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2008 年之后欧盟的经济就陷入了停滞?

回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盟的经济确实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和挑战,但将其简单概括为“陷入停滞”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欧盟经济在2008年后经历了从危机到逐步复苏的过程,但增长乏力、结构性问题和政策协调困难等因素导致了长期的经济低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1. 全球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系统崩溃,欧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体系、企业投资和消费市场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重创,导致GDP增速大幅下滑。

2. 欧元区的系统性风险
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在2008年后逐渐显现。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财政赤字和外债问题在2010年爆发,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欧盟内部的经济结构差异(如德国的高储蓄率与南欧国家的高杠杆率)加剧了危机的传染性。

3. 欧洲央行的应对措施
欧洲央行在2008年后采取了量化宽松(QE)等措施,但其政策工具(如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权有限)未能有效应对危机,反而在2012年后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希腊债务危机)而陷入僵局。



二、欧债危机(20102ed)的长期影响
1. 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债务危机
希腊:2010年债务危机爆发后,希腊被迫多次进行债务重组,导致其经济陷入停滞,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
爱尔兰:2012年爱尔兰债务危机导致其经济衰退,但随后通过财政紧缩和外部援助(如IMF)逐步恢复。
葡萄牙:2011年债务危机后,葡萄牙经济增速缓慢,但通过结构性改革(如私有化、减税)逐步复苏。

2. 德国的“财政紧缩”政策
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采取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导致其经济增长放缓,但同时也加剧了欧元区内部的不平等。德国的高储蓄率与南欧国家的高消费和低储蓄形成鲜明对比,导致欧元区内部的经济失衡。

3. 欧元区财政政策的僵局
欧盟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协调机制,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差异导致经济复苏滞后。例如,德国的财政政策收紧可能对依赖出口的南欧国家产生负面影响,而南欧国家的债务问题又反过来拖累整个欧元区。



三、结构性问题与长期经济停滞
1. 劳动力市场僵化
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如高失业率、低工资增长、劳动力流动性差等。例如,德国的“永久性失业”问题和法国的“职业培训系统”效率低下,导致经济复苏缓慢。

2.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欧盟内部国家的经济增速长期低于美国和亚洲国家。2010年后,欧盟的GDP年均增速约为1.5%2%,远低于美国的3%4%。主要原因是:
技术进步缓慢:欧盟在科技创新(如半导体、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不足,导致增长动力不足。
消费疲软: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欧洲的消费市场长期疲软,尤其是南欧国家的消费能力有限。

3. 地缘政治与外部冲击
新冠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对欧盟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消费萎缩和失业率上升。
俄乌冲突: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能源价格飙升、粮食出口受限,进一步加剧了欧盟的经济压力。
全球竞争:中美等国家的经济崛起(如中国制造业升级、美国的“再工业化”)对欧盟的竞争力构成挑战。



四、欧盟的政策调整与复苏
1. 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
欧洲央行在2015年后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QE),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增加市场流动性,但其效果有限,部分原因是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乏力。

2. 欧盟的财政改革与结构性调整
欧洲稳定机制(ESM):2012年成立,为欧元区国家提供债务救助资金,但其效果受限于成员国的财政政策。
欧洲绿色协议:2020年提出的“绿色新政”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3. 成员国的经济复苏
德国:通过制造业升级和出口导向政策,德国经济在2020年后逐渐复苏,但增速仍低于美国。
法国:2020年后通过“法国复兴计划”(Plan de Recanville)推动经济复苏,但增长依然乏力。
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较为缓慢,长期受制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问题。



五、总结:欧盟经济的“停滞”是结构性问题的长期结果
短期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欧盟经济严重受挫,但并非“停滞”,而是进入调整期。
长期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僵化、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财政政策协调困难等结构性问题,导致欧盟经济长期增长乏力。
外部因素: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但欧盟整体经济仍保持复苏趋势(如2023年GDP增速约2.5%)。

因此,将欧盟经济称为“停滞”可能过于简化。实际上,欧盟经济在2008年后经历了从危机到逐步复苏的过程,但其增长速度和结构性问题使其经济表现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微观上,

以欧元为武器的西欧、东欧经济资源整合,截止于08年。其后只有零零散散的左右手倒腾,不产生实际增益。


然强烈建议从宏观上来看。

欧元为核心的经济区域,无法形成单一文化圈的统一经济要素配置的经济体,就无法与中美日竞争。

user avatar

1.全球的增量是多少?

2.增量都分配给了谁?

3.是如何获得增量的?


1.这个简单,比如看全球gdp增量。

2.这个也简单,比如看各国的增量。

3.这个才是重点——增量分配给的主要是中美,为什么?

答案就是在美国的允许下,中国参与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分配体系。中国吃美元,美国吃货物;中国的生产端剧增,美国的消费端剧增。

这,就是中美增长的主要点。当然,我们还搞了几波家电下乡之类的,消费端增量我们还是吃了小头的;美国也吃到了芯片生产端和生物等高端生产端的增量。

至于其他地方,并不是主要的内容。

user avatar

因为欧洲陷入了高收入陷阱

世人皆知中等收入陷阱,其实这个概念有很大问题,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不能完全用收入来反映。世界的产业层次可以大致分为三等,第一等叫血汗工厂型,工业产业是别人的,你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扩大出口赚取外汇。第二等叫初级自主工业,即工业本身是你的了,但竞争性不够不强。第三等叫高端制造工业,即工业达到非常高的技术水平。

事实上每一个等级都存在陷阱,比如有的国家受困于文化宗教,体制机制,文盲率这些因素,连最基本的给别人卖命做血汗工厂都搞不好,这就是标准的血汗工厂陷阱,或者叫低收入陷阱。印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的国家血汗工厂当得还可以,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未实现自主工业产业的出现,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血汗工厂赚了一些钱,收入比较高再当血汗工厂已经不适合。一方面国家没有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产业,就会出现停滞,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拉美国家。

而高端工业也是一样。西方国家站在产业链的顶端。西方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依靠自身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如果西方国家不能够创造出新的高科技产业,或者让已有产业进一步升级。那么他们的经济同样会陷入停滞。就如同印度无法从农业社会升级为血汗工厂社会,拉美国家东欧无法由血汗工厂社会升级为自主工业社会就会停滞一个道理。

我们看,欧洲的主要产业是什么。汽车,飞机,大型设备,化工这些机械化工。都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存在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早已到了S曲线高位钝化阶段。已经到了百尺竿头难进一步的程度。看看各种发动机,无论航发还是汽车发动机,是不是耗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历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性能可能才能提高20%。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B52轰炸机,这样一款产品1952年首飞,2050年才彻底退役,生命周期长达100年,为什么如此漫长,原因就在于人类机械工业的发展事实上已经陷于停滞。而目前依然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产业是什么,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我们看半导体制程每年都能提升一代,骁龙麒麟处理器每年性能都能提升一代。几年下来产品性能已经沧海桑田。

而欧洲在新经济特别是芯片互联网经济中除少数几个点,比如ARM,ASML之外基本缺位。这样新经济追不上,旧有的优势产业发展陷于停滞,加之中国崛起,开始在欧洲具备优势的机械化工这些领域产业升级。这样中国沿着欧洲走过的路大踏步升级,欧洲停滞不动,结果就是二者距离越来越近,原有的优势领域被抢走大规模市场。这样一来二去欧洲就停滞了。

高收入陷阱这个逻辑也可以解释日本为什么停滞20年。原因在于日本目前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样只剩下汽车化工这些已经陷入停滞的产业。高速发展的IT芯片互联网因为种种原因全部缺位,所以就停滞了。

美国为什么没有停滞,因为美国一方面吃到了新经济最大的一块蛋糕,一方面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用吸血全世界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内需消费。加之美国是个开发移民社会,人口增速远比欧日要快,所以美国还能够正常增长。

user avatar

没有跟上时代,数字产业发展差

不是说他们社会的数字化不够,其实是欧洲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仔细一看,基础都不是本土的,所以后来第一个提出了工业4.0,寄托靠这个结合自己的重工业优势翻身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欧元被美元狙击

user avatar

本科+硕士在欧洲几个发达国家共待过5年左右,深有体会。经济数据层面,欧洲很多主流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典,挪威,英国等人均GDP目前仍低于2008年时的水平,实际上已经陷入停滞状态。


一是欧洲基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欧洲未产生任何互联网科技巨头。欧洲各国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割裂,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开放互通的高效市场。


打个比方,在单一语种国家,聘请运营/客服/公关/营销等人员,如果说你聘请4个人就可以完成以上职能的话;在欧盟多语种国家中,你则需要聘请3-5倍数的人员应对,这会大大增加成本。此外,欧盟各国的法律也不同,任何互联网产品在推广上都会遇到不少阻力。


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旦在某个领域形成垄断优势,将爆发出巨大的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和回报递增(increasing returns),只需数年,市值和规模上就能在量级上碾压传统企业,呈现出指数级别的持续增长趋势。


关于回报递增和网络效应,有兴趣的可阅读我在知乎上写的一篇文章


二是欧洲互联网市场被美国科技巨头霸占,欧洲目前最大的几家高科技公司是: 德国SAP, 瑞典爱立信,芬兰NOKIA等,但基本都是过去吃存量优势的老企业,市值也只有几百亿美元,完全和中国美国科技巨头不在一个级别上。


传统许多产业中高低端又被韩国三星中国小米等抢占了市场,许多传统产业优势逐渐丧失。曾经如日中天的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等电子产品,在中高端不敌韩国三星,中低端更是输给了中国小米。造成了在很多国家销售份额节节败退的局面。


三是大量第四第五世界难民的涌入对欧洲的社会秩序,文化,经济等层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关于难民对于社会秩序/治安的恶行影响,可参考这个回答 接收难民后的瑞典治安


四是欧盟的高税收和苛刻的劳工法都难以让独角兽科技企业良性发展。


特斯拉的崛起更是给欧洲整个围绕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建立起的产业链造成生死存亡的威胁。



关于我在欧洲本科和硕士留学的个人经历,有兴趣的可以参见这两个回答


关于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总体趋势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