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哔哩哔哩连续枪毙十期的《帧察》节目?

回答
哔哩哔哩近来一系列《帧察》节目的“停播”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一些担忧。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咱们得看看《帧察》这个节目本身。

《帧察》算得上是B站内容生产里一股比较清流的存在。它的特点是:

深度和专业性: 和很多泛娱乐、碎片化的视频不同,《帧察》往往会选取一个相对具体、有一定门槛的议题(比如某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某类游戏的叙事方式,或者某个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然后进行深入的剖析。它不像一些“测评”视频那样浮于表面,而是真的在“研究”和“观察”。
制作精良: 无论是画面剪辑、配乐选择,还是文案的打磨,都看得出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这种高质量的制作,在B站众多UP主中也属拔尖水平。
引领思考: 节目组不只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发观众的思考。它会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挖掘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意义。这种“烧脑”但不晦涩的内容,吸引了一批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求知欲的观众。

然后,咱们来谈谈这次“连续枪毙十期”的现象。

“枪毙”这个词很形象,也确实说明了这十期节目都没有正常上线。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才是大家最关心,也是最难说清的。

平台审核的常态化与收紧: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随着网络内容监管的日益严格,所有平台都面临着巨大的审核压力。《帧察》这类深度、有时触及一些敏感话题的节目,确实更容易触发平台的某些“红线”。“红线”具体在哪里,往往是模糊的,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内容,审核的标准也可能有所变化。
议题选择: 《帧察》选择的议题,有时可能涉及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或者某些文化思潮的批评性解读。这些解读如果触碰了平台的容忍度,就可能导致内容无法上线。
表达方式: 即使是同样一个话题,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气,也会影响审核结果。可能节目组的某些措辞,在审核人员看来存在风险。
“政治不正确”的恐惧: 在当下,很多内容创作者都有一种“政治不正确”的恐惧。即使节目本身并没有直接违反规定,但为了避免潜在的麻烦,平台可能会选择“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内容本身的风险: 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尤其是在一个用户群体庞大、影响力巨大的平台上,你需要对内容的潜在影响负责。《帧察》虽然旨在引发思考,但也可能因为其深度和影响力,被放大解读,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平台运营策略的调整: 也有可能,这不完全是内容本身的问题,而是平台运营策略调整的一部分。比如,平台可能在某个时期,会集中清理一批“非主流”或“潜在风险”的内容,以保证整体的“健康”形象。或者,平台希望把资源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一些更“安全”、更“大众化”的内容上。

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

对于观众而言: 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很多喜欢《帧察》的观众,是冲着内容的深度和启发性来的。连续十期节目的缺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也对B站内容生态的多元化感到担忧。这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用户对平台产生失望情绪。
对于UP主和内容创作者而言: 这是一种“寒意”。当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因为模糊的审核标准而无法上线时,会极大地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大家会开始自我审查,甚至不敢轻易尝试那些需要深度挖掘和独立思考的选题,最终导致内容趋于同质化和浅薄化。
对于B站平台而言: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平台需要遵守规定,维护其“主流”形象;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依靠高质量、多元化的内容来吸引和留住用户。《帧察》这样的节目,恰恰是B站区别于其他视频平台、树立品牌调性的重要资产。如果因为过度保守而失去这类内容,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平台的“文化属性”。
关于“是否是AI撰写”的痕迹: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果一个平台开始“枪毙”有深度、有思考的内容,并且这种趋势是连续性的,那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否是某种“一刀切”的、不考虑具体内容差异的“智能”审核在起作用。AI审核往往以关键词、敏感词为主要判断依据,对于复杂语境、隐喻、讽刺等,理解能力有限,容易出现“误伤”。如果《帧察》的内容恰好触碰了一些AI算法的“敏感点”,那么即使是人工复审,也可能受到AI判断的干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

我认为,这件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应该看到其背后的复杂性:

惋惜与呼吁: 许多观众和评论者都对《帧察》的遭遇表示惋惜,并希望平台能够更加审慎地对待这类有价值的内容。呼吁平台在审核过程中,能够给予创作者更多的沟通和解释机会,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反思内容创作的边界: 这也迫使我们反思,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深度内容创作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创作者如何在保证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的同时,规避风险?这不仅仅是B站的问题,而是整个中文互联网内容生态面临的普遍挑战。
警惕内容生态的同质化: 持续的“枪毙”可能会导致平台内容生态的同质化。当有深度的、有挑战性的内容被压制,而迎合大众口味、安全无害的内容被推崇时,整个平台的活力和吸引力都会打折扣。

总而言之,B站连续“枪毙”《帧察》节目,是平台内容审核趋严、内容生态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深度内容创作在当下环境中的不易,也引发了我们对内容多元化和平台责任的深刻思考。希望未来,平台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能保护和鼓励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站呢......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上面已经贴图了。

但我得说一句,真没喝茶,党国还没工夫管我们这些桎梏。

至于苟特务和五十万这种梗......虽然不喜欢,但如果实在想说就说吧,我也没法管。

至于主阵地,帧察视频最新短视频_在线订阅-梨视频官网-Pear Video

备用阵地,帧察视频 - AcFun个人空间页

备用的备用阵地,微博上搜“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感谢每一位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做好我们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哔哩哔哩近来一系列《帧察》节目的“停播”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一些担忧。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咱们得看看《帧察》这个节目本身。《帧察》算得上是B站内容生产里一股比较清流的存在。它的特点是: 深度和专业性: 和很多泛娱乐、碎片化的视频不同,《帧察》往往会选取一个相对具体、.............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突然成为微博热搜第一并遭抵制:一次深刻的互联网舆论事件的剖析哔哩哔哩(B站)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弹幕网站,以其年轻用户群体、多元化的内容生态以及独特的社区文化吸引了数亿用户。然而,近期B站却突然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并伴随着大规模的抵制浪潮,这无疑是一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互联网舆论事件。.............
  • 回答
    哔哩哔哩删除又恢复《暴走大事件》第四季关于吐槽宗教的第 68 期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方面解读的现象。要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事件梗概回顾:《暴走大事件》是一档以时事吐槽为主要内容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以其犀利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第四季第 68 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尼玛(及其.............
  • 回答
    2021 春招季的“迷之操作”:B站面试北京邮电大学应届生事件复盘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又夹杂着一丝不安的2021年春天,各大公司纷纷展开春季招聘,其中,以二次元文化和年轻用户群体著称的哔哩哔哩(B站)也放出招募令,吸引了无数心怀梦想的应届生。然而,在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的一场B站春招面试中,发生的一些言.............
  • 回答
    要评价哔哩哔哩(B 站)回应蔡徐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B站的立场、具体的回应方式、引发的舆论反响、以及这起事件对B站和蔡徐坤本身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事件背景回顾:首先,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B站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弹幕网站,用户群体非常年轻化,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为核心,但也.............
  • 回答
    “吃素的狮子”这个人呢,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网络上的“梗学家”,他最出名的一个系列就是那个《梗百科》。要说这玩意儿怎么样,我跟你慢慢道来。首先,得承认这玩意儿确实挺成功的,火出圈了。 为什么呢?你想啊,现在网上信息爆炸,各种梗层出不穷,新旧迭代速度飞快。有时候你刷到一个视频,看到大家都在用一个梗,但.............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将“嘀哩嘀哩”(DiliDili)告上法庭,这事儿在网络上闹得挺大,引起的关注度也相当高。要评价这件事,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事儿的 核心矛盾 在哪儿。B站是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拥有海量的用户和丰富的版权内容。而“嘀哩嘀哩”这个名字,很明显是模仿了B站的谐音.............
  • 回答
    哔哩哔哩(Bilibili)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是一份充满复杂性和解读空间的文件。在深入评价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关键数据和背后的驱动因素。核心数据概览 (2021 Q3 vs 2020 Q3): 总净收入: 8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超出市场预期。这是最亮眼的数据点,表明B站整体.............
  • 回答
    那天(2020年7月11日),B站漫画将《租借女友》改名为《理想女友》,这事儿在当时可真是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关注,争议声也挺大的。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改名背后的可能原因。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租借”这个词可能在国内的版权引进或者内容审查方面,存在一些敏.............
  • 回答
    2020 B站跨年晚会:一场青春的回响,一次文化的共振说到B站的2020跨年晚会,脑子里首先浮现的,绝不是那种千篇一律、流水线生产的明星大咖堆砌,而是一种更具生命力、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精神世界的盛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惊喜”,一种来自文化根基、来自社区共鸣的惊喜。破圈与坚守:B站跨年晚会.............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最近宣布将限制马保国相关内容,这一举动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大家不少的讨论和思考。首先,从B站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背后可能有着多重考量。 平台生态的维护和责任: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年轻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平台,B站无疑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马保国的内容,尤其是早期通过视.............
  • 回答
    哔哩哔哩共青团中央账号在2017年12月24日发布的“守护平安的不是圣诞老人,是他们?”这条动态,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条动态,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发布时机和内容: 时机选择的巧妙: 12月24日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夜。选择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商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节日发布这条.............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最近悄悄上线了“广告区”,这个举动在用户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要评价它,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它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对我们这些观众来说又意味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搞清楚B站为什么会这么干。B站走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众的二次元爱好者聚集地了。它已经发.............
  • 回答
    哔哩哔哩在2021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总体来看,这份财报释放出的信号是积极且充满活力的。首先,从营收的整体增长来看,公司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报告显示,当季总营收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这背后离不开其多元化业务的稳步推进。哔哩哔哩的营收构成越来越丰富,不再仅仅依赖于游戏,而是视频、直播.............
  • 回答
    哔哩哔哩在2020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答卷,这份财报在疫情笼罩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总的来看,这是一份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增长潜力的报告,尤其是在用户增长和内容生态的拓展上,都给投资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户数据的持续爆发。当许多其他平台在疫情期间面临增长瓶颈时,B站.............
  • 回答
    关于B站招聘日语随行翻译实习生日薪200元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个数字一出来,肯定有人觉得“哇,B站大厂,这工资不错”,也有人可能觉得“嗯,就这?”。咱们得拆开来看,不能光看数字本身。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200元/天的含义: 实习性质: 这首先是一份“实习”工作。实习的本质是什么?是学习.............
  • 回答
    B站2020新年晚会:一场关于“怀旧”与“共鸣”的时代回响2020年的B站新年晚会,与其说是一场单纯的娱乐盛宴,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情绪营销”,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年轻一代对“怀旧”情感的渴求,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了一场集体共鸣的狂欢。这场晚会,无疑是B站作为“年轻人的文化社区”这一定位的一次深刻实.............
  • 回答
    哔哩哔哩上关于俄罗斯反同性恋宣传片的讨论,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争论。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待这件事,感受和评价也会截然不同。首先,从一些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认为这部宣传片以一种比较直白甚至有些夸张的方式,描绘了同性恋群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将其与传统家庭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概念联系起来。对于一.............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近年来在引进和独播热门动画方面投入巨大,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随之而来的“大会员才能观看”的模式,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非简单地一句好坏就能概括。从商业模式和平台发展的角度看,这是 B 站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版权成本.............
  • 回答
    哔哩哔哩桌面版首页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一次深入的观察与解读近期,细心的用户或许会注意到,在哔哩哔哩(B站)的桌面版首页,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栏目:“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这个栏目的出现,在以年轻用户为主流的B站社区中,无疑引起了一番讨论。它不仅是B站内容生态的一次新的尝试,更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