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就中国目前这个社会状况来看,普通人来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安居乐业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的核心,想来回味一下,普通人靠自己的努力能不能安稳度日,过上舒心的生活,这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如果说“安居乐业”的标准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能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过得不捉襟见肘,那坦白说,这越来越像个奢侈的目标,尤其是在大城市。房价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巨石,压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你想靠工资一点一点攒钱买房,这中间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大得惊人。房价上涨的速度,常常让你感觉自己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它抬头的步伐。那些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房价相对亲民的地方,或许还有些希望,但那里的就业机会、生活便利性、教育医疗资源,又会成为新的考量。

努力,当然是基础。但“努力”的定义,在不同人那里,含义也大相径庭。对于有些人来说,努力意味着加班加点,拼命工作,争取升职加薪。他们或许能在大公司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位,拿到体面的薪水,但竞争异常激烈,随时可能被淘汰。职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你不前进,就可能被卷下去。而且,很多高薪岗位,对学历、背景、甚至人脉都有着隐性的要求,这让一部分人刚起步就碰到了难以逾越的门槛。

也有人选择创业,或者做点小生意。这确实是条出路,风险和收益并存。有的人凭借过人的眼光和韧性,抓住市场机遇,确实也能发家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但更多的时候,小本经营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原材料成本的波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的调整,都可能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创业的“努力”更像是跟风险在赛跑,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幸运儿。

除了物质上的“安居乐业”,精神上的“乐业”也同样重要。当生活的压力过大,你可能就很难真正投入到工作中,找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心里装的全是柴米油盐,哪还有心思去追求什么“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导向,有时候也会让人迷失方向。如果社会过度强调金钱和物质的成功,那么那些在精神层面追求富足的人,可能会感到格格不入,甚至被边缘化。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勤奋、智慧和一点点运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他们可能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踏实、安稳。他们或许租着不大的房子,但布置得温馨舒适;他们或许收入不算太高,但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能有余钱支持自己的爱好。这种“安居乐业”,更多的是一种知足常乐,一种在压力之下,依然能找到生活平衡的能力。

但说实话,这样的生活,对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来说,门槛正在不断提高。它不再是单纯依靠“努力”就能轻而易举达成的目标,而是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一些更长远、更完善的保障体系来共同支撑。如果没有这些,单纯依靠个体“努力”,就像在逆流而上,需要耗费比以往更多的力气,才能勉强维持不被冲垮。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靠自己的努力能不能安居乐业?答案是:有可能,但越来越难,而且“安居乐业”的标准,也在被悄悄地重新定义。它更像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普通人来说,充满了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仅安居乐业的话。

在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前提下,是必然可以的。

1,避免长期从事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工作。长期工作一定要在工资以外,有其他的所得,比如技能的提升、眼界的提升、积蓄、职务上升的机会等等。

2,减少投机,在投资上不要激进,在当前经济形态下,稳健积累财富是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之前那种加了杠杆搏一把,赢了会所豪车的模式,胜率越来越低。

3,心理预期要跟自己比,不要跟认识的人中混的最好的比,更不要跟抖音快手微博上炫富的人比。

4,不要轻易创业。多数人对于创业的判断有一个巨大的误区,叫做“不赔就行”,这种心态的创业下,除了狗屎运以外,基本都会陷入长期的隐形亏损,即实际所得收益扣除资金成本不足打工收益。

5,建立长期规划,依赖积蓄,逐步建立被动收入,包括一些稳健的理财、可出租的资产等。

6,避免借出大量资金,避免使用高杠杆,避免借贷消费,避免为亲友担保;

7,在30以前可以先根据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来选择居住地,在30以后要考虑房价和长期稳健的生活来选择居住地。

以上。

实际上,如果在每个阶段,都坚持做到周围人中的中上,且隔绝新媒体给予的焦虑和欲望,就能生活的很不错。

以上

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