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不喝水,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关于“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夸大。

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确实有汉堡、炸鸡、薯条、披萨以及可乐等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电视、电影里也经常放大这种形象,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

但是,这绝不是所有外国人的常态,更不是他们普遍健康长寿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

媒体的聚焦效应: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更容易报道那些“异常”的现象,比如西方人一边大口吃汉堡,一边身材出奇的好。而那些饮食均衡、注重健康的西方人,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对平淡,也就少了媒体报道的素材。
旅游和短期体验: 很多人对西方的印象来自于旅游。在旅游期间,为了方便、快捷,或者尝试当地特色,可能会选择快餐。而旅游只是短时间的体验,无法代表他们日常的生活。
对“外国人”的泛化: “外国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包含了欧洲、北美、澳洲、亚洲、非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国家都有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将所有非中国人统称为“外国人”,并赋予他们统一的饮食习惯,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顿顿汉堡炸鸡,却身材健美”?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因素:

1. 强大的运动习惯: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很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北欧、中欧、以及美国的一些地区,有着非常发达的健身文化和户外运动传统。
全民运动: 很多人从小就参与体育运动,跑步、游泳、骑行、徒步、滑雪、篮球、足球等,都是非常普及的。
健身房文化: 健身房在西方国家非常普遍,人们习惯于规律地去健身房锻炼。
日常活动量: 即使不是专门去健身房,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可能包含更多的体力活动,比如步行、爬楼梯(很多建筑设计更注重楼梯的使用)、园艺劳动等。
运动补偿: 当摄入热量较高的食物时,他们会通过更高的运动量来“消耗”掉这些热量,从而保持能量平衡。

2. 个体基因差异: 人类基因存在多样性。有些人可能天生代谢率较高,或者对某些食物的反应不同,即使摄入高热量食物,也相对不容易发胖。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吃。

3. 饮食结构的“隐藏”平衡:
虽然有汉堡炸鸡,但其他时候可能很健康: 即使某餐吃了汉堡炸鸡,他们可能在前一天或后一天会选择沙拉、蔬菜、水果、瘦肉等健康食物来平衡。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他们饮食中的一个片段。
“聪明”的选择: 即使是汉堡,也有更健康的选择。比如选择全麦面包,少酱,搭配沙拉而不是薯条。炸鸡也可以选择烤的而不是油炸的。
高蛋白、高纤维: 很多快餐中的汉堡,虽然热量高,但也可能提供一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关键在于整体的饮食构成。

4. “只喝可乐”的误解: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说法。
饮水的重要性: 无论哪个国家,身体都需要水分来维持正常运作。大多数人都会喝水。
可乐的选择: 即使喝可乐,也有人选择无糖可乐,或者只是偶尔喝一点。将“只喝可乐”作为普遍现象,并不准确。
其他饮品: 咖啡、茶、果汁、牛奶等也是常见的饮品。

5. “身材健美长命百岁”的理想化:
并非所有人都健美: 事实上,西方国家也有很多肥胖人口,以及与不健康饮食相关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obesity (肥胖) 在西方一些国家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长寿的综合因素: 长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基因、医疗水平、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健康等)、社会经济条件等等。饮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长命百岁”的现实:

虽然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均寿命很高,这主要得益于:

发达的医疗体系: 早期诊断、先进的治疗手段、普及的疫苗接种等,有效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并降低了许多疾病的死亡率。
更好的公共卫生: 城市规划、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进步,也为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
科学的营养学知识普及: 尽管有不健康的饮食选择,但关于健康饮食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普及,很多人会主动学习和实践。

总结来说,

“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的说法,是一种以偏概全且带有刻板印象的看法。

饮食习惯的多样性: 并非所有西方人都如此。
运动是关键: 很多“看起来”身材好的人,背后都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作为支撑。
个体差异和整体平衡: 基因、个体选择以及整体饮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长寿是综合结果: 医疗、环境、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而非单一饮食习惯。

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饮食习惯,更不能基于刻板印象去理解一个群体。更重要的是,了解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凡健过身的也不会说这种话...你要说欺骗餐这配置我信,天天吃,还身材健美?还长命百岁?咋滴北美肥胖率是假的呗,一堆胖得走不动道的重量级肥宅不算人呗,碳酸教父那样子叫身材健美(侬脑子无恙否?)?施瓦辛格只有一个,那也是人家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有氧+力量训练换来的,全世界的人类都一样,想要好身材就要控制饮食和运动量,科学规划运动量和休息时间,猛造汉堡炸鸡肥宅水就想有好身材?咋外国人就不是人了呗,正常人类都是增肌+减脂轮流来塑造身材,你这倒好,顿顿摄入卡路里直接爆炸,所以外国人个个基代一万大卡?

不好意思,亚洲人的睾酮素是高于其他两个人种的,身材牛逼长命百岁的人大把大把的,有几个是顿顿炸鸡汉堡只喝碳酸不喝水的?没见过就别乱说,你这钓鱼标题放贴吧那儿下面已经开始刷屏了,也就知乎文明点没人喷你

user avatar

中国人啃猪蹄儿刷抖音,天天造颗原子弹

user avatar

题主让我想起个笑话,说一个山里人(我也是农民出身不是笑话谁)第一次看见自行车,大惊失色给别人说:哎呀城里人可惨了,扔俩轮子在下面跑,屁股里插了一根铁棍,疼的他满头大汗脚直蹬,跑得可快了!


题目给我的感觉也差不多。

人类DNA都一样,外国也有华人,按你那种吃法,没有哪个受得了的。


以下仅说我认识的外国人。

国内机构干过几年,外教及其外国朋友认识四五十个吧。

比较常见一日三餐。

早上随便糊弄,鸡蛋香肠面包饼干牛奶咖啡果汁……省事就和中国人一样外面煎饼果子小笼包馄饨……

中午饭,要么带个三明治,要么出去买,但是除非吃素,一般都要有点肉。

晚上,自己做饭的居多。而我看到的,有一半外国人学会了中国的炒菜。其实就是油热了,东西扔进去搅搅,一把盐的事,都是经验主义,难度并不大。

我认识一个澳大利亚大叔,最爱做芹菜炒香肠。

当然了,比较常见就是烤箱grill一些菜啊吐司啥的,我吃过别人亲手做的,不太喜欢。


我在国外时,华人和我们差不多,一半西洋。

而欧美那些老外,只说写字楼上班的,早饭差不多。有老婆孩子的就那几样。

午饭一般写字楼附近就有商场或者餐馆,午市套餐加上员工卡(物业福利吧)都可以八折起,中餐西餐东南亚日韩……都有,套餐其实就是那些东西,主食➕肉➕菜➕配食小点。

比如说汉堡套餐,就是一个汉堡➕一些配菜➕肉饼➕洋葱圈或薯条➕饮料。

对了,我认识很多老外也知道可乐不好,一般就是健怡可乐或者橙汁红茶咖啡。

晚上回去人家做饭也不是不吃菜,也不是只有凉拌沙拉。

我自己去欧美老外家吃饭起码也有五十回了,我觉得除了口味奇怪,东西也都区别不大,只不过外国人一般重视肉(相对我们家那边爱吃面食哈),主食有时候就是配菜土豆之类的,米饭经常烩起来(巴西菜)也能吃饱。人家一样也吃萝卜白菜,就不提恶名昭彰的花椰菜了。

欧美菜的缺点就是吃不惯,优点是相对来说蛋白质含量高,油盐少,烩炖煮多,烤太慢了不可能天天弄。

咱们炒菜油盐重,蛋白质少,也要向人家学习吧?




有人问蛋白质。

我自己个人体会,我小时候身边大多数人,蛋白质都严重不够。除了主食米面里少量的蛋白质(可能一天只有二十克)以外,其他蛋白质来源是时有时无。

比如我最爱吃的面条,里面可能也就一个鸡蛋(的蛋白质)就不错了,那只有八克。

我估计我工作以前,平均吃饭每天蛋白质也就是40克最多。


那时候真的体弱多病。


现在我估计每天应该是100克起步,身体状态完全好过年轻时候。

仅供参考。

早上一般四个全蛋,配一点香肠之类的,就算30克。

中午晚上应该200克肉食,包括鱼虾肉鸡等等,差不多40克蛋白质。

每天主食➕牛奶,20克不止。

每天坚果➕菜里面植物蛋白,10克。

这已经100克了。

就不提一周差不多五次蛋白粉,平均一下每天也有20克。


所以?我现在一顿饭也就三分之二小碗米饭的主食就够了,因为俺决心要二百斤以下去。

而我上学时候,一顿饭二斤面条,或者二大碗加一小碗牛肉面加两个油饼,或者六笼小笼包➕三碗馄饨,或六个馒头➕两份梅菜扣肉,或11碗(餐馆的小碗)米饭……都是真实经历。而当年只有130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