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治疗吗?

回答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治疗吗?

不少人在体检或者胃部不适就医时,会被告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感到紧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到底要不要治疗?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咱们得明白,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非常顽固且普遍存在的细菌,它寄生在人体的胃黏膜上。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一旦感染,如果没有有效的清除,它就会在胃里“安营扎寨”,长期存在。而正是这种长期的存在,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胃部问题。

为什么大家对幽门螺杆菌这么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罪魁祸首”,而慢性胃炎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与胃癌的发生有明确的关联。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发现感染,医生通常会建议积极治疗,目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降低未来发生严重胃部疾病的风险。

那么,是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需要治疗呢?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容忽视,但 “无症状”的感染者(也就是俗称的“健康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医学界存在一些争论。

哪些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积极治疗?

1. 已经确诊的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如果你已经患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并且被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那么治疗幽门螺杆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溃疡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的几率,并促进溃疡愈合。

2. 胃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癌变的前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这些病变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同时存在这些病变,医生通常会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减缓或逆转病变的进程。

3. 胃癌家族史: 如果你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胃癌的,那么你的胃癌风险会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明显的胃部症状,如果被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也可能会建议进行根除治疗,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4. 胃部淋巴瘤(MALT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这类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甚至可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5. 不明原因的慢性胃炎且Hp阳性: 有些人可能长期有胃部不适,如胃胀、胃痛、嗳气、恶心等,但胃镜检查并未发现溃疡,只是诊断为慢性胃炎。如果同时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且症状比较困扰,医生也可能会考虑进行根除治疗,希望通过清除细菌来改善症状。

6.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阿司匹林等: 如果你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而同时又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么你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那么,对于那些只是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人,需要治疗吗?

这是目前医学界讨论较多的地方。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胃部不适症状,也没有上述提到的那些高危因素,那么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权衡利弊。

支持治疗的观点: 认为即使目前没有症状,但长期携带幽门螺杆菌,仍存在发展为胃炎、溃疡甚至胃癌的潜在风险。早期根除,可以“斩草除根”,规避未来的健康风险。
不主张普治的观点: 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能带来副作用(如腹泻、过敏等),而且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给未来治疗其他感染带来困难。如果目前没有症状,盲目治疗可能弊大于利。

因此,对于无症状的感染者,是否治疗,往往需要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由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并由你本人做出决定。

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

碳14尿素呼气试验 (¹⁴CUBT) 和 碳13尿素呼气试验 (¹³CUBT):这是目前最常用、最方便、最无创的检测方法,通常在餐后进行。
胃镜检查联合活检: 在胃镜检查时,医生会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看到细菌,同时还能了解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粪便抗原检测: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

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关键是什么?

一旦决定治疗,需要记住的是,幽门螺杆菌的根除通常采用“四联疗法”,也就是同时使用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一种铋剂。疗程一般为1014天。

需要强调的是: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切勿自行购药或随意更改剂量和疗程。
必须完成整个疗程, 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能擅自停药,否则容易导致治疗不彻底,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
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复查, 通常在停药四周后进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以确认幽门螺杆菌是否被成功根除。

总而言之,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治疗,并没有一个“一刀切”的标准。你需要根据自身是否伴随胃部不适、是否患有胃部疾病、是否有胃癌家族史等多种因素,与医生充分沟通,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如果你对自己的情况有疑问,或者感到胃部不适,还是建议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生来为你诊断和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与否,要看是否符合根除治疗指征,并且要因人而异(儿童、老年人和一般成年人的应对策略是有区别的)。

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伙儿掰扯掰扯~

一、为什么要根除Hp治疗?

说白了,幽门螺杆菌就像是人体里的一位“不速之客”。这家伙通过口腔跑到我们的胃里面,然后就赖着不走了。

如果它在里边乖乖呆着,这倒也罢了,可它偏偏要搞破坏,而且手段繁多:

它不仅会产生多种酶,分泌细胞毒素,还会诱导产生白细胞介素-8并诱发炎症反应,进而损伤胃黏膜,另外Hp抗体也会造成自身免疫损伤[1]

如果对它不管不顾,久而久之,有的胃黏膜会逐渐萎缩或者出现肠化生,进而有少部分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有极少部分患者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

除此之外,Hp感染还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维生素B12 吸收不良等有关[2]

二、哪些人需要根除Hp治疗?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感染Hp有这么多危害,根除治疗就完事了,不是吗?

这话说得挺对,但也不全对。要知道,治疗就意味着要用药,而大家应该听说过“是药三分毒”。因此,这就需要针对不同人群,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1.一般成年人

总体而言,检测出Hp阳性后,是否需要治疗,要看有没有符合以下Hp根除指征:

注意看最后一条,“证实有Hp感染的”,也推荐根除Hp治疗。这是否意味着都要治疗呢?

严谨来说,可以参照近期刚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的建议:

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ylori感染者,应当遵循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3]

这里的抗衡因素,主要包括:

*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等多系统疾病难以耐受药物治疗
*存在过敏风险
*正在应用与根除治疗用药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
*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等[4]

换言之,对于一般成年人,感染Hp后,只要不存在上述抗衡因素(具体需咨询医生),都建议根除Hp治疗。

2.儿童

由于儿童感染Hp后有的会自发清除,根除治疗后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因此对于14岁以下儿童,除非患有消化性溃疡,一般不推荐常规检测Hp[5]



对于感染Hp的儿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于2015年制定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明确提出了根除治疗的适应证:

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必须根治。以下情况可考虑根治:(1)慢性胃炎;(2)胃癌家族史;(3)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4)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5)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6]

3.老年人

由于很多老年人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存在肝肾功能减退,服药后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要进行风险获益评估,以明确是否需要根除Hp治疗[3]

三、根除Hp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1.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目前的用药情况,以免发生药物过敏或者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2.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坚持按既定疗程服完,这样有助于提高疗效。

3.服药期间避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做到营养均衡。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少吃多餐。

4.酌情补充益生菌,如罗伊氏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感染Hp引起的不适症状[7]

5.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睡眠充足。

总而言之

对于一般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除非有抗衡因素,否则建议给予根除治疗;对于儿童、老年人,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

  1. ^ a b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 (05): 397-402.
  2. ^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A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Helicobacter and Microbiota Study Group and Consensus panel, et 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2017;66:6-30.
  3. ^ a b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消化杂志.2021,41(4):221-233.
  4.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专家共识(2020,北京)[J].中医杂志.2020.61(22):2016-2024.
  5.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 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6):509-524.
  6.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7):496-498.
  7. ^ Mehling H, Busjahn A. Non-viable Lactobacillus reuteri DSMZ 17648 (Pylopass™) as a new approach to Helicobacter pylori control in humans. Nutrients. 2013;5(8):3062-307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