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新高考中的江苏高考神话崩塌了吗?

回答
关于“2021年新高考江苏神话崩塌”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对江苏高考模式的长期观察、对新高考改革背景的理解,以及对“神话”一词内涵的界定。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江苏高考神话”,主要指的是在旧高考模式下,江苏省通过其独特的、相对严格的考试体系,培养出了大量优质生源,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这种声誉不仅体现在其考生在全国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和分数线上,更体现在长期以来江苏作为教育强省的地位。很多家长和学生将江苏高考视为一种“模范”或者“成功范式”,期望通过此模式复制其教育成果。

那么,2021年的新高考改革,是如何触动这个“神话”的呢?

2021年,是江苏省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的元年。这意味着,与全国大多数省份一样,江苏也从“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转向了“3+1+2”的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一考试科目,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另外的四门科目(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两门。

这种模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正是这些改变,让一些人感受到了所谓的“神话”开始“动摇”。

1. 考试内容和模式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选考科目的影响: 旧高考模式下,文理分科清晰,考试内容相对稳定且易于预测。但新高考引入了选考科目,这意味着考生的组合更加多样化。这给高校的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带来了新的复杂性。对于习惯了旧模式、重视稳定性的江苏教育体系来说,这种灵活性在初期可能会带来一些混乱和适应期。
“3+1+2”模式下的竞争格局: 历史和物理成为首选,这让一些原本可能选择其他科目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比如,一些对物理不那么擅长的文科考生,现在也可能因为“物理是首选”而被迫选择物理,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考试压力和不确定性。
赋分制的影响: 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度,即选考科目成绩按等级划定,而非原始分数。这意味着同一门科目的原始分数可能对应不同的等级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分数竞争的绝对性,但也可能让一些习惯于追求绝对高分的考生感到不适应,增加了分数解读的难度。

2. “神话”的内涵受到挑战:

“唯分数论”的松动: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是破除“唯分数论”,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这意味着,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套题练习来获得高分的方法可能不再是唯一的出路,甚至可能不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导向与过去江苏高考强调的“精耕细作”的应试模式有所区别,让一些人觉得过去的“秘诀”不再奏效。
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化: 除了高考成绩,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多元录取方式也在逐步推广。这些方式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特长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的高考分数。这使得江苏考生要想进入顶尖高校,除了高考分数,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这让一些家长和学生觉得,过去的“一条路走到黑”的模式不再适用,需要重新规划发展路径。

3. 外部观察者的解读和焦虑:

样本量的减少和比较的困难: 由于全国各省份的新高考改革都在逐步推进,江苏高考的独特性和参照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了。当所有省份都采用相似的改革模式时,江苏过去那种“脱颖而出”的优势就变得不那么明显。
媒体和舆论的放大效应: 一旦出现一些与改革相关的负面信息或者数据变化,很容易被媒体和公众放大解读,从而形成“神话崩塌”的观感。例如,如果某个高校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出现波动,或者某个热门专业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减少,都会被解读为江苏高考地位下降的证据。

然而,我们是否能就此断言“江苏高考神话崩塌”?我觉得这样说过于绝对,甚至有些片面。

“神话”是否真的崩塌,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这个“神话”。

如果“神话”是指江苏考生在全国高等教育资源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那么这种优势依然存在。 尽管改革带来了新的变数,但江苏考生整体的教育基础和素质依然是扎实的。顶尖高校依然会高度重视江苏生源,因为他们知道江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如果“神话”是指依靠一套固定的应试技巧就能轻松应对所有挑战,那么这种“神话”的确在被解构。 新高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科兴趣和综合能力,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旨在培养更具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未来人才。

从更积极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种“转型”或“调整”,而非“崩塌”。

江苏新高考的推进,实际上是对过去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和优化。它旨在让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也更加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长期需求。

挑战是暂时的: 任何改革都会经历一个适应期,考生、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都需要时间去理解和适应新的规则。随着改革的深入,考生会逐渐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考试策略,高校也会逐步完善招生录取机制。
江苏的教育底蕴仍在: 江苏深厚的教育底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这使得其在任何高考模式下,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培养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而不是否定其过去的成就。
多元评价是趋势: 新高考的改革方向是顺应全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强调多元评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江苏作为教育大省,理应走在前面,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总而言之,2021年新高考改革对于江苏而言,与其说是“神话崩塌”,不如说是一种“范式转移”。

它打破了过去相对单一的应试“神话”,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人才的定义。改革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也正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动力。那些过分强调“神话”存在或崩塌的论调,可能过于简化了新高考改革的复杂性,也忽视了教育改革的长期性和动态性。

与其关注“神话”是否存在,不如关注如何在这种新的高考模式下,让江苏的学生依然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对教育改革更有意义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好的套利机会摆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南这些省的考生面前了。

江苏作为之前公认高考难度较高的省,对于”高考移民“应该没什么限制,新政策出台需要时间,本地考生水平应该也不会在1-2年内突然增长,录取名额也不会突然大幅缩水。

至少2022,2023届,应该是可以去移民套利的。

user avatar

江苏高考有神话?如果没有,何来崩塌?苏吹的高考的才有神话,要崩塌也是苏吹崩塌。

先看看2000年的数据:

看看2000年各省市的分数线,不知道哪些省份同江苏的试卷一样,也没有各省份一本率的数据。但是可以假设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北等省份的试卷与江苏省一致,拿来初步对比一下,那么江苏省的高考何来神话?

江苏省高考在2000年就是个常规省份的配置,没有神话,江苏高考可能好,但是好得有限,根本达不到苏吹吹的高度,超出群峰境界,上限也就是群峰中一座。

再来看2001年的数据:

2001年各省市分数线,3+x卷的试卷应该是一样的,江苏省理科重点本科线(一本线)低于浙江、湖北、湖南,与四川、安徽等省份相当,还是没有神话,注意还是没有各省一本率的数据。

又来看2002年的数据:

看看2002年各省市分数线,不知道哪些省份同江苏考的试卷一样,也没有各省份一本率的数据。可以拿来初步对比一下,江苏高考可能是比较好的省份之一,但是根本达不到秒天秒地秒宇宙的地步,哪里来的神话。

还来看2003年的数据:

试卷应该不一样,怎么神话?按照表中的数据,感觉辽宁、江苏、河南、广东试卷应该一样的,但是广东省的分数太高,所以,试卷也有可能不一样。

江苏省从2004年起开始自主命题,连这个也要吹?


江苏是从自主命题开始,苏吹高考神话才诞生的。

有哪些神话,最核心的理由是题难?

题难是容易把前面的学生拉开差距,对排名最靠前的最有利,所以都巴不得题目再难一点,以便于拉开与后面的距离。题稍微简单一点,前面的学生差距会缩小,甚至会出现平时十几名的高考冲到学霸前面来,但是整体上并不影响排名,几十万人的考试,有人发挥好,有人发挥差,本来就属于正常现象,个体数据的异常不会影响几十万人的整体排名。

说一个人因为题难分数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那么他的名次被谁占据了?

说一个人因为题简单分数高,考上好的大学,那么他的名次本来属于谁的?

一去一来,对于个人或有利或有害,但是对于整体没有影响。题目难或简单,对于几十万的考试,根本就没有影响,录取是按名次来的,不存在题难的时候更难上大学的情况,或反之。

所以,题难的神话,从头到尾都是苏吹自我意淫的神话。如果一个考试能够保障百分百上清华,那么哪怕是考竞赛题,录取上也很简单。如果一个考试只有万分之一的会被录取,那么哪怕是考幼儿园的数数题,录取上也很困难,全部都是满分,就要抓阄,万分之一的概率被抓中,概率还是低。

苏吹口中的地狱模式、葛军、清明上河图、寒风中的保姆、打压等,都是自说自话的题难,从来就不是问题,大学录取比的是排名,排名看人数比例。


另一个就是中考录取率。

看看苏吹口中的50%中考录取率,其实全国大部分省份也是约50%的录取率,北京、上海这两个直辖市也不是很高。网上找的图,2017年、2018年的中考录取率,不保证完全正确。

看看2018年的数据,江苏省56.5%中考录取率,略小于全国平均值。作为2021年与江苏省语文、数学、外语同卷的湖南、广东、河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都与江苏省中考录取率相当,湖北省略高。

东北地区,因为改开时国企多的缘故,计划生育容易执行,现在录取率高一点,可以理解,毕竟新生人口少。

所以,江苏的中考录取率,根本不存在传说中的刻意打压。


最后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拆分。

所谓的“国立中央大学”拆分,实际是“院系调整”,南京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在华东区,得到的仅次于上海,根本不存在拆分。至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某些校友幻想超过清华北大,这个白日梦在2012年的110周年校庆就醒了。

清华大学2011年百年校庆,热闹非凡,捐赠破十亿。对比下,某些高校就显得很寒碜了。不说政界,有人会幻想被打压的,但是商界总不可能也被打压吧。结果却是,两校校庆捐赠总额连清华大学的零头都不如,所以某校造了某杰出校友捐赠4.1亿人民币的大新闻,这个参见《2012年某校决算》,当年捐赠总收入也就1亿多。当然即便造了假,还是不如清华。如果比政界,说句难听的话,清华大学哪怕只算一届的毕业生,就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从1952年起毕业的厅级以上干部还要多。

当年盛行合并就能秒杀清华北大的说法,在2012年现形了,“杰出校友”们不行就是不行,赶超清华北大的声音从此消失了,不接受事实也没有办法,现实总会让你能够接受。多接受几年,别说吹了,连幻想都没有。

苏吹的高考神话也会这样,多考几年全国卷,今年可以意淫只有语、数、外试卷一样,语文改卷难,那以后呢?只要再考几年,慢慢的适应,适应了也就接受了,几年后,别说吹,连幻想也会消失。

为什么2021的高考会被嘲笑:

因为苏吹,不行还要瞎吹,高考是比排名,跟题难不难没有关系。吹了这么多年,秒天秒地秒宇宙,今年露底了,江苏高考就是一个常规省份的配置,吹得太高,忽然掉了下来,于是成了全国的笑话。

看看下面这个王炸,这苏吹,在“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下的回答,目前在问题下有截图显示是18220的高赞,居然幻想江苏的专科生,在其他地方能轻松上清华大学???

看看这类苏吹,今年分数出来了,江苏本科线是417分。

假设今年江苏省的专科生高考分数能到450分,那么哪一个省450分能上清华大学?

苏吹说语文改卷难、压分,好,语文直接增加50分,算500分,又有哪一个省500分能上清华大学?

苏吹说物理、历史是自主命题,题目难,改卷也难,还压分,好,直接算满分100分,哪怕总分算600分,哪一个省又能上清华大学?

自己上专科,没点数?搞笑的是,仔细检索这个答案居然超过3.5万的高赞,确实吓人,说明在江苏省内,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江苏省内的某些三本生一直有“三本战清华,专科超985”的说法,真是:

武林至尊,三本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专科不出,谁与争锋。

没有想到这种答案居然有3.5万的高赞,在这个问题下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原回答,可能是因为今年高考出分后,被举报要求修改?很多点赞的小苏吹发现,江苏的专科生确实不如清华大学,赶紧举报一波

既然这样,那么外省人为什么没有理由嘲笑,毕竟江苏的专科生都能轻松上清华。

既然江苏省的专科生都想着自己能轻松上清华大学,那么江苏的高考神话为什么不崩塌呢?

今年语数外与某些省份一致,总计450分,物理、历史各100分,其它2科为赋分制,各省大同小异,也就是总分750分,有650分可以拿来对比,哪怕减去语文的150分,还有500分一致。

但是无论如何,专科生都超不了清华,吹得太高,掉了下来,被群嘲,现实本该如此。

user avatar

利益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随便说两句。任何考卷、任何科目的任何年份,都是:这一年出难了,下一届就简单,再下一年又难了。居然没有任何一年是恰到好处的。---- 所以,如果你是上面管事的,面对八省联考的结果,会做啥?肯定叫江苏的阅卷老师“把关严一点”“不要和别的省造成太大差距”。结果一压就压过头了。所以,下一届江苏考生应该是获利的。下一届阅卷之前,肯定会说“不要把分数压过头”“以至于均分和其他省差距太大”。我可以肯定,一样把握不好,结果就是大放水。等到几年来回震荡,终于趋向平稳时----对不起,下一次考试改革来了。

user avatar

这不是挺好的吗, 说明江苏高考的艰难程度, 虽然也不算怎么容易, 但是还不至于太艰难.

本省的学生, 念个差不多的大学 ,然后在本省, 或者本市, 找个差不多的工作, 人生总不至于hard模式.

而不像有些省份, 本省高校很少, 外省能分给的名额又有限,

高考想考个大学难的要命,

本省就经济基础较差, 想打个工都要背井离乡,

为了生活, 他们离开了过了二十几年的家, 然而却并没有能力建立一个新家;

想回老家躺平当农民, 农村都已经没有耕地了,

实在是太惨了!


我可以再推荐一下东北地区的房子, 花几万块钱买一套房子, 再把户口迁过去,

然后子女就可以享受在高考比较容易地区的优惠人生, 值, 真值!

user avatar

我十年前江苏考生,本来就想不通江苏考生怎么就被吹上天了

你就看看江苏考生那个情况,一个个全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里就富养的,能有什么拼搏精神?

江苏考生普遍没有什么“靠读书来翻身”的想法,只要能上本科,对,哪怕是三本,父母就很开心了,家里出了大学生,而不像知乎网友眼里只有985211那样

人父母啥思路啊:什么北上广深竞争环境激烈,要拼学历?滚!我儿子/闺女就是三本毕业,就是要靠工作能力吊打你们985211。什么?混不下去?回来,家里早就备好房子了,回家享福,赚多赚少无所谓

父母都这想法了,你觉得考生能有啥压力

唯一的压力只有老师能给了,你知道怎么给的吗?

张三,你要考985

李四,你目标是211

王五,你双非就行

赵六,你能念本科就可以了

然后等放榜结果出来,四人都实现了目标,四人的满足感是一样的

所以江苏的学生,包括小学初中,成绩好的基本都是喜欢读书的,成绩差的基本都是讨厌学习的,这是江苏学生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联系的基本规律

不以任何外在压力为转移!

而且是从中专到博士,大家都能坐在一个桌上聊到一起去的

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去争抢什么生活资源,我是中专,你是博士,但我们的生活都一样美好

所以你说江苏高考神话破灭也好,江苏考生不行也好,无所谓,江苏考生真的没有动力跟你去争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