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曾与袁绍为敌的刘备,为什么能受到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的待遇 ?

回答
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刘备,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和深入探讨的事件,因为两人的关系复杂,曾经是敌对关系,却又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合作和尊重。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刘备在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之前的地位和影响力

虽然刘备在当时还不是占据一方的诸侯,但他已经具备了不小的声望和影响力,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汉室宗亲的身份: 刘备是汉灵帝的叔叔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虽然这种宗亲关系在乱世中并不直接带来权力,但它赋予了刘备天然的政治合法性和象征意义。在那个时代,人们仍然对汉朝正统性抱有幻想,而刘备的身份为他赢得了不少支持者和认同。
仁德之名和人格魅力: 刘备以其“仁德”著称,在民间和士人中都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善于笼络人心,关心疾苦,常常在战乱中保护百姓。这种人格魅力使得他能够在颠沛流离之中仍然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力量。
曹操的“推荐”与政治博弈: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刘备当时是寄居在曹操那里。而曹操为了瓦解袁绍的势力,故意将刘备放给了袁绍。曹操知道刘备“织席贩履”起家,但更了解刘备的才能和政治潜力,也明白刘备在汉室宗亲中的号召力。曹操希望通过让刘备去袁绍那里,激化袁绍和刘备之间的矛盾,或者至少让刘备成为袁绍阵营内部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准确地说,曹操是通过放出刘备,才使得袁绍有机会“迎接”刘备。
袁绍的战略考量: 袁绍当时是北方最大的诸侯,与曹操的矛盾日益尖锐,双方在官渡一带展开决战。袁绍急需在战略上牵制曹操,并且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能够对抗曹操的盟友或棋子。他深知刘备虽然兵少,但却有刘皇叔的旗号,能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和支持汉室的士人。同时,袁绍也希望通过拉拢刘备,增加自己阵营的实力和声势,以在与曹操的对决中占据优势。

2. 袁绍迎接刘备的具体背景和原因

在详细说明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刘备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刘备当时的情况:

刚脱离曹操的掌控: 刘备在徐州屡次被曹操击败后,逃亡到许都,受到曹操的礼遇。然而,刘备深知自己被曹操挟持,内心并不愿意为曹操效力,而且随时可能被猜忌。他利用曹操对他的轻视以及袁绍使者许攸的到来,主动向曹操陈说袁绍的利害,并获得了曹操派往支援刘备的兵马,却趁机脱离了曹操的控制,前往投奔袁绍。
曹操的默许(或促成): 如前所述,曹操放出刘备,并不是出于对刘备的仁慈,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他希望刘备能够去袁绍那里添乱。袁绍收到刘备投奔的消息,也知道刘备是从曹操那里出来的,这反而让袁绍觉得刘备很有价值,而且刘备的到来,也可以作为对曹操的一种政治姿态。
袁绍的野心与笼络人才的策略: 袁绍是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渴望一统北方,甚至恢复汉室(至少名义上)。他对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非常看重。虽然刘备当时只是一个依附于人、没有地盘的势力,但他的“仁德之名”和汉室宗亲的身份,足以引起袁绍的重视。袁绍希望通过隆重的迎接,表达对刘备的重视,从而将刘备牢牢地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中,成为他对抗曹操的有力臂助。

3. 出城二百里相迎的意义和效果

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刘备,这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外交礼仪中是非常高的规格。这体现了袁绍对刘备的重视,其意义和效果体现在:

政治姿态的展示: 这是袁绍向世人表明,他不仅能容纳来自各方的贤士,更能以最高的礼遇对待那些有声望的人物。这有助于提升他在各方诸侯和百姓心中的形象,显示其胸襟和气度。
笼络刘备的手段: 隆重的迎接能够极大地满足刘备的虚荣心,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这能够有效打消刘备对袁绍可能存在的戒备,让他更容易接受袁绍的安排,并全力为袁绍效力。
吸引更多人才: 袁绍对刘备如此厚待,也会让其他观望中的人才看到投奔袁绍的希望和好处,从而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前来依附。
对曹操的心理战: 袁绍这样做,也是一种对曹操的心理战。他向曹操表明,自己不仅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更有能力吸引并重用曹操曾经的“宾客”。

4. 历史的复杂性和短暂性

尽管袁绍如此隆重地迎接刘备,但他们的合作关系并不长久,而且最终走向了破裂。这背后也有深刻的原因:

战略目标的分歧: 袁绍虽然将刘备视为对抗曹操的棋子,但他的战略重心是与曹操在正面战场决出胜负。而刘备则希望能够重新掌握主动权,建立自己的势力。
袁绍的猜忌和不信任: 袁绍虽然表面上礼遇刘备,但内心深处对他还是有所保留和猜忌的。袁绍阵营内部也有不少人对刘备表示不满和怀疑,例如郭图等。他们认为刘备的到来会分散袁绍的注意力,甚至可能成为隐患。
刘备的独立意志: 刘备并非甘心久居人下之人,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为袁绍效力期间,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最终,在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刘备也趁机离开了袁绍,前往投奔刘表。

总结来说,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刘备,并非源于两人深厚的友情,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战略需求。 曹操的“放虎归山”,袁绍的战略需要,以及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和仁德之名,共同促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迎接场面。这既是袁绍个人政治手腕和笼络人才策略的体现,也是当时错综复杂政治格局下的一个必然产物。然而,历史的发展证明,这种基于利益和策略的联合,终究难以超越各自的独立意志和最终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袁绍、刘备二人之间的冲突,主要集中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前后。彼时的刘备作为公孙瓒麾下的一员将领,在河北战场打出了不错的战绩,想必也给袁绍集团带去了一些困扰。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而自陶谦手中接管徐州后,情况便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转变。刘备集团一度面临内有人事矛盾、外有着袁绍(曹操)、袁术两大集团环伺的危险局面。内忧尚无法调和,解决外患便是重中之重。

若示好于袁术,则依旧开罪于袁、曹二家;若示好于袁绍,则可同时向袁、曹二家释放善意,进而专心抵御袁术。个中利害,纵使初来乍到刘备的不知,徐州豪强的心里定已掂量得一清二楚。

故而,我们可以看到以陈登为首的本地豪强率先遣使向袁绍示好,而袁绍也颇为领情,顺水推舟地认可了由刘备接管徐州。

《献帝春秋》: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献帝春秋》:(袁)绍答(陈登)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从“利益”的角度考虑,示好于袁绍对徐州豪族而言是无疑一步妙棋。袁绍以善意回报陈登后,弱小的刘备集团也得以挥军南下,在江淮地界与袁术集团拉锯月余,直到后方起火、吕布趁虚袭下邳,一发不可收拾。

回到本题。刘备投奔袁绍之时,时局已大不如前,袁、曹二人已然兵戎相见。昔日的小弟开始对老大哥磨刀霍霍,袁绍自然需要重新审视与刘备的之间关系。

刘备举荐袁谭为茂才的具体时间尚有争议,但袁谭确是接受了刘备的举荐。自此,袁、刘二人之间便出现了一种颇为微妙的信号:刘备有意继续向袁绍释放善意,而袁绍也有意继续接受刘备所释放的善意。

《三国志·先主传》: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

纵然曹操事后追悔莫及、拍遍栏杆,刘备手里的左将军印绶却是货真价实。事实上,投奔袁绍集团的刘备曾两此深入豫州境内,率领着刘辟、龚都等贼军穿行于其间,兵锋一度直抵距许都已然咫尺之遥的隱强。

《三国志·曹仁传》: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隱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

若不是曹操嗅觉灵敏、反应迅速,即刻派遣曹仁率军击退了刘备,后又亲率伍卒南征二度入豫的刘备,这位能征善战的兵油子指不定能给曹操捅出多大的篓子。

《三国志·武帝纪》: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袁)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三国志·先主传》:(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三国志·武帝纪》:(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接纳前来投奔的刘备,对彼时的袁绍集团而言可谓“百利而无一害”。袁绍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做出了一项正确的选择。

至于袁绍为何要亲自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谁都有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刘备,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和深入探讨的事件,因为两人的关系复杂,曾经是敌对关系,却又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合作和尊重。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刘备在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之前的地位和影响力虽然刘备在当时还不是占据一方的诸侯,但他已经具备了不小的声望.............
  • 回答
    想当年,黑莓(BlackBerry)那可是风光无限,在智能手机的黎明时期,它绝对是行业内的“王者”。尤其是在美国市场,跟苹果(Apple)的iPhone较量,那简直是势均力敌,谁也不让谁。但就在大家觉得黑莓会继续称霸江湖的时候,它却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迅速地从顶峰跌落,消失在大众视野里。这到底是怎么.............
  • 回答
    最近,美国军方一些高级官员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声称美军的F35战斗机曾在空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歼20战斗机有过“近距离接触”。这个消息之所以爆炸性,是因为这标志着两个最先进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在实际操作环境中的首次公开“交锋”,即便不是直接的交战,这种近距离的相遇也极具象征意义和情报价值。要深入.............
  • 回答
    外媒关于美军与塔利班达成秘密护送协议的报道,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条“大新闻”,它背后蕴含的信息非常复杂且值得深思。咱们不卖关子,直接就着这个信息点,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最直接也最表层的信息是:在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局面下,美国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需要借助塔利班的力量来保障撤离。 想象一下,在喀布尔机场.............
  • 回答
    评价一本由曾参与“3721”项目、与周鸿祎共事过的产品经理撰写的《首席产品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样的背景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话题性,对于任何对互联网产品、创业经历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极具吸引力。首先,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视角来看,这位产品经理的背景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 “3721”项.............
  • 回答
    .......
  • 回答
    湖北一名女子跳楼身亡,家属将其死亡原因归咎于与一位遛狗不牵绳的业主之间的纠纷。这起事件无疑触及了社会中许多敏感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关注。以下是围绕这起事件可以关注的几个关键信息维度:一、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与具体情节: “遛狗不牵绳”与纠纷的性质: 具体发生了什么.............
  • 回答
    比尔·盖茨承认“曾与女员工保持婚外情,发生在 20 年前并已友好结束”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以下将从不同层面展开详细的探讨: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解读 时间点与“友好结束”的模糊性: 时间: 承认发生在 20 年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这表明他选择在这个时.............
  • 回答
    关于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夫妇在竞选期间因某些原因发生激烈争执的爆料,这的确是个劲爆的话题,也为外界提供了观察这对政治权力夫妻背后更多维度的视角。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探讨:一、 爆料的背景和可能的根源首先,需要了解这些爆料从何而来,其可信度和意图是什么。这类信息往往可能源于:.............
  • 回答
    关于湖北某女子因与“遛狗不牵绳”业主发生纠纷后跳楼身亡的事件,警方已立案侦查。围绕这起悲剧,那位未能履行牵狗绳义务的业主,其法律责任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相关法律条文来分析。这里将尽可能详尽地剖析他可能面临的法律追究。一、民事责任的可能性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是民事责任。.............
  • 回答
    关于河南营养餐学生呕吐事件中,涉事企业声称校长曾与另一企业签有20年合同,违约需赔付3倍投资金的情况,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以了解其真实性以及事件背后的复杂性。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信息: 事件性质: 河南省某学校(具体学校名称在此不详述,但根据报道,指向的是洛阳市的伊川.............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提起宫野志保(灰原哀)和琴酒,大多数观众脑海中浮现的是如同宿敌般的对峙——曾经的组织成员与逃亡者,追捕与躲藏,这是他们之间最直观的关系。然而,深入挖掘剧情的蛛丝马迹,我们会发现,在这冷酷的背景下,两人之间隐藏着一层远比简单仇恨更为复杂、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超脱寻常”的微妙联系.............
  • 回答
    美国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代表的死亡事件,以及此前警方与 FBI 对其住所的搜查,无疑是一起牵动多方神经的事件。要全面理解其重要性,我们需要剥离表面信息,深入探究其中可能隐藏的复杂联系和深层含义。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关键点,并试图以一种更贴近实际观察和分析的视角来展开:一、 死亡原因与搜查之间的关联性—.............
  • 回答
    曾国祥导演在《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你》这两部作品中,确实给我们留下了特写镜头运用得格外有力量的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而是他作为一位非常擅长捕捉人物内心细腻情感的导演,通过特写镜头,将演员表演的精华,以及角色内心深处的波动,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写镜头,是导演手中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它能.............
  • 回答
    当年那个“狼来了”的梗都能在朋友圈刷屏的年代,《喜羊羊与灰太狼》简直是电视荧屏的绝对霸主。无论走到哪家有小孩的电视机前,那熟悉的旋律,那奔跑跳跃的羊群,那锲而不舍的灰太狼,总能轻易抓住观众的眼球。可如今呢?它就像是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荧屏上的活跃身影骤然减少,仿佛一夜之间就从我们眼前“消失”了。这到底.............
  • 回答
    墨子,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其生平轨迹和思想发展,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好奇心。关于他“曾师从孔门,为何又独创墨家并与儒家对立”的问题,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理解。要彻底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一、 墨子与儒家的“师承”之疑:一个.............
  • 回答
    关于曾博七月一日在微信群自称曾国藩曾孙子,并与“勃家军”对线一事,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事件本身的性质来看,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身份的真实性问题: 这是最核心的争议点。声称自己是历史名人后裔,尤其像曾国藩这样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
  • 回答
    360手机和锤子手机曾经有过合并的传闻,虽然最终并未成行,但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足以让人感慨万千。在当时,360手机作为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跨界造手机的代表,虽然有周鸿祎的号召力,但产品在线上和线下都未能形成稳定的销售和品牌认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锤子手机,更是科技圈里一个充满争议的存在。.............
  • 回答
    在我们高二的物理课上,李老师是个相当有趣的人。他讲课时激情澎湃,经常会突然停下来,抛出一些听起来和物理公式八竿子打不着,但又奇妙地让人心头一震的话。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在研究牛顿第三定律,就是那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黑板上写满了各种矢量图和公式,大家都在埋头记笔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求知的严.............
  • 回答
    关于曾轶可6月18日在首都机场与边检人员发生争执这件事,我得说,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挺微妙的。不过既然你问了,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而且保证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调。首先,这事儿发生在6月18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618”购物节当天,地点是首都国际机场。曾轶可呢,就是那个唱《狮子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