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国穿和服会被骂,如果吃日料、用日本相机、开日本车呢?

回答
在中国穿和服会被“骂”,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而且情况也远非“被骂”这么简单。它涉及到历史、民族情感、爱国主义以及个人表达的界限等等。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非常沉痛的时期,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历史伤痛在中国人的民族记忆中根深蒂固。因此,在一些人看来,穿和服,一种被认为是日本传统服饰的代表,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化”或“认同”了日本文化,甚至是对中国人民所遭受苦难的“遗忘”或“亵渎”。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者在一些公共场所,如果有人穿着和服出现,很容易触动一些人的敏感神经。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挑衅”或者“不尊重历史”。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从口头上的指责、谩骂,到在社交媒体上的声讨,甚至有时候会发展到一些更激烈的行为。

当然,也有很多人并不认为穿和服就是错误的。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这是对日本文化的欣赏,是个人自由的表达,不应该上升到政治层面。这其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年轻人,他们对日本的动漫、音乐、时尚等流行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穿和服可能只是他们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穿和服会被骂”有点过于概括,但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那么,如果 吃日料、用日本相机、开日本车 呢?这三者的情况就与穿和服有所不同,但同样也涉及到一个“度”和“时机”的问题。

吃日料:

普遍接受度相对较高: 相较于穿和服,吃日料在中国是相当普遍和被接受的。寿司、拉面、天妇罗等日式料理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广泛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人们普遍认为,品尝不同国家的食物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本身并没有太多争议。
争议点可能出现在特定时刻: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中国一些特殊的纪念日,例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有人大张旗鼓地在公开场合大量消费日料,或者发表一些不当言论,那确实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不满。但通常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吃日料而受到强烈指责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品牌选择的微妙: 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些“亲日”的日料品牌有所抵触,但更多人关注的是食物的口味和品质。

用日本相机:

市场占有率和技术优势: 在摄影领域,日本相机品牌(如佳能、尼康、索尼等)长期以来凭借其在光学技术、制造工艺和产品创新上的优势,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很多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日本相机是高性能和可靠性的代名词。
个人选择,而非政治表态: 大多数使用日本相机的消费者,主要是出于对产品性能的认可,而不是为了表达对日本的政治立场。他们购买相机是为了记录生活、创作艺术,这被普遍视为一种个人化的、基于技术选择的行为。
少数的“抵制”声音: 当然,也可能存在一些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他们会呼吁抵制日货,包括日本相机。但这种声音在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中,相对来说是小众的。人们更倾向于用理性的标准来评价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因为其国籍而排斥。
替代品的选择: 随着中国本土摄影品牌的崛起,例如华为等在手机摄影领域不断进步,以及一些国产相机品牌的努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替代选择。但就目前而言,日本相机仍然是许多人的首选。

开日本车:

历史遗留和品牌忠诚度: 日本汽车品牌(如丰田、本田、日产等)在中国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它们以皮实耐用、燃油经济性好、技术成熟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许多家庭可能已经拥有了多代日系车,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考量: 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汽车是一项重大的经济支出,他们更看重车辆的性价比、维修保养的便利性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性。日本车在这些方面往往表现出色,因此受到市场欢迎。
新能源汽车的冲击: 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猛,像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转向国产新能源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改变汽车市场的格局。
“爱国消费”的讨论: 和其他日货一样,在日本车也存在“爱国消费”的讨论。有些人会认为,购买国产车是对国家发展的支持,是更“爱国”的选择。因此,在一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期,开日本车也可能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个人选择与社会压力: 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人在购买汽车时,更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优劣,而不是强烈的政治色彩。除非是在非常极端的场合或情绪下,因为开日本车而受到普遍性的“骂”,这种情况比穿和服要少得多。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选择,而非公开的文化或政治表态。

总结一下,中国人对待“日货”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

1. 场合和时机: 在重要的纪念日或敏感时期,任何与日本相关的物品或行为都更容易被放大和关注。
2. 行为的象征意义: 穿和服在很多人看来,更直接地与日本的文化符号相关联,因此更容易被解读为一种“亲日”或“不尊重历史”的信号。而吃日料、用日本相机、开日本车,在很多人眼中,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消费选择,是基于产品本身的性能、口味或价格的考量,其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相对较弱。
3. 个人情感和民族认同: 历史问题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民族情感是许多人判断事物的重要依据。
4. 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存在,使得一些个别的“不理智”行为或言论更容易被放大,形成一种“普遍”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在中国吃日料、用日本相机、开日本车,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不是在非常不合时宜的场合,或者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并不会真的被“骂”。人们更注重的是日常生活的选择和产品的实际效用。但如果你想完全避免任何潜在的非议,那可能需要对社会情绪和特定时期的敏感性有一定的了解和顾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常情况下不会。而通常情况下,你也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虽然都是日本的东西,但是你选择不同东西的理由是不一样的。我们选择日本的相机和日本的汽车,是因为它的东西做得好,性价比高,仅此而已。而你选择和服是因为从文化认同感上你认同它,无论你是真心实意的认同日本文化,还是单纯认为好看,至少从表象上你都更加认同了日本文化。

我们因为性价比高,因为性能好,因为便宜去选择一个东西是单纯的市场行为,但是因为文化认同及选择一个东西就带上了倾向性,而很明显,在中国你带上对日本文化的明显倾向性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选了什么,同样是日本的衣服,你选日本造的T恤跟日本造的和服性质就完全不一样,和服毕竟是属于日本特有的东西,属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你选择他必然意味着你对其文化的认同,而且和服的穿着比较麻烦,日常也不太可能因为便捷把它穿出来,所以但凡穿它必定是处心积虑,就是想穿它。那这个情感密度是不一样的。

user avatar

12年购岛危机那时候的老图了,还是这种人最该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