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了解所有种类咖啡豆?

回答
你想深入了解咖啡豆的世界,这是个非常棒的念头!咖啡豆可不是简单的颗粒,它们背后藏着风土人情、种植技巧,还有那千变万化的风味。要系统地认识它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入手,我会尽量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让你感觉就像跟一个老咖啡爱好者在聊天一样。

1. 咖啡豆的“家族谱”:阿拉比卡 vs 罗布斯塔

首先,得知道咖啡豆其实主要就两大“派系”: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它们俩就像是咖啡界的“亲兄弟”,但脾气和长相(咖啡豆本身)可是差了不少。

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界的“贵族”
名字由来: 从阿拉伯半岛开始传播,所以叫阿拉比卡。
生长条件: 娇贵着呢!喜欢高海拔(6002000米以上)、温度适宜(1524°C)、充足降雨且能避开强光直射的环境。所以它们主要生长在中南美洲、非洲东部和亚洲一些高海拔地区。
咖啡豆形态: 椭圆形,豆身中间的裂痕呈S形弯曲。
风味特点: 这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好喝”!香气浓郁、层次丰富,酸度(可以理解为水果的清新感,不是坏掉的酸)明亮,带有花香、果香、坚果、焦糖、巧克力等多种风味。咖啡因含量相对较低,口感顺滑。
品种繁多: 阿拉比卡下面还有好多“小分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
铁皮卡(Typica): 最早的阿拉比卡品种之一,风味经典,清爽的酸度和甜感。像它的名字一样,是那种比较“纯粹”的咖啡。
波旁(Bourbon): 从也门传播开来,名字很浪漫吧?味道甜美,带有焦糖、巧克力风味,酸度柔和。很多精品咖啡豆都是波旁种的改良。
瑰夏/艺妓(Geisha/Gesha): 这个名字你肯定听过,现在的明星豆子!生长在巴拿马的海拔很高的地方。那风味简直了!浓郁的花香(茉莉花、玫瑰花)、柑橘、茶感,口感干净利落,像品尝一杯高级的花果茶。但它也特别挑剔,产量不高,价格自然也就不菲。
卡杜拉(Caturra)、卡杜艾(Catuai): 都是波旁和铁皮卡经过选育改良的品种,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风味依然不错,但可能不如原始品种那样极致。
SL28, SL34: 这是肯尼亚那边培育出来的品种,以其明亮的酸度和复杂的风味著称,尤其带有葡萄酒般的醇厚感。

罗布斯塔(Robusta):咖啡界的“硬汉”
名字由来: Robusta意为“强壮的”,确实很耐旱、耐热。
生长条件: 相较于阿拉比卡,罗布斯塔皮实多了!生长在较低海拔(0800米),温度可以稍高一些,对病虫害抵抗力强,产量大。主要产区在越南、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
咖啡豆形态: 相对圆一些,豆身中间的裂痕比较直。
风味特点: 重点来了!罗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卡的23倍!所以它通常有更强的咖啡“提神”效果。风味上,它会比较“粗犷”,常带有橡胶、木质、坚果味,酸度较低,苦味比较明显,口感也更厚重一些。不太适合单独作为手冲咖啡的豆子,但它是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醇厚度和Crema(意式浓缩表面的泡沫)。
重要性: 虽然风味上不如阿拉比卡受追捧,但它庞大的产量和耐粗养的特性,是满足全球咖啡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

2. 风土人情:咖啡豆的“家乡味”

咖啡豆的风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生长的风土(Terroir),这就像葡萄酒的世界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地方种出来,味道也会有很大差异。

海拔(Altitude):
高海拔通常意味着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更充分。这会导致咖啡豆密度更高,糖分和有机酸含量更高,风味更复杂、更明亮。
低海拔的咖啡豆通常生长快,但风味可能相对平淡,酸度较低,身体感(Body)可能偏轻。

气候(Climate):
温度: 影响咖啡树的成熟速度和糖分积累。
降雨: 充足的降雨是关键,但过度潮湿也不行,容易生病。
日照: 适度的日照能促进光合作用,但强烈的直射需要遮荫树来保护。

土壤(Soil):
火山土富含矿物质,是很多优质咖啡产区的土壤特点,能赋予咖啡豆独特的矿物质感和醇厚度。
不同的土壤成分会影响咖啡树吸收的养分,从而影响风味。

种植者(Farmer):
咖啡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对品种的选择、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咖啡豆的品质。一个用心的种植者,即使在看似普通的风土下,也能种出令人惊喜的咖啡。

3. 处理法(Processing):咖啡豆的“加工秘籍”

采摘下来的咖啡果实,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变成我们看到的生豆。不同的处理法,对咖啡豆的风味影响是颠覆性的!这就像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手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味道。

日晒法(Washed/Natural Process):
过程: 将咖啡果实直接放在日晒场上晒干,直到果肉、果皮、果胶完全干燥,再进行脱壳。
风味特点: 这是最古老的处理法之一。因为咖啡果实的风味物质会渗透到豆子内部,所以日晒处理的咖啡豆通常带有非常浓郁的水果风味,口感醇厚饱满,发酵感(类似发酵的酒香)也可能更明显。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日晒豆就是经典代表,常带有草莓、蓝莓、热带水果的味道。

水洗法(Washed/Wet Process):
过程: 先将咖啡果实进行脱皮,然后用清水浸泡发酵,让果胶层分解,最后再水洗干净,晒干。
风味特点: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分离咖啡豆和果肉,得到更纯净的豆子。水洗豆的风味通常非常干净、明亮,酸度突出,带有花香、柑橘、茶感等精致的风味。中南美洲的咖啡多采用水洗法。

蜜处理法(Honey Process):
过程: 在水洗法的基础上,但不完全去除果胶层,而是保留一部分果胶层一起干燥。根据保留的果胶量,又分为黄蜜(Yellow Honey)、红蜜(Red Honey)、黑蜜(Black Honey)。
风味特点: 这是介于日晒和水洗之间的处理法,既有水洗法的干净,又保留了日晒法的一部分醇厚和甜感。蜜处理的咖啡豆通常带有蜂蜜般的甜感,口感顺滑,风味比水洗更饱满,比日晒更干净。

湿刨法(Wethulled/Giling Basah):
过程: 主要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使用。咖啡豆先脱皮,然后进行初步干燥,此时豆子含水量较高(约3050%),再用机器将内果皮(Parchment)一起脱掉进行干燥。
风味特点: 这种处理法产生的咖啡豆,通常风味浓厚,带有泥土、香料、烟熏的味道,酸度较低,身体感厚重,口感湿润。

4. 烘焙度(Roast Level):咖啡豆的“化学反应”

咖啡豆本身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风味是靠烘焙激发出来的。不同的烘焙度,会让咖啡豆的颜色、风味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浅烘(Light Roast):
特点: 豆子呈浅棕色,表面干燥无油光。
风味: 保留了咖啡豆最原始的产地风味,酸度明亮,花香、果香、柑橘类风味非常突出,身体感较轻。适合品鉴单品咖啡,感受不同产区的独特风味。比如埃塞俄比亚的日晒豆、肯尼亚的豆子。

中烘(Medium Roast):
特点: 豆子呈棕色,表面可能带有少量油光。
风味: 酸度和烘焙风味达到一个平衡点。咖啡豆的甜感会增加,焦糖、巧克力、坚果的香气开始显现,酸度变得更柔和,身体感也更饱满。大多数精品咖啡豆会选择这个烘焙度,既能展现产地特色,又易于接受。

中深烘(MediumDark Roast):
特点: 豆子呈深棕色,表面有明显的油光。
风味: 烘焙风味开始主导,酸度进一步减弱,苦味增加,焦糖化程度更高,风味浓郁,带有巧克力、可可、焦糖的香气,身体感厚重。适合喜欢浓郁口感的人。

深烘(Dark Roast):
特点: 豆子呈深褐色甚至黑色,表面油光非常明显。
风味: 咖啡豆本身的产地风味几乎被烘焙风味完全掩盖。主要风味是烘焙带来的苦味、烟熏味、炭烧味,口感醇厚但可能略显单薄,酸度非常低。常用于制作意式浓缩,或者作为传统风味咖啡的代表。

如何去了解和体验?

多喝!多喝!多喝!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从产区开始: 先尝试不同产区的咖啡。比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哥伦比亚、巴西、苏门答腊等,它们的风味特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关注品种和处理法: 在喝同一产区的咖啡时,尝试不同品种(如波旁、瑰夏)或不同处理法(日晒、水洗、蜜处理)的豆子,体会它们之间的差异。
选择正规的精品咖啡馆: 好的咖啡馆会有专业的咖啡师,他们能为你介绍豆子的信息,并且冲煮得当,让你品尝到豆子最真实的风味。
尝试购买不同品牌的单品咖啡豆: 选择那些标注了产地、品种、处理法和烘焙度的豆子,自己在家用手冲壶、法压壶等器具冲泡,这是最好的实践。

阅读和学习:
咖啡书籍和杂志: 有很多关于咖啡的专业书籍,从咖啡种植到杯测,都有详细的介绍。
线上资源: 关注一些知名的咖啡媒体、咖啡博主、咖啡师的分享,他们会更新很多关于咖啡豆的资讯和品鉴心得。
咖啡品鉴会(Cupping): 一些咖啡馆或烘焙商会定期举办咖啡品鉴会,这是学习咖啡风味和了解不同豆子的绝佳机会。在品鉴会上,你会被教导如何系统地品尝和描述咖啡的香气、风味、酸度、醇厚度等。

与人交流: 和咖啡师、咖啡爱好者交流,分享你的感受,听听他们的建议,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也能收获更多乐趣。

总而言之,了解咖啡豆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乐趣的过程。它就像一场探索之旅,从宏观的品种差异,到微观的风土细节,再到每一步的工艺处理,以及最后的烘焙艺术,都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祝你在咖啡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香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哎,这不是巧了吗!这题我会!


众所周知,Choker去上了一次速成班,买了一台strada咖啡机,还上了两台磨豆机,结果一杯拿铁都翻车,还开了一家咖啡厅。

上次我带着几支豆子去到Choker的咖啡厅「砸场子」;就是这次「亲切的交流」,Choker反手就把我拉黑了!


事情是这样的:

我带了很多支豆子过去,其中有四支特别一点的,分别是「粉红瑰夏」、「粉波旁」、「F1莫扎特」、「Castillo」。

我拿出粉红瑰夏跟Choker说,「这是一支哥伦比亚的粉红瑰夏,你帮我冲一下吧」。

她二话不说抢过去之后

这是不是只是一个名字;显然,她很聪明;答对了;但从粉波旁开始画风就变了。

诸如Choker问:「粉波旁的豆子为什么不是粉色的」、为什么会有赛场豆、卡斯蒂略是不是我故意叫的。

Choker说出这般话的时候,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之后我给Choker推荐了个网站「varieties.worldcoffeeresearch.org 」并对她说:这是个关于咖啡豆种的网站,几乎囊括了已经发现的阿拉比卡豆。

她接着发出了疑问:你拿过来的咖啡,不是铁皮卡的吗!

Choker说出这般话的时候,众人再次哄笑起来;店内外再次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其实我个人觉得,想要了解更多豆子的信息,更多是通过烘焙师、生豆商;至于书籍和网站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有些品种我们并喝不到。但可能你会觉得麻烦。

那么简单一点,去淘宝店看各家的详情页,一般淘宝卖豆子的上架详情页里面都会标注好。

第二就是去找各种公众号参考。

第三就是去水各种群及水各种论坛。

恰好,我最近开了个群,欢迎一起来水,咖啡问题知无不言,我卖咖啡的广告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