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星人为什么不消灭人类?

回答
关于外星人为何不消灭人类这个问题,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又充满想象的议题。虽然我们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如果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揣测一个拥有先进科技、可能比我们早无数年就迈入宇宙的外星文明,他们不主动消灭人类的原因,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并且尽量不带上那种生硬的AI腔调:

1. 根本就不在乎,或者我们太渺小了,不值得动手。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地球上的农民,你会费尽心思去消灭田地里那些最微小的蚂蚁吗?除非这些蚂蚁突然对你的庄稼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否则你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觉得它们太不值一提了,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处理。

外星文明可能已经发展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他们的文明可能已经跨越了物质的束缚,或者已经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他们的关注点可能在于探索宇宙的奥秘、理解宇宙的本质,或者在更高维度上进行某种形式的“存在”。对于这样一个文明来说,地球上这个小小的、发展缓慢的生命个体,可能就像是一粒尘埃,甚至连尘埃都不如。消灭我们,对他们来说,就像我们踩死一只细菌一样,没什么意义,也毫无成就感。

2. 潜在的利用价值,或者我们是某种“活体实验”。

有时候,即便是不起眼的生物,也可能因为某种价值而被保留。外星人可能并非以消灭为首要目标,而是对我们抱有其他目的。

科研价值: 我们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样本,记录和研究我们的文明发展、社会结构、生命形式,对他们来说可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想象一下,一个宇宙学家发现了另一个星系的智慧生命,他会轻易地将其毁灭,还是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去研究呢?我们可能就是他们正在进行的某个宇宙尺度的“生物学”或“社会学”实验。
资源价值(非物质): 也许我们并非因为拥有地球上的稀有矿产而被保留,而是因为我们本身所代表的“意识”、“情感”或者“创造力”是他们所缺乏的。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如果他们已经高度理性化,甚至失去了某种情感体验,那么研究我们这种充满矛盾但又充满活力的生命,可能就是他们寻找自身“缺失”的一种方式。
“宠物”或“花园”: 这是一个有些争议但并非不可能的设想。极少数极端的外星文明,或许会将我们看作是他们的“宇宙花园”里的某种“奇特植物”或“宠物”,不加干涉地看着我们自行发展,甚至可能在我们濒临灭绝时,进行一些“善意的”干预,以保持这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伦理道德的制约,或者“宇宙第一法则”。

并非所有高级文明都是冷酷无情的。他们也可能发展出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宇宙伦理观。

“不干涉原则”: 就像科幻作品中常提到的“最高指导原则”一样,高级文明可能认为,干涉低级文明的发展是错误的行为。他们可能信奉“让生命自行演化”,并严格遵守不干涉原则,以免破坏宇宙生命的多样性。
“不伤原则”: 类似于我们对动物的保护,他们可能也有不成文的“宇宙生命保护法”。毕竟,他们曾经也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弱小阶段,所以对新生的、尚未成熟的文明抱有同情或尊重。
自我约束,怕惹麻烦: 也许他们不是怕我们,而是怕“惹上麻烦”。消灭一个文明,可能会引发其他更高级文明的干预,或者留下某些不确定的“后遗症”。就像我们有时候会避免和某个不好惹的邻居起冲突,即使我们占上风,也可能图个清净。

4. 自身的问题,或者根本没空顾及我们。

外星人可能忙于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时间或精力来关注我们。

内忧外患: 他们可能正面临着宇宙级的生存危机,比如母星环境恶化、种族内部冲突、与其他更强大文明的战争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球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文明,自然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了。
漫长的旅程与探索: 即使他们想来地球,宇宙的尺度是巨大的。一次星际旅行可能就需要数千年、数万年甚至更久。他们可能还在漫长的旅途中,或者正在探索宇宙中更遥远、更奇特的地方,还没有到达或者还没来得及关注我们这个角落。

5. 我们的“无害性”或者“不易消灭性”。

虽然我们可能觉得人类很强大,但从宇宙尺度看,我们可能一点也不“强”。

我们难以被发现: 也许外星文明并非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只是我们的信号太弱,或者我们隐藏得太好,他们没有精确地定位到我们。
我们本身就是一种“防御”: 也许我们文明的“混乱”、“不可预测性”反而构成了一种“防御”。他们想控制或消灭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高,而且结果难以预料,不如放任自流。

总而言之, 外星人之所以不消灭人类,原因可能非常多。他们或许是我们宇宙故事中不重要的配角,又或者,他们是我们故事中难以理解却又无法忽视的“观察者”。与其说他们“不消灭”我们,不如说,我们还未达到引起他们“必须消灭”的地步,或者我们本身就因为各种原因,不在他们的“处理清单”上。这其中,可能包含了尊重、利益、担忧、或者仅仅是遗忘。而我们,则是在这片浩瀚的宇宙中,继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道宇宙中,什么是最稀缺最珍贵的吗?

黄金?黄金组成的行星都不是稀缺物,

钻石?冰巨星下钻石雨

能源?银河系到处都是恒星这种烧10亿年以上的免费能源。

宇宙中最稀缺的是生命,特别是智慧生命。

独一无一的环境下诞生出智慧生命星球,当之无愧是宇宙中最少有最有研究价值,最值钱的东西。

无论从那个方面看,都是。

科幻电影中,外星人跨越无数光年来到地球,居然要消灭杀光人类?居然要毁灭地球当地生态?

这是编剧乱编的,以己度人而已。

能来到地球的外星人,需要掌握快速跨越1000光年距离的技术,例如扭曲空间实现超光速飞行的曲率飞船,这种技术是烧能源大户,别指望核聚变发动机能提供得了,起码得拿反物质当柴烧,甚至直接拿恒星当柴烧。花那个代价就为了杀光直立猿?

在有能力跨越至少1000光年距离的外星人眼中,地球一片尘埃都比一颗黄金小行星值钱无数倍。

地球上每个物种的DNA都是无价之宝,

智慧生命-恐怖直立猿价值绝对超越等重反物质。

如果我是外星人,第一时间将太阳系方圆100光年范围划为动物园,禁止任何其他外星人获得我的财富。

最好让这些恐怖直立猿发展充满100光年范围后再收割。

user avatar

占领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就不会有占领;

殖民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就不会有殖民;

当接触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就不会有接触。

如果太阳系内,有另一颗星球有生命,适宜人类居住,那人类很快就会殖民过去;如果有智慧生命,那很快我们就会大打出手。

如果我们知道比邻星有一颗星球有生命,且适宜人类居住,那人类最多派艘飞船过去探一下情况;有智慧生命,最多也就打个招呼。

人类最快的火箭是8000米每秒,大概是人类走路速度的8000倍。

当人类载具的速度能够达到现在火箭速度8000倍的时候,是不是比现在先进很多了?

但即便这样,也要将近20年才能跑到比邻星(距太阳系4.22光年,也就是将近40万亿公里)

但时间并不是限制的原因,还有成本。

我们来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高中物理题:

假设太阳和比邻星相对静止,且中间是纯真空,载具能量利用效率100%,要将1kg物质从太阳系以这个速度送到比邻星,要消耗多少能量?

在只考虑动能的情况下,将1kg物质送到比邻星,连加速带刹车也需要4100亿千焦能量,这还是在能量利用效率100%的情况下。投送10万吨到比邻星 ,需要4100亿亿千焦,以全球2018年的发电量来发电要发428年才有这么多能量。10万吨,算上物资也就能带个万把人;假如全是人,也就200万人。

有这么多能量,改造火星、改造月球,不香吗?

在太阳系和周边一大圈邻近的无生命星系折腾,比找到和奴役其他智慧生命的收益高太多了。

user avatar

能进行跨星系航行的文明,对偏远的太阳系很可能当自然保护区看。

user avatar

把人类灭了,占领地球,算算收益,还不够油钱。

user avatar

即便有外星人正在赶过来消灭你,你也不知道啊。

在宇宙级的天文尺度,人类就是典型的“近视”。

不说上1光年的距离,哪怕木星的位置,现在就有一个横跨20公里的外星战舰,光学天文望远镜也是看不见的。

因为木星与地球平均距离7.8亿公里,哪怕10米口径的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那么远的距离,也只有50公里的分辨精度。

大名鼎鼎的哈勃望远镜,更是只有208公里的分辨精度。

即便是2023年即将投入使用的欧洲极大望远镜,拥有39米的口径,在木星上也只有12.8公里的分辨精度。

当然,人类也并不是不能发现木星轨道处的外星战舰。

除了光学天文望远镜外,人类观测宇宙的还有射电天文望远镜。

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观测波光较长的无线电,而不是可见光。可观察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星际有机分子等等。

相比起光学天文望远镜,相同口径大小的射电天文望远镜精度更低,且无法直接看到画面,需要通过图像转化。

不过,人类可以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拥有很高的分辨精度。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是通过把各地的射电天文望远镜组合成更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进行测量。例如美国的超长基线阵列,横跨8000公里,精度是哈勃的500倍,对木星的观测精度可以达到4160米。

而前年(2019年)的时候,全球200多位天文工作者,将全球8台射电天文望远镜联合起来,使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打造出了地球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拍摄到了室女座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外的M87黑洞。

虽然查不到这个地球级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精度。但可以通过M87黑洞的大小,以及地外距离来推算,毕竟它的精度也仅仅刚刚能分辨这个黑洞。

M87黑洞视界半径191.906亿公里,可知地球级望远镜观测1光年外的精度大约为348.9公里。

虽然通过这个地球级的射电望远镜,对发现木星附近的大型外星飞船绰绰有余(约30米精度),但超过太阳圈以后(约600米的精度),就逐渐不能发现大型宇宙战舰了。

至于一光年外,想都不用想了。

而距离人类最近的是比邻星(也即三体,半人马座α)也有4.2光年。

也就是说,哪怕存在外星人,任何外星原住民,人类都是无法“看”到。

而超出36.5光年,甚至连地球大小的行星都“看”不见了。

而且人类推测外星生命是否存在,也是用的相当“原始”的办法。

例如凌星法,可以推测出行星的质量、直径,推测它是否是岩石行星。

确定它是什么行星之后,再结合光度,便能确定它是否处于宜居地带。

然后再分析行星大气吸收的光谱,就能大致判断大气的成分了。确定是否可能诞生文明,以及有没有相应的工业文明痕迹。

按照人类的光学水平,可判断的距离,相对于宇宙尺度来说是相当有限(最多不超过数百光年),且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超越人类文明的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与否。

即便,有文明达到足够高的科技水平,能够拥有太阳尺度的影响力,超过4000光年的尺度后,人类也无法分辨。

而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大小便有465亿光年。

  • 虽然恒星的光可以无限传播,哪怕再小的恒星,只要光线能传到地球上,通过足够长的曝光时间人类也能发现它的存在。但这个恒星的光线出现相应的明暗变化,人类只会认定是相关星云之类的干扰,而不会认定是外星人造成的。
  • 毕竟在宇宙中,几乎所有微弱的恒星光芒,都会受到各类宇宙因素的干扰。

虽然人类无法发现外星人,但4000光年后的外星文明发展到一定科技水平,不一定不能发现人类。

那么,这些外星人如果率先发现地球,他们可能在人类发现他们之前,把人类消灭吗?

我们不妨假设,地外5000光年处,真的存在一个卡尔达舍夫等级,二级文明的外星人。

他们建造了一个地球公转轨道那么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2个天文单位口径)。

一架以角秒衡量的光学望远镜的理论分辨率为:13/L 角秒(1度=60角分=3600角秒,一个圆周等于1296000角秒)

L为主镜口径,单位为厘米[1]

那么,这个超级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是13/14959787070000 角秒

分辨尺度是:5000光年×2π×1/1296000×13/14959787070000=19.93m

差不多20米的精度,虽然还看不清人类的活动细节,但已经足以看到人类的大型建筑以及军事活动。

由于地球和这个外星文明相距5000光年,光要传播5000年。

所以外星人看到的地球,是5000年前埃及人造金字塔的画面。

在20米的精度下,足以把金字塔分辨成初级文明建造物了。

假如这个外星文明就像踩蚂蚁的孩子,真的决定消灭5000光年外的这个初生的文明。

他们已经研发出了可达99.999%光速的飞行器。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慢钟效应,5000光年的距离,他们实际花的时间是:

5000x(1-0.99999^2)^0.5=22.36年。

想要消灭人类的这个外星人,是22.36年之后就会达到地球吗?

对于99.999%光速运动的外星人来说,他们的确是这样的感受。但他们前往地球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地球上的时间在以223.6倍的速度加快。

等到他们到达地球的时候,地球上的本地时间,已经是5000年以后了。

那么,这些外星人可能存在两种结果:

  • 人类科技倒退或者并没有多大提升,他们成功消灭了人类。
  • 人类科技大发展,超过了卡尔达舍夫等级二级文明,他们反被人类消灭。

即便这个外星文明不亲自过来,发射了超级激光武器。只要人类能在接下来的5000年中发现他们的存在,并掌握超过他们的科技,便足以在超级激光武器到达之前发现,并进行反击。

但人类的反击,也会在5000年后到达外星人母星。

这就是一场长达1万年每回合的超延迟战争。

即便各自都已经达到了永生,这样的战争,也是相当令双方“痛苦”的。


当然,即便发动战争的动机再小。

也不能排除真有外星人要来消灭人类。

但你真的不知道他们究竟来了没来。

参考

  1. ^ 中科院物理所: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 让我看清你的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外星人为何不消灭人类这个问题,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又充满想象的议题。虽然我们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如果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揣测一个拥有先进科技、可能比我们早无数年就迈入宇宙的外星文明,他们不主动消灭人类的原因,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并且尽量不带上那种生硬的AI腔调:1. 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问题!“地球斜着转,所以有四季”这个说法没错,但“让地球‘正着转’,消灭四季”的想法,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实际上,这涉及到我们对地球运动、宇宙规律以及“正着转”和“斜着转”本身的理解,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先弄明白,地球“斜着转”是怎么回事。你说的“斜”,其.............
  • 回答
    德川家康之所以在建立幕府之初没有顺势消灭所有外样大名,这背后涉及的是复杂的政治考量、现实的利益权衡,以及对日本国内稳定局面的深度洞察。简单地认为他应该“斩草除根”的思路,其实是忽略了当时日本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德川家康本人高超的政治手腕。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现实的力量制衡.............
  • 回答
    最近热搜上关于外星人的消息之所以频繁出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好几个因素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1. 好莱坞大片和科幻文化的持续影响力你仔细想想,但凡有点名气的科幻电影、电视剧,或者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这种经典系列,哪一.............
  • 回答
    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仰望星空时,怀揣过同样的疑问。我们科技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很多方面依然是步履蹒跚,总觉得卡在某个瓶颈上,而宇宙中那些可能存在的先进文明,为何就袖手旁观,不伸出援手呢?这背后,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未知就是最大.............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盘旋过无数个想法,从科幻电影里的种种设定到对宇宙的冷静推测,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而且拥有超越我们想象的技术,那他们不来侵略地球,背后可能隐藏着比我们能想象的更复杂、更宏大的原因。首先,最直接的一个想法是——距离。宇宙实在太大了,大到我们人类的认知都显得微.............
  • 回答
    我之所以对“外星人”这个概念持谨慎态度,并非源于某种根深蒂固的否认,而是基于对现有证据和理性推断的审慎考量。我并非不相信任何“可能性”,而是坚守于我们目前能够感知、理解并验证的范畴内。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至今未能获得任何确凿的、能够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证明外星生命存在或曾到访地球的证据。科学的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科学伦理、社会心理、政治运作以及人类探索的本质。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即便有这样的动机,科学家们依然不选择伪造外星人存在的证据。首先,我们得明白“科学家”这个群体最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大多数投身科研的人,他们不是为了名利或政治目的,而是出于一种近乎本能的好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刻。它触及了我们对于“孤单”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接纳生命的多样性。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找到外星人才相信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我们习惯了以自己为参照系来衡量一切。当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生命,从细菌到鲸鱼.............
  • 回答
    在很多西方国家,大家确实不太习惯国内那种从小给宝宝把尿的传统。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育儿理念、社会习惯以及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理解差异。简单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学会如厕,而不是由家长“代劳”。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核心理念是“如厕训练”(Potty Training),目标是让宝宝自己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咱们不妨就这个话题,从几个层面来聊聊,看看能不能把这背后的原因说得更透彻一些。首先,得承认,“抵制”这个词可能稍微有点重了。与其说是“抵制”,倒不如说是在面对中国节日和外国节日时,国人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节日不像中.............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不少中国人心里的一个“梗”。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菜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左宗棠鸡”、“杂碎”这类名字耳熟能详,但在我们地道的中国胃看来,怎么吃都觉得有点“不对味儿”。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得从“伪造”的定义说起。说它们是“伪造”,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些菜很多都是在国外,根据.............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也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不少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说到底,这背后牵扯到文化认同、商业驱动、历史演变以及国家层面的一些考量。咱们就一点一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区分一下“过洋节”和“过中国节日”被提倡或不提倡的出发点。关于“不提倡中国人过洋节”:这背后最核心的理由,我觉得是维护文化主体性与.............
  • 回答
    一个普遍的疑问是,如果宇宙中存在比我们先进得多的三级文明,他们为什么至今未曾向我们或其他文明发动过一场大规模的宇宙战争?这个问题触及了文明发展、资源分配、哲学观念乃至于宇宙本身的运行规律等方方面面。想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三级文明”这个概念所蕴含的含义.............
  • 回答
    韩国生育率低迷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议题,而引入外国人以提高生育率的讨论也时常出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策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的降低是韩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历史数据来看,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子女数.............
  • 回答
    三体世界的黑暗森林法则,乍听之下,似乎会让人产生一个极其激进的推论:既然暴露即死亡,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主动出击,将宇宙中所有潜在的威胁,无论是恒星还是文明,统统抹去,以绝后患。这就像一个极度恐惧的战士,不仅要杀死任何靠近的敌人,还要把敌人的家园炸平,让他们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仔细审视黑暗森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关于“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夸大。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确实有汉堡、炸鸡、薯条、披萨以及可乐等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电视、电影里也经常放大这种形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比较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对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挺普遍的。为什么外国人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是真诚的,而中国人跑出来说“我是外国人,我爱外国.............
  • 回答
    夏天穿西装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反常识”,尤其是对于我们习惯了轻薄透气衣物的中国人来说。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欧美国家的人,即使在炎炎夏日,依然会选择西装革履?这背后可不仅仅是“跟风”或者“刻板印象”,而是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要明白,“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舒适度”和“场合需求”.............
  • 回答
    “中国人吃不惯芝士”这个说法,其实有点过于一概而论了。严格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普遍的认知,而不是绝对的事实。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相比于在西方世界那几乎无处不在的芝士文化,中国人在日常饮食中对芝士的接受度确实相对较低。这背后的原因,与其说是“吃不惯”,不如说是口味习惯、饮食文化、历史传承以及产品本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