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有没有可能再次吞并中亚五国?

回答
俄罗斯再次吞并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可能性,从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历史演变来看,可以说是非常低,几乎不可能。但为了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历史背景回顾:

沙俄时期: 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通过军事征服,逐步将中亚地区纳入其版图,建立了“突厥斯坦总督区”。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对当地民族造成了压迫和文化同化。
苏联时期: 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带来了强制集体化、大规模人口迁移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压制等负面影响。苏联时期形成的边界划分,也埋下了日后一些民族和领土问题的种子。
苏联解体与独立: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五国获得了独立。这一过程是各国人民争取民族自决权的结果,也是对过去被统治历史的告别。

2. 当代地缘政治格局与俄罗斯的战略意图:

主权独立与民族认同的强化: 中亚五国自独立以来,都在努力塑造和巩固自己的国家认同、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道路。各国人民对主权独立的珍视程度极高,任何外部的吞并企图都会遭到强烈的抵抗。
经济多元化与对外部市场的需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但都在寻求经济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它们积极与中国、欧盟、土耳其等国家发展贸易和投资关系,这与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存在一定的竞争。
俄罗斯的“近邻”战略与有限影响力: 俄罗斯视中亚为“近邻”地区,并希望维持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安全领域(如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CSTO)、经济合作(如欧亚经济联盟 EAEU)以及文化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俄罗斯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施加影响,但“吞并”的概念完全是另一回事。
地缘政治平衡与多极化趋势: 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美国、欧盟、土耳其等也在积极参与区域事务。这种复杂的地区力量平衡,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俄罗斯)单独实现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变得更加困难。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界限: 俄罗斯可以通过能源合作、军事援助、文化交流等“软实力”手段来维持和提升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但“吞并”需要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动员能力,这在当前的俄罗斯国内和国际环境下都难以实现。

3. 阻碍俄罗斯再次吞并中亚五国的关键因素:

国际法与国家主权原则: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基本原则。俄罗斯如果试图吞并他国,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制裁和孤立。这将对其自身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
中亚国家自身的实力与反抗意愿:
哈萨克斯坦: 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力量,哈萨克斯坦拥有强大的独立意识和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其对中亚区域一体化和多边合作的参与,也使其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
其他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虽然国力相对较弱,但也都在努力维护国家独立。它们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寻求外部支持等方式来抵御任何吞并企图。
民族主义情绪: 在中亚国家,独立后民族主义情绪普遍高涨,对沙俄和苏联时期的统治仍有历史记忆。任何试图恢复过去统治的举动都会激起强烈的民族反抗。
俄罗斯自身的国力限制与国内挑战:
经济压力: 俄罗斯经济体量相对较大,但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国际制裁。其是否有能力支撑一次大规模的地区征服和随后的治理,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军事资源: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但在乌克兰冲突中消耗巨大。再次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将对其军力造成进一步损耗。
国内稳定与民众意愿: 俄罗斯国内也面临着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再次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是否会获得国内民众的普遍支持,也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环境下,采取如此激进的政策,可能引发国内反弹。
中国的影响力增长: 中国在中亚地区经济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与中亚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这种影响力对比,也使得俄罗斯在推行其地区主导地位时面临制衡。中国普遍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但其在中亚的经济存在,也会间接影响到区域力量的平衡。
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 尽管俄罗斯是中亚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的主要推动者,但这些合作机制(如CSTO、EAEU)的性质是基于成员国自愿参与,而非强制性的吞并。如果俄罗斯采取吞并行动,将彻底摧毁这些合作机制的根基。

4. 关于“吞并”的定义与模糊地带:

需要区分的是,俄罗斯在保持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与“吞并”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俄罗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持其影响力:

加强军事合作与安全伙伴关系: 如通过CSTO为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
深化经济一体化: 如通过EAEU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推广俄语和俄罗斯文化: 维持文化和人文联系。
支持亲俄政治力量: 在部分国家,俄罗斯可能会支持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政客或政治派别。

然而,所有这些都与通过军事手段强行改变国家边界、剥夺他国主权,并将之纳入俄罗斯联邦的“吞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俄罗斯再次吞并中亚五国的可能性 微乎其微,几乎为零。这不仅因为中亚五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决意识和维护国家独立的决心,也因为俄罗斯自身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国内稳定等方面面临诸多制约。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性维护,以及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都构成了对任何此类扩张主义企图的强大制约。

虽然俄罗斯会继续努力在中亚维持和扩大其影响力,但这将主要通过合作、经济和安全伙伴关系等非强制性手段来实现,而非通过直接的领土吞并。任何试图以武力改变中亚国家主权的做法,都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和区域内国家的强烈反对,并可能导致俄罗斯自身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非毛子疯了。中亚除了地缘外全是包袱(资源?俄罗斯不缺),而中亚的地缘价值又由于里海的存在而贬值(有里海制海权啥都有了)。

这几个国家,当年苏联成立的时候就不应该要过来(要是没这几个国家,可以光明正大的搞大斯拉夫主义,加盟共和国这一体系都可以不搞),在中亚搞个华约式的仆从体系就行了。现在好不容易脱手,还指望毛子回来?

user avatar

谢邀,不可能的,不是俄罗斯的军力不够打不过中亚五国。

俄罗斯军事吞并中亚五国是十分容易的事,甚至用不着从本土出兵,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土克曼斯坦的驻军和中亚的俄罗斯遗民就能两天内吞并。

吞并是容易但控制很难,控制的延续更难。

首先,现在中亚各国的民族主义爆表 反俄的很,俄罗斯占领后可能面临各种反抗,让俄罗斯拖累。才百万级别人口的车臣差点让俄罗斯吃不消,花了一大笔钱收买军阀才能平息,六千万人口的中亚就更难了,这得俄罗斯花更多的笔钱和人。中亚各国一直使劲拉中国日本和欧美进入中亚抗衡俄罗斯。

其次,美国、中国和欧洲甚至印度伊朗日本等国家和东欧都可能阻止俄罗斯,全面政治经济制裁俄罗斯,甚至像当年支持阿富汗反苏一样军事援助反抗势力。中国国想要崛起首先需要中亚这个跳板,中亚的和平对中国十分重要。

以俄罗斯现在的经济能力根本撑不了两个月,如果中国 日本和欧洲对俄罗斯能源进行制裁,俄罗斯政府不到两个月就垮台。俄罗斯中央政府用钱收买地方势力才保证俄罗斯的内部稳定,没钱了俄罗斯本土都可能会分家。

这块地内部可以随便互撕随便闹,但是外部势力不能过分的深入,谁深入的厉害就会引起别人的警惕。

user avatar

原苏联俄罗斯和中亚-高加索地区2017年的人口和种族成分:

穆斯林——中亚人口7000万,其中穆斯林6000万,高加索穆斯林1000万,俄联邦境内穆斯林1500万,总计8500万。

俄罗斯族——俄联邦境内俄罗斯族约1.1亿,中亚有500万俄族。

其余——亚美尼亚族300万,格鲁吉亚族300万。


增长率:

中亚穆斯林年增量约100万,其中乌兹别克每年新增50万,哈萨克斯坦每年增25万,塔吉土年增25万。阿塞拜疆每年新增人口12万。


俄罗斯族负增长(俄联邦俄族每年减少50万,中亚俄族每年减少5万)。

亚美尼亚族负增长(自然减少和移民欧美)。

格鲁吉亚族负增长(自然减少为主)。

。。。。。。。。。。。。。。。。。。。。。。。。。。。。。。。。。。。。。。。。。。

假设苏联重现,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