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考刚过,爱国爱得无以复加。买了一面超大的国旗。开幕式看得热泪盈眶,看完就盖着国旗睡了。第二天被我妈拧着耳朵拽起来。
你以为你是烈士啊
八年前的今晚,2008 年 8 月 8 日晚上 8 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中国,对准北京,对准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八年前的那个夜晚,永生难忘。
八年前的你,几岁?你还记得,和谁一起,在哪儿看的开幕式吗?当时的你,记住了开幕式的哪些画面?
八年前,我 11 岁。懵懵懂懂的我只知道,这次的奥运会不是在希腊雅典,而是在中国北京。那是小学升六年级的暑假,围坐在外公外婆家那台二十几吋的彩电前,画面中的那个「鸟巢」,再熟悉不过,电视机里的北京,虽从未去过,但却深感身临其境。的确,北京奥运会并不仅仅局限于主办城市北京,幅员 960 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土地上,无不感受到奥林匹克带给我们的激情。
然而,懵懵懂懂的我却不知道,那一夜,不仅仅只是一场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一晚过后,那 16 天过后,我的身边,我脚下的土地,发生了神奇而又伟大的变化。
摆放在书柜上的三只福娃,是当时我考数学满分的奖品。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凑齐,奥运会就过去了。
1993 年,第一次申奥失败,我没机会见证。但 2001 年 7 月的那个夏天,四岁的我似乎记住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说着一句听起来很别扭的普通话——「北京」。后来才知道,他叫萨马兰奇,他说的是英语的「Beijing」。后来也才知道,从那时起,中国进入「奥运时间」。
问问你们家里的爸妈或者长辈,「2008 年」对于当时刚刚申奥成功的人们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七年后」。在那时,刚刚踏入 21 世纪,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时间概念,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完全不能与我们现在看七年后的 2023 年等同,或许是,我们现在遥望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感觉。
艰难地奋斗到 2008 年,南方雪灾、西藏动乱、汶川地震,似乎中国在踏入奥运年后状况百出。整个中国,有些焦虑,有些挫败,甚至是自责或者自我否定,因为那一年,我们暴露出的成绩和问题都那么地深刻而突出。幸好,在一切看似十分糟糕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想着,几个月后,那场百年圆梦的北京奥运会就要来了。历史的车轮总是毫无保留地前行,而使我们记住历史的,恰恰是历史中那些重大而深刻的事件。那一年的一件又一件大件事之后,2008 年北京第 29 届奥运会,恰如其分地出现在了这个历史节点上。毫无疑问,它让无论多大的灾难和挫折都迎刃而解。它让数十亿人为之鼓舞,它也让十几亿中国人为之心跳。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歌唱祖国》,是我最喜欢的歌曲,尽管后来证实其为假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图/视频截图处理)
那年 5 月,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正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得以前所未有的体现。有人说,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于中国,有如 1964 年东京奥运会之于日本、1988 年汉城奥运会之于韩国。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真正崛起成为国际大国,并且开始发挥在国际的巨大影响力之转折点。
的确,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成功加入 WTO,但实际上,在刚刚进入新世纪时,中国一直在闷头搞建设,参与国际事务及其有限,国际上也鲜有人正视中国。回过头,通过一件件历史事件及其现实影响来看,2008 年奥运会后,中国一跃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成为大国里「名副其实」的重要成员。2008 年之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南京青奥会等等国际活动,中国看似集中办了很多大型活动,其实是厚积薄发了几十年成果的集中爆发。
2008 年奥运会获得的「隐性」国家形象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助推这些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背后力量,从前 30 年改革开放的自我建设中,一跃开启了目不暇接的国际战略发展的新篇章。这个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毋庸置疑,就是北京奥运会。
家里一直保存着这两份报纸,左边是《南方都市报》于 2009 年 8 月 8 日出版的《北京奥运 1 周年特刊》,右边是《羊城晚报》与 2008 年 12 月 26 日出版的《铭记 2008》。时隔七八年,里面的文字和图片总能勾起不一样的记忆。
有人问,北京奥运会之于我们普通老百姓,又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
经历了热闹的释放后,才会有的理性和平静。
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中国都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意志的国家,「国家意识」与 14 亿国民的个人命运似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八年前那次北京奥运会,终于彻底地将中国集体意志的优势和发展成果来了一次集中的强烈的释放。那一次,释放得酣畅淋漓,释放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一次将内心与意志充分彻底地释放之后,带来的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懈不起,低迷不振,另一种则是更上层楼,回归理性。很显然,在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里,绝大部分情况下走的是后者。2008 年喧哗落幕之后,推崇集体主义至上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开始从更高层次上审视自己和世界,个人意志开始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国家事务决策的民主更加健全,决策过程和结果更为每个人所关注和重视;人民不只希望看到「国家」作为一个集体的成果,也更加渴望分享实实在在可感知的个人的果实……
再例如,去年申办 2022 年冬奥会成功之后,想起北京奥组委在 2008 年奥运会后感叹的一句话,说的是——办了一次奥运会后,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地方花钱多了,什么地方花钱少了。相信 2022 年的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能够在大气、环境、交通、场馆等基础设施、民生建设,以及当前热门的所谓京津冀一体化的投入产出上,能够带来比北京 2008 年奥运会更多更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区域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都能从中感受到比八年前更为切实可感的收获和福利。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里约奥运会首日无金入账,国民对此事的包容度的的确确大了很多很多。对比起八年前刘翔遗憾退赛时铺天盖地的口水与指责,这一次,「唯金牌论」开始逐渐远离国人的思维定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关注每位运动员的故事,以及每个项目本身的精彩。理性欣赏每一场奥运赛事,对每一位为国争光的健儿报以相同的掌声,是我们更应该追求达到的理性。
有人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的确,这便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尽管其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遗憾。或许,从那一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不会再像 2008 年 8 月 8 日晚上如此激动与兴奋。但我相信,长期以往沉淀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国家荣誉感与国民责任感,将会一步步增加。更何况,此时此刻,周边国际形势下,更需要我们的团结,更需要我们的理性爱国。
八年前的那个夜晚,不仅仅只是一场开幕式,更是一次民智走向更加理性与成熟的标志。
2016.08.08/FS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制图/即刻脱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