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传 Wi-Fi、SD、Bluetooth 联盟撤销华为的会员资格,如消息属实会对华为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WiFi联盟、SD协会(SD Association)和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撤销华为会员资格的消息如果属实,无疑会对华为在技术标准、产品研发、市场准入以及供应链等方面产生非常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 核心影响: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受阻

这是最直接且最关键的影响。这三大联盟是全球无线通信、存储和短距离通信领域事实上的标准制定和推广机构。

WiFi联盟: 负责WiFi技术的认证和推广,确保不同厂商的WiFi设备能够互相兼容。
影响: 如果华为不再是WiFi联盟成员,其新研发的WiFi设备可能无法获得WiFi CERTIFIED™认证。这意味着:
互操作性问题: 华为的设备可能无法与其他符合WiFi标准的设备(如路由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稳定、高效地连接和通信。用户可能会遇到连接不稳定、速度下降、甚至无法连接的情况。
市场准入受限: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零售商以及企业客户在采购无线网络设备时,会要求产品通过WiFi联盟的认证。没有认证的华为WiFi产品将难以进入这些市场。
品牌信誉受损: 用户对缺乏认证的设备会产生不信任感,认为其技术不稳定或不合规。
影响产品线: 华为的所有涉及WiFi的产品,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到PC、智能穿戴设备等,都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内部使用的技术,也可能需要适配,增加研发成本和复杂性。
SD协会: 负责SD卡(包括microSD卡)的规格制定、认证和推广,确保不同厂商的SD卡在各种设备上都能正常工作。
影响: 如果华为被撤销SD协会会员资格,其设备(尤其是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将可能无法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的SD卡和microSD卡。
用户存储扩展受限: 华为手机用户将无法使用SD卡扩展存储空间,这对于许多需要大容量存储的用户来说是重大打击。
产品竞争力下降: 尽管华为可以通过自有存储方案解决部分问题,但在用户体验和市场选择上会大打折扣,与竞争对手相比将处于劣势。
周边生态受损: 与SD卡相关的配件市场(如读卡器、SD卡本身)也会受到影响,用户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品牌的设备。
蓝牙技术联盟: 负责蓝牙技术的规格制定、认证和推广,确保蓝牙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影响: 如果华为失去蓝牙联盟会员资格,其蓝牙设备可能无法获得Bluetooth SIG的官方认证。
蓝牙互联互通问题: 华为设备可能无法与非华为品牌的蓝牙耳机、音箱、手表、车载系统等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和通信。
用户体验下降: 例如,华为手机用户连接第三方蓝牙耳机可能会出现音质劣化、连接断断续续、延迟增加等问题。
新蓝牙标准支持受限: 未来新的蓝牙技术标准(如低功耗蓝牙、高音质传输等)的更新和兼容性也会受到影响。

二、 对华为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增加研发成本和周期: 失去这些联盟的会员资格,意味着华为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和开发符合标准但又不依赖联盟认证的替代技术,或者尝试通过第三方申请认证(如果可行的话)。
供应链的复杂化和成本上升:
芯片采购: 许多高性能的WiFi、蓝牙、SD卡控制器芯片都需要遵循这些联盟的标准,并可能由联盟成员厂商生产。华为可能会面临难以采购到最新、最符合标准的芯片的困境,或者只能采购经过“非官方”验证的芯片,增加了品控难度。
零部件适配: 华为可能需要与其零部件供应商更紧密地合作,确保所有兼容性都得到充分测试,这会增加供应链的协调成本和时间。
技术路线调整和战略转型: 华为可能被迫加速其在通信、存储等领域的技术自主研发和生态建设。例如,
自研通信技术: 推动鸿蒙(HarmonyOS)的生态发展,可能需要开发一套独立于WiFi联盟标准的无线连接协议,或者更加依赖蓝牙的开放部分。
替代存储方案: 除了SD卡,华为也可能进一步推广其自家开发的存储技术或依赖云存储。
聚焦自有生态: 加大对鸿蒙操作系统及其周边生态的投入,吸引开发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闭环,以减少对外部标准的依赖。

三、 对华为市场和品牌的影响

全球市场准入受阻: 失去这些标准认证,将直接影响华为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法规和产品准入标准都与行业标准挂钩。
用户信任危机: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是用户选择的重要依据。用户可能因为担心连接问题和兼容性问题而选择其他品牌的设备,这将直接影响华为产品的销量和市场份额。
品牌形象受损: “不兼容”、“不稳定”、“落后”等负面标签一旦被贴上,将严重损害华为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和技术领先形象。
竞争对手的优势: 竞争对手将有机会利用这一点来抢占市场份额,宣传其产品的稳定性和广泛兼容性。

四、 对华为内部生态和软件的影响

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鸿蒙在设计之初就强调“万物互联”和“分布式能力”。如果核心的连接技术(如WiFi、蓝牙)受限,将直接影响鸿蒙生态的建设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将手机与智能家居设备连接时,如果存在兼容性问题,将极大地削弱鸿蒙的吸引力。
软件更新和适配: 华为的软件团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适配和绕过这些技术限制,确保现有的和未来的软件能够尽可能在受限的环境下运行,这会增加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

五、 潜在的应对策略和长期影响

尽管面临严峻挑战,华为也可能采取以下策略:

法律途径: 如果华为认为其会员资格被不公平撤销,可能会考虑法律途径。
游说和谈判: 尝试与相关联盟进行沟通和谈判,争取恢复会员资格。
技术创新和替代方案: 加大对自有通信、存储技术的研发投入,构建独立的技术生态。这可能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如果成功,将使华为在未来更具韧性。
合作与联盟: 寻求与其他国家、地区或企业的合作,建立新的技术标准或合作模式。
聚焦特定市场: 暂时将重心放在那些对技术认证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市场,或者服务于对华为有特殊信任的客户群体。

总结来说,WiFi联盟、SD协会、蓝牙技术联盟撤销华为会员资格是一项具有“釜底抽薪”性质的行动,它直接攻击了华为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这不仅会引发华为在产品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还可能促使华为加速其技术自主化和生态独立化的进程。最终的长期影响,取决于华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其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实际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祝美国政府永远处于紧急状态。天天高潮,直到分不清是否真出事为止。

也预祝美国企业都像思科那样在ban list的照顾下毫无对手得茁壮成长,6年内在后庭上为美国政府长出10个后门,想入哪个入哪个,为美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添砖加瓦。

特朗普的底层选民们,相信你们这些在美国这样发达国家都找不到工作的人,因为my战找到了工作,一定都是国家的“栋梁”。这辈子都好好享受逆全球化过程,下辈子欢迎来发展中国家修996福报,修不好就别投胎投回去。

———

好了,玩笑不多说,现在正经的说一下局势。

鉴于最近急速发展的形势,我们真的要警惕了。也许在你看来,my战以来的特朗普每一个动作我们都有备案应对,好像并无大碍,今天这样各种会员身份终止更像虚惊一场。我不否认我们当初的预案做很出色,也惊叹于我们的实力进步如斯。

然而美国政府这一连串行动,最让我担忧的是他们的行动逻:

美国近期所有做法,都严重损害本国商业信誉。

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放弃“信誉”对政策制定的枷锁了。

枷锁一断,恶龙出山。换言之,美国要把他们对中国所有高科技的“优势”,兑换成“胜负”。

相对其他总统而言,特朗普并不支持美国高科技,甚至对待他们的政策还很粗暴。对苹果产业链回国的要求,也越来越蛮横。MY战开打后,美在华企业若是涉及征收事项,岂不是要双倍关税。而且这次的一连串动作很大程度上让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为国家的不讲信誉而买单了。是的,安卓断供后,连西方也出现消费者对谷歌的骂声了,何况我国,而他们大部分被迫断供于华为的美国企业在承受亏损的同时都表示对此事不予置评,所以说这是一次国家对企业信誉的强制征收,毫不为过。

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事之秋,任总会替美国企业说好话要我们不要骂美国企业的原因。事发后,谷歌立刻派专家来和华为谈解决方案,尽一个供应商的指责,同时也已经有很多和华为有来往的硅谷企业叫苦连天,不停游说政府解除禁令。而他们的痛苦仿佛和中国企业一样,得不到特朗普政府的半分怜悯和补偿。与其说是为了打败谁,不如说我们两国高科技企业更像是特朗普政府为了某一个大目标而做出的“必要牺牲”。

我们也会提出一些禁令。比如我们禁止洋垃圾后,西方世界垃圾成山,故此被西方指指点点。就算抛开合法性,只谈利益,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次华为上了black list实体名单,和我国禁止洋垃圾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是在拿科技界代表的长期利益甚至是信用,来搏短期利益。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禁止洋垃圾看的是长期。这也代表了我们两个大国之间不同的诉求,我们为了生存而甘愿做世界工厂,为了健康也斩断垃圾回收产业。而美国平衡着选票,不惜左口袋倒右口袋。无论说MY战还说实体名单,都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本国利益集团的洗牌。


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开始强调短期利益,并且抛弃“信誉”这个枷锁而制定政策的时候。我们很多预判他们的思维方式都要改变了。

比如留学。当政策制定者放弃信誉和长远利益,以此来针对我国的话。

单纯的隔绝生源,不是他们的最优战略。

而是用反覆无常政策,毁掉我们的学子。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也没什么操作难度。他们国家假装高潮得紧急几次,已经做了完美的示范。只要抓住他们认为合适的节点,反复操作,即可收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再比如国际合作。从一开始就不合作,就可能变成给你捣乱,中断合作撂挑子。

美国政治一直喜欢看别人乱,而自己最好什么资源都不出,甚至还能赚钱。可他们在主流国家面前还残存信誉可言。一旦做绝,还会有另一套玩法。特朗普上任后最多干八年,在任时赚足了声望,来日所要付的信誉代价,就由后继者背负了。所以只要有利可图,他才不怕。

更何况这些产业的相关利益,只要和总统势力关系不大,他就随时可以抛弃。所以你要是单纯以他们本土企业是否挣钱为出发点,往往无法预测他的举动。

他真正关心的不是科技,也不是教育,更不是国际声望,而是劳动岗位能不能回到国内,这些底层民众的选票能不能到手,自己能不能连任。他关心的从来不是人类文明总体发展,而是美国能不能自己取代以前的中美合作模式。

也就是说,不需要中国做世界工厂,也不需要美国做世界大脑,而是美国独立做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能研发能制造,而别的国家什么样,世界繁荣与否,都不重要。

我觉得剔除标准,与俱乐部,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举动。其实也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从特朗普在世界上各种退群,就已经能看出一些眉目了。

说玄幻点,特朗普想从这个星球独立出去,自成一体。

像英国脱欧一样,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一种近些年来摆脱“国际关系”的潮流。

而不是单纯孤立我们。

我们不能因为被迫害惯了,就失去洞察力。如果早点,多看看他对欧洲和国际社会对所作所为,其实今天也不是不能全然无措了。

想想任正非这个当事人,为什么反而是我们当中最清楚未来发生什么的人,为什么他早有准备,这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正是因为任总早就和美国打交道,清楚这一切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洞悉出美国政府等本性,才能做出独立于我国国产普遍惯性思维下“不做芯片”“不做OS”“不做独立标准”等认知之外的决定,如“2012方舟实验室”等。

这个推论很好理解。如今我们现在也见识到了美国人真的能把自己建立的市场信誉砸的稀烂,于是我们对独立研发的态度不也是180度大转变么?

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最多交三笔学费,第一笔在学校里学理论,第二笔在奋斗中观察案例,第三笔在我们危难临头大敌当前时,敌人的拳头打疼了脸,就是最后一笔学费,这要学不到东西,以后就不用交了。

放弃幻想吧。

———

但绝不能放弃抵抗。

相反,美国这样做,破绽很大。我们难在差距大,代价未知,而不在美国策略有多缜密。如果你我有足够对决心,那不妨听听我说美国近期战略的破绽。

破绽1,怕拖。

求快不求稳的战略中,大规模放弃了信誉和责任。这是以美国一直想处于领导地位的战略相冲突的。只要我们不崩溃不激烈衰退,让美国信誉问题发酵,美国科技界问题暴露,发展受阻,就是我们的机会。

难点: 因为美国清楚自己科技有多大优势,相信自己对世界经济命脉的控制力强大到可以放弃一段时间的信誉,并且可以集中力量摧毁对手。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的如此紧凑,爆炸性新闻多的连自媒体都忙不过来,代表了美国有备而来,不可能没权衡过。而我们陷入被动,对于今日现状计算过多少呢。

破绽2, 内部矛盾。

全球化已经形成,再这样粗暴对待双边关系,往往吃亏的是自己的企业。打击自己的财团,让岗位回国,丰富自己的票仓。这样的操作历届政府都懂,但没谁做的这么绝。他们这样,就很难团结。

而我们的应对方式也不需要太多民族主义。资源整合后的硬实力提升才是主菜,民族主义只是佐料,缺了则无味,比例过分了就会恶心,甚至不得人心。我认为,我们和欧洲越走越近就是最好的信号,是正确的战略,也是特朗普逼的。接下来就说第三个破绽了。

难点:我们真正“走出去”的企业太少。能体现出我们上下一心的机会就只限于华为大疆等少数企业。而联想这种问他是不是中国企业ceo都要犹豫七秒的公司来说,你说假如咱给他补贴是不是便宜美国人呢?

破绽3,国际孤立

特朗普上任后连续各种退群,同时逼全世界就范,而不是拉一个打一个。把所有优势都兑换成胜负。如今企业受迫把华为移除会员名单行为,更像是他行动逻辑的缩影。他想孤立全世界,并且不停的证明其可行性。

而我们不是在这种压力下毫无出路。举个例子。默克尔公然表态,不听美国摆布。并且和华为签约,约定无间谍协议。不是欧洲对我们有多放心。而是特朗普给全世界同时施压,尤其是对欧盟对华为同时施压,结果就是德国在消极对待美国要求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华为,更容易达成自己想要协议。

他们可能会想,就算华为有zf背景此时也不敢乱来吧,这时不正是摆脱美国监控的好机会吗?华为的清白不能光清给自己看,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相信。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赶走华为后,任正非高兴的说谢谢总统为我们做广告的原因。而且这个“广告”还有个内核,叫做“至少美国政府是没法靠它收集情报了”。华为对美国的不屈不挠,对抗到底,此时不就成了对欧洲的投名状了吗。

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现象?因为以前的国际形势是美国和欧洲经济竞争,同时和中国经济合作。并且和欧洲军事合作的同时,同中国军事竞争。在此基础上维持微妙的平衡。现在特朗普政府把优势全面兑现的政策,则打破了这个平衡。

难点:欧盟经济早在经融危机时就被美国收拾完了。 与中国合作远不如当初中美合作,底子不硬。如今转向欧洲实属被迫,利益可能会不如预期。

user avatar

就像总有蠢货认为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联合国赋予的一样

这种标准联盟的本质上就是大佬带着小弟们为了省钱而搞出来的,现在你一脚踢走那个最大的????

你是不打算在华为的覆盖范围内推行你的标准了?????

权力来自于能力,而不是虚名,既然要搞分裂那就两套标准,两个世界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

注:若想了解芯片方面的评论,请看我的另一个回答:zhihu.com/question/2935

首先,大家也许会质疑,Wi-Fi、SD、Bluetooth是行业协会,并非美国商业公司,为何会受到制约而站在华为的对立面,且华为作为标准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也曾为这些协会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标准立议和推广。理由只有一个,这些协会背后的sponsors很多是美国一线公司和政府,行业协会的使命之一,也是为这些商业公司所坚持的技术流派、IP壁垒、国家战略提供标准化支持。

下一代WIFI、下一代蓝牙,都是重要的基带/射频通讯技术,应用这些技术而迭代的产品包括消费电子类,如手机,包括IDC类,包括车载电子,以及大型通讯基础设施;

而SD协会,所涵盖的下一代固态电子存储技术标准,正是芯片的片上存储、板载存储、消费电子存储,外置存储,以及下一代PIM等技术的标准化指引;

综上,远离这些重要技术的行业协会和标准化组织,就是远离了此类技术族的迭代生态和推广生态,失去了技术演进的意义,例如,华为可以自研射频技术或PIM存储技术,但由于被孤立在标准化组织之外,所研技术成果并不被主流社会需求所接受,无法应用在出口产品上,也无法要求海外供应商提供标准化集成或封装。

标准化的使用,有些类似于邀请一个国家加入WTO,加入了,就要符合WTO的贸易规则、产品标准、结算秩序。只要符合了,本国产品就可以远销所有回家/地区,获得更广大、更顺畅的多边贸易空间。对华为而言,加入和参与标准制订,就是为了获得贸易空间,甚至获得标准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

同时,标准化也是壁垒,对于那些被孤立在标准化之外的国家,参与不了“下一代技术”的标准制订,即使先发的有了新技术突破,也无法获得先发优势,自然也无法参与到广阔的、多边的贸易空间。自研的产品,其贸易便只能被封锁在本国使用,假如这些只是半成品,仍然需要其它海外的IP加以集成才能形成产品,那么意味着其它海外IP供应商只会遵循国际标准,难以与一个孤立标准发生集成。

驱离标准化成员,是一项凶险的做法,迫使一个技术企业远离技术生态,自研产品难以被定标,难以被应用和推广。

依目前的禁令来看,大概是这样。但是,这种来自全球一线供应商和标准化组织的封锁看似凶险,实则持续不了很久。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是商业贯通,而非单纯服从于政治主张,因为多数供应商的主要市场份额都在中国,例如 存储技术、RF、板载元器件、高端液晶面板、以至于处理器等,中国拥有全球消费类整机市场最繁荣的业态:意味着保有量增速最快、新品迭代最快、客群最大及其消费力最强、市场驱动最成熟等。话说回来,来自海外厂商的对抗越久,它们损失的份额越多,部分厂商在中国的收入占整体1/2;商业贯通的停滞,首先伤害的是厂商,是资本家,看看美国科技股的中短期表现即可。

总结一下,单边主义、极端化的贸易保护,不会持续很久;未来即使分裂为两种生态,上游供应链经济仍需要保持往来贯通。

user avatar

我还以为是造原子弹的联盟呢?

之前造飞机、造导弹的都不带我们,

结果呢?

就是些买标准吃专利的公司牛气个啥?

美国制裁围剿华为,

就是世界通讯技术史上的斯大林格勒!

因为华为不仅仅是一个公司,

华为的背后是战无不胜的中国!

看看到底是人们怕美帝,还是美帝怕人民!




我们走着瞧!

下午在学校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