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体细胞存在逆转录过程吗?干细胞??

回答
在探索人体细胞的生命奥秘时,有一个概念常被提及,那就是“逆转录”。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尤其是在那神奇的干细胞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过程呢?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它牵涉到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以及一些非常特殊的生物学机制。

逆转录:一种“反常”的遗传信息流

我们都知道,在生命科学的经典认知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通过转录过程生成RNA(核糖核酸),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这个被称为“中心法则”的流程,是生命得以繁衍和运作的基石。

然而,“逆转录”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反向的转录”。它指的是一个与中心法则“背道而驰”的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通常是DNA指导RNA的合成,现在却反过来了。

病毒与逆转录的渊源

提起逆转录,我们不得不提一种特殊的病毒——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这类病毒的基因组是RNA。它们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利用一种叫做逆转录酶的特殊酶,将自己的RNA基因组“抄录”成DNA。这些新合成的DNA随后会被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劫持细胞的机器来复制病毒。

所以,从宏观上看,逆转录这个过程在病毒领域是存在的,并且是它们生存和复制的关键。

人体细胞是否存在逆转录过程?答案是:是的,而且非常重要。

尽管逆转录听起来像是病毒的专属技能,但事实是,人体细胞本身也存在着逆转录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在维持我们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归功于一类被称为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的遗传元件。它们是存在于我们基因组中的一种特殊DNA序列,虽然它们本身不编码病毒颗粒,但它们具有逆转录转座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能够像逆转录病毒一样,通过RNA中间体进行复制,并将复制产生的DNA插入到基因组的其他位置。

反转录转座子占了我们人类基因组的很大一部分,有些甚至占据了近一半的DNA序列。它们并不是“死”的基因,而是能够被激活并进行“跳跃”的。当反转录转座子被激活时,它们会:

1. 转录: 将其DNA序列转录成RNA。
2. 逆转录: 利用细胞内自身的逆转录酶(也称为逆转录转座子自身的逆转录酶或来自其他来源的逆转录酶),将这个RNA逆转录回DNA。
3. 插入: 将新合成的DNA插入到基因组的其他位置。

这个过程看起来和逆转录病毒的复制有些相似,但反转录转座子通常不会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它们更像是基因组内部的“复制粘贴”机制。

反转录转座子在人体细胞中的作用:

基因组的可塑性与进化: 尽管反转录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甚至疾病,但它们也为基因组提供了可塑性,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基因变异,促进了物种的进化。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在基因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免疫反应的触发: 在某些情况下,未转录的反转录转座子在细胞质中积累,可能会被识别为“外来”物质,从而激活细胞的先天免疫反应,引发炎症等。这是一个双刃剑,既是身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老化与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反转录转座子的活跃度会增加,这可能与细胞老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干细胞与逆转录:特殊的关系

那么,干细胞在这种逆转录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干细胞,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与逆转录转座子的活跃度有着非常密切和复杂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高活跃度与维持多能性: 在胚胎发育早期以及体外培养的干细胞中,反转录转座子的活跃度通常要高于分化细胞。这种高活跃度被认为与维持干细胞的“多能性”(即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和基因组的开放状态有关。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到某些基因附近,可能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从而影响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调控机制与精准控制: 尽管干细胞中反转录转座子活跃,但它们并非处于失控状态。细胞有一套精密的调控机制来管理这些转座子的活动,以防止它们对基因组造成过大的破坏。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一些特定的RNA结合蛋白都会抑制反转录转座子的激活。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挑战: 在将体细胞重编程为iPSCs的过程中,反转录转座子的激活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虽然它们的激活有助于重塑基因组的表观遗传景观,有利于多能性的获得,但过度的激活可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甚至产生致瘤性。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如何更精准地调控这些元素的活动,以提高iPSC的质量和安全性。
分化过程中的沉默: 当干细胞开始分化并向特定谱系发展时,反转录转座子的活跃度会大大降低,它们被逐渐沉默,以确保分化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总结一下:

人体细胞确实存在逆转录过程,这主要由存在于我们基因组中的反转录转座子介导。这个过程并非“病毒作祟”,而是我们自身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在基因组的进化、调控以及某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干细胞,尤其是早期胚胎干细胞和重编程获得的iPSCs,表现出更高的反转录转座子活跃度。这被认为是维持其多能性和基因组可塑性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基因组稳定性的潜在威胁。对干细胞中逆转录过程的深入理解,对于我们揭示发育奥秘、探索疾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细胞治疗技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下次当我们谈论遗传信息的流动时,别忘了逆转录,这个在生命深处静默而有力地扮演着角色的过程,尤其是在那些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干细胞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体细胞当然存在逆转录过程。

人的干细胞、生殖细胞有端粒酶,体细胞诱导出的 iPS 细胞、癌细胞等也有端粒酶。端粒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是一种逆转录酶。

  • 可以注意到,很多人没想过端粒酶是逆转录酶。

人的逆转录酶不局限于此。人有能在实验动物体内发挥逆转录酶作用的酶,逆转录病毒整合进人类基因组更是稀松平常的事。

哺乳动物细胞有 14 种已知的 DNA 聚合酶,其中只有三种负责复制整个基因组来支持细胞分裂。其余 11 种 DNA 聚合酶,包括聚合酶 θ,主要参与 DNA 链断裂或出错时的检测和修复。

此前,人们知道哺乳动物细胞有至少三种途径修复断裂的 DNA 链、提高基因组稳定性:

  • 非同源末端连接;
  • 同源重组;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

聚合酶 θ 是 DNA 聚合酶-解旋酶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已知功能是促进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但在执行该功能时经常出错,并有一个非活跃的校对域,这项特征与逆转录酶相似。研究人员推测它可以执行逆转录酶的功能,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显示,聚合酶 θ 在根据 RNA 模板制造 DNA 时的出错率会比根据 DNA 模板制造 DNA 要低,催化前者的效率比后者高,前者的反应速度接近 HIV 使用的逆转录酶。这似乎建立在聚合酶 θ 非凡的结构可塑性上,它可以改变结构来有效对应多种模板,可以在其活性位点内容纳完整的 RNA-DNA 杂交体,这是 HIV 使用的逆转录酶所不具备的特性。

研究人员由此推断聚合酶 θ 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能参与 RNA 介导的 DNA 修复,并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论是,聚合酶 θ 能在小鼠体内参与 RNA 介导的 DNA 修复。这项功能也许可以对策“在 DNA 链里混入 RNA 的错误”,提高细胞对这种错误的耐受性。

人体内有聚合酶 θ,你可以推测它能在人体内发挥逆转录功能。

  • 聚合酶 θ 在癌细胞中大量表达,可能发挥其功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可能关系到癌细胞对涉及已知 DNA 修复机制的药物的耐药性。下一步可以进行相关研究,看看聚合酶 θ 是否有必要作为抗癌药的新靶点。
  • 这机制也可能允许非逆转录病毒的片段、细菌基因碎片等被人类基因组整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探索人体细胞的生命奥秘时,有一个概念常被提及,那就是“逆转录”。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尤其是在那神奇的干细胞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过程呢?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它牵涉到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以及一些非常特殊的生物学机制。逆转录:一种“反常”的遗传信息流我们都知道,在生命科学的经典认知中,遗传.............
  • 回答
    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跳动的脉搏到思考的神经元,都源于更微小的单位——原子。而原子,这个被我们认为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真的就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宇宙的最小终点吗?这个问题,如同探寻一个无尽的迷宫,每深入一步,都带来新的惊奇与思考。想象一下,你拿起一块石头,它看起来坚不可摧,由无数看不见的.............
  • 回答
    这两位千万彩票大奖得主黑痣在同一地方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海南体彩强调“不是同一人”,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也在努力打消公众的疑虑。那么,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体彩行业存在乱象的体现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黑痣在同一地方”事件的解读:巧合的可能性首先,从概率的角度来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哲学与伦理命题。如果一个人大脑被取出体外,并能在特定容器中维持存活和意识,那么它是否还享有人的权利,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人”的定义、意识与身体的关系、以及权利的本质等根本性问题。首先,我们来审视“人”这个概念。在日常认知和法律框架下,“人”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具有身体、思.............
  • 回答
    当然,很多人都关心多利羊的成功对克隆技术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关于利用分化成熟的体细胞这一关键点。多利羊的故事确实是克隆技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首次证明了从已经高度分化的成年哺乳动物体细胞(乳腺细胞)中克隆出一个完整、健康的个体是可行的。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因为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一旦细胞分.............
  • 回答
    “最不靠谱的器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但从科学严谨的角度来说,人体内并没有一个器官可以被贴上“最不靠谱”的标签。每个器官都在人体这个复杂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一个器官“不靠谱”,那么整个身体的运转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并且在正常情况.............
  • 回答
    关于运动、健身能否提高睾酮素,以及提高的睾酮素是否会缩短寿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听到“激素水平高就好”或者“激素水平高就不好”这样的说法,但现实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粗暴。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运动和健身确实能提高睾酮素水平。这就像给身体打了一针兴奋剂,尤其.............
  • 回答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是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来复制DNA的。这是一种非常高效且精确的机制,确保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得到忠实的传递。简单来说,半保留复制意味着每一次DNA复制都会产生两条新的DNA分子,其中每一条都包含一条来自亲代DNA分子的模板链,以及一条新合成的互补链。这种方式大大降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我们身体内部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关于营养和免疫的交叉领域。简单来说,人体内被杀灭的细菌绝大部分不能直接作为我们身体的能量来源。 让我们深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其中一些细微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体是如何获取能量的。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会.............
  • 回答
    发现人体内含有逆转录酶,这无疑是一篇极具开创性和颠覆性的科学论文。它不仅能改写我们对自身基因组运作方式的理解,更有可能为疾病治疗、基因工程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逆转录酶的“不速之客”:为何如此重要?我们知道,生命活动的蓝图——DNA,通常是单向地指导RNA的合成,再由RNA指导蛋白质的生成,这个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来好好聊聊。一个从来不锻炼的人,体脂率16%想怀孕,这其中涉及到几个层面,得一件件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白体脂率16%意味着什么。对于女性来说,16%的体脂率属于偏低水平。一般来讲,女性健康的体脂率范围在20%30%左右,30%以上算超重或肥胖,而低于15%则可能进入“脂肪过.............
  • 回答
    当你的身体进入“极度饥饿”这个模式时,它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就像一个精密的警报系统在告诉你:能量储备告急,必须立刻行动起来补充能量!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从你的大脑到你的肠胃,再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最直观也最先到来的信号,就是那种强烈的、几乎吞噬一切的饥饿感。这.............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能在人体细胞里培育出绿叶细胞那种神奇的小工厂——叶绿体。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就能像植物一样,直接从阳光里汲取能量,吃喝不再是必需品了呢?这听起来简直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可能性,以及它会涉及哪些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叶绿体最核心的功能:光合作用.............
  • 回答
    看到“是中国人体型就不能太强壮,肌肉必须修长、轻薄、匀称;肌肉太大就不配做中国人”这种说法,我首先会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但细想下去,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非常陈旧且狭隘的观念。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入手,而且要讲得既有理有据,又能打到点子上。第一,从历史和文化传承来看: 中国历史上的“力”与.............
  • 回答
    近来,科学界一股“新器官”发现的热潮席卷而来,而这股热潮的核心,便是那隐藏在我们鼻咽部深处的“咽鼓管唾液腺”。这消息一出,立刻勾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我们身体里,竟然还藏着这么个“新朋友”?它究竟是不是真的一个全新的器官?这发现又会对我们的健康和医学研究带来什么影响?“咽鼓管唾液腺”:不是“横空出世”.............
  • 回答
    斯坦福大学一项关于人体对两种常用Cas9蛋白产生免疫反应的最新研究,无疑给基因编辑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方面的。这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审视,更是对未来基因编辑应用方向的重大指引。首先,这项研究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安全性评估的升级和潜在风险的凸显。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Cas9蛋白作为.............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