楼。住宅非常拥挤,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人,病人和健康人睡在一间屋子里,睡在一张床上。甚至屋子里都不具备栖身的条件,家具破损不堪,往往一下雨就漏水。房屋内外,其肮脏程度难以形容。
在穿衣方面,工人们穿的衣服是坏的、破烂的或不结实的,他们没有保暖的衣服。大多数人的衣服本来就不好,还得常常把比较好的衣服送到当铺里去。许多工人特别是爱尔兰人的衣服简直就是一些破布,往往连再打一个补丁的地方都没有了。
在饮食方面,工人们吃的事物是劣质的、掺假的和难消化的。许多工人只能靠土豆充饥,而且土豆多半是质量很差的,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有些人甚至食用已经半腐烂的病畜或死畜的肉。商人和厂主昧着良心在食品里掺假,如糖里掺米粉、咖咖粉里掺菊芭、可可里掺有捣得很细的褐色粘土、酒精里加上颜料冒充红葡萄酒,等等。
——资料引自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疯狂的高积累才能让工业体系这个吞金兽飞速成长,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开始反哺国民。但是工业化初期工人看不到反哺的前景,只能长期的奉献。
为了高积累推动工业化,兔子创造出一套票证制度,所有的日常用品全凭票证供应——包括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票证制度将食品与日用品供给压缩到最低。那个时代,有票证的居民相对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而没有票证的农民们,生活更加困苦。
各种票证
直到70年代,粮食生产在化工业支持下已经明显改善,居民的供应依然可怜。那时,一般城市居民每月供应23斤米面(学生是27斤)、4两油、半斤肉……那时,大部分国民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苦难的行军其实就是饥饿的行军。
记得母亲说过,70年代,有一天父亲实在熬不住,将家里唯一的奢侈品——一块上海牌手表卖了50元,跑到黑市买了10斤肉,两顿就吃的干干净净。现在的人是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人对于肥肉简直就是一种类似图腾信仰的渴望——时至今日,很多那个时代的老人还是酷爱肥肉,包括烧白、红烧肉、猪蹄、回锅肉……
苦难行军中的日子是真的太苦了。服装千篇一律,食物勉强果腹,日用品短缺,文化娱乐单调乏味。
1957——1978年22年间,全民所有制职工名义年工资由637元增加到644元,仅增加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78年城镇职工实际收入仅仅相当于57年85%。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由72.95元增加到133.57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年增长不足1%。
1978年与1957年相比,全国人均消耗主要消费品,除了猪肉与食糖略有增加外,粮食由203.06公斤降到195.46公斤,食用油由2.42公斤降低到1.6公斤;牛羊肉由1.11公斤降低到0.75公斤,家禽由0.5公斤降低到0.44公斤;水产由4.34公斤降低到3.42公斤。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是那个时代兔子生活的常态。
六亿人民不仅忍受了三十年最低的生活水准!而且忍受了三十年不分配经济发展成果!全世界有那个国家的国民能做到?但是,兔子却抗过来了。整整三十年,兔子吃糠咽菜几乎把每一粒粮食、每一件物资都省下来投入到工业化中!
三十年间,兔子国力在突飞猛进。
主要产品 | 1952年 | 1978年 |
粮食 | 1.63亿吨 | 3.1亿吨 |
化肥 | 7.8万吨 | 1065万吨 |
钢铁 | 135万吨 | 3178万吨 |
原油 | 22万吨 | 9364万吨 |
煤炭 | 3700万吨 | 6.1亿吨 |
水泥 | 152万吨 | 5565万吨 |
棉花 | 44.4万吨 | 204.9万吨 |
布 | 18.3亿米 | 110亿米 |
糖料 | 283.3万吨 | 2020.8万吨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952年——1978年全国GDP由679亿元增加到3600亿元,将近6倍!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由20.9%增加到47.9%。
有意思的是,这个时期有一个现象几乎被所有的人忽略了,那就是从1960年开始,在食物供应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兔子人均寿命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从1957年45岁左右,到1978年增长到67岁左右。
中国人均寿命曲线
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
5. 凉白开、抗生素、赤脚医生
工业化的副产品:凉白开、抗生素与赤脚医生。
先说说凉白开。
凉白开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却的白开水。在现代社会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其实在农业社会——凉白开对于普通人家是一种奢侈品。是的,奢侈品。
把水煮开了再喝更有益于健康,这个常识其实古人就有,早在晋代就有《养生要集》记载:“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但是常识归常识,直到民国,绝大多数民众日常所喝的还是生水,不是民众不注重个人的健康,实在是燃料太宝贵。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名列第一,比粮食还重要。是的,我说的是柴。
粮食种下去总有几分收成,但是柴火却是越砍越少。兔子几千年历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循环,随着人烟的繁盛,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作为燃料,然后是生态灾难,瘟疫、战争,人口大量减少,自然生态恢复,大乱之后大治,周而复始,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循环。
在燃料缺乏而又人口集中的城市,人们的饮水更多依赖地下的井水,由于农业社会的城市不具备化粪处理能力,大量人畜排泄的粪便产生的污染,导致地下水质严重恶化。据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1258口井,绝大多数都是苦水井,做饭不香,洗衣服洗不干净,洗头发黏手。这样的生水饮用基本就是吃别人用粪便培育的大肠杆菌。
在农村,由于相对富裕的城市夺走了大量的柴火,导致农村一般只能烧秸秆,有限的燃料当然只能优先保障吃饭、取暖的需求,烧开水就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是的,很奢侈。
大量直接饮用河水的后果就是,各种恶性传染病连绵不绝。直到民国时期,层出不穷的烈性传染病反复爆发摧残着国民的健康: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吸血虫病…
柴火的宝贵,直到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农村还在因为争夺柴火而发生大规模的械斗。
解决燃料的问题只能靠工业化。
通过工业化开采煤炭来解决民众的燃料问题。建国之初,兔子就将煤矿开采放到与钢铁同等重要的地位,北极熊156工程,就有25个煤矿项目。一五计划中,兔子的煤炭开采量保持着非常高的速度增长。49年煤矿产量不过3000万吨,到57年已经达到1.3亿吨,三年大跨越1960年达到近4亿吨的顶峰,61年又降下来为2.1亿吨,然后慢慢增长到78年的6亿吨。
兔子历年煤炭产量
按61年来算,2.1亿吨煤炭产量已经是49年的7倍,虽然大部分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中,但是城市的燃料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城市(包括部分农村)开始大量应用蜂窝煤,没有城市争夺柴火,农村燃料问题也得到缓解。
燃料一解决,兔子开始喝上凉白开。
最初58年公共食堂开始免费供应开水,大跨越失败后,虽然食堂不再供应开水,但是,大跨越却让城市与农村普及了大量暖水瓶,随着煤炭产量的节节上升,凉白开对于国民不再是一种奢侈品。
凉白开的普及对于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凉白开之后慢慢的有了更多的燃料可以烧热水洗澡,这又意味着公共卫生条件上了一个台阶。煤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给国民生活提供更多的燃料,更重要的是挽救了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1949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6%,北方地区不足5%,到1978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现在是22%左右——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率就越高,森林覆盖率就越高。目前兔子的城市化率大致是57%左右,如果达到70%,届时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
接下来就是基础医疗系统建设。
抗生素。
兔子抗生素之父:张为申
张为申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6年赴美深造,1951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建设。先后完成青霉素进口原料的代用品研究和国产土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研制。他培养的国内第一代抗生素科研人才,主导了兔子早期的抗生素研究,成功建立了国内抗生素研制体系,让兔子的抗生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在张为申以及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兔子在60年代实现大规模抗生素生产,让民国时代价格堪比黄金的抗生素成为白菜价,并在城市与农村广泛应用。
赤脚医生。
1965年6月26日关于医疗工作的指示:
这些最高指示就是当年基础医疗体系的指导思想。在这种务实的指导思想下,兔子奇迹般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基础医疗系统。
首先是大量的赤脚医生被迅速培训出来,带着几片抗生素+廉价的中草药就源源不断的深入乡村提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1970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成为那个时代医务工作者几乎人手一册的超级畅销书。
《赤脚医生手册》
与此同时,卫生部还组织城市+军队医务人员到农村巡回医疗。截止到1975年,组织110万人次下乡提供医疗服务,有十几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安家落户,培养了赤脚医生156万,卫生员328万。
赤脚医生不仅用抗生素以及廉价的中草药给农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同时积极配合生产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了“两管五改”(管理粪便垃圾与饮用水源,五改是改良厕所、畜圈、水井、环境、炉灶)。让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
赤脚医生贡献巨大但是花费资源却少得可怜,当时一个赤脚医生为一个农民看病大致收入只有5分钱,每月服务300个病人也就15元的收入。
赤脚医生制度得到联合国妇女儿童组织的高度赞赏,并作为不发达国家基础医疗的样板向全世界推广。(然并卵,没有廉价的凉白开、抗生素以及中药基础,全世界不发达国家没有一个能成功复制兔子的赤脚医生体系)
凉白开+抗生素+赤脚医生,这一套工业化的副产品成就是非常惊人的,短短十几年时间,不仅在农村消灭了几乎所有的恶性传染病,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让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57年45岁提高到1978年67岁。
所以,即使在高积累的背景下,工业化也不是没有成果的,兔子国民能够在前三十年工业化水平仅仅还处于初级阶段时期就能将国民平均寿命提高到67岁,与西方大陆那些工业革命的国家相比,已经做得非常不错——西方大陆国家到1900年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后,国民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
结束语
100年前,这个国家沉沦在苦海里挣扎。
领土失去三分之一。
首都沦陷三次,长期处在战乱状态,对外不能御敌,对内内战不断。
国民目不识丁,人均寿命只有35岁。
政府毫无国际地位,被列强瓜分蹂躏,关税被把持,矿产被抵押,巴黎和会被列强出卖,918被国联抛弃。
国民地位如狗,被任意欺凌,被屠杀,被做细菌试验,被当猪仔一样贩卖国外,然后变成异国他乡的白骨冤魂。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文明或者一个国家如果有这样的遭遇,只能是沉沦与泯灭。
……
但是,兔子是例外!
70年前,5亿国民在执政党率领下开启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苦难行军。
在外部援助断绝,国际贸易封锁,国内一穷二白、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令人窒息的环境下,5亿国民吃糠咽菜,战天斗地,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硬是给后辈留下宝贵的遗产:
全球独一无二最齐全完备的工业体系。
上亿名熟练的产业工人,700万合格的工程师队伍。
高效的基础教育系统以及高效的基础医疗系统。
出色的科研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工胰岛素、计算机、核潜艇……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解放妇女,让妇女与男人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
苦难的行军虽然艰苦,
但是却帮助这个民族驱散百年屈辱的阴影,
淬炼出民族的自信与尊严,
兔子是可以站起来的!
……
40年,弹指一挥间。
时至今日,
兔子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等于鹰酱+西方大陆的总和。
兔子的工业体系不仅每年为国民提供高达几十万亿品类齐全的商品,还出口15万亿,包括全球产量90%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全球产能60%的家用电器、大量的纺织品、玩具、日用品……
农业产值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三四鹰酱+阿三+桑巴的总产值还高。
兔子每年要生产全世界52%的猪、63%的鸭、93%的鹅、70%的水产、47.8%的虾肉、45%的鸡蛋、81%的红薯、70%的西瓜、70%的梨、90%的菠菜、84%的板栗……
14亿国民人均肉类消耗世界第十,
人均水产世界第五,
人均鸡蛋世界第二,
人均蔬菜、水果世界第一,
人均居住面积世界第五,
基础教育系统、基础医疗系统冠绝全球,
全民识字率95.9%,高于新加坡与香港,
高铁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基础设施领先全球,
天宫上空,蛟龙入海,
在南海种岛,在希腊租借港口,在吉布提建立后勤保障基地,
在亚丁湾护航,在利比亚、也门撤侨,在尼泊尔地震中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救援同胞,
在2018年硬怼鹰酱贸易战。
……
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
从彼岸到此岸,
联系这两者的桥梁就是前三十年的苦难行军。
向我们的父辈致敬!
向苦难的行军致敬!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原文链接:
安史之乱时期全国死亡人数大约为3600万
明末清初时期全国死亡人数大约为250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全国死亡人数大约为1800万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史》葛剑雄
1864年7月19日,由于湘军所挖的地道有一
条侥幸穿到南京城下,曾国荃下令点火,埋
到地道内的数万斤火药爆炸,声如巨雷,看
似坚不可摧的城墙崩塌二十余丈。湘军蜂蛹
而入,天京陷落。
曾国荃的军队打仗后有个惯例,每攻下一座
城池,都要以搜刮为名,劫掠数日。
1864年曾国荃攻下安庆。
1.“房屋贼俱未毁,金银衣物之富不可胜
计。”曾国荃的军队在残酷杀害战俘的同
时,展开大规模抢劫。“兵士有一人得金七
百两者。城中可取之物扫地以尽,不可取者
皆毁之,至剖棺以求财物。”
可想而知南京城被攻下会是什么残酷的下场
了,城陷后,湘军焚掠屠杀,大火七天不
熄。
2.“破城后,精壮长毛除抗拒时被斩杀外,其
余死者寥寥,大半为兵勇扛抬什物,或引各
勇挖窖,得后即行纵放。城中四面缒下老广
贼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
又无窖可挖,尽情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
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一下者,一人俱无,
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嚎之
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赵烈文是江苏人,不忍故乡受难,劝说曾国
荃制止屠杀,曾国荃不以为然,当赵烈文劝
他整顿军纪时,他居然发了脾气。
“余恐事中变,劝中丞再出镇压。中丞时乏
善,闻言者颇忤,张目曰,君欲余何往?余
曰闻缺口甚大,恐当亲往堵御,中丞摇首不
答。”就是说,我怕军纪太乱,劝曾国荃前
去镇压,曾国荃很不高兴,瞪着问我,你让
我去哪?我说,城墙缺口太大,怕太平军逃
跑,您应该亲自指挥,曾国荃摇头不语。
只剩下残垣断壁在无声的哭诉,
曾国藩上报说:“曾国荃率所部在南京城内
分段搜杀,三日之毙贼十余万人”。这实际
上就是三天里杀了十余万名老百姓。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
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曾国荃的残暴贪婪,绝对离不开他的兄长曾
国藩,曾国藩为了保持清正廉洁的名望,在
外领兵时给家里寄回去的钱极少,以至于曾
国藩权势彪炳时他的家里竟然十分贫穷。曾
国藩为了弥补对家族的愧疚心理,因此让曾
国荃作为“照顾家族”的角色。
曾国荃的嗜杀,也受到过曾国藩的鼓励,他
要求弟弟在城破之日,对太平军格杀勿论!
在天京围攻战时,太平天国因为粮食短缺,
从城中放出了大批妇孺,曾国荃起初并未阻
止,选择收留妇孺。
然而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出了一段令人毛骨悚
然的话:
“城内放出之妇幼,迪庵前在九江一概不
收,仍送进城内。一则城内饥饿者多可致内
乱,二则恐贼之眷口从此得生也,望弟参
酌。”
曾国藩的意思是说,之前他的部将李续宾在
围困九江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李续宾的
方法是对于这些妇孺一概不收,再送进城
里。一方面可以让城中因饥饿内乱,另一方
面也怕太平军的家属趁乱逃出,所以弟弟你
可以考虑一下他的方法。
材料来源:
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岳麓书社,2013
年。
孙文川:《读雪斋诗集·兵官谣》,《太平天
国史料从编简辑》
陈乃乾:《阳湖赵惠甫先生年谱》,《近代
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文海出版社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张宏杰:《曾国藩传》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其他回答:
印尼排华,也许在人类历史上不是一件大事,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痛的一页,很难想象仅仅在20多年前的98年,还会有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真实图片太过血腥,请恕不能发出,网上可以查到。
在印尼,华人是少数,但是都是精英,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印尼本地人,手握金袋的华人,在印尼政府中,没有丝毫的的政治地位,和年的犹太人多么类似,印尼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惯用的民族主义手段,于是大规模排华运动,在印尼政府的背地支持下开始了。
官方数据,三天之内受害五千多人,遇难一千两百多人,手段极其残忍。
我大学教军事理论的老师,当年供职于公务部门,听老师讲,当年拿到第一手排华的资料,每个人都出离愤怒了,只要是个中国人都无法忍受的愤怒,但是当时国家还很穷,受害的是华人,也没有中国国籍,海军上也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也要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于是我们忍下来了。
而这背后的主谋,苏哈托,逍遥的活到了86岁,更可悲的是,在1965年,他还是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排华的主谋之一,那场排华,至少30万华人丧生。
98印尼排华,才仅仅二十多年,也许有人会杠,说受害的是亲台的,但无法否认的是,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华人,和我们同出一脉的炎黄子孙,国强,国人才有尊严,国弱,国人如草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奇略研究所)
1.
2017年5月25日,中国乌镇。柯洁对战AlphaGo三番棋的第二局。
这局棋前一年,AlphaGo以4比1的总比分将十四次世界冠军得主、韩国传奇名将李世乭挑落马下。李世乭首局落败之时,曾有中国少年放出豪言壮语:“就算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
一石激起千层浪。互联网上最初对那位少年的质疑,迅速被更响亮的惊叹与赞誉淹没。围棋界冉冉升起的超新星、战胜李世乭获得梦百合杯冠军、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九段,当然有资格说那句话。当李世乭九段遗憾落败之后,柯洁顺理成章地被捧为“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AlphaGo不会蹲在原地静等柯洁的挑战。既然与李世乭的决战暴露了AlphaGo的弱点,DeepMind团队马不停蹄,全身心投入AlphaGo的升级工作。2016年春季开始,DeepMind并行开发AlphaGo的两个升级版本——AlphaGo Master和AlphaGo Zero.
2016年末AlphaGo Master在网络对弈平台上对人类职业高手取得60胜0败的战绩,其中包括战胜柯洁的两局。AlphaGo不仅曾经的弱点不复存在,还改编了人类习惯的定式,棋艺境界深不可测。
2017年初,坊间传出柯洁将在年内正式挑战AlphaGo的消息。只是,因为AlphaGo Master的强势,几乎没有人认为柯洁还有机会获胜——哪怕是赢下系列赛中的一局。
即使全世界都不认为他会获胜,柯洁仍然相信自己有机会。2017年3月18日,柯洁做客央视访谈节目《朗读者》,朗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选段,献给“来自未来的对手”。“伏地魔死了”,在主持人董卿的请求下,柯洁以充沛的感情将这五个字重复了一遍。显而易见,柯洁希望能像哈利波特一样,战胜他即将面对的那个“伏地魔”。
2.
哈利在与伏地魔血战之前,至少已经摧毁了伏地魔的所有魂器,找到了伏地魔的弱点。相比之下,AlphaGo Master没有弱点,因此所有人都觉得她不可战胜。
面前是一条用先进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巨龙,屠龙勇士仍然主动挑战。五百多年前,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1451年,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正式继承奥斯曼苏丹之位。彼时,奥斯曼帝国幅员辽阔,地跨欧亚,国力日盛。相形之下,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如今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城池。鉴于悬殊的实力对比,罗马帝国的前任皇帝权且臣服于奥斯曼,成为后者实质上的附庸。
然而,正如《六国论》所言,“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暂时的臣服不可能满足强敌雄心勃勃的征服欲。对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来说,逆转乾坤的唯一希望,在于送给敌人一场失败。奥斯曼帝国的上一次危机,正是源自军事失败引发的内乱。如今奥斯曼新君即位、主少国疑,这或许是战胜敌人的良机。
可是,君士坦丁手里缺少能与土耳其人对抗的力量。帝国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甚至都供养不起一支像样的常备军。两千年的罗马帝国,手上最后的筹码只剩下“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堡,以及这座城市的守护者——狄奥多西城墙。
千年以来,狄奥多西城墙经匈人、阿瓦尔人、阿拉伯人、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围攻而屹立不倒。尽管这一次的敌人空前强大,但城墙多少能抹平实力上的差距。只要奥斯曼人的围城陷入僵局,西方的同宗兄弟就有时间组织援军。届时,奥斯曼人将腹背受敌,穆罕默德二世的失败也就近在眼前了。
这是君士坦丁计划中的一场豪赌。以君士坦丁堡为筹码,引诱穆罕默德率大军前来近身肉搏。成功几率不高,却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
3.
成功几率不高,却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
首局挑战AlphaGo的失利,让柯洁更坚信自己的判断。5月23日的第一局,执黑的柯洁尝试与AlphaGo比拼内功。而AlphaGo Master超凡的形势判断能力,把棋局早早带入她的掌控之下。棋局的差距始终没有拉开,到最后AlphaGo甚至只赢了1/4子——中国规则下棋局的最小差距。但柯洁心中已明了,与AlphaGo较量功力,甚至都不能算是对抗,而更像一场猫鼠游戏。只有像前辈李世乭那样,在实战中逼出AlphaGo的漏洞,才有一线胜机。
胡耀宇八段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出了相同的方案。他解释说,要想找出AlphaGo的软肋,就是要将自己和对手一同推到悬崖边上,只有这样才能让接近最优下法的AI出现失误。
问题是,即使目标是“将自己和对手一同推到悬崖边”,已是非常困难的任务。人类高手与AlphaGo Master的60盘网络对局,无一例外在开局五十手内就不知不觉落入明显下风,到一百手时局面几无挽回余地。虽然有几位棋手尝试挑衅AlphaGo,以期在近身搏斗中打败对手。但AlphaGo凭借早早建立起的优势,轻飘飘地避开,安全运转,令人类无计可施。
要想实施悬崖边决斗的计划,就不能在布局阶段被AlphaGo拉开差距。第二局柯洁将执白棋。执白的柯洁曾在2015年谱写一段不败传说,秘诀是他对白布局超越同时代棋手的独到理解。这一次,面对来自未来的对手,柯洁还能赢吗?
4.
5月25日上午,柯洁入座。坐在棋盘对面、代表AlphaGo落子的,是AlphaGo Master项目的负责人黄士杰博士。相比于AlphaGo在棋盘上的天马行空,棋盘前的黄士杰更像一尊机器人。在代表AlphaGo执子对战李世乭、柯洁的八局棋期间,黄博士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神情,甚至没有去过一次洗手间。棋手们习惯通过观察对手情绪变化来判断局势,或制定策略。而现在对面是一位“机器人”,柯洁只能靠自己了。
AlphaGo执黑棋,第一手落在右下角,小目。后台的分析模式显示,黑方胜率47%。中国规则下,黑方终局结算时须贴还白方3又3/4子,以平衡先手优势。此规则实际上对白方稍微有利,因此AlphaGo给出黑白开局胜率47对53的判断。3个百分点的初始优势,这是柯洁手上唯一的筹码。
3个百分点,无比脆弱的优势。人类棋手布局阶段一个不起眼的失误被AlphaGo抓到,这3个百分点就会随风而去。网络对战AlphaGo的六十盘棋,人类的胜率总是在前五十手就跌破35%。不仅胜利遥不可及,就算是在前半盘抗衡AlphaGo,也变成一种奢望。
然而,柯洁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打破了AlphaGo Master前五十手大优势的神话。当棋局进行到五十余手时,DeepMind首席执行官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发布推文称“不可思议!根据AlphaGo的判断,柯洁目前表现完美。”
哈萨比斯在“完美”前面没有加“几乎”之类的形容词,直白地赞美柯洁的表现。当时只有DeepMind团队能看到后台数据,而今天,我们能通过AlphaGo 官方的布局教学工具,直观地感受“完美”的具体含义。
棋谱中的青色虚线圆圈表示AlphaGo推荐的选项,蓝色实线圆圈表示人类棋手常下的其他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到,棋局的前三十手,执黑的AlphaGo都有几手棋在两可选项中,并没有选择自己推荐的那一项。这是因为AlphaGo的算法在前三十手引入了少许随机性。但执白的柯洁,每一手棋都与AlphaGo的推荐完全一致。是的,每一手棋。唯一不同的第30手斜拆三,AlphaGo教学工具经过评估后给出了更高的评价—— 白方胜率56.5%,相比AlphaGo推荐的着法,胜率额外增加了0.4个百分点!
更不可思议的是,右上角第九手开始的大型变化,在围棋史上是第一次出现。而柯洁的着法与AlphaGo的下法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如果把执白的柯洁换成AlphaGo,棋局到第28手为止不会有任何区别。最强人类棋士和最强人工智能在棋盘上共同发现的这一变化,被命名为“AlphaGo – 柯洁定式”。
关于AlphaGo – 柯洁定式,其他围棋AI,如星阵、LeelaZero、KataGo等有不同意见,比如认为第30手白棋应该在P14长定型。但AlphaGo坚持认为柯洁是对的,此处白棋保留变化略好于定型。
第32手开始,柯洁的着法开始偏离AlphaGo的选择。不过,由于着法稳健,白方的胜率下跌不多。至第55手时,AlphaGo评估,白方胜率51%. 黑棋第55手碰,本身并不难对付。白棋只需连回一子,放黑棋二路渡过,专心经营中腹,仍可保持51%的胜率。
柯洁拒绝了这条四平八稳的大路,选择剑走偏锋。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5.
白棋第56手,左下角,碰。
从开局到现在,柯洁的胜率仅仅从53%变为51%,下降两个百分点。而56碰一手棋,AlphaGo评估白方的胜率就下降了九个百分点。在AlphaGo眼中,这是本局白方堕入深渊的起点。而在柯洁眼中,这步棋则是把局面导入预定轨道的良机。
白方这一着碰,好比金毛狮王的“七伤拳”,虽然先伤到自己,却令对手也不得脱身。AlphaGo在此处不能退缩,只能与柯洁近身搏斗。
第57手至106手,二十五个回合之后,棋盘上沧海桑田。黑棋、白棋圈注的九块棋子,漂浮在空中,都有受攻击的危险。九龙共舞,难得一见的奇景。
让局面更显混乱的,则是左下角A位价值近百目的大劫。早在AlphaGo与李世乭对战时,棋界就有传言“AlphaGo不会打劫”。虽然事后证实这是谣言,但劫争确实会占用人工智能的搜索深度,从而增加AI处理复杂局面的难度。而且,白方对于左下劫争的处理可采取“引而不发”的策略。这处劫争对于黑方好比一枚不定时炸弹,引爆的主动权在白方手里。
九龙共舞+天下大劫,柯洁成功将AlphaGo拖到了悬崖边。而柯洁付出的代价是,他比AlphaGo离悬崖更近一步。
6.
第106手,AlphaGo评估柯洁胜率29%. 在AlphaGo眼中,29%的胜率尚不能称绝望,但已离失败不远。而柯洁则沉浸在实现预定计划的兴奋中,在悬崖边上与AlphaGo杀红了眼,浑然不觉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柯洁看到了棋局胜利的曙光,甚至听到了自己“砰砰”的心跳声。捂住胸口,稍微平复心情之后,柯洁坚定地落下第114手,断。
柯洁眼中的这局棋,已经进入了他的掌控之中。白棋将右边两条黑棋大龙切断之后,黑方难以两全。在此基础上,白方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引爆左下劫争,即可走向胜利。
担任现场解说的古力九段,兴奋地宣称“或许今天能见证历史”。围棋人太需要一场胜利,在时代的滚滚车轮前赢得一些缓冲的时间。乐观的情绪由柯洁传递给古力,随后扩散到现场观众之间。几秒钟之后,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也受到感染,“柯洁胜利在望”一时成为热门网络社区议题。
人类虚幻的希望没能维持太久。第119手冷酷的一并,AlphaGo击碎了人类最后的幻想。
此手同时窥视A位围歼白中央大龙、B位上下会师两处好点,必得其一。黑棋这一手,补全自身棋形的弱点,为接下来的发力创造了条件。这一着并,恰似拳击手缩回拳头蓄积力量,观察对手破绽再出拳,随即一击制胜。
目睹这着妙手之后,柯洁冷静了下来。棋盘上混战如旧,九龙共舞和天下大劫的格局未变。但AlphaGo似乎率先理清头绪,找到了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
短短几个回合,柯洁从天堂到地狱。或许他已经隐隐预感到失败的结局,但柯洁决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122手以下,柯洁拼着右下大龙死活不顾,强行冲出切断黑棋。随后的第128手,柯洁终于引爆了左下的百目大劫。
劫争的胜负,全在于劫材。而AlphaGo第133手找劫材的好手,凭空多出一枚劫材。黑方借此赢得劫争,锁定胜局。之后,柯洁草草抵抗了数回合,在第155手时投子认输。
7.
赛后总结复盘时,部分职业棋手认为柯洁曾有机会获胜。中国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九段更提出从棋局中间复盘与AlphaGo重下的设想,研究柯洁是否确实有胜机。
他们把柯洁本局的失败视作一种偶然,这在当时的状况下是合理的想法。毕竟,棋局的战斗极其眼花缭乱,而柯洁看上去一度距离胜利不远。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同样认为君士坦丁十一世最终的失败是偶然的。
在茨威格的故事里,八千君士坦丁堡守军在两个月内多次击退了奥斯曼十五万精锐的冲击,土耳其人几乎就要放弃。穆罕默德二世决心在5月29日发动最后一次总攻,这将决定罗马帝国的最后命运。
5月29日,筋疲力尽的罗马守军仍奋力击退苏丹近卫军的冲击。但一扇忘记关闭的小门决定了君士坦丁堡的失败。一小支苏丹近卫军意外发现,狄奥多西内墙的凯尔卡门竟敞开着。土耳其军队蜂拥涌入凯尔卡门,而罗马人再也没有可供抽调的预备队去堵上缺口。千年名城君士坦丁堡就此陷落,千年的罗马帝国最终亡于“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之手。
一个芝麻绿豆般的意外,一扇遭人遗忘的凯尔卡门,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始作俑者。茨威格是这样写的,但罗马帝国的灭亡,当真是偶然吗?
即使罗马守军没有忘记关闭凯尔卡门,即使5月29日当天奥斯曼人的进攻再度被击退,不过只能为罗马帝国延长几天或几周的国祚而已。以穆罕默德二世之雄才大略、心狠手辣,即使围城战一时陷入僵局,君士坦丁所期望的奥斯曼内战恐怕一时也不会出现。
二十倍的军力差距,五十倍的领土面积差距,军事科技上的代差,奥斯曼人攻克君士坦丁堡只是时间问题。
与之相似,柯洁的失利并非因为一着棋的失误。即使再给柯洁机会,从第106手开始重新挑战AlphaGo,他也很难逆转乾坤。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AlphaGo处理复杂对攻局面同样稳妥,几乎不会犯错。
8.
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的双方,没有明显的正义与邪恶之分。这既是君士坦丁十一世为了拯救垂暮的罗马帝国的最后努力,也是穆罕默德二世带领奥斯曼帝国崛起的重要一战。
君士坦丁代表旧时代,是罗马尚武精神的传承者、罗马荣耀最后的捍卫者。而穆罕默德代表崛起的新势力,凭借先进的科技与军事实力,征服旧帝国最后的堡垒。
柯洁在当时年仅二十岁,却主动承担起捍卫人类心智最后荣耀的重任。很多人赞美柯洁的勇气,不过如果世界第一不是柯洁,换成其他年轻棋士,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是千年棋士精神的传承。
君士坦丁十一世在罗马帝国的最后时刻英勇战死沙场,没有辱没他尊号里“奥古斯都”、“凯撒”两位罗马帝国创始人的威名。君士坦丁将奥斯曼拖入君士坦丁堡城下决战的计划,在战略上无懈可击。可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再完美的战略,能争取到的至多是虚无缥缈的成功机会。
柯洁同样制定了漂亮的战略规划,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成功推进规划的执行。在战术层面上,柯洁前半盘接近完美的布局,为悬崖边的决斗创造了条件。决斗开打之后,柯洁在前几十个回合也没有明显落入下风,甚至一度产生了胜利在望的错觉。
只是,实力的差距最终决定了一切。柯洁生在互联网时代,二十岁就经历数万盘实战对局的训练,已经超越大多数棋界前辈一生的对局数。然而,这与AlphaGo Master在两千多块GPU上的三千万盘对局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天才少年的大脑结构再精巧,也敌不过每秒能运算1000万亿次的谷歌TPU.
柯洁做到了近乎完美,结局则是一场完美的失败。
太多了,先写两个吧。
一、人类表亲灭绝记
人属是人亚科下的一属,共15种,现仅存一种,即智人,也就是你我他及目前所有的地球人。那么问题来了,人属下其他的种类哪去了呢?
这里讲两个。
尼安德特人(以下简称尼人)又称“穴居人”,成人身高在1.5-1.6米左右,脑容量达到1200-1750 ML,与之相比,现代人的为1400-1600ML。但是不能通过这点就认为他们比现代人更聪明,因为决定智力的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大脑与体重的比重,根据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特征,他们的骨骼粗壮且肌肉发达,属于矮壮的一种人,据此推断体重应该偏大,所以他们的大脑占体重的比例可能与现代人相仿或是更小一些,但是智力水平已经很高了。
面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各种大,头大、嘴巴大、鼻子大,额头平扁,下颌角圆滑,他们的手脚也很粗大。虽然他们较现代人矮一些,但是骨骼强健,有着耐寒的体格,具体就是肱骨与尺挠骨的比例以及股骨与胫骨腓骨的比例比现代人大,是典型的适应寒冷气候的特征。尼人的大腿和前臂呈略呈弓形的弯曲,其步态与现代人应该有所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尼人是穴居者,但也偶尔在露天地建造营地。洞穴的入口常用石块砌成,岩穴也常常用这种方法。他们使用火,猎取一些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动物(如山羊和鹿),并且吃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猎物。已经能够使用很先进的石器工具,制造并使用各样的石制工具和木制长矛。
尼人在欧洲站稳脚跟后,开始向四周扩散,在大约20万年的时间里,他们的部落已经遍布欧洲和西亚,最远到达了今天的西西伯利亚地区。
尼安德特人的最大活动区域
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丹人)则是最近才发现的一个新的人类亚种。丹人的第一个遗骨是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一同发现的还有一些装饰品和珠宝。指骨的主人是一名5到7岁的小女孩。根据基因分析推断,她有黝黑的皮肤、棕色头发和棕色的眼睛。由于目前发现的遗骨很少,所以对丹人的其他特征无法做出准确推测。但是从牙齿中提取的DNA显示,她不同于尼安德特人,也不同于现代人的祖先——智人,是一个全新的人种。而且DNA分析还发现,丹人与前面提到的我国境内的直立人(以北京人为代表)、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下一节会提到)都有过基因交流(也就是啪啪产生后代)。同时,根据基因测序显示,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也曾进行过杂交,非洲以外的人类的DNA有1.5%-2.1%的本源是尼安德特人;同样,亚洲大陆、美洲印第安人的DNA有0.2%的本源来自丹人。而亚洲东部的一些土著(新几内亚、塔斯马尼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体内,有高达7%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丹人与尼安德特人亲缘关系最近,科学家发现丹人有0.5%的基因来自于尼安德特人。
丹人主要生活在更新世晚期的亚洲大陆,相比尼安德特人,我们对他们的了解非常少。科学家只能通过他们较低的基因多元性,推测他们曾随着时间推移分布在较广的地区,种群在开始时相当小但却成长很快,没有时间增加基因多元性。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可能是丹人产生于北亚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此地的直立人分布较少,所以丹人在形成后外部竞争压力小,可以迅速向四周扩散,所以形成了比较单一的基因。
先说丹人的灭绝过程。丹人分布的最南界可以到达今天的河南地区。
大概5万年前,跟历史课本中提过的山顶洞人属于同一支的人群到达了东亚地区,在他们北上的过程中,遇到了丹尼索瓦人。自此,丹人的领地开始逐渐向北迅速缩小。大部分丹人回到今天的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部分丹人跑到了青藏高原。那会的气候跟现在虽说不大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两个地方都不适应人类居住,那么丹人宁愿跑去鸟不拉屎的地方,也不愿意与山顶洞人民族大融合,大家应该知道原因了吧。
同时,由于这两大种类的人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又羞羞发生了某些不可描述的关系,使丹人的基因永远留在了晚期智人的体内。例如,藏族人的父系基因中就有大量的矮黑人D系成分,而藏族人适应高原的EPAS1基因,却是来自丹尼索瓦人。这表明藏人祖先曾与丹人在青藏高原上发生过基因交流,而这种基因遗传到后来的藏人体内,使藏人血液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帮助藏人适应了高原缺氧的生活。
之后,风水轮流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嫡系祖先于3万年前到达东亚地区,开始北上,遇到了前面提到过的山顶洞人。然后山顶洞人开始跑,他们一支往东北跑,一支往西伯利亚跑。在这里,遇到了前文提到的被赶向北方的丹尼索瓦人。这个时候,丹人的生存状况已经非常差了。由于竞争中的失利,他们被赶到了今天的西藏、蒙古及西伯利亚这些鸟不拉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统一特征就是气候寒冷,食物较少,不适宜人类生存,导致他们人口数量很少。现在老对头又来了,对他们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就这样,距今2-3万年前,在多重打击之下,我们的表亲——丹尼索瓦人彻底地消亡了。
说完这支表亲,再说说位于西面的另一支表亲,尼安德特人。之前讲过,从生理角度来讲,尼安德特人进化出了部分优于晚期智人的生理特征。根据现在出土的尼人遗骸推断,这是一支进化得比较成功的人类。
尼安德特人想象图
看了这个想象图,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呢?是的,现在欧洲人或是准确点说是欧洲凯尔特人的红发和多体毛基因,就是从尼人那里继承的。
尼人的遗址分布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这支表亲曾经广泛的分布在整个欧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西西伯利亚地区。当现代欧洲人的嫡系祖先进入中东地区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根据现在的DNA分析,晚期智人与尼人发生过基因交流,时间大约在距今6万年前,地点是中东地区。这些都与上文提到的欧亚人群向亚洲扩散的地点、时间吻合。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尼人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所以他们进化出了脂肪转化率高这一特征。通俗点说就是在吃同样热量食物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发胖,而脂肪层厚,就意味着比较抗冻。但是有趣的是,在现在的所有的人类中,只有欧洲人继承了尼人的这一特性,很多非欧洲白种人(地中海人群、印度雅利安人)、黄种人体内都有尼人的基因,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特性。这对后来的人种形成以及黄白人种之间的差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5万年前,现代北欧人群的父系祖先克罗马农人(以下简称克人),从中东地区开始向北迁徙,进入欧洲。
这支人群演化的很完美,从当时的角度看,甚至是过于完美了。第一,从脑容量来看,克人的头顶隆起,头骨较现代人厚,脑容量很大,男性约为1600ML,女性约为1400 ML。这两项指标,已经超过了现代人,也就意味着,克人极有可能比现代人更聪明;第二,克人的头骨非常大,而且粗壮,额部宽而高,眉弓很粗壮,但不连续。面骨宽而低,上颌齿槽向前突出。下颌较重,有显著的三角形颏部。长头与宽脸相结合,眼眶低矮成角形,鼻梁较高,狭窄的鼻子在脸平面上显得特别地突出,已经有点高鼻深目的特点。大腿骨粗壮,股骨脊发达,胫骨扁平,属扁胫型。同时,克人的身材也比较高大,男性多在180CM,女性约167CM。要知道,欧洲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超过170CM的时候,距今还不到200年,而在3.5万年前,克人就已经如此高大了。而现代的北欧人身高普遍偏高,与他们的父系基因有很大关系。
克罗马农人头骨复原图
克人进入欧洲后,遇到了表亲尼安德特人。然而,他们的这次遭遇并不是那么友好。因为根据考古发现,自从3.5万年前克人进入欧洲之后,尼人的领地就开始不断缩小,而与此同时,克人的领地开始不断扩张。在之后的1万年里,尼人从中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一路退到了西班牙和法国西部,而紧随其后,克人也一路扩张到这里。在这里,尼人停止了西退。并不是他们不想退了,而是因为再往西走,就是大西洋了。然后,在距今约2.4万年前,现代人类的最后一支表亲,尼安德特人,永久的消失了。
尼安德特人与克罗马农人的头部对比图
虽然那会没有文字,无法写下人类这两支表亲的灭绝的原因,但我相信,没有任何一种人、一种动物不想活下去。现代所有人的母系祖先是10万年前才形成的,而这两支表亲在地球上存在了超过40万元,现代智人用几万年的时间就消灭了人属下的其他种类的人,对我们而言或许是骄傲,对他们而言太悲壮了。
二、 美洲印第安人灭绝记
美洲文明的形成时间是很早的。第一次农业革命时期,中南美洲的的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其中的玉米、马铃薯以及后来的番薯都是农业作物中的高产种类,也就是单位土地面积能产出的粮食更多。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爆炸也与这些高产作物的推广有很大关系。
之后,公元前1500年,美洲最早的文明——“玛雅文明”开始形成。这个文明很有趣,因为此时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大多进入了“青铜时代”,像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中国同期的殷商。而玛雅文明却属于“石器文明”,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尽管该文明属于石器文明,但是在城市建设、历法、数学、文字方面,却丝毫不落后于时代。玛雅人大规模建筑城市宫殿和金字塔的时候,东方的殷商连个像样的都城都没有。
玛雅文明遗址 玛雅文字
此外,他们的文字,“玛雅文字”,也很特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种文字之一,其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相当,但是符号的组合远较汉字复杂。这种复杂之处体现在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特的发音。相信说完这些特征,读者朋友们可能也不太会懂。不懂没关系,其实我也不懂。不仅我不懂,那些专门研究文字的专家也不大懂。事实上,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所以,不懂并不丢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种文字的复杂性。
继玛雅文明之后,阿兹特克人建立的“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的印加人建立的“印加帝国”,也是文明比较发达的古文明国家。但是,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相比,他们已经属于比较落后的文明了。
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帝国最大控制面积
更挫的是,这几个文明在其巅峰时期的最大控制范围,也没超过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而且还属于很松散的城邦联盟性质。要知道,北美和南美都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北美还有与东亚类似的大面积的季风气候和大河,很容易聚拢人口,发展生产,产生文明,进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退一步说,即使没能一统,也可能形成欧洲那样的多个封建君主性质的国家。
然而,这些并没有发生。当欧洲殖民者第一次踏上这片大陆时,发现印第安人使用的武器是竟然是石器。他们所面对的最可怕的武器是黑曜石刀,相当多的箭头竟然还是用鱼骨制作的(是的,你没有看错)。要知道,那时可是16世纪,不论是东西方,火药都已经开始成为战争中的必备武器了,而印第安人的装备还停留在新石器时代。同时,此时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政权还停留在部落联盟时代,这些部落控制的地盘很小,内部制度也不完善。
那么,为什么美洲印第安人在与世无争、毫无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发展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产生金属文明,没能产生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原因。从客观方面讲,在缺乏外部压力的环境下,人类是不大愿意主动去改变现状的。人类在制度、科技方面的很多进步,都是由于外部压力导致的。史前如此,古代也是一样,之后我会详细介绍。但是,这终究只是个客观原因,要知道,青铜器被发明那会儿,殷商也没啥外部压力;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华夏政权也没有外部干扰。所以,这个客观原因只占一部分因素。而从主观方面看,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美洲的印第安人缺乏大型畜力工具,进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这一切,都要从这次撞击开始。
马的驯化是人类生产工具进步史上的重要一环。在交通工具方面,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唐代,岭南的荔枝可以在新鲜的状态下送到长安,可见马的的速度之快;在战争方面,骑兵在热兵器时代到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兵种,蒙古人曾依仗这个兵种横扫了欧亚大陆。在农业生产中,马偶尔也可以客串一下,但不是太常见。然而,在北美洲,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为那次撞击,将北美的野马彻底灭绝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马没有了,还可以驯化牛啊,北美难道连牛也没有吗。是的,牛作为畜力来讲,农业生产方面是比马要好一些的。虽然速度不快,但耕地很好用,开个矿拉个石头啥的也不错。可是很不幸,北美洲唯一的牛——北美野牛,是这样一种生物。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北美野牛,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是一种比较凶悍的动物。体重可达1000千克,头上长有一对向上弯曲锋利的双角,即使面对最富攻击性的捕食动物,也毫不退缩。它们长有深暗的栗子褐色毛发,有如同小丘一样的大肩膀。在种群之内,各自的公牛形成一个集体并保卫族群中的母牛,在6-9月期间是美洲野牛的繁殖期。每头母牛每年能诞生一头小牛。同时,这种野牛在北美洲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天敌。”
事实上,印第安人也没能对他们的种群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在欧洲人到达之前,北美野牛的数量估计超过3000万头,跟北美洲的人类总数差不多。看到了吧,这种动物对于使用骨质、石质武器的印第安人来说,或许能够捕杀,但是要想圈养、驯化,难度很大。
当然,美洲人民还是驯化了一种家畜的,就是美洲驼,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那么我告诉大家它的一个俗称——“草泥马”。这种新近流行起来的宠物就是美洲驼的一种。而这些美洲驼,也是可以作为畜力的。美洲驼能驮载45~60公斤的货物,然而在负载过重或力竭时,便躺下嘶叫,喷吐唾沫,脚踢拒不前行。看到了吧,60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一个成年女子的重量。成年男子想骑,不好意思,驮不动,爷不伺候。即便是找几个轻的男子骑着,可是骑着这东西打仗,想想就很有喜感。这就是西班牙人到达之前美洲人民唯一的骑乘工具,比起世界其他地区的牛、马、驴,这东西确实有点弱。
萌萌的美洲驼
缺乏大型畜力,给美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限制了生产力的进步。马、牛等畜力,作为古代农业中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缺少这些畜力,就需要大量人工代替畜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农业效率。虽然美洲的原产作物(玉米、地瓜、土豆等)都有耐旱、高产的特点,但由于耕作效率低,可养活的人口却不多。在16世纪西班牙人到达美洲时,整个美洲的人口大约在4000万左右,生活在北美的印第安人只有2000万左右。要知道,整个北美的面积大约是同时期明朝核心国土(汉地十八省)面积的5倍左右,而同期的明朝人口已经超过6000万(保守估计)。
除了农业生产,大型畜力工具在开矿、建筑、运河等大型工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墨西哥的铜矿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用于开采和运输的畜力,直到16世纪,青铜也没有被大规模采用。不管是生产还是战争,石器工具、武器比起金属制品都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限制了强大中央集权政权的产生。在古代,要维系足够大的国土面积,交通是最重要的。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的历代大一统王朝(典型的有秦、隋)都会兴修驰道和运河。原因无他,只有交通便利,才能加强对边缘地区的控制。然而,在美洲,这些都不适用了。即使你把路修好了,以草泥马的负荷和速度,交通也不会便利。况且修道、采石这些工程,单靠人力也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这些文明实际控制的国土面积很有限,帝国更是名不副实,最多就是一个大型城邦联盟。人口更是少的可怜,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时,这个在美洲算是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全国也只有600万人,也就是明朝同期一个省的人口数量。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情,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导致了整个美洲的生产力停留在新石器时代。落后就要挨打,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踏上了这片大陆,惨剧就发生了。以下,仅仅是持续几百年惨剧的一个片段。
“1532年9月,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带领着168个亡命之徒(地痞、流氓和在西班牙混不下去的人)和62匹马,在秘鲁海岸登陆。他请求与印加帝国的皇帝谈判,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同意了。在会面之前,皮萨罗与部众商议,要伏击印加人,是的,你没有看错,169个人(包括皮萨罗本人)伏击大约8万印加人。他们所仰仗的武器,是一尊火炮,不足二十支火绳枪和不足二十把弩箭。第二天,双方会面,西班牙随军牧师德巴尔维德手捧《圣经》,宣称“以上帝和西班牙国王的名义”要求皇帝阿塔瓦尔帕皈依基督教。阿塔瓦尔帕把德巴尔维德修士手中的《圣经》要了过去,想看看这个小册子里究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印加人当时还不知道怎样造纸,更谈不上印刷书籍,所以皇帝并不知道怎样把书打开。德巴尔维德修士把手伸过去帮忙,阿塔瓦尔帕感觉受到了蔑视,一拳打在修士的手臂上。随后,阿塔瓦尔帕把书翻开,发现里面并无神奇之处,一怒之下把书扔出几米远,说:“我们只相信太阳,不相信上帝。” 这一举动使西班牙人找到了动手的理由。德巴尔维德回到皮萨罗身边大喊:“出来吧!出来吧!勇士们!向这些拒绝上帝福音的敌人冲过去吧!那个昏君竟敢把《圣经》扔在地上!……向他们冲过去,我会宽恕你们的罪孽!” 与此同时,皮萨罗向坎迪亚发出信号。一时间,喇叭与炮声齐鸣,西班牙殖民军叫喊着从两翼杀出。
注意,这时候西班牙人的武器是十几只支火绳枪和不足二十把弓弩,其余人使用马刀。这时的火绳枪,需要打一枪装一次药,且极其费时,基本上是一种一次性武器。而火绳枪在这次战争中的主要作用,是当做一种可以制造响声的工具去吓唬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印加人。当他们骑着马冲锋时,几千名护卫根本没有想到西班牙人会突然杀过来。而且他们从未看到过马这种生物,高速冲锋的骑兵在他们眼里就如同天降神兵,他们仓皇而逃,互相践踏而死。其中一些勇敢些的士兵坚持抵抗,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和鱼骨头枪(是的,你没看错)与西班牙人交战,发现却无法对西班牙人的简易铁质盔甲造成实质性伤害。在西班牙骑兵的冲击下,印加大军陷入混乱,彼此踩压,许多人窒息而死。皮萨罗本人一手拿剑、一手高擎匕首冲进了印第安人群中。他想亲自抓住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皮萨罗冲到阿塔瓦尔帕的肩舆旁边,挥剑斩杀了几个抬着肩舆的印加领主,但马上又有几个人跑过来扛起肩舆。眼见皮萨罗一时难以得手,七八名西班牙骑兵策马冲过来,撞翻了皇帝的肩舆。印加帝国的皇帝就这样被活捉。失去了皇帝的印加人设法推倒了广场的一段围墙逃了出去,几十名西班牙骑兵继续追杀,山谷中全是印加人的哀号声。要不是西班牙人因夜幕降临收兵,恐怕这8万印加大军会全军覆没。据统计,卡哈马卡一战中被杀死的印加人大概有7000人,西班牙人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只有皮萨罗本人在保护阿塔华尔帕本时,受了一点轻伤。
更重要的是,他们俘获了印加帝国不可一世的皇帝阿塔瓦尔帕。皇帝身边的那些高级领主和大臣,被悉数杀死。以国王为要挟,西班牙人让印加人用黄金堆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间。阿塔瓦尔帕尽管身陷囹圄,他的臣民们仍听从他从狱中发出的命令。当从帝国各地源源不断运来的黄金堆满了西班牙人的宝库后,西班牙殖民者却背信弃义地杀死了阿塔瓦尔帕。印加国王掌控所有权力,君主是神的代表。当印加国王成了战俘后,印地安人的帝国实际上已经瓦解。在阿塔瓦尔帕死前几个月里,曾经强大的印加帝国未对169名西班牙殖民者发起过有效的抵抗,这使得皮萨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兵征服印加帝国其他地区,并从巴拿马调来援军。直到阿塔瓦尔帕死后,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的战争才真正打响,而此时的西班牙殖民军的实力已大大加强了。皮萨罗在向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进军途中,仰仗钢铁和骑兵优势,又先后在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四次战役中大败印加军队,参加这些战役的西班牙人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战役击溃的印加军队则往往数以万计。就这样,皮萨罗指挥这168人征服这个人口约为600万的帝国。”
以上,就是《钢铁、枪炮与病菌》中描写的征服印加帝国之战。怎么说呢,上高中的时候,当我知道大名鼎鼎的“八国联军”只有两万人,就把慈禧赶到了西安,感觉很不可思议,感叹清政府的无能。可是当我读了这段后,就释然了。毕竟,大清国面对的是工业革命后的近代化国家,而且一下子就是八个国家,而且有整整两万人,与这件事情相比,也算是虽败犹荣了。
皮萨罗的这次征服只是印第安人持续400多年的悲惨史中的一幕,在欧洲人到达后,北美的原住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遭遇到了灭顶之灾。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还算很强,到17世纪60年代时,马萨诸塞的印第安人已能够生产弹药和修理滑膛枪了,智利南部的游牧部落马普彻则采用马和矛,成功地阻挡住装备精良的西班牙军队达几十年。但是一切都太晚了,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他们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中央集权,也没有形成一个面积足够大的国家,也没有足够充足的人口,而只是一个个分散的部落,像是一盘散沙。欧洲人很容易用武器和马匹这种小恩小惠来离间不同的部落,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他们同族的杀戮甚至要高于白人的杀戮。
当然,现在也有种看法,认为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是疾病天花导致的。因为美洲大陆长期与外界隔绝,印第安人的体内没有天花等传播性极强的疾病的抗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以下两图是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混血儿父系和母系基因组成,通过此图可以看出,这些混血儿的构成是9成欧洲裔男性+7成印第安女性。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些混血儿,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印第安女性与欧洲殖民者结合并产生的后代。按照比例来看,至少在当年的拉美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印第安女性存活了下来,并且与欧洲殖民者进行了长期的接触,发生了基因交流。如果按照疾病论的说法,这种现象是无法解释的。总不能当年因病致死的全部是印第安男性,只剩下印第安女性与欧洲殖民者配对,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疾病或许造成了一定的人口死亡,但导致大批印第安男性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殖民者的屠杀。
下图为来自23andme的大样本墨西哥人Y-dna(父系)和mt-dna(母系)
以上所有一切的最终结果就是整个美洲的欧洲化。现在的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已经几近灭绝,北美基本上是欧洲裔和非洲裔的天下,而拉丁美洲的母系还有大量的印第安血统,父系则基本都是欧洲血统。一个族群正在趋向灭绝,附带着还有产生一个持续影响世界百余年的庞然大物——美国。
码字不易,多谢赞同,视情更新。
1998年洪灾九江决堤,无数抗洪战士用生命铸成了堤坝。面对舍生忘死的战士,数十万九江老百姓跪在地上哭喊:求求你们不要跳了,家没了可以重建,但是我们不能失去你们!
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当时南方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份,先后洪水肆虐。受灾面积1.94亿亩,受灾人口2亿,冲毁房屋680多万间,经济损失1600多亿元!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那段抗洪历史,缅怀所有牺牲的抗洪战士!
抗洪战士
九江决堤战役
1998年长江流域各省,连续降下暴雨。本以为这场雨会在几天后停止,哪知道越下越猛烈。最终,酿成了98年大洪灾!
8月7日九江地区的河水突然爆涨,而九江危险之处在于它地势高于附近村庄。一旦九江决堤,那么几十万老百姓就会受到生命危险。
因此当时的抗洪指挥部下令,九江堤坝上每两米就必须有一个战士仔细观测。然而自然的力量让人难以捉摸,九江堤坝上出现了一个小口。
抗洪战士
当时负责观测的战士二话不说,直接跳了进去试图用身体堵住口子。附近的五名战士见状也急忙跳了下去。
六个人死死的拉住对方的手,试图用血肉之躯对抗洪水。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缺口进一步扩大,六个战士瞬间被洪水冲走!
赶来的战士想救,可是他们救不了。随后一个战士眼看缺口变成了几米,直接将部队卡车开了过去试图堵住缺口。然而洪水太过于厉害,重达几吨的卡车瞬间没了踪影!
抗洪战士
悍不畏死
几分钟后灾难发生了,宽十多米的九江堤坝崩溃了。随后警报拉响,九江下游十多万市民被迫转移。然而此时却有一群人往九江赶去,他们就是悍不畏死的抗洪战士!
他们将装满石块的数十辆卡车,推进堤坝缺口。然而洪水的力量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卡车直接被冲了几十米远。面对这样紧急的关头,防洪指挥部决定用巨轮沉船围堵!
然而洪水太过于凶猛,第一艘船装满了石块也沉不下去。随后他们又将一艘1700吨,满载石块的货轮拉过来。这次天佑中华,船沉了下去。
看见这个办法有效,抗洪战士们先后沉船8艘。最终堵住了九江堤坝缺口,但是周围的细流依然不容忽视。
当时的抗洪连长带头,直接跳进洪水。他们用血肉之躯与洪水对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修建好九江堤坝!
抗洪战士
英魂永存
经过无数战士七天七夜的努力,终于将九江堤坝修补成功。而在这七天七夜里,也涌现出无数的抗洪英勇。
其中最最著名的,当属当时年仅二十岁的李向群。当时的李向群本来回家看望父母,但是洪灾发生他直接归队。李向群与所有战士奋斗在荆门一线,他高烧也依然跳进浑浊的洪水。
这使得他三次倒在堤坝上,前两次他爬了起来,而最后一次却永远的沉睡了。当李向群的父亲来到儿子牺牲的地方,他只说了一个要求“儿子虽然死了,但是他没有抗完的沙包,我来替他抗。只有这样,儿子在天之灵才会瞑目!“
抗洪烈士李向群
抗洪期间,仅仅8.1建军节就有十多名战士牺牲在抗洪现场。面对子弟兵悍不畏死的往前冲,九江十多万市民甚至哭着说,“求求你们不要再跳了,家我们可以不要,但是你们不可以有事!”
而抗洪战士回应他们的,是那句响彻天地的“堤在人在,堤亡人亡!”
国难无情人有情,在人民最困难的时候始终有解放军战士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替我们阻挡洪水,对抗地震……他们的英魂,永远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国人心中!
受灾群众
“所有人都上前线了。”
可以免服兵役的男青年
本来应该远离战争的女青年
早就退伍的父亲
已经不再年轻的母亲
以及为这一家人拍照的摄像师
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人愿意置身事外。在法西斯匪徒大兵压境之时,他们都要上前线!
最后,再问一个本来有明确答案、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搞不清楚的问题:
欧洲战场上,谁才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
2010~2012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哈民艾勒村东的哈民忙哈发现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应该是一个红山文化晚期遗址,总面积约6000㎡,遗址很小,也缺少高等级的器物发现,是常见的新石器时代小型村落遗址。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哈民忙哈遗址中的几座房屋遗址中隐藏着恐怖的秘密。
在54座房址中,8座发现埋藏有人骨:
F40号房址室内18.5㎡,屋内至少埋藏了97具尸骨,其中可鉴定的成年死者46人,未成年死者12人;
F32号房址室内面积36㎡,屋内埋藏尸骨13具;
F37号房址室内面积16㎡,屋内埋藏尸骨22具。
所有房址中发现尸骨共计181具,可谓白骨累累。
这些死者有老有少,一些身上携带着玉器,表明身份不低。
经过鉴定,这些死者身上大多并没有暴力痕迹,应当不是死于暴力屠杀。而尸体上有过火痕迹,代表尸体曾经经历过焚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死者最多的F40号房址内,尸骨是一层压着一层的,死者死前也没有像大多数火灾现场一样挣扎着堆积在门道附近的情况。
这些证据为我们复原了这样的场景:这些死者是集中大规模死亡,死后集中被摆放入房屋中,又被一把大火焚烧。
那么为什么哈民忙哈会出现如此恐怖的景象呢?是什么让这些居民如此集中死亡以至于连安葬都来不及了呢?
考古学界对聚落进行深入考察后认为,哈民忙哈先民们虽然已经进入农业定居生活,但是仍然保有广谱生业方式,也就是说,除了种田,他们还进行采集和打猎。在他们的废物堆中,就有发现小型啮齿类动物被食用后的残渣。
这代表哈民忙哈先民曾经非常广泛和亲密地接触包括啮齿类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并食用之。
科尔沁左中旗所在的中国兴安岭西麓地区属于半干旱草原地带,啮齿动物繁盛,在历史上就常常出现鼠疫爆发。
考古学家认为,哈民忙哈的先民很可能是在食用啮齿类动物之后染上了致命的鼠疫,鼠疫在村落中迅速爆发开来,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杀死了一半以上的村民,幸存者们在悲伤和恐惧中将死去亲人们的尸体搬进房屋,用大火焚烧,之后抛弃村庄,逃离了死亡之地。
实际上,这样的情景在中外历史上并不罕见,在医学不发达、缺乏防疫意识的古代,一场瘟疫足以让一寸、一城、一国、乃至全世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我们应当庆幸,在我们现在经历的这场大流行病中,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可爱的人民和舍生忘死的守卫者们。
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此时清军已经鸟兽作散,仅有的抵抗者,是二十几个紧握着朴刀和鸟铳的太监
当这些光下巴的战士倒在法国人的洋枪下时,他们比那些性能力健全的逃兵和沉默者更称得上男人。
注:图片为守卫圆明园技勇太监,但不是二鸦中的死者
2.1941年(原文1942,已更正),纳粹攻占基辅。为了宣扬自己的威风,德国人搞了一个足球联赛。前基辅迪纳摩队的守门员特拉塞维奇找到了几个活着的队友,组建了一支叫FCstart的球队。
start队接连击败了数支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球队,一时成了乌克兰人抵抗的精神武器。德国人则请出了一支自己空军组建的球队,试图一雪前耻。
比赛时,乌克兰人不得入场。于是,无数市民便聚在球场外的草坪上,齐声唱着凄美的民歌。场内,start队员先在入场时拒绝行纳粹礼。他们把手放在胸前高喊“体育”。随后,半场打成3:1领先。
中场休息时,一个党卫军官来到了start的更衣室,告诉他们“最好不要赢”。可比赛最终还是以5:3的比分结束了。
一周后,盖世太保将全部start的球员抓进了集中营,包括特拉塞维奇在内的大部分队员遭到枪杀。
不过,start队最后一场比赛的终场哨响起的瞬间,大概是人类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了。这一刻,体育背后蕴含了一种超越生命的气节。
3.1963年,南越天主教徒总统吴廷琰大肆迫害佛教徒。军警拆毁寺院,抢走寺院里的舍利。6月,僧人释广德在自己身上浇上汽油,于西贡自焚而亡。
释广德自焚的照片赢得了普利策奖,吴廷琰试图控告他被收买,却激起了更大的民愤。半年后,南越发生政变,吴廷琰被他的美国靠山抛弃,遭叛军枪杀。
真正伟大的教徒,燃烧的是自己。他们用自己身上渺小的火光,奋力地照亮着黑暗的世界。
4.1990年,萨达姆的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数个小时内,科威特的抵抗就被瓦解,伊军进入科威特城,包围王宫。
此时科威特国王已经逃亡到了沙特,留守王宫的是王储法赫德亲王和他的两个在禁卫军服兵役的儿子。面对宫外蝗虫般的敌军,父子三人率领禁卫军抵抗了三天。要知道,科威特的正规军在几个小时内就被粉碎了。
三天后,禁卫军几乎全军覆没,伊拉克人杀进宫门。法赫德亲王和他的两个儿子退到宫殿的台阶上,举着枪不断地向涌进来的敌军扣动扳机。最后,三人倒在了自家宫殿的台阶前。
国难当头时,平时靠着石油醉纸迷金的王爷,亦可成为殉国的英雄。
评论区统一回复一下
1.清朝那个,他们保护的是中国的文物啊朋友们。清朝是要推翻,那英法联军的入侵就不抵抗了吗 基辅足球队的那个例子里,他们建队后战胜的第一支球队是由支持纳粹侵略的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组成的。之前我还寻思乌克兰怎么会有这样的奇人,现在看看评论区,敢情奇人不止出在乌克兰。
2.越南和尚跟flg是两个性质!一个是反对宗教歧视,一个是传播邪教!就像陆秀夫跟希特勒都自杀了,不过他们的性质可不一样吧
3.科威特现在的确还有一个法赫德活着,应该还在亚足联任职,不过海湾战争的是另一个,两个都真实存在的。图片放错了,已删,在此道个歉。此外,科威特王储想要继续醉纸迷金完全是可以的,跟着他爸跑到沙特就得了,他们家在海外的存款够玩一辈子了。
科威特这条答主又去百度和维基查了一下,确实有王室成员牺牲,但是过程查不到,只有搜狐之类的网站上一些文章有写。所以这条大家看看就好,不保证完全符合事实,在此道个歉。其它三条保证没问题
4.多谢大家捧场,有时间会马上更的
5.斩获1997年奥斯卡奖的《泰坦尼克号》大家应该挺熟悉的,不过今天咱要聊的不是抢尽风头的Jack和Rose,而是他们
白星乐队,在泰坦尼克号上餐厅演奏的乐队,1909年随游轮沉没。历史上他们长成这样
当泰坦尼克号缓缓下沉时,乐队并没有试图逃生,而是走出船舱,拿出平时在热闹的餐厅里演奏的管弦乐器,在更热闹的甲板上演奏了起来。
据最后跳入水中生还的发报员哈罗德回忆,当他在水中挣扎时,耳边还响着断断续续的《伦敦德里小调》(电影里的《与主更近》是上一首),直到垂直扎在海里的船头缓缓沉没,船上的灯一盏一盏地熄了,音乐声才渐渐停了。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巨轮在苍凉的音乐声中,于夜幕下、冰山边缓缓沉没的场面,我想是比电影里的主线剧情震撼很多的——杰克的热烈我估计很多恋爱的人都能做到,但是白星乐队的从容无疑是世间罕见的
6.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当时,清政府在台湾省发布公告,称想要来大陆的台湾人需立刻启程,待日军登陆时,“台湾便与清国再无任何关系”
台湾人自然是不买账,人们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嵩担任“台湾民主国”总统,筹备抗日。这个台湾民主国绝对不是一个分裂势力,她的年号就叫“永清”(永远属于大清),成立的目的只是为了不当亡国奴。
对于台湾人的呼声,清政府的回应是给日本拍了一封电报:“贵国登陆时宜多携带弹药”
十月份,日军近卫师团攻克台北,唐景嵩流亡大陆,台湾民主国覆亡。然而,我们要说的重点并不是民主国这个官方抵抗
此人名为吴汤兴,苗栗人客家(原文高山族,已更正)。唐景嵩流亡后,吴汤兴与同为苗栗人的徐骧、姜绍祖等人,率各自的族人拿起弓箭与鸟枪抗击侵台的日军近代化部队。
吴汤兴的抵抗获得了回报:近卫师团的将军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在了他民兵的箭下。要知道,北白川是侵台部队的总指挥,日本当时级别最高的武将。甲午战争中大杀四方的乃木希典、山县有朋都只是他的平级。其近卫师团在甲午战争中留守东京,武器装备实现了全面的近代化
北白川死后,日本派“疯子”乃木希典接替了他的职位。在乃木的步步紧逼下,吴汤兴等人的抵抗最终失败了。吴汤兴、徐骧分别在台南的郊外死于炮击,民兵多半牺牲
注:目前也有观点认为北白川宫能久系病死或中弹身亡
再说一支汉人部队,九年前中法战争中的功勋,刘永福的黑旗军(上图为军旗)
清廷割让台湾后,刘永福以个人名义率部赴台抗日。作为台湾唯一一支近代化军队,黑旗军缺乏可以与之有效配合的友军,最终孤木难支而战败。保卫台南的战役中,曾杀得法国人闻风丧胆的黑旗军几乎全军覆没。刘永福提着枪想要冲上去和敌人拼命,其部下连拉带拽才把他拖上了一条英国船,渡回了大陆。
在这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中,民兵与黑旗军杀伤的敌人远多于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无论是吴汤兴还是刘永福,想必都是知道台湾保不住的。他们所做的,只是把这场失败演绎得更悲壮一些,把抗争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气节传下去罢了。
感谢 @晨言雾去 提供的有关科威特王室的资料
同时感谢其他朋友的许多指正建议,由于答主找的事例都比较冷门,很多资料也不很详细,诸君若有资料也欢迎指正
前面的话说得可能有些过了,只要不诋毁国家英雄,诸位有什么评论、批评建议都欢迎发表,答主有时间会看的
不知道为啥很多人秉持着一种just gonna stand there and watch it burnt的幸灾乐祸态度来看火烧圆明园的,我说个事例吧,大家自己评判
英军进入圆明园打砸抢的时候,一个军官发现了《女史箴图》。他根本看不懂国画在画什么,唯独觉得画框上的玉扣挺漂亮的,就把整幅画顺走了,打算卖玉扣
回到英国后,军官找了一个专家给玉扣估价。至于画,他多半是打算卖废品了。专家一看,我去,这不《女史箴图》吗,赶紧低价买下来,高价卖给大英博物馆,血赚了一笔。
然而,不是所有圆明园的文物都有《女史箴图》这么幸运。无数画、书法、瓷器被烧了,砸了,卖了废品。所以,火烧圆明园究竟是中国文物的损失、历史资料的流失、文化成果的损失,还是蕾哈娜的演唱会,大家心里想必有数。
补一点,我一直在讲反侵略,不知道一些朋友是从哪里看出来我粉清的
还有,我明白一些人希望通过支持侵略来表达自己对清朝的深恶痛疾,可我想提醒一下,清朝到后来是洋人的买办政府啊。洋人搜刮中国民众,清廷给洋人做中间商,反过来洋人帮清朝镇压反帝运动,二者是合作关系的。而文中提及的二鸦,正是清廷逐渐沦为买办政府的重要标志。晚清的革命志士无一不是反侵略的,而支持侵略的人也在事实上支持清朝,换到今天,叫做“清粉”。
所以不要再通过支持侵略来反对清朝了。这些人嘴上嚷着反清,实则在支持买办政府清廷苟延残喘,性质与清粉无异
希腊-土耳其人口大交换
“1930年代开始,我们从土耳其人变成了希腊人,虽然在文化上显然我们与希腊更为亲近,但是在希腊,我们的遭遇却更为辛酸。我们因为不了解近代希腊的历史,我们不知道希腊民族英雄的名字而被认为缺乏国家荣誉感和民族热情,这或许是一种伤害;但对我们而言更伤人的,是当周围的希腊人带着怀疑询问我们是否受洗?在我们故乡是否有教会,这更像是一种侮辱。”
“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所来的那个城市,那里曾经有着整个全世界最宏大最雄伟的东正教堂么?那里是普世东正教宗主教宝座所在的地方么?”
最早根据《希土间交换居民专约和议定书》中的规定,1918年10月30日前在归属伊斯坦布尔市辖区范围内定居的希腊人和在色雷斯的希腊语穆斯林居民可免予交换。
之后经过1922年和1924年间大规模的迁移之后,还留下大约了10万左右的东正教居民,而在西色雷斯地区也存在同等数量的穆斯林居民。
在1923年7月23日的和平条约中,伊姆罗兹和特内多斯两个岛屿上的东正教居民也被免于强制交换,土耳其方面还特别提到“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已经或将要缔结的关于交换希腊和土耳其居民的条款将不适用于伊姆罗兹和特内多斯岛上的居民”,除此外的塞浦路斯岛由于当时是英国殖民地而逃离了交换的命运。
而针对这些免于交换命运的地区及其地区少数民族的保护问题,条约规定土耳其政府保证对一切居民,不分出生地、国籍、语言、种族或宗教,一律给予保护。
然而数十年来,土耳其共和国以国家团结为名通过了一些强制性措施,比如1938年开始土耳其共和国就开始限制了希腊裔公民从事的职业范围,并在二战爆发中向他们征收了高额的税收,理由是支援处于希腊大饥荒下的希腊人民(虽然真的救了很多被纳粹迫害的希腊人),50年代希土冲突加剧,1954年因塞浦路斯问题更使希腊与土耳其两国的关系复杂化。
到了1955年9月6日,土耳其报纸发布消息称国父凯末尔的纪念馆被希腊人安放了炸弹,伊斯坦布尔屠杀之夜爆发,超过10万名土耳其青年涌上街头,对希腊裔公民的财产进行了无情的打砸抢烧,80座教堂,4500家店铺,2500所公寓,40所学校遭到了土耳其人的焚烧和洗劫,他们还冲进希腊人希腊裔公民的公墓,不但对墓碑进行了破坏,还将坟墓扒开,将埋葬的尸体挖了出来进行鞭尸及各种玷污。
而土耳其警察姗姗来迟,至少37名希腊裔公民被杀害,而之后的土耳其政府为了“保护”希腊裔公民,特意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型东正教堂部署了土耳其警察岗哨,还有铁栏杆“保卫”,后来希土因为塞浦路斯问题,最终刀兵相见,1964年的罗马人驱逐法令,土耳其人更是强迫大批不愿意离开的希腊裔公民改变信仰。
直到1978年,土耳其境内希腊裔人口锐减至7000人,这长达数十年的人口大交换强迫约150万来自安纳托利亚和东色雷斯的希腊人,和来自除西色雷斯以外的整个希腊的50万土耳其人重新定居。
总之,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希腊裔公民,从二十世纪初的五十万左右,变成五十年代的三十万,再到今天,就算加上来土耳其工作和学习的希腊人,也不过区区几万人,而从旧奥斯曼帝国延续至今的希腊裔家庭,只剩下了几千人,君士坦丁堡老城区的的希腊社区也逐渐衰败。
同样,在希腊军政府统治下,这些被交换回国的希腊裔居民,所谓的“祖国”只是把他们当成被驱逐的难民,所谓的“同胞”视他们的土耳其口音为笑话,而当初被留下的希腊色雷斯穆斯林更是深受歧视,在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中,他们的想法仍在中世纪里,仅仅以宗教信仰的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现代希腊也只剩下1.3%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
虽然对于希腊和土耳其共和国来说,这种分离是必要的,但是痛苦永远刻在这些被强行驱逐出自己家乡的居民中,他们放弃了朋友和财产,被简单粗暴的划分为另外一个国家的居民,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而不顾一切留下的人们,仿佛生来就拥有原罪一般。
而在条约上决定了数百万人命运的两个政权从来没有做到不分出生地、国籍、语言、种族或宗教。
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论,热带地区最适宜黑种人的生存,温带地区最适宜黄种人的生存,而寒带地区最适宜白种人的生存。
但是中国和美国都属于温带气候,纬度也非常相似,按理说都是最适宜黄种人生存的土地。
为何在中国生存的是黄种人,而在美国生存的是白种人。
一个 11 岁的小孩,提出了这个问题。
而这个小孩自行推导出了一个结论:美国的土地上,是不是换过人种了?
这个聪明的小孩,无意间就猜透了历史的奥秘。
美国的土地上,确实已经换了人种。
而且是用特别血腥的手段,将原本生存在美洲大地上的黄种人,给近乎于彻底灭绝。
印第安人喜欢在脸上涂抹红色颜料,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因此欧洲白人入侵者在最开始的时候,称呼印第安人为红种人。
但实际上他们是彻彻底底的黄种人。
如今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界,已对印第安人的出身做出了明确的结论。
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的美洲支系。
为什么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因为无论是从基因溯源还是从考古证据,他们都是彻底的蒙古人种。
和中国人的血统非常的接近。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真正的印第安人,长的和中国人非常的相似。
这是照相技术刚发明时,拍摄下来的一个真正的纯印第安女人。
你觉得像不像中国的蒙古人?
还有另外一张流传下来的印第安女人照片,外貌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非常的相似。
古老的纯印第安人照片流传下来的不多,但今天的地球上,还残存少量的印第安人,他们有更加高清的照片。
这是印第安保留地里的舞蹈表演队,都是印第安人出演,黄种人血统特征一目了然。
而下图,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保留地,Navajo 部落的主政官员夫妇的照片,纯正印第安人。
你看看他们的长相,你觉得像哪国人?
换上西装后,连少数民族的风情都没了,很像我们小区里的普通邻居。
而下面这个小姑娘,是纯种的玛雅人,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目前生活在美洲的危地马拉地区。
纯正的黄皮肤,外加黑头发黑眼睛,如果单纯从外表上看,典型中国人。
除此之外,对印第安人遗迹的考古,也发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
中国有句歌词,叫「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巧了,古印第安人也崇拜龙图腾,在古印第安人的壁画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龙状石刻。
印第安人族群里口口相传天狗吃月亮的传说,以及和大禹治水非常相似的洪水故事(人名不一样)。
而在 1953 美洲出土的科藩遗址墙上的印第安族鸟形王冠上,竟然发现了太极图。
除此之外,人类考古学家目前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加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岩壁上发现了 84 处殷商甲骨文或中国象形文字遗迹。
对,在美国的土地上,在印第安人的古遗迹中,发现了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象形文字。
而且印第安人的语言,其发音习惯和音色,也和中国人有少许雷同。
目前,历史学家高度怀疑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中国的殷商后裔,但证据不够充分,仅仅 84 处殷商甲骨文遗迹做不到铁证如山。
但其他领域的证据是充分的。
所以,目前人类学家已形成公论,把印第安人定义为了蒙古人种美洲支系。
而中国人,也是蒙古人种的一个支系。所以中国人和印第安人才长的如此相似。
1620 年,「五月花」号搭载了 102 名清教徒来到了美洲。
由于缺乏生存物资,这些人差点被全部冻死饿死。
这时候,善良的印第安人及时送给了他们一批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让他们熬过了在美洲的第一个冬天。
次年开春,印第安人还教他们如何在本地狩猎、捕鱼和种植作物,帮助他们完成了定居。
到了秋季丰收时,为了感谢上帝的恩赐和印第安人的帮助,清教徒们宴请印第安人,作为救命之恩的回礼,这一天是 1621 年 11 月下旬的星期四。
后来,每年 11 月下旬的周四都被定为美国的法定节假日,命名为感恩节。
欧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的关系本来是非常好的,但双方有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印第安人要土地,但欧洲殖民者也要土地,但只有一个人可以拿到土地。
欧洲殖民者的土地多一点,印第安人的土地就会少一点。
如果欧洲殖民者只有几十人几百人也就罢了,等几千几万殖民者定居后,巨大的矛盾会冲淡之前的一切友谊。
你能劝说欧洲殖民者放弃对土地的要求,乖乖的返回欧洲么?
当然不能。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很容易预测了。
1776 年,美国正式建国。
为扩张国力,美国的四大国父均发表过精辟的人权论述。
华盛顿说:「用印第安人的皮可做出优质的长筒靴」。
杰佛逊说:「美国必须灭绝印第安人」。
罗斯福说:「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林肯说:「美国应每 10 分钟屠杀一名印第安人」
除此之外,华盛顿还曾对印第安人公开发表过这样的言论:
「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
华盛顿还在打扫战场时指点过自己手下的军士:
「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统靴来。」
1807 年,美国另一位国父,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则说:
「如果印第安人反抗美国人去获取他们的土地,那么,对印第安人的反抗就要用短柄斧头反击,」「在战争中,他们也会杀死我们中的某些人,但我们会杀死他们全部!」
林肯麾下著名战将谢尔顿将军还说过一句名言:
今年多杀点(印第安人),明年就能少杀点。
1818 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了一项法令,并通过了国会的审批。
任何美国公民,每上缴一张 12 岁以上印第安男子的头皮,可以获得 100 美元的奖励,每上缴一张印第安妇女和儿童的头皮,可以获得 50 美元的奖励。
200 年前的印第安妇女和儿童,大概长下面这个样子。
黑头发黑眼睛,外加一身黄皮肤。
只要把她们的头皮剥了,上缴给美国政府,就可以拿到 2 张 50 美元的钞票。
自从剥皮令下达后,美国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整个美洲都是惨无人道的虐杀。
美国陆军名将谢里丹的日记里,描述了印第安人的惨状。
「自 1862 年以来,在我的辖区里至少有八百名男女和儿童惨遭杀害,其被害情况令人发指。男人通常被剥去头皮,肢体分离,他们的生殖器被凶手割下,放在他们嘴里。妇女被暴徒强奸,有时多达五六十次,然后被杀害,她们的头皮被凶手剥下,阴道里被插入棍棒,有的在她们死之前,有的在她们死之后。」
直到 1891 年,美国的纽约时报,还采访了陆军将领,将美国陆军屠杀印第安人的战绩当成「丰功伟绩」来进行大篇幅报道。
那可是 1891 年,光绪 17 年,中国马上就辛亥革命了,美国那边依然在对印第安人持续屠杀。
我的团长我的团:
(前情提要:奥尔加·伊兹卡等人为了清除铁华团成员的相关资料,决定从阿德莫斯商会通过火星前往地球)
(古荻莉亚・蓝娜・伯恩斯坦和阿特拉・米库斯塔决定躲在商会。)
(BGM:Oasis)
(奥尔加和古荻莉亚回忆过去铁华团与古荻莉亚的相会,莱德在准备出行的交通工具。)
莱德催命小鬼:团长!灵车已经准备好了!
奥尔加:哦!那么再会了!
古荻莉亚:好,路上小心哦。秒插flag
(镜头从街道处开始,从左向右移动。查德・查丹在车旁望风,莱德和奥尔加沿着阿德莫斯商会的门廊向门外走)
吟唱开始
莱德:感觉真安静啊,街上也没有加拉尔号角,跟总部真是天差地别啊。
奥尔加:啊,可能是他们把火星的战力都调到那里去了。
莱德:不过这也和我们没关系了。
奥尔加:看你那高兴的样子。
莱德:那是当然的了!大家也有救了,塔卡基(高木)又那么努力(高木过劳死),我也要加油了加把劲骑士!
奥尔加:啊。(内心自白)没错,我们至今为止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徒劳的全部木大,只要我们不止步,前方就会有路!
(镜头在门口街道处从上往下移动,画面下方出现著名提示“来周は夕方5时00分からお送りします”)
(两人走到街上,突然一辆黑色高级车驶来急刹并打开车门,BGM随着刺耳的刹车声戛然而止。查德试图前冲但肩部中了一枪而倒下,奥尔加抱住莱德蹲下,莱德惊叫,三名暗杀者打开车门用步枪持续射击三人和车辆,奥尔加由于抱着莱德,后背多次中弹。)
莱德:团长,你在干什么啊,团长!
奥尔加:哼,呃,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奥尔加拔出手枪射击三发,击倒一个暗杀者,一发子弹击中车门逼退车内的暗杀者,车外暗杀者见状不妙随即进车关门,并且驾车逃离)
奥尔加:(重重喘息三声)什么嘛,我的枪法还挺准的嘛,呵。(之后一直轻喘)
莱德:团…团长……啊…啊……
(莱德见到奥尔加大量流血,惊恐不已)
奥尔加:你的声音为什么要颤抖,莱德Ride On!
(BGM:フリージア)
(随着BGM的播放,屏幕上开始出现职员表)
(脚 本 岡 田 麿 里)
莱德:因为,因为——!
(奥尔加艰难站起)
奥尔加:我可是(停顿)铁华团团长,奥尔加·伊兹卡,这点小伤无关紧要。
莱德:为什么,要为了保护我——
奥尔加:保护团员就是我的使命!
(查德流泪)
莱德:但是!!
奥尔加:好了,快走吧,大家…都在等着你们。(内心自白)而且,三日,我终于明白了。
(阿特拉和古荻莉亚从商会出门,被眼前的一幕吓到)
奥尔加:(内心自白)我们的目的地根本不重要,只要继续前行就好了,只要不止步,路就在前方!
(奥尔加回忆与三日月·奥古斯的对话)
三日月:道歉的话我是不会原谅你的。
奥尔加:嗯,我明白的。
(“希望之花”句响起)
(转回现实,奥尔加踉踉跄跄走了几步)
奥尔加:我是不会停下来的,只要你们不停下来,我就会在前方等着你们!!!
(奥尔加倒下,阿特拉、古荻莉亚、莱德、查德纷纷落泪)泪,流了下来
(镜头从血泊移向倒在街上的奥尔加,定格在向前伸的左手延伸而出的血迹)
奥尔加:所以,不要停下来啊……
(镜头转向因为疲倦正在发呆的三日月)
三日月:(抬头)奥尔加?(无关心)
愿这石头像人一样坚强
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从肯塔基州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州,奴隶主循踪追至。
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这是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主题。
这个死于父母“暴力”的小孩并非是书中虚构的人物,母亲也有原型——玛格丽特·加纳(Margaret Garner)。
*
1856年1月27日晚,玛格丽特和四个孩子、丈夫、父母,以及其他9个奴隶从肯塔基州逃往俄亥俄州,后者当时是自由州。
他们在亲戚家安顿下来不久,奴隶主盖恩斯带着一队人马追踪而至。眼见逃跑无望,玛格丽特用斧头砍断了2岁小女儿的喉管。
她原本想杀死所有孩子,最后自己自杀,但人们强行制服了她。被捕后,玛格丽特十分平静,只是不断重复地说:“他们不能那样活下去”。
实际上,玛格丽特和她的孩子只是1亿[1]奴隶中的一个,有无数个“母亲玛格丽特”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
试想下这个场面,有多悲壮?
更悲壮的是“老乡背后插一刀”。
一开始,黑奴被西班牙、葡萄牙、英法、普鲁士、丹麦、瑞典以及美国等国家抢走,但到后来,演变成“老乡背后插一刀”。
因为西方人亲自捕捉黑人风险很大,经常会遭到黑奴激烈的抵抗,甚至被杀死。
于是乎,他们唆使黑人酋长捕捉奴隶,然后拿枪支弹药、布匹以及一些日用物品和酋长交换。酋长也需要出售黑奴换取武器等增强自身实力。所以,在非洲很多地方,出售黑奴是被酋长默认的。
——————
说下玛格丽特的结局吧。
盖恩斯等人包围房子后,玛格丽特丈夫罗伯特·加纳和他们发生了一场枪战,但最后全家还是被逮捕了。
汉密尔顿陪审团以谋杀罪起诉玛格丽特夫妇。随后,一位美国专员下令释放他们,但必须得还给奴隶主。
共和党人、废奴主义者、俄亥俄州州长萨尔蒙·蔡斯要求肯塔基州州长将玛格丽特送回俄亥俄州,以便接受“谋杀罪”审判。玛格丽特辩护律师推测,在一个自由州审判,州长或者以后会赦免她,让她得到自由。
但是,最终玛格丽特被控“财产损失罪”成立,因为联邦《逃犯奴隶法》优先于州谋杀罪,这意味着她必须作为财产交还主人。
再后来,盖恩斯将玛格丽特一家卖给了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一名奴隶主。
1856年3月11日,《解放者报》报道说,在去新奥尔良途中,玛格丽特夫妇乘坐的轮船与另一艘船相撞,她和另一个孩子在碰撞中被抛到海里,孩子淹死了。据报道,玛格丽特很高兴孩子死了,她还试图淹死自己。
1870年,《辛辛那提纪事报》一位记者找到了罗伯特·加纳,了解到他们曾在新奥尔良工作,1857年被卖给一个法官,在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兰登市从事种植业劳动。
罗伯特说,玛格丽特在1858年死于伤寒,临死前曾敦促他“永远不要成为奴隶,而是要为自由而生活。”
这是一张奴隶船平面解剖图,见于1808发表的《英国议会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兴起,进展和成就的历史》。
该图描绘了482名奴隶。他们躺倒,挤在一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装更多人,有时多达740人。(高清版点此查看)
顺便再推荐一部残忍但结局温暖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巴西,塞拉佩拉达金矿
图为塞巴斯蒂安 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
2017年以前,航天事业一路顺风顺水的中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国航天的前途将会赌在这么一次发射上。
自从2017年长五遥二任务发射失败以来,中国航天的前途都笼罩在片灰色的气氛中。相比于大洋彼岸SpaceX屡屡取得突破,这些年中国航天只能靠月背着陆这种“不大不小”的成就来刷一下存在感,而真正的核心——大推力火箭技术则是蹉跎多时,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的掣肘。
明天的发射如果失败的话,可能从2006年立项的长征五号将会彻底归零。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5年内,我国可能将没有大推力火箭可用。新的空间站计划、地外行星探索计划都将向后拖延。也会沉重打击中国航天的自信心。可以说,如果发射失败,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发射失败,这将是我国航天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实际上,把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前途赌在一次发射上这件事,已经非常的悲壮了。
这次任务是一次真正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希望长五遥三明天能够冲破重力的束缚,也冲开笼罩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多年的阴霾吧!
更新
成功啦!!!
太好了。
就是央视直播的主播该换换了
我决定他死亡的时候,只有吃他的手杖的蛀虫,指示他们他已经死了。当他倒下的时候,精灵们恍然大悟:假若他们能知幽玄,那么,他们未曾逗留在凌辱的刑罚中。
——《古兰经》34:14
公元6世纪,随着马里卜大坝的最后一次崩塌,积重难返的希木叶尔古王国在水灾与战乱中彻底崩溃,化作无数部落。宏大的水利奇观自此以后荒废千年,肥美的“两园圃之地”化作了只生长着酸枣与怪柳的荒野。
正如数十年后,北方一个新兴信仰的先知用如诗般的语言吟唱的那般:没有任何诗人或预言家能预料到这样一个王国的死期。就像一个僵死已久的君王,只有当他的手杖里爬出蛀虫,尸体从宝座上轰然崩毁时,精灵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早已在最细微之处注定。
而与此同时,在阿拉伯半岛西部,哈尼夫运动的修行僧们开始走进沙漠,进行着整合阿拉伯众神,令它们归于一体的精神斗争。同样没人能预料到,他们此刻似无意义的行为将孕育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
发射SpaceX,还要请那两个傻逼,过来看。
“中国无被俘空军”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
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
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
我很想和你们会面,但我被法西斯野兽包围走投无路,我决定自杀。我把我运来的10万发子弹赠给贵军。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
共产党员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不争论,自己看图。
这是我在知乎上第一个赞数破千的回答,我也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多的争议。顺带还炸出了一群公知和美分。
阿连德的改革措施,我也是不太赞成的;而且当年周恩来总理也指出他改革的一些问题。
难道他的改革措施出问题了,就一定要用军队将其推翻?就不能用和平方式,比如说大选等来换一个领导人;他本身就没有违宪,假如违宪,那也应该是最高法院和议会来确定吧。
哪个国家的宪法会规定总统违宪就武力推翻?
阿连德的勇气我是钦佩的,不论他的改革措施怎么样?他的这种勇气确是难得。
那些为美国入侵别国洗白的公知,我希望你们有本事就到美国入侵的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把你们在国内给美国洗白的这套话告诉给当地人。
别在国内瞎BB
至于当地人听了是什么反应?那我就不知道了。
1973年9月11日,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带着钢盔,拿着卡斯特罗送他的AK47。缓缓走出了总统办公室。智利陆军总司令发动了政变。叛军已经把总统府重重包围,喷气式战机投下重磅炸弹。炸总统办公室千疮百孔。叛军也堵在总统府门口,不断向总统府开炮。而他的身边仅仅只有50个人。叛军想把他这个总统杀掉,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阿连德没有慌张,也没有逃跑,而是用电台,向智利全国人民发表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讲话:
市民们!
这次肯定是我对你们做的
最后一次讲话了我感谢你们始终不渝的忠诚
感谢你们对一个追求正义
宣誓要尊重宪法和法律
并这样去做了的人的信赖我相信,智利拥有美好的未来
虽然眼下叛徒们
正在这里为非作歹
但在我之后
黑暗和苦难终将会被战胜
请你们坚信,早晚有一天
自由的人们会走在通往
更美好世界的康庄大道上!
智利万岁!
智利人民万岁!
劳动者万岁!
在炮火纷飞中,
阿连德肯定会想起三年前,
他当选为总统时的那一天。
无数大学生涌上街头,
为他胜利当选而欢呼
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憧憬的目光。
他们觉得智利的未来满是希望!
转自B站
阿连德最后的演讲(转自B站)
Esta Será Seguramente la última oportunidad en que me pueda dirigir a ustedes. 这肯定是我最后一次对你们讲话的机会。
La Fuerza Aérea ha bombardeado las torres de Radio Portales y Radio Corporación. 空军轰炸了Portales电台和Corporación电台的塔楼。
Mis palabras no tienen amargura, sino decepción, y serán ellas el castigo moral para los que han traicionado el juramento que hicieron... 我的话里没有怨恨,只有失望,那些人背叛了自己所立下的誓言,他们将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soldados de Chile, comandantes en jefe titulares, el almirante Merino que se ha autodesignado, más el señor Mendoza, general rastrero... 智利的士兵们,总司令们,任命自己为海军上将的美利奴,还有门多萨先生,一个卑鄙的将军...
que sólo ayer manifestara su fidelidad y lealtad al gobierno, también se ha nominado director general de Carabineros. 他昨天才对政府宣誓了他的忠诚,就被提名为Carabineros(国家警察)的局长。
Ante estos hechos, sólo me cabe decirle a los trabajadores: ¡Yo no voy a renunciar! 鉴于这些事实,我只能告诉劳动者们:我绝不辞职!
Colocado en un tránsito histórico, pagaré con mi vida la lealtad del pueblo. 在这历史的转变中,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回报人民的忠诚。
Y les digo que tengo la certeza de que la semilla que entregáramos a la conciencia digna de miles y miles de chilenos, no podrá ser segada definitivamente. 并且我告诉他们,我相信,我们在成千上万的智利人心中种下的善良的种子,毫无疑问将永远不会枯萎。
Tienen la fuerza, podrán avasallarnos, pero no se detienen los procesos sociales ni con el crimen... ni con la fuerza. 他们有力量,他们可以征服我们,但社会的进步不会因为犯罪...或者是暴力而停止。
La historia es nuestra y la hacen los pueblos. 历史是属于我们的,人民创造历史。
Trabajadores de mi patria: Quiero agradecerles la lealtad que siempre tuvieron, 我祖国的劳动者们:我要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忠诚,
la confianza que depositaron en un hombre, que sólo fue intérprete de grandes anhelos de justicia, 感谢你们将信任寄托在这样一个男人的身上,仅仅是因为他诠释了对正义的强烈渴望,
que empeñó su palabra en que respetaría la Constitución y la ley, y así lo hizo. 因为他保证了他将会尊重宪法和法律,并且他也这样做了。
En este momento definitivo, el último en que yo pueda dirigirme a ustedes, quiero que aprovechen la lección. 在这最终的时刻,我最后一次告诉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
El capital foráneo, el imperialismo, unido a la reacción, creó el clima para que las Fuerzas Armadas rompieran su tradición,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联合,使得军队打破了他们的传统,
la que les enseñara Schneider y que reafirmara el comandante Araya, 这传统是施耐德教给他们的,也是阿拉亚指挥官向他们重申的,
víctimas del mismo sector social que hoy estará en sus casas, 同一社会部门的受害者们今天在他们的家中期盼着,
esperando con mano ajena reconquistar el poder para seguir defendiendo sus granjerías y sus privilegios. 等待着,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重夺权力,并以此去继续维护他们的利益和特权。
Me dirijo, sobre todo, a la modesta mujer de nuestra tierra, a la campesina que creyó en nosotros; 我特别要告诉我们国家的模范女性,告诉信任我们的农民;
a la obrera que trabajó más, a la madre que supo de nuestra preocupación por los niños. 告诉最勤劳的工人,告诉知道我们在关心着孩子们的母亲。
Me dirijo a los profesionales de la patria, a los profesionales patriotas, 我要告诉祖国的专业人才们,告诉爱国的专业人才们,
a los que hace días estuvieron trabajando contra la sedición auspiciada por los colegios profesionales, 告诉那些这几天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对抗由专业机构资助煽动的叛乱的人们,
colegios de clase para defender también las ventajas que una sociedad capitalista da a unos pocos. 那些阶级机构所捍卫的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给予少数人的利益。
Me dirijo a la juventud, a aquellos que cantaron, entregaron su alegría y su espíritu de lucha. 我要告诉青年人,告诉那些用歌声传递快乐和斗志的人们。
Me dirijo al hombre de Chile, al obrero, al campesino, al intelectual, a aquellos que serán perseguidos... 我要告诉智利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那些将会受到压迫的人们...
porque en nuestro país el fascismo ya estuvo hace muchas horas presente en los atentados terroristas, 法西斯主义在我们的国家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的恐怖袭击,
volando los puentes, cortando la línea férrea, destruyendo los oleoductos y los gaseoductos, 炸毁桥梁,切断铁路,摧毁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frente al silencio de los que tenían la obligación de proceder, estaban comprometidos. 那些有义务采取行动的人们选择了沉默,他们妥协了。
La historia los juzgará. 历史将会评判他们。
Seguramente Radio Magallanes será callada y el metal tranquilo de mi voz no llegará a ustedes. 麦哲伦电台肯定也将会陷入寂静,无线电也无法再传递我的声音。
No importa, lo seguirán oyendo. 没关系,你们还能听到它。
Siempre estaré junto a ustedes. 我将永远陪伴着你们。
Por lo menos, mi recuerdo será el de un hombre digno que fue leal a la lealtad de los trabajadores. 至少,我的回忆将是一个忠于劳动者的,有价值的人。
El pueblo debe defenderse, pero no sacrificarse. 人民应该为自己辩护,但不应该牺牲自己。
El pueblo no debe dejarse arrasar ni acribillar, pero tampoco puede humillarse. 人民不应该让自己被蹂躏或摧残,但他们也不能让自己被羞辱。
Trabajadores de mi patria: tengo fe en Chile y su destino. 我祖国的劳动者们:我对智利和它的命运有信心。
Superarán otros hombres este momento gris y amargo, donde la traición pretende imponerse. 当背叛在装作加强自己,其他人将会克服这个灰暗而又苦涩的时刻。
Sigan ustedes sabiendo que, mucho más temprano que tarde, de nuevo abrirán las grandes alamedas por donde pase el hombre libre para construir una sociedad mejor. 你们要知道,在不久之后,伟大的道路将会再次开启,自由人将会通过它去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Viva Chile! ¡Viva el pueblo! ¡Vivan los trabajadores! 智利万岁!人民万岁!劳动者万岁!
Éstas son mis últimas palabras y tengo la certeza de que mi sacrificio no será en vano. 这是我最后的话,我相信,自己将不会白白的牺牲。
Tengo la certeza de que, por lo menos, habrá una lección moral que castigará la felonía, la cobardía y la traición. 我相信,至少,这将是一堂道德课,将是对犯罪,懦弱和叛国的斥责。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鲁迅
这是他最后一次演讲的视频:
团结的人民永远不被击溃
我们必胜
我们必胜伴奏
那些说皮诺切特杀得好的人,你们良心哪里去了?皮诺切特杀的有大部分可是老百姓,这些老百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被审判处决;还有大批的人才被莫须有的罪名被杀被迫流亡。把人才全都杀掉或赶跑就是为国家好?
1988年的智利大选,皮诺切特投票结果是反对票56%,赞成票44%。皮诺切特在大选失利,被迫同意交权。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选举,总统选举与国会选举同时举行。中间偏左基督教民主党的帕特里西奥·埃尔文获胜,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离任。他也不得不下台,
同时期的危地马拉可是从1960年美国扶植一名独裁者上台后爆发了长达36年的内战。
软禁经历,1985年的皮诺切特 1998年10月,皮诺切特卸任陆军总司令后前往英国就医。出国治病期间,遭西班牙法庭发出国际逮捕令,于英国伦敦被捕并被软禁在他动手术的诊所,后来改于一个租来的豪华房子。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同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司法行动 2005年12月,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的健康适合接受1975年哥伦布行动中六名政治反对者失踪案件的审讯。 海外账户 2004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的调查委员会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表了关于里格斯银行(Riggs Bank)的报告,该银行协助皮诺切特,掌管其财产中的4至8百万美元。根据这份报告,里格斯银行为皮诺切特洗钱,设置离岸空壳公司。
另外,朴正熙、全斗焕当年也杀过老百姓,现在什么下场大家都知道
以上材料均来自维基百科
且不论阿连德的执政能力如何,阿连德作为一个民选的领袖都不应被政变所谋杀。
你说他避免智利成为第二个古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政变杀害的不是阿连德个人,杀害的是民主和法治。
皮诺切特制定的宪法在去年被废除,智利选举服务局当晚宣布,在已清点的9成以上投票站、总计大约740万张选票中,近78%的投票者支持修宪,近22%反对;而分布于海外65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名海外侨民中,计票结果显示86%支持修宪,13%反对。
玻利维亚也是左派执政十四年,美国搞政变扶植了一个所谓的反对派领导人;要求重新选举,结果还是左派获胜。压倒性结果连美国以及各国组成的“玻利维亚选举观察团”都不得不承认,你又怎么解释?
此外,皮诺切特杀的人中大部分可是和政治没一点关系的老百姓以及学者,还逼跑了一大堆无辜的人;这些人被莫须有罪名追捕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
除开石油危机的因素,美元的贬值和和此次危机的产生也不无关系。1971年,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同时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波及整个西方的经济危机也呼之欲出。
这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974年12月,美国汽车工业下降幅度高达32%,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而在此期间,整个西方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英国的股市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危机最严重的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448万人;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975年减少了6%。
最为可怕的是,此次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一方面,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上升,197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
直到80年代里根成为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请问,在经济危机下皮诺切特如何创造“智利经济奇迹”
另外,去查查国际铜业协会的数据报告就知道这所谓的“奇迹"
最后说一点,有些人说什么智利人感谢皮诺切特;2019年智利爆发的抗议活动导火索是地铁涨价几块钱,口号就是“不是三十比索,而是三十年”箭头直指皮诺切特。这些人对这一点选择性忽视
皮诺切特制定的宪法在去年的智利全民公投中以压倒性优势彻底推翻
————————————————————————————————————
有些人用大陆改开前后的经济和台湾经济做对比,以此说右派好;国民党在大陆什么样子没点数吗?
云南大学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公朴夫人声泪俱下控诉国民党政府时,台下有众多国民党特务在公然扰乱秩序,侮辱李公朴先生和其夫人。闻一多先生忍无可忍,即使是场馆内有众多特务,随时可能被杀死,也不顾劝阻,毅然站起来作了最为伟大的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今天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我们有这个信心!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下午,闻一多先生依旧主持了记者会,继续揭露国民党的丑陋行径,当他跨出场馆准备回家时,被特务刺杀,身中数十弹,被这些奸佞小人害死。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啊,来总结几个,希望大家喜欢。
1、兵陈易水。当年燕国本有高大的城墙可以抵挡秦军,然而,燕国人却选择了兵陈易水,与秦军决战……
2、自刎乌江……嗯,这个大概大家都熟。
3、星落崖山(据网友的idea补充 )1279年,元军兵至崖山,宋元两方在崖山展开了大规模的海战,然而宋朝毕竟已是强弩之末,最后败下阵来。在海战失败之际,南宋将领陆秀夫怀揣国玺,背着幼帝不假思索的跳入了海中,据说相随的军民有十万余重。
4、钓鱼城开。当时,南宋的大量领土已经陷落,钓鱼城依然还在坚守。最终,蒙古人以百姓生活相劝,钓鱼城守将王立在得到蒙古人不屠城的保证后开了城门,紧接着,钓鱼城内的三十余名守将全部举剑自尽,无一苟活。
5、君死社稷。当年,叛军攻破北京,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拒绝南迁,决心自尽……此时,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太监……
6、舰沉江阴。抗战期间,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在江阴与日舰激战,海军的军舰击退了日军的数次空袭,可是最终还是在日机铺天盖地的轰炸下,沉入了江底……
7、罗马日落。在君士坦丁堡,面对土耳其人巨炮的轰击,君士坦丁十一世没有选择退却,而是选择了和他的人民一起,面对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刻……
8、雪夜出逃。本以为,拿下了俄国的首都便是胜利,谁知道,接下来,一场大火,将拿破仑的军队从城市里逼了出来,紧接着,他们发现,周围到处都是俄国人的军队……
9、帝国覆灭。在滑铁卢,法国军队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都被威灵顿公爵(惠灵顿公爵)挡了下来。格鲁希没有来,但是普鲁士人却赶到了这里……嗯,结束了,帝国的时代过去了……
嗯,暂时想不到别的了。
(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所以我打算把这段话放到前头)
关于为什么没撞吉野,我个人觉得,撞吉野的说法(而不是邓世昌本人)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把这个争议项先给搁在一边了。
首先,先陈述下中心论点,虽然,邓世昌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但是,我仍然认为致远号撞击吉野的说法并不合理。撞击吉野说法中的一个硬伤就是致远号的航速为18.5节,而吉野号的航速为23节,所以,从航速上看,吉野号就算是不还击,直接加速甩,都可能把致远号甩在后面。有人提出,吉野号加速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是似乎忽略了致远号加速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另外,致远号当时身负重伤,所以加速的速度应该没办法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而且结合吉野号当时的位置(如果我没理解错,应该是吉野号带领的第一游击舰队切穿了北洋水师的战线,因此吉野号处于北洋水师的舰队纵深之中)(另外,就算我理解错了,吉野号的位置也不会离北洋水师太远……总之,吉野号的位置应该很不安全),吉野号几乎没可能停下来或者低航速航行,不然几乎就成了活靶子,而没能发挥快速巡洋舰的优势。
另外,从中日均有史料表明致远号有追逐某艘日军军舰的角度来看,这一细节不太可能是被虚构。那么我认为存在两种可能:1、致远号所追逐的军舰为松岛号或者其他航速稍慢但同样具有战略意义的军舰,2、致远号撞击吉野纯属是一种战术性的佯动,其真实目的并非撞沉吉野。
(然后,也有朋友提出了一种说法就是第一舰队的阵型会限制吉野号的航速,但是固执的我还是认为这种情况下致远号可能遭到第一舰队的集火……当然,也不排除邓世昌并没有考虑那么多的可能性)
所以,别问我为啥不撞吉野,既然这件事儿本身还没搞清楚真相,所以我打算把这件事暂且搁置起来不议,所以,要么撞击吉野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要么就是邓世昌疯了(希望各位不要理解成邓世昌疯了谢谢了),反正,我认为不算悲壮(邓世昌的表现可以算英勇,但是我认为说悲壮差点儿意思)。
嗯,好了,就这样。
之前,有个问题“二战东线有多恐怖?”有这么一段话:
“像我这种年纪的男孩10个里有8个都死了。我的32名中学同班同学中,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活了下来。”
如果没记错,这句话是苏 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在一次采访中说的。
他是一个农民家庭的男孩,来自莫尔多瓦一个偏僻的乡村。
他出生于1923年,18岁起就和德国法西斯战斗,直到65岁仍在服役。
他热爱着把机会给了成千上万穷人的苏 维 埃政权。
80年代末,苏 联逐渐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迹象,独立呼声不断。
这种危急时刻,苏 联老军人站了出来,他们相信,牺牲了2700万军民从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坦克保卫下来的祖国,不能就这样毁于一旦。
首先是克格勃领导人科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等高层发动政 变,试图扭转局面。
政 变发生时,阿赫罗梅耶夫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没有直接参加。
但是阿赫罗梅耶夫的立场是倾向于阻止苏 联解体“紧急状态委员会”。
可惜的是,大势已去,仅仅3天的时间,这场政 变就宣告失败。
当拯救祖国最后的努力失败后,这个曾经在列宁格勒保卫战担任连长直面德国法西斯的硬汉最终绝望了。
1991年8月22日,在留下的几张便条中,他痛心地写道:
“对我来说,主要职责永远是战士和公民,今天我在你们之前首先履行第一责任,请你们勇敢度过这些日子,互相支持,不要给敌人以幸灾乐祸的理由……”
“当我们为之献出一生的伟大国家即将走向灭亡,当我视为生命意义的一切都在毁灭,我已经无法继续活下去,我有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自由,我将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除此之外,他还留了一个便条:请求索科洛夫元帅代他偿还所欠克里姆林宫食堂的50卢布代金券。
他选择了自杀殉国。
1991年8月24日21时50分,警卫值班军官克罗捷耶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号楼19号A办公室发现了苏 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的尸体。
1991年8月下旬的莫斯科,Troekurov公墓一片死寂,
几个胸前挂着旧日勋章的老人为自杀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举行了简单的葬礼。
几公里外,高喊着“民主”口号的青年人纷纷上街,一片喧嚣。
参考文献:
《二手时间》“孤独的红色元帅和三天就被遗忘的革命”一章
我是 @李泽夏
据日军战时资料记载,第四分队藤冈元一等兵端着刺刀,向中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个子军官冲去。此人身着黄呢军衣,肩带领章,身上已多处负伤,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均已中弹。两人相距不过数米时,大个子军官从血泊中猛然站起,死死盯住藤冈,眼中迸发的威严和蔑视,让藤冈不由自主愣在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颗子弹,命中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被枪声惊醒的藤冈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前深深扎去。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时1940年5月16日。
我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张自忠以身殉国,时年49岁。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阵亡的最高将领。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阵亡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殉国前曾亲笔谕告部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它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戎马三十余载,自抗战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诬为“华北头号汉奸”,“自以为忠”。其后抱定“只求一死,以身报国”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换得名中一“忠”字。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篇千古杰作的书写,本身就是一个悲壮的瞬间。
它所祭奠的,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牺牲,则是另一个悲壮瞬间。
而颜真卿之兄颜杲卿也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又是一个悲壮瞬间。
数年后,颜真卿也在叛军阵中从容就义……
伟哉!颜氏一门忠烈!
可悲的是台湾当局未经公示,将如此国宝悄悄送往日本展出。
知道欣赏这篇杰作的“太君”,不知道会怎么看待台湾当局此举?
1937年,淞沪会战,郭汝瑰代理14师42旅旅长。该旅与日军反复冲杀7天7夜,8000多人只剩下2000多人,阵地仍未丢失。师长霍揆章询问战况,郭汝瑰留下绝笔信: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苏联工程兵司令员塔拉克诺夫将军的战前动员
“同志们请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还是我先上去,然后是政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
“我是犹太人,共产党员,政委。”
福明·叶菲姆·莫伊塞耶维奇
1941年7月,布列斯特要塞被攻陷,守军全军尽墨,无一人生还
将军,您现在知道一俄里有多远了吗?
文字狱,编写四库全书,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屠杀
本文节选自空军军旅作家张嵩山《解密上甘岭》。
1952年10月24日,因顶不住志愿军四十五师连续反击和夜袭的消耗,美第七师连夜撤下上甘岭两高地中的597.9高地,由韩第二师接替。
听说韩第二师上来了,我坑道部队压根儿没把他们放眼里:嘁,李承晚的兵,根本就不禁打!可是没料到这伙李伪军还挺棘手,一接过防务便对597.9高地坑道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破坏活动,其手段较之美军更为毒辣阴险。
后来第四十五师老人们提起韩第二师就骂娘:“狗日的李承晚兵,那算是坏透了,多阴损缺德的点子他们都想得出来!”
韩第二师不像美国兵性躁蛮干,他们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行事,并充分扬厉了亚洲人狡黠而灵巧的心智,以及比美军更能吃苦、更有耐性的禀赋,把破坏坑道工作做得极富创造性。他们用曲射炮轰炸坑道口,用毒气罐、硫黄弹往洞里熏,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滚来巨石堵住洞口,将铁丝网缠绕成团堵塞坑道……
美国大兵们乱哄哄地忙活了五天,对坑道仍无可奈何,韩第二师接防的当天,就成功地将60多米深的2号坑道炸短了半截,压死两人,压伤6人。1号坑道的两个出口也被他们全部炸塌,碎石淤塞得只剩下碗口大的一个孔透点气。八连奋勇抗击,付出37人伤亡的代价,才艰难地将洞口重又掏开。
当天,第四十五师炮兵指挥所便将四门山、野炮推上菊亭和菊亭砚阵地,分别直接瞄准597.9高地的几个主坑道口,专门轰击破坏坑道的韩军,以保护坑道口。
两高地坑道部队的处境,一天天恶化。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美第七师,也不是韩第二师,而是水。敌人在破坏坑道的同时,加紧了对坑道部队后方供给运输线的封锁,用绵密的炮火进行全纵深压制,切断五圣山至上甘岭前沿的所有通道,致使上甘岭各坑道粮弹罄尽,滴水无存。
后方拼出牺牲几条性命的代价,送进坑道一布袋饼干,可它无法通过战士干燥的食管,几乎停止分泌唾液的口腔,拒绝任何食物的吞咽。仁丹粒含在嘴里都化不开,舌头肿胀得话也说不清,发出的声儿呜嘞呜嘞的,含混一团。坑道里并不荒诞地出现了拿着饼干、馒头挨饿的情景。
饥与渴,如同两把钝刀子,慢条斯理地宰割着一个个萎缩的胃和欲燃的咽喉。渴极的战士往干裂的嘴唇上抹牙膏,有的趴在坑壁上舔那一块块湿润的岩石。最后终于有人打破羞涩,小心翼翼地提出可以用尿解解渴。这一提议立即被响应。卫生员规定为保持体内的水分,每次只能由一个人尿,大伙儿轮着喝。连长李宝成带头端起盛着尿液的茶缸说:“喝,就当它是光荣茶嘛!”
这是以损害肾脏为代价的极端求生之举。严重缺水的人所排泄出的尿液,经体内高度浓缩,味道也格外难闻。
李宝成说:“那有什么办法呢?权当它是可以治病的药吧,喝一口能治渴。”
喝第一口时,那股怪异的尿味儿熏得大伙儿直皱眉头,几口下肚之后就不大在乎了,而且渐渐喝出了点小窍门:用毛巾裹上一包湿泥土,将尿淋上去过滤一下,然后再挤点牙膏掺和进去,这样异臭便小得多了。有好几天里,尿液成了生存的第一需要。倘若该着谁尿的动作慢了,还会有人等不及地催促:“叫你尿了我喝,你咋不尿呢?
那个兵便急得直跳脚:“我尿不出来你咋喝?真是的,怎么就尿不出来呢?”
可再往后,即便是尿也排泄不出了,若能尿出一点来,那还得先保证给伤病员们喝。坑道里最痛苦的,就是那些转运不下高地而滞留在坑道里的伤病员们。
战争从来蔑视道义和良知。盘踞在表面阵地上的敌人和纵深封锁的炮火,残忍地截断了坑道伤员们通往康复的路径。
在连最后一滴酒精、一团药棉都用光了的坑道里,无药可医的伤员们,只好任伤口糜烂、疼痛。他们只能靠刚强意志和身体素质苦熬,等待那不知何时才到来的反击。
战役结束后编纂的《上甘岭战役战救治疗工作评价》中说:
由于不能及时后送,伤员停留于坑道中3至5日、7至8日、14至15日,个别伤员有停留20日的,因此产生了坑道救护问题和比它更严重的生活问题。一个坑道有时囤积30至50名伤员,最多的挤到90名,坐卧在岩石上,衣被不全,拥挤呻吟,空气污浊,甚至蜡烛因缺氧而不能燃烧。再加之潮湿泥泞,血污汗臭,大小便狼藉,伤口流脓生蛆,伤重牺牲后尸体腐臭,垃圾败絮,混为一团,敌常向坑道口袭击,生活的紧张困难已达极点。
有的伤员疼得实在受不了便哼哼,可是刚出声儿旁边马上有伤员制止他:“忍住点儿,同志,我们躺这儿什么也不能干,可他们还要打仗呢,别影响他们的情绪。”
于是,大家便都死死地用床单堵住嘴。伤员们盖的床单没一条是好的,全是咬烂的。有的伤员活活疼死,至死,嘴里咬住的床单还拽不下来。
说到伤员,赵毛臣老人的嘴唇就哆嗦,泪光一晃一晃地从眼里闪烁出来,反复念叨说:“我们的伤员真好啊,真好!那伤多疼啊,可坑道底部安静得我们常常忘了那边儿还躺着一片伤员……”
各坑道的卫生员们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高度责任心和最大创造力。他们夜里冒险爬出坑道,去捡敌人照明弹上的小降落伞,扯敌尸体棉衣里的棉花,找断枪管和断锹柄,回来做成夹板和急救包,给伤员固定断肢,替换敷料。
537.7高地北山一个坑道的卫生员杨朝新,与另外两个卫生员一起,护理着150多个伤员。为了保证每个伤员每天都能喝上一小口水,他几乎整天就那么跪在地上,用棉团一点点地蘸着坑道岩缝里渗出的泥水,然后将泥水挤到茶缸里,用纱布过滤一下,放在煤油灯上烧开。
战后,第四十五师报功最多的就是坑道卫生员。
第十五军英雄谱上,记有一长串卫生员们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后荣立特等功,获得“二级模范”称号的第一三三团二连卫生员陈振安。在弹雨如泼的阵地上,在坑道护理的10昼夜,他带着另外两名卫生员,先后抢救护理了100多位伤员,竭尽全力将死亡率、残废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但是,他们不可能挽留所有的生命。
咽气的伤员都被抬到坑道底部的右岔洞安放。可是,频频进行的小部队夜袭和反坑道破坏斗争,使得平均每天都有近一个班人伤亡,很快右岔洞里就摆不下了。卫生员请示党支部分工负责照顾伤员的一连副指导员王戌金,问这么多遗体怎么办。
王戌金反问:“你说怎么办?总不能送到洞外让敌人炮火糟蹋啊。摞起来放吧。”
于是,僵硬的遗体像垒墙似的被一层层摞起堆放。王戌金一边摞一边哗哗地流泪,哽咽着跟那摞遗体说话:“真对不起啊,委屈同志们了……也实在是……是没法子啊……”
北方的利芒寒流,飕飕地向低纬度朝鲜中部卷来。下雪了,如绒的雪片轻轻地飘落在焦煳的上甘岭。可是拥挤不堪的坑道里,战士们穿着衬衣还汗流浃背。蒸腾的热气从坑道口飘出来,远远一望,像地灶里冒出的缕缕炊烟。
终日充塞着汗酸、烟草、硫黄、屎尿、血污、秽物以及伤口腐烂恶浊气味的坑道里严重缺氧,煤油灯、蜡烛都点不着。为使坑道里的空气能流动起来,官兵们不得不佝偻着腰身尽量坐低些。那份闷热和缺氧的窒息感,带来头疼、烦躁、恶心、失眠、乏软……狭窄混浊的空间,将蜷缩其中的官兵生存耐力逼到了极限,每一条生命之链都绷得铁紧。
26日,几根生命的链条终于断裂。
那天下午,敌人又一次包围坑道口,几个战士竟情绪失控,一跃而起,不等下命令就咆哮着冲出坑道,与敌人抵面对射。明知道冲出去就是死,他们也不肯憋在坑道里遭这份罪了。
537.7高地北山地形简单,反击成功率高。第四十五师每反击上去一次,便趁机抓紧轮换一批坚守坑道的部队,补充一次弹药、食品和药品,清理一下坑道环境。因此,北山坑道状况相对好一些。而597.9高地上坑道部队,无一不苦熬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
但是没有一个官兵不清楚:坑道就是阵地。无论如何艰难,没有命令决不许放弃坑道。这种强烈的坑道意识,是每个人上高地之前就与枪支弹药一起武装上身的。
第一三四团五连四班是上甘岭之战打响的当天晚上就反击到597.9高地上的。班长丁鸿钧,安徽太和人,一个很干练的“兵头儿”。他指挥全班灵活作战,两天里歼敌逾百,却无一人伤亡。
战至15日下午,弹药全部打光了,四班11个人才退守到8号阵地的一个小坑道里。
此后整整11天里,这个班在与上级失去联系,未能得到后方任何接济的情况下,始终依托坑道孤军作战。他们靠着从阵地上搜集到的敌人遗弃弹药、两箱饼干和洞内储存的两小桶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个仅15米长的小坑道里。
美第十七团士兵用无后坐力炮轰,用集束手榴弹炸,仍然攻不下这个坑道。实在没着儿了,他们便用了个笨办法,在距洞口几米的地方扯起三道铁丝网,筑起两个地堡,用一挺机枪、八支卡宾枪封锁住坑道口,企图困毙四班。
可是四班战士无一气馁,他们相信有班长丁鸿钧在,就一定能打破美军的封锁。早在1950年大西南剿匪时,这个班就被土匪们包围过一次。当时的班长慌乱无措,是丁鸿钧主动站出来代替他指挥,带领全班安然无恙地突出重围。
班里的战士们相互鼓励说,上级决不会忘记他们,既然没有命令来,那就是说上级需要他们班守住这个坑道。
然而,除了他们自己,全团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小坑道里五连还有一个完整的建制班在苦守不怠。因为20日那天下午,第一三四团就向师指挥所报告:“五连除连长指导员外,无兵。”
坚守到第十天的时候,8号阵地小坑道里的四班,大多数人已饿得站不起来了。丁鸿钧一看这样不行,人饿死了坑道也就丢了,坑道丟了饿死也没有意义和价值。于是,他召集班里的其他四名党员,郑重其事地开了个坑道党小组会议。
想象一下那个神圣的场面吧:五个满脸烟尘、棉衣破烂的志愿军士兵,拄着枪支,饥肠辘辘地围坐在一柱寸把长的蜡烛旁,神情严肃地讨论通过一项党内紧急提议:由党龄最长的丁鸿钧同志突围出去,到距他们一百几十米处的2号阵地坑道,向上级汇报这个小坑道的艰难处境,以取得下一步行动指示。
这或许是我党历史上最小型的战场党内会议。
丁鸿钧一路匍匐穿越三道铁丝网,悄无声息地爬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2号阵地东北坡的坑道口。经2号坑道党支部书记、四连指导员赵毛臣批准,27日凌晨,四班全体人员撤离了已坚守11昼夜的小坑道,在四连同志的接应下,全部转移到2号坑道,充实守备力量,准备迎接反击。
这是坚守上甘岭坑道时间最长的一个班,前后达20个昼夜。
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上甘岭坑道的艰苦卓绝,但他不能撤下部队。守住坑道是夺取胜利的关键一环,已成为志愿军从总部首长到第十五军基层士兵的共识。只有将坑道部队钉子般钉牢在上甘岭上,死死拖住敌人,才能为胜利赢得时间。
为此,秦基伟向军后勤部和第四十五师下达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物资送进坑道。并特意叮嘱第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说,“多送些大萝卜,又解渴又解饿。”
火线运输员被一拨儿一拨儿地派出去,却都一拨儿一拨儿地倒在封锁线上。整个战役期间,第十五军仅前沿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16人,占伤亡总人数的14.8%。
团前进兵站通往上甘岭的那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萝卜、包子、馒头、弹药、药品、慰问袋,都滚落、浸泡在血泊中,送进坑道的物品微乎其微。
10月25日,第一三四团派出40多人的一个排,为597.9高地2号坑道送粮弹,还顺便带上一部分祖国慰问团的慰问品。可是这个排途中伤亡殆尽,最后只有1包水果糖、1包砂糖、1条香烟、几十个馒头、20颗手雷和几根爆破筒送进了坑道。四连收到后,指导员赵毛臣立即分给每人1个馒头1块水果糖,伤员每人4块水果糖、1勺砂糖。可伤员们舍不得吃,把糖塞给没负伤的同志,说你们吃了好坚守坑道。没负伤的人把糖又给塞回去,说你们养伤需要营养。
李宝成依稀记得,八连忍饥挨渴地坚守到第九天,才闻到萝卜味儿。
是夜,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带着两个运输员,终于冲破敌人封锁,九死一生地将三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1号坑道。
那一夜,八连如逢盛宴。官兵们一手攥一个青皮大萝卜左一口右一口,咔嚓咔嚓地啃着,快活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攥住萝卜就是把握住了生命啊!
可当官兵们饥不可待地猛啃一气之后才发现,萝卜吃多了烧心,还有一小半人拉稀。于是他们就想,如果这是苹果就更好了。
第十五军后勤部得知这一情况,星夜派人赶往平壤一带,紧急采购来63000多斤苹果。几位军首长也自己出钱买,并在苹果篓上贴上条子:“秦基伟赠”、“谷景生赠”、“周发田赠”、“张蕴钰赠”………专门派人往上甘岭坑道送。
可敌人炮火封锁太猛,大堆的苹果送不上去。情急之下,第四十五师党委向火线运输人员悬赏:凡送上去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
上甘岭战中,即便是喋血搏杀在前沿阵地的一线部队,包括其壮举震惊世界的黄继光,也都只先报功,功级一律待战后再行评定。因而,这个明码标价的二等功,委实是很诱人的。许多火线运输员扛起苹果篓,英勇地攀向上甘岭,试图摘取那枚荣誉的星斗。
据《第十五军军史》记载,战役中为坑道部队运送的物资中仅苹果就达4万公斤。然而,没有一篓苹果通过敌重重炮火封锁区。
最后只有一只苹果进了坑道。
直到今天,中国还传颂着上甘岭“一个苹果”的故事:火线运输员将一只红苹果带进已缺水七天的坑道里,送给了连长。连长舍不得吃,把这只苹果给了每天呼叫联络、嗓子都喊哑了的步话机员。步话机员只闻了闻,就递了最需要的伤员。伤员觉着全坑道还是连长最操心最辛苦,又把苹果塞回到连长手里。连长只好带头先咬了一小口,然后传下命令每人都尝尝。结果,这只飘溢着芳香的红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
这里要捎带提一笔关于这只红苹果的争议。采访中,有人说是火线运输员刘明生往阵地上送弹药时在路上捡到一个滚落路边的苹果,送给了第一三五团七连连长张计法。也有人说它是秦基伟专门委托八连炊事班副班长王国富,带给八连连长李宝成的。
这只著名的红苹果到底谁送的,送给了谁,已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作为人民军队团结友爱的象征物,其果香已溢满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专栏中,会搬运更多有关上甘岭战役全程的文章:
当然可以
谢邀,公元前1200-1000年左右的时点被现在经常被外网称为“青铜文明崩溃期”,特点是随着气候变冷、技术换代、外族入侵,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文明国家随之集体灭国。
在东地中海此前几百年的文明鼎盛期中,埃及、赫梯、中亚述等三大强国鼎足而立。在这次动荡中,盛极一时的赫梯帝国遭到色雷斯人和不明海上民族入侵,基本上被完全摧毁。埃及新王国遭到利比亚人和不明海上民族入侵,改朝换代,并且势力范围比起巅峰时期(图特摩斯、拉美西斯时代)大大缩小,基本上从此不复昔日辉煌。迈锡尼文明被北方的多利安人入侵摧毁(之后才有希腊城邦的概念,斯巴达、科林斯、亚戈斯等大城邦也都是多利安人建立的),加喜特巴比伦也被埃兰人洗劫,亚述虽然成功击退了入侵者,但也遭到重创,用了数百年时间才恢复元气(然后再度扩张成为新亚述大帝国)。
这段动荡期中,爱琴海文明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被摧毁,而东地中海主要城市也可谓四去其三。如果再把周人灭殷商加起来,那就基本上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规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