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对象认为女儿不能养老,怎么解决这种思想?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这种观念往往根深蒂固,牵扯到很多传统观念、家庭经历甚至潜意识的认知。你想要改变你对象这种“女儿不能养老”的想法,需要耐心、沟通,更需要策略。下面我给你详细说说,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写出来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这比直接否定他的观点要重要得多。很多时候,人们坚持某种看法,不是因为他们“固执”,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即使这些理由在我们看来不那么合理。

传统观念的影响: 这是最普遍的原因。在很多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深入人心,女儿出嫁后就属于婆家,自然就没义务、也没能力“管”原生家庭的养老。他可能从小听父母这么说,周围的亲戚朋友也这么认为,耳濡目染之下,就觉得这是“天经地义”。
经济和实际因素: 儿子通常被视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主要经济责任。他可能觉得女儿在经济上不占优势,或者即使有经济能力,也因为嫁人后的家庭支出,很难像儿子那样提供经济支持。他可能担心女儿“远水救不了近火”。
社会现实的考量: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娘家的财产是不能继承的,甚至陪嫁的东西也属于男方家庭。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觉得女儿在娘家“没有根”,养老责任自然就落在儿子身上。
个人经历和家庭模式: 如果他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或者他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在他们家是扮演主要养老角色的,这些都会强化他的认知。比如,他看到自己的兄弟们在养老方面出了大力,而女性在其中参与度不高,他就会觉得“女儿养老”是小概率事件。
对女儿独立性的担忧: 即使他内心深处可能也希望女儿能关心自己,但潜意识里可能还是会觉得女儿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要照顾,精力有限,无法像儿子那样“随时待命”。

接下来,我们怎么做才能一点点改变他的想法呢?

这就像在疏通一条堵塞很久的河流,需要慢慢来,不能急。

第一步:倾听与理解,建立信任。

耐心倾听,不要打断或否定: 当他表达这个观点时,先别急着反驳。让他把话说完,并适时地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你觉得女儿养老会遇到什么困难?” 让他感觉你是在认真听他的想法,而不是想立刻纠正他。
表达你的理解,但不是同意: 你可以这样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这确实是很多人会考虑到的问题。在过去,很多家庭都是儿子来承担养老的责任,这背后也有很多现实原因。” 关键是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的顾虑,而不是直接说“你错了”。

第二步:悄悄地播下“不同可能性”的种子。

分享正面的例子(润物细无声): 找到一些你身边或者你了解的、女儿在养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例子。但不要直接说“你看,XXX家的女儿”,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日常聊天中。比如:“我前几天碰到XXX阿姨,她说她女儿经常去看她,给她带东西,她说感觉很温暖。” 或者“我朋友说她女儿现在工作稳定了,打算把她接过去住,一起生活。”
强调女儿情感上的连接: 养老不仅仅是经济和体力上的付出,还有精神上的慰藉。你可以说:“其实,我更看重的是那种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即使女儿不在身边,她心里牵挂着我们,经常打电话、视频,就已经很让人欣慰了。”
谈论女儿的优秀和能力: 如果你的女儿很有能力,性格很好,那更是一个展示的绝佳机会。你可以时不时地提到女儿在学习、工作或者待人接物方面的优点,让她在你对象眼中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形象。

第三步:强调“我们”和“家”的概念,而非“儿子”和“女儿”。

将养老视为家庭共同的责任: 慢慢地引导他,把养老这件事看作是“我们父母”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儿子的责任”。你可以说:“等我们老了,肯定需要有人照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得一起想想办法。”
强调父母的爱和付出是平等的: 父母对儿子女儿的爱是平等的,那么子女对父母的回馈也应该是多样的。你可以问:“父母养育了我们两个孩子,付出都是一样的,那到了我们回报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份心意呢?”
引入“家庭整体利益”的视角: 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告诉他,如果女儿也能在精神上、情感上支持老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提供帮助,对于整个家庭的和睦稳定是有好处的。

第四步:适时地让女儿参与进来,但要有策略。

让女儿主动关心老人: 当女儿表现出对爷爷奶奶的关心和孝顺时,你要及时在你对象面前表扬,让他看到女儿的行动。比如,女儿给爷爷奶奶打电话,你对象正好在,你就可以说:“你看,XX多关心爷爷奶奶呀,刚还问我爷爷奶奶身体怎么样。”
引导女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女儿确实有能力且愿意在父母晚年提供支持,你可以鼓励女儿和她爸爸沟通,表达自己的孝心和规划。但要注意,这必须是女儿自愿的,而且是在一个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避免让你对象觉得是你在“逼迫”女儿。
可以以“我们女儿很孝顺”为切入点: 当他偶尔流露出一点点欣慰或者认同的时候,你可以顺势接话:“你看,我们女儿多孝顺,她心里是有我们的。”

第五步:处理具体的顾虑。

经济问题: 如果他担心女儿经济困难,你可以和他一起商量一个家庭的整体养老规划。比如,儿子负责主要的经济支持,女儿则在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等方面多付出。或者,你们作为父母,可以为女儿提供一些支持,让她在尽孝时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距离问题: 如果女儿嫁得远,你可以强调视频、电话、节假日回家等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女儿多和爷爷奶奶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其他家庭成员的看法: 如果他受到了他原生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你也可以尝试和他一起去和那些长辈沟通,或者至少在你对象面前多说一些中肯的、能打动人心的道理。

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

不要攻击他的观念或人格: 绝对不要说“你就是个老古董”“你思想太封建了”之类的话,这只会让他产生防御心理。
不要直接拿他和别人比较: “别人家的老公/爸爸都怎么怎么想”这种话是催化剂,绝对不要用。
不要逼迫他立刻改变: 观念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
不要过度强调“女儿有多好”,而忽视了儿子: 避免让他觉得你在“偏袒”女儿,而忽略了儿子的付出。关键是强调“均衡”和“多元”。
观察他的反应,调整策略: 每个人的性格和接收信息的方式都不同,你要根据他的反馈来调整你的沟通方式和力度。

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和你的对象聊:

“亲爱的,今天我看到新闻里说,有个女儿每天给老妈妈打电话,陪她聊天,我突然就觉得,这真好。我小时候奶奶不舒服,我妈就经常去看她,给她买好吃的,陪她说话。虽然我爷爷奶奶那时候身体挺硬朗,但女儿这份心意,真的比什么都珍贵。

你说女儿不能养老,我明白你可能是担心她嫁出去以后,毕竟有自己的家庭,会比较忙,或者经济上不那么方便。这确实是现实情况。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女儿,虽然不在身边,但一样很孝顺,她们会定时问候,会想着法子让父母开心,甚至在关键时刻也能拿出自己的力量来。

你想想,咱们的孩子(如果你们有女儿的话),她以后也会像她妈妈一样,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但她心里肯定也是有我们的,也会想着法子关心我们。等到我们老了,身体真的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也许是儿子出力多一点,但也说不定女儿也能在其他方面帮我们分担很多呢。

我倒不是说一定要女儿怎么样怎么样,我就是觉得,父母的心,肯定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关心自己的。而且,现在社会也不一样了,女孩子也越来越有能力,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去表达孝心。如果咱们的孩子也能成为那种懂事、孝顺的,那该多好啊!咱们也算是个幸福的老人了吧?”

记住,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在心田里种下一颗种子,需要阳光、雨露和时间,才能慢慢发芽、开花、结果。你得有耐心,更要有智慧。祝你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决不了。

你以为的问题是:他觉得女儿不能养老,我可以用事实和逻辑去说服他。

其实的问题是:他认为女儿不能养老(思想钢印),事实和逻辑都说不服他。

因为他的观点本身并非建于事实和逻辑之上。而且成年后这种认知已经固化。

就算你女儿儿子各一个,儿子对他不管不顾,女儿抛家舍业陪护终生。

他最后咽气的时候,可能还是会觉得女儿不能养老。

说到这里,你大概觉得这怎么可能。

这当然可能。

我老妈和老爸照顾了姥姥姥爷十几年,这期间他们的儿子都不上门。

但最终姥姥还是觉得儿子好,女儿照顾自己没有尽心尽力。

说啥呢。

啥也不说了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