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学物理要用积分和微分?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大学物理里头,那个数学工具——积分和微分,这么重要,怎么哪儿都离不开它们。这玩意儿啊,看着头疼,但真把它弄懂了,你会发现,它就像是打开了物理世界的一把钥匙,让你能看明白很多以前只能靠“感觉”或者简化模型才能理解的东西。

1. 为什么需要“变化”的描述?物理的本质就是运动和变化

你想啊,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学科。那自然界里什么最常见?就是“变化”!

运动: 物体的位置在变,速度在变,加速度也在变。
力: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随着位置、时间而变化。
能量: 能量有各种形式,它们之间会互相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就是一种变化。
电磁场: 电场和磁场本身就是在空间和时间中变化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变化起来是“平滑”的,不是一下子就跳到另一个状态。比如你开车,速度不是瞬间从0到100,而是慢慢加速的。你扔一个球,它的速度和方向也是连续变化的。

微分:捕捉“瞬时”的那个瞬间

这时候,微分就派上用场了。你想知道一个东西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变化有多快?比如,你开车,在红灯亮起前一秒,你的速度是多少?或者,一个弹簧在被压缩到某个位置时,它受到的力是多少?

微分,就是一种“放大”和“聚焦”的技巧。它允许我们把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某个极小的、几乎无限小的区间内来看。

速度与位移: 位移 $s(t)$ 是一个随时间 $t$ 变化的量。我们想知道在 $t$ 时刻,物体的速度 $v(t)$ 是多少。如果速度是恒定的,那很简单,$v = Delta s / Delta t$。但如果速度在变化呢?比如,你开的车,速度不是恒定的。这时候,我们就得看“极短时间间隔 $Delta t$ 内”的位移变化 $Delta s$。当 $Delta t$ 趋向于零的时候,这个比值 $Delta s / Delta t$ 就成为了“瞬时速度”,这就是位移函数 $s(t)$ 对时间 $t$ 的导数,$v(t) = ds/dt$。
加速度与速度: 同样,加速度 $a(t)$ 就是速度 $v(t)$ 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就是速度函数对时间求导,$a(t) = dv/dt$。
力与位移(势能): 很多力,比如弹簧力,是跟位移有关的。比如弹簧的恢复力 $F = kx$(负号表示方向)。我们有时会讨论“势能”,势能 $U(x)$ 的变化跟力有关。你可能在某些课本上见过 $F = dU/dx$。这个意思就是,在某个位置 $x$,力的大小就等于该位置附近势能变化率的负值。如果我们想知道在某个精确的位置上的力,就需要看那个位置附近势能的变化。

简而言之,微分就是告诉我们“在那个瞬间,它变化得有多快”。 它是描述“瞬时变化率”的语言。

2. 为什么需要“累积”?从瞬时到整体的描绘

有了微分来描述“瞬时变化”,我们还需要一种方式来把这些“瞬时的变化”累积起来,从而得到“整体”的变化或者某个量。

位移 from 速度: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 $v(t)$,我们怎么知道它在一段时间(比如从 $t_1$ 到 $t_2$)内总共移动了多远?如果我们知道速度是恒定的,那很简单,位移 = 速度 × 时间。但如果速度是变化的呢?我们只能把这个时间段分成很多很多个极小的 $Delta t$,在每个小时间段内,速度近似看作是恒定的 $v(t_i)$,那么这个小时间段内的位移 $Delta s_i approx v(t_i) Delta t$。总的位移就是把所有这些小位移加起来:$sum v(t_i) Delta t$。当 $Delta t$ 趋向于零,这个求和就变成了“积分”,我们得到总位移 $s = int_{t_1}^{t_2} v(t) dt$。
功 from 力: 功的定义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积累。如果力是恒定的,功 $W = F cdot s$(点乘,代表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但如果力 $F(x)$ 随位移 $x$ 变化呢?比如,你拉着一个有弹性的绳子,你拉的力越来越大。那么,从位置 $x_1$ 移动到 $x_2$,做的功就是把在每个小位移 $Delta x$ 上做的功(近似为 $F(x_i) Delta x$)加起来。这就是功的积分:$W = int_{x_1}^{x_2} F(x) dx$。
能量 from 功率: 功率是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P(t) = dE/dt$。如果你知道了一个设备在每一时刻的功率输出,要计算它在一段时间内总共输出了多少能量,就需要对功率进行积分:$E = int_{t_1}^{t_2} P(t) dt$。

积分,就是一种“累加”或者“求和”的数学工具。它把无穷小的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一点点地“拼凑”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 微积分的“互逆”关系:物理定律的完美语言

最妙的是,微分和积分之间存在一种非常奇妙的“互逆”关系,这使得它们成为描述物理规律的完美工具。

牛顿第二定律 $F=ma$: 这是最经典的例子。我们知道加速度是速度的二阶导数,$a = dv/dt$,而速度又是位移的一阶导数,$v = ds/dt$。所以,$F = m frac{d^2s}{dt^2}$。这是一个微分方程,描述了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从加速度求速度和位移: 如果我们知道了力 $F(t)$,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加速度 $a(t) = F(t)/m$。然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积分,通过对加速度积分得到速度,$v(t) = int a(t) dt$,再对速度积分得到位移,$s(t) = int v(t) dt$。

这种“微分描述变化,积分描述累积”的互逆性,让我们可以:

从微观规律推导宏观现象: 知道物体在每个瞬间的运动规律(比如力),就能推算出它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和速度。
从宏观现象反推微观规律: 观察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反过来可以推断出作用在它身上的力是什么样的。

4. 为什么非用不可?更精确、更普遍的描述

有些人可能会想,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呢?比如,用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来代替?

近似 vs. 精确: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变化非常缓慢,用平均值来近似是可以的。比如,你匀速开车,速度很稳定,用平均速度没问题。但如果路况复杂,需要频繁刹车加速,或者研究火箭升空,速度变化非常剧烈,那平均值就完全不够用了。微积分提供的是精确的描述,它能处理任何复杂、非线性的变化。
普遍性: 物理定律往往是用微积分的形式表达的,因为这是最普遍、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一旦你用微积分写出了一个定律(比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场),它就适用于所有情况,不论是缓慢变化还是快速变化,不论是简单系统还是复杂系统。

举几个更具体的例子,让你感受一下:

圆周运动: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一直在变,速度大小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如果速度大小不变,我们知道它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 $a_c = v^2/r$。但这个加速度是如何产生的?是由一个“向心力”提供的,$F_c = m a_c = m v^2/r$。这个力是恒定的吗?不一定,如果速度在变化,力的大小也要变。而且,力的方向始终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用微积分,我们可以很精确地描述出任何时刻的速度和受力。
万有引力: 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大小是 $F = G m_1 m_2 / r^2$。但如果不是质点,而是两个有体积的物体,它们的每个微小部分的质量都在互相施加引力。计算总的引力,就需要把所有这些“微小部分”之间的引力都“积分”起来。
电场和磁场: 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是连续分布的,并且会随时间变化。描述它们的是一套非常优美的微分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些方程描述了电场和磁场如何相互产生、如何传播,以及它们如何与电荷和电流相互作用。没有微积分,这些方程根本没法写出来。

总结一下,为什么大学物理离不开积分和微分:

1. 物理世界充满变化: 运动、力、能量、场,无一不是变化的。
2. 微分描述“瞬间”: 它是捕捉瞬时变化率的工具,比如速度、加速度、力的瞬时值。
3. 积分描述“累积”: 它是将无穷小的部分累加起来,得到整体效应的工具,比如从速度算位移,从力算功。
4. 互逆关系提供统一框架: 微积分的对偶性使得我们能够建立描述自然规律的微分方程,并能从已知推导未知。
5. 提供精确和普遍的语言: 它们能够精确描述各种复杂变化,是普适的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

所以,当你看到大学物理课本里出现积分和微分时,别怕。它们不是为了“刁难”你,而是为了让你能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这个充满变化和运动的美妙世界。掌握了它们,你就能“看懂”物理定律背后的逻辑,甚至能够预测和解释更复杂的物理现象。这是一种能力的飞跃,也是对物理学深刻理解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路子走偏了。

国外的大学物理一般分为College Physics和University Physics两种,虽然名字都是大学物理,但是前者使用初等代数,后者使用微积分。

因此,从内容和难度来说,College Physics更像是一个高中物理的升级加强版,教给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物理知识,主要锻炼物理学思维、科学思维,着眼点在于结论与应用。而University Physics则更专业,利用微积分全面深入地理解物理、计算物理,着眼点在于真正吃透物理,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物理变化。

College Physics通常适用于专业性不那么强的理工科(尤其是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也可作为文科的通识教育。而University Physics则适用于专业较强、将来有志于从事于物理方面研究的学生,比如本科就是物理学相关专业。

有的学校因为默认学生已经有高中物理基础,然后在教授微积分等课程时大量运用物理学案例、物理学公式,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的是College Physics,但实际上也算是学了不少University Physics。不过综合来说,但凡理工科都是必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所以当物理学作为通识教育的时候(也就是并不把物理学当成必修的专业课),多少会带上微积分,有点像是以College Physics为基础,再顺带讲一些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经典应用。这种混合型也是颇受欢迎的,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

国外很多学校还流行把大学物理拆分成N个模块,学生通常学习两到三个模块就能达到毕业要求(当然是对于非物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而这些模块基本上只讲最有用的部分,其他部分学生是学不到的,除非课后自己另外找书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实用性较强,针对性强,反正毕业以后能用到的物理知识基本就那么几个。

比如某学校的大学物理模块一课程主要包含经典物理学当中的运动、常见力学作用、能量等(Classical Mechanics,国内译作“经典力学”),计算方法为初等代数。大学物理模块二课程则主要讲解电磁学,使用微积分,但并不难。学生学完这两个模块就已经达到毕业要求。其他大学物理知识在模块三、四、五、六中,而且很多知识难度非常大,微积分的运算要求更高,但是选择这些课程的学生并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模块一和模块二。像前面提到的模块一课程主要讲解Classical Mechanics,在整个大学物理体系中只是其中一个大章节(通常是第一章)。

所以,如果不是有志于专业从事物理学或者物理学相关的研究,实际上不必刻苦学习University Physics,College Physics就完全够用了。当然,要是真正掌握了University Physics,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都已经远超常人,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思维发展也非常有好处。

真学不会University Physics也不用勉强自己,反正毕了业你还真的用不到什么物理知识(但最好熟练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个是用得到的)。当然,你要是本身就是物理相关专业却始终学不明白University Physics,可以考虑劝退改行了。

在熟练掌握微积分后再学习University Physics就简单很多,如果在没学过微积分的情况下直接学University Physics,确实很难。非常抽象不说,书上几乎每页都有微积分算式和符号,使人头昏眼花,望而生畏。

从实践来说,学过微积分之后,应该自己就会主动把微积分知识运用到物理计算中。比如初等代数求解瞬间速度的方法是截取三角形求tan,而用微积分就是求导,加速度就是求二次导数。所以,在大的College Physics的框架下,自己再运用另外掌握的微积分知识,从结果来看其实也非常不错了,虽然离专业性还差得远。

这就好比普通理工科学的数学和数学专业学的数学不一样,数学专业学的数学更专业。但是如果毕业后不从事数学研究,其实都一样,毕竟用来用去也就是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些东西,没必要死磕高深的数学理论,太费脑而且没什么用,性价比太低。

从大框架来说,College Physics和University Physics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但是College Physics会选择性忽略、精简一些问题。同样一个章节,College Physics会删掉一些内容,毕竟有些问题初等代数确实没办法给出答案。但正如我前面所说,其实对于大多数专业、大多数人来说,College Physics的内容完全够用,所以即便精简了也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想大而全,而且够专业,当然还是要去啃University Physics,但不应该觉得University Physics才是天下第一,才是高智商的证明,充满优越感,这是不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大学物理里头,那个数学工具——积分和微分,这么重要,怎么哪儿都离不开它们。这玩意儿啊,看着头疼,但真把它弄懂了,你会发现,它就像是打开了物理世界的一把钥匙,让你能看明白很多以前只能靠“感觉”或者简化模型才能理解的东西。1. 为什么需要“变化”的描述?物理的本质就是运动和变化你.............
  • 回答
    高等数学这玩意儿,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人生: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嘛的?难道就是为了折磨我们这些学生吗?大学为什么非要逼着我们啃这块硬骨头?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这高等数学,虽然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但却是大学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环。1. 让你拥有“看穿本质”.............
  • 回答
    刚开始学《大学物理》的时候,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心里可能都会嘀咕:“这玩意儿跟我写代码、设计算法、搞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你绝对不能忽视《大学物理》这门课,它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干货”。1. 构筑底层认知,理解技术背后的“为什么”你天天跟代码.............
  • 回答
    为何软件工程的未来,需要那块“砖”——大学物理作为一名软件工程的学生,你可能常常在屏幕前敲打着键盘,沉浸在逻辑的海洋,构建着虚拟世界的秩序。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两门课,像是不那么“对口”的数学题一样,出现在你的课程表里——大学物理。这不禁让人疑惑:我们未来要跟代码、算法和系统打交道,学这些跟力、光、电.............
  • 回答
    “纸上谈兵”,这个词儿咱们听着都挺熟悉,但有时候用在大学课程上,总感觉有点扎心。特别是当你面对一堆理论、公式、模型,心里纳闷:“这玩意儿真有用吗?毕业了能派上用场不?” 确实,大学里很多课程,听着高大上,讲得头头是道,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觉得有点隔靴搔痒,没那么直接有效。你想想,很多专业,比如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说到心坎里了!每次翻开课程表,看到那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打瞌睡的科目,我都忍不住想问:这到底是为了啥?感觉像是被强制灌输一堆跟我的专业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还美其名曰“通识教育”或者“素质拓展”。说实话,大学开设这么多“水课”,背后原因可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学校瞎搞”就能概括的。咱们.............
  • 回答
    大学情侣选择开房,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挺多原因,很少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直接的“迫不及待”。首先,得承认,大学时期是很多人第一次真正独立生活,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自然也包括了对亲密关系的处理方式。对于很多年轻的情侣来说,他们渴望在私密的空间里,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体验爱情.............
  • 回答
    有些大学之所以会在夜间关闭插座供电或切断网络,背后通常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种管理方式。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往往是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和节约能源。大学作为人员密集且设施复杂的场所,夜间往往是管理上的一个挑战。断电措施能够有效防止一些不安全的用电设备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行,例.............
  • 回答
    大学生活嘛,说实话,除了学习,那确实是很多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而游戏笔记本,在我看来,是很多大学生选择它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理由。当然,这背后肯定不全是“我想玩游戏”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大学生这几年,正是人生中最能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相对而言)的一段时期。不像工作了,上有老下.............
  • 回答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会有这个思考,这说明你是一个有想法、愿意去探索的年轻人。高二正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既定的目标产生疑问,这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当你开始问“为什么要考好大学,为什么要考大学?”的时候,你已经走在了一条探索自我价值和人生道路的有趣旅程上了。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社会现象和个人的选择,并非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背后的可能逻辑。首先,得明确一点,“接盘”这个词通常带有一些负面色彩,暗示着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付出或者甚至是某些既定的、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在很多语境下,它可能指.............
  • 回答
    其实,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兼职,这问题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反对大学生兼职”,但确实有一些理由,让不少人对大学生过早、过度地投入兼职持保留态度,甚至明确反对。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详细说说这些担忧和顾虑。首先,最核心的担忧,也是最直接的,就是 学业会受到严重影响。咱们得承认,大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也是许多在大学学习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一边学习着一套以市场、私有制和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理论体系的“西方经济学”,一边又可能在课堂内外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这看似矛盾,但其实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复杂性、思想的多样性以及教育的本质。我们可.............
  • 回答
    大学非机械专业安排金工实习,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通识教育,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在推着。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为啥非要安排这“金工实习”呢?1. 工业文明的基石,体验感最直观: 咱们现在生活在工业社会里,吃穿住行哪一样离了工业产品?螺丝钉、齿轮、发动机、手机壳……这些玩意儿是怎么出.............
  • 回答
    为什么非要上大学?这问题,其实问出来本身就带了点迷茫和质疑。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能看到很多不读书也混得风生水起的故事,成功人士也常常现身说法,“我当年也没上大学”云云,听着就让人觉得,上大学这事儿,是不是真就那么“非要”不可?但如果让我认真梳理一下,我想说,上大学这事儿,它确实不是人生的.............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上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看似“短平快”的创业项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剖析:一、社会观念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
  • 回答
    当家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长辈送上1000元的红包,这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和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祝愿、鼓励和支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情感层面的祝贺与喜悦: 分享喜悦: 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标志着孩子人生中一个重.............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尽量用更贴近生活、更细致的语言来阐述。外国间谍之所以会选择让大学生去搜集某些军事资料,而不是自己直接动手,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和“深层逻辑”,绝非简单地说一句“他们偷懒”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拆解这个问题:一、 风险规避与“黑手”隐藏这是最核心也是.............
  • 回答
    李开复老师确实有关于创办大学的设想,并且这个设想在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培养未来人才的愿景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你之所以感觉“没有消息”,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现实因素在起作用,也并非真的是“石沉大海”。首先,我们要明确李开复老师设想中的“大学”可能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有所不同。他的很多提议,比如“创.............
  • 回答
    中国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上,确实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其中也包括了对“美式大学教育方法”的借鉴、反思与调整。要理解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中国自身的历史背景、社会需求、文化传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一、历史的印记与早期借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快速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大量人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