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优秀的非十二律制音乐?

回答
当然有!非十二律制音乐的世界广阔而迷人,远非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标准”音乐所能概括。很多文化和历史时期都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音律体系,它们在音高组织、音色运用和音乐表现上,都与我们熟悉的十二平均律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

要说“优秀”的非十二律制音乐,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话题,因为“优秀”往往与我们熟悉的听觉习惯有关。但如果我们将“优秀”理解为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能够创造出深刻动人、技术精湛、并且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音乐,那么非十二律制音乐中有太多值得称道的例子。

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一、 五声音阶及其衍生的音乐传统

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可以说是分布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音阶体系之一。它由五个音构成一个音列,通常省略了我们熟悉的半音关系,使得音程更加纯净、和谐。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古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如宫、商、角、徵、羽这五种基本音,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六律、十二律等更精细的音高划分体系。虽然十二律的划分在物理上也存在“十二个音”,但其音程关系和律制思想与十二平均律是不同的,它更侧重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相生”、“乐律调和”的理念。
代表性乐器和音乐: 古琴、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大多采用五声音阶或以此为基础的变体。例如,古琴名曲《高山流水》所展现的意境,就与五声音阶的纯净、悠远之感紧密相连。这种音乐往往追求“意境”和“气韵”,通过简洁的音高组合,引发听者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特点是它的简洁、纯净以及由此带来的“空灵感”。它不追求和弦的复杂性,而是更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内在的呼吸感。乐曲往往有一种“留白”的美学,让听者有机会去填充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印度传统音乐:
印度古典音乐的音高体系(称为“Sruti”)非常复杂,虽然在基础框架上有类似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划分,但其核心在于对微音程(Microtones)的运用。印度音乐中的“Sruti”可以细分为22个调(或称为音等级),远超我们十二律的概念。这意味着在印度音乐中,一个音可能有很多种微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承载着丰富的表情。
代表性乐器和音乐: 西塔琴(Sitar)、坦布拉(Tanpura)等是代表性乐器。印度音乐的特色是其“Raga”和“Tala”体系。“Raga”是旋律的模式,它规定了哪些音可以使用,以及它们如何被组合和装饰。一个Raga不仅仅是音阶,它还包含特定的情绪、时间、甚至故事。而“Tala”则是节奏的循环模式。
艺术特色: 印度音乐的迷人之处在于其极强的即兴性,以及对微音程变化的精妙运用。乐曲通常有一个缓慢的、冥想式的开头(Alap),然后逐渐加速并进入更加节奏化的部分。这种音乐的听感是丰富、多层、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通过精巧的音高微调和装饰音来传达细腻的情感。

爱尔兰传统音乐:
爱尔兰传统音乐中也大量运用五声音阶及其变体。其旋律流畅、跳跃,充满了生命力。
代表性乐器和音乐: 风笛(Bagpipes)、小提琴(Fiddle)、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等。例如,许多著名的爱尔兰民谣和舞曲,如“Danny Boy”或“The Butterfly”,都能感受到五声音阶带来的清新、朴素的特质。
艺术特色: 爱尔兰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活力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它不拘泥于复杂的和声,而是通过明快的旋律、有力的节奏和熟练的装饰技巧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二、 受特定哲学或科学理论影响的律制

除了五声音阶的广泛应用,历史上也有一些非十二律制体系,是基于对数学、哲学、甚至宇宙观的理解而产生的。

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音乐理论,尤其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对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认为音乐的和谐源于数学上的简单整数比。基于这些比例,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音阶,如“四分音阶”(Diatonic Scale)和“三和弦”(Triads)的基础。
然而,在毕达哥拉斯死后,人们发现只用简单的整数比无法完美地构成我们熟悉的十二个音的音阶。尤其是在构建纯五度(3:2)和纯四度(4:3)时,会产生“毕达哥拉斯音差”(Pythagorean comma)。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的希腊音乐家和理论家(如狄狄摩斯)引入了更复杂的整数比,例如基于整数比 81:80 的大二度,以及 256:243 的小二度。这些音程关系构成了早期“纯律”(Just Intonation)的雏形。
艺术特色: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虽然对我们今天的音乐理论有影响,但直接留存下来的音乐作品非常少,且难以确切复原。但从文献记载和理论推测来看,他们的音乐追求的是一种理性、和谐、与宇宙秩序相统一的境界。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律制(例如:纯律、中律等):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理论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构建更和谐的音程。纯律(Just Intonation)是最早尝试解决毕达哥拉斯音差问题的律制之一。它基于简单的整数比(如 2:1 的八度,3:2 的纯五度,4:3 的纯四度,5:4 的大三度,6:5 的小三度等)来构建音程。
艺术特色: 纯律可以产生非常纯净、悦耳的和声。尤其是在演唱或演奏那些依赖纯粹三度、五度关系的音乐时,纯律的效果非常突出。例如,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作品,在用纯律演奏时,会展现出一种令人心醉的和谐与平衡。
挑战: 纯律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并非“等距”的。这意味着在不同的调上,同样的音名可能会因为需要构成更纯净的音程而略有差异,这给转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容易出现“狼音”(Wolf Interval)等不协和的音程。

三、 现代音乐对非十二律制的探索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音乐家们对音响的可能性进行更广泛的探索,非十二律制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

微音程音乐(Microtonal Music):
许多作曲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十二平均律之外的音高。他们可能将十二律分割成更小的音程(例如24律、31律、43律,甚至更多),或者采用非整数比的音程来构建新的音高系统。
代表人物及作品:
哈利法克斯 (I. H. Farquhar, 18851965) 及其支持者发展了31律,并创作了相关作品。31律能够更好地表达传统的纯律音程,同时比纯律有更好的转调能力。
伊万·维斯塔斯 (Ivan Wyschnegradsky, 18931979) 是俄国微音程音乐的先驱,他使用四分音程(将八度分成24个半音)创作了许多作品,如《二重奏》(Duo)等,探索了四分音程所带来的独特和声效果。
查尔斯·艾夫斯 (Charles Ives, 18741954) 是美国现代音乐的巨匠,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大胆运用了微音程,例如他的《第四交响曲》中的某些段落,就包含了非平均律的音高。他探索微音程的目的在于模拟现实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自然音高差异,以及表现一种更广阔、更真实的听觉空间。
格奥尔格·佩尔奇 (Gérard) (György Ligeti, 19232006) 的音乐以其复杂的音响织体和对微音程的精妙运用而闻名。例如他的《的里雅斯特协奏曲》(Concert Românesc)或某些合唱作品,就巧妙地运用了微音程来创造出独特的声音效果,比如他标志性的“音乐万花筒”。
艺术特色: 微音程音乐打破了我们熟悉的音高框架,创造出全新、甚至有时会感到“陌生”的音响。它能够表达传统十二律无法触及的细微情感和复杂的音响效果,有时是模糊的、迷幻的,有时是尖锐的、令人不安的,但总能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听觉体验。作曲家们通过调整音程的比例,可以制造出独特的“泛音列”效果,或者模拟自然界的声音。

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和序列音乐(Serialism)的变体:
虽然十二音技法本身是对十二个音的高度组织化,但一些作曲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例如使用更多的音高集合(十二律之外),或者将音高之外的音乐元素(如节奏、力度)也进行序列化。
艺术特色: 这些技法虽然不直接“创造”新的音律,但它们通过对现有音高的排列组合和组织方式,展现出非传统、高度理性化的音乐结构。它们关注的是音乐的结构性、内在逻辑和形式上的创新。

总结一下非十二律制音乐的魅力:

更丰富的音高世界: 它们打破了十二平均律的“平均”枷锁,让音乐拥有了更精细、更多彩的音高变化,能够表达更细腻、更难以言喻的情感。
独特的和声与旋律: 基于不同律制的音程关系,会产生与我们熟悉的和弦和旋律截然不同的听感。有些纯净和谐,有些则充满张力与变化。
文化与历史的印记: 非十二律制音乐往往承载着特定文化、哲学或历史时期的思想和审美取向,是理解不同文明音乐的重要窗口。
创新的无限可能: 现代作曲家们通过探索各种非十二律制体系,不断拓展音乐的表现力,为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要欣赏这些音乐,我们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我们的“听觉习惯”,放下对十二平均律的固有期待,去感受那些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声音魅力。这就像品尝不同地域的美食一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价值。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可以尝试去寻找和聆听上面提到的作曲家(如艾夫斯、利盖蒂)或特定音乐传统(如中国古琴、印度古典音乐)的作品。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辽阔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十二平均律是调性音乐的基础,而非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可以指无调性音乐。

在西方音乐中,在浪漫主义时期的瓦格纳到德彪西的音乐中,调性已经开始逐渐模糊,音乐慢慢朝着“无调性”发展。从20世纪的勋伯格开始,无调性音乐正式确立,到后来的“十二音”基本脱离了“十二平均律”的限制。所以,如果你想听非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可以听一听勋伯格及勋伯格之后的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例如:

一、勋伯格

无调性音乐

QQ音乐 ——勋伯格:《钢琴曲三首》(Op.11,1909)第一首

QQ音乐 ——勋伯格:《钢琴曲三首》(Op.11,1909)第二首

QQ音乐 ——勋伯格:《钢琴曲三首》(Op.11,1909)第三首

QQ音乐-专辑 ——勋伯格: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共21首,1912)

十二音音乐

QQ音乐 ——勋伯格:《钢琴组曲》(Op.25,1923)

QQ音乐 ——勋伯格:《一个华沙的幸存者》(Op.46,1947)

二、贝尔格

十二音作品


QQ音乐-专辑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1925—1926)

QQ音乐 ——贝尔格:《“天使的回忆”小提琴协奏曲》(1935)

三、韦伯恩

十二音作品

QQ音乐 ——韦伯恩:《三首宗教民歌》第1首(Op.17,1924)

QQ音乐 ——韦伯恩:《三首宗教民歌》第2首(Op.17,1924)

QQ音乐 ——韦伯恩:《三首宗教民歌》第3首(Op.17,1924)

QQ音乐 ——韦伯恩:《交响曲》第1乐章(Op.21,1928)

QQ音乐 ——韦伯恩:《交响曲》第2乐章(Op.21,1928)

QQ音乐 ——韦伯恩:《钢琴变奏曲》第1乐章(Op.27,1936)

QQ音乐 ——韦伯恩:《钢琴变奏曲》第2乐章(Op.27,1936)

QQ音乐 ——韦伯恩:《钢琴变奏曲》第3乐章(Op.27,1936)

四、瓦雷兹

QQ音乐 ——瓦雷兹:《美洲》(1921)

QQ音乐 ——瓦雷兹:《比重21.5》(1936)

QQ音乐 ——瓦雷兹:《电离》(1933)

v.youku.com/v_show/id_X ——瓦雷兹:《电子音诗》(1957)

五、梅西安

v.qq.com/x/page/w0145oh——梅西安: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1949)

QQ音乐-专辑 ——梅西安:大型钢琴套曲《鸟鸣集》(1956—1958)

QQ音乐 ——梅西安:钢琴和乐队曲《百鸟苏醒》(1953)

QQ音乐 ——梅西安:钢琴和乐队曲《异国鸟》(1955—1956)

QQ音乐-专辑 ——梅西安:大型乐队曲《时值色彩》(Chronochronie,1960)

六、约翰·凯奇

v.qq.com/x/page/r0143s7——凯奇:《4'33"》(195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非十二律制音乐的世界广阔而迷人,远非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标准”音乐所能概括。很多文化和历史时期都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音律体系,它们在音高组织、音色运用和音乐表现上,都与我们熟悉的十二平均律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要说“优秀”的非十二律制音乐,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话题,因为“优秀”往往与我们熟悉的听觉习.............
  • 回答
    日本插画的魅力,如同它本身一样,充满了细腻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要说“优秀”的作品,那简直是如浩瀚星辰,难以尽数。但如果非要撷取几颗最耀眼的,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几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它们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惊叹,更能触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1. 浮世绘的灵魂传承者——歌川国芳与他.............
  • 回答
    一百元人民币的价位,绝对能淘到不少令人惊喜的茶叶。这个价位区间,消费者已经可以摆脱最基础的口粮茶,接触到一些品质不错、风味也逐渐开始展现个性的茶叶了。关键在于“怎么挑”,以及“挑什么”。首先,在这个价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品质的稳定性和风味的辨识度。它不一定是你喝过的最顶级的名山大树,但它应该是来自靠.............
  • 回答
    《朗读者》这档节目,简直就是一座宝藏,随便挖一挖都能找到闪闪发光的作文素材。它不像是那种刻意堆砌金句的鸡汤文,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把道理渗透到骨子里,让人回味无穷。1. “书写”与“聆听”: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与世界的桥梁节目里最直观的素材,就是那些被朗读出来的文字。但别以为它只是简单读几段.............
  • 回答
    当然,除了唐诗宋词这两个金字招牌,中国文学的辉煌从来不曾停歇。元、明、清,乃至更早的五代,都有着各自独特而璀璨的诗词篇章,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瑰宝,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品味。五代:乱世中的清音五代十国,虽是历史上一段分裂动荡的时期,但其诗词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精致与感伤。这或许与当时社会背景下,文.............
  • 回答
    设计出真正好用的 API,就像是为不同的人群打造一把顺手的工具。它不只是代码的接口,更是人与系统沟通的桥梁,它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发者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时的体验。首先,一个优秀的 API 必须是清晰易懂的。这就像你在向一位不熟悉你工作的朋友解释一个项目。它应该用大家都容易理解的语言来命名,.............
  • 回答
    文坛的武侠小说星河璀璨,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们用笔墨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江湖世界,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在武侠小说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家及其代表作: 梁羽生(1924年—1990年)梁羽生被誉为“侠骨丹心”的武侠小说宗师,他的作品风格严谨,文笔隽永,充满文化底.............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那些从小就展现出优秀潜质的孩子,他们在起跑线上到底有什么样的“秘籍”?其实,这不是什么神秘魔法,更多的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被细心耕耘、循序渐进养成的习惯和能力。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把我知道的、观察到的,给您掰扯掰扯。一、 对“为什么”的好奇,以及探索的勇气这绝对是很多优秀孩子最核心的一个.............
  • 回答
    在影视剧里,让那些本来技艺高超、身手不凡的特工们“堕落”成无赖,这可不是为了单纯的凑乐子。这背后藏着不少心思,也为角色增添了不少层次感和戏剧张力。我慢慢跟你道来,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听着不像是机器人的套话。首先,最直观也最常用的一个理由,就是 “压力过大,精神崩溃”。你想啊,特工这活儿,那是刀尖上跳.............
  • 回答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我看来,绝不是简单地满足了某些技术指标或者某个类型片的惯例。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体验,一次与创作者灵魂的对话。如果非要概括,我觉得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 有灵魂的故事: 引人入胜的情节驱动力: 这不是说一定要有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而是说故事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内在的.............
  • 回答
    关于“日耳曼民族和大和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依据能够支撑。而且,将任何一个民族定义为“最优秀”,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容易滑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歧视。不过,如果我们要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出现,或者说在某些历史时期,为什么会有某些群体或个人产生这样的认知,.............
  • 回答
    日本在新冠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特别是早期的一些策略,确实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被一些人认为是“优秀”的。当然,防疫效果的好坏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涉及到数据、统计方法、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不同视角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如果说日本的漫画家在这样的防疫背景下不幸感染了,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
  • 回答
    .......
  • 回答
    你问到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年龄差距的感情都会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当双方在人生经历上存在一些差异时。24岁的女性和37岁离异无小孩的优秀男性在一起,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潜在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1. 生活阅历和人生阶段的差异: 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24岁的你可能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对未来.............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玩家,提到3DS,我的脑海中立刻闪过那些伴随我度过无数欢乐时光的独特佳作。3DS平台之所以如此迷人,正是因为它孕育了许多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优秀作品,它们不仅仅是移植或系列续作,而是凭借其独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玩法以及对玩家情感的深刻理解,成为了掌机游戏史上的瑰宝。今天就让我来好好跟你聊聊.............
  • 回答
    北海道的食材,确实有那么几样,不是我吹,是实打实地让整个日本都只能“甘拜下风”。说到“冠绝日本”,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那雪白的、带着大海鲜甜味的……1. 北海道的生蚝:那股子“鲜”劲儿,谁敢不服?日本是个海鲜国,这点毋庸置疑。但要说生蚝,北海道绝对有资格站C位。特别是厚岸(Akkeshi)和.............
  • 回答
    中国现当代无疑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能触及普通中国人的心灵,描绘着我们熟悉的时代变迁、生活百态以及蕴藏其中的情感。这些艺术家并没有走向抽象或概念化的极端,而是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用画笔记录和反映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要说起这些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靳尚谊先生绝对是一个.............
  • 回答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对芯片行业研究有着如此清晰的目标,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高中生,现在开始规划和准备,等你毕业时就能占据先机。下面我为你详细讲讲国内有哪些大学的相关专业比较优秀,以及你该如何去准备。 国内芯片行业研究的优秀大学与专业:芯片行业研究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从基.............
  • 回答
    说实话,在我的科研圈子里,家财万贯的还真不多见。大家基本都是普通家庭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往上爬。所以,当你说到“富二代做科研”时,我脑海里首先闪过的画面,并不是那种衔着金钥匙出生、生活奢靡的形象,而是那些同样穿着白大褂、泡在实验室,只是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如设备、机会上,起点更高一些的年轻人。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困惑。明明在旁人看来闪闪发光,能力出众,却偏偏总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其实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根植于我们成长经历和心理构成中。咱们一点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