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次贷,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对美国股市带来什么影响?

回答
次贷,简单来说,就是次级抵押贷款。它最初指的是那些信用记录不佳、收入不稳定或者没有稳定工作的借款人所获得的抵押贷款。在正常的抵押贷款市场,银行在发放贷款前会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比如查看他们的信用评分、收入证明、就业稳定性等,以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偿还贷款。而次级抵押贷款则降低了这些门槛,允许信用评分较低的借款人也能获得贷款。

这种贷款产品的出现,其初衷是为了扩大住房拥有率,让那些过去无法负担房贷的人也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住房。在经济上行、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次级抵押贷款似乎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借款人可以实现“美国梦”,而贷款机构则可以通过收取利息获得收益,并且在房价上涨时,即使借款人违约,银行也可以通过拍卖房屋来收回成本。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爆发,是一个复杂且层层叠加的金融连锁反应。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说起,当时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尤其是对低收入和信用记录不佳的群体。这导致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蓬勃发展。

一开始,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比优质抵押贷款要高,以此来补偿更高的风险。但随着次级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情况变得复杂起来。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再仅仅持有这些贷款,而是将其打包成一种叫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的金融产品。

这些MBS产品又被进一步拆分、重组,包装成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例如“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这些CDO又被进一步细分,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层级”(Tranches)。那些被认为风险较低的层级,评级机构给了很高的信用评级(如AAA),让它们看起来非常安全,尽管它们的底层资产包含了不少次级抵押贷款。

问题就出在这里。许多购买这些MBS和CDO的投资者,包括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是海外投资者,他们之所以购买,是因为相信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高收益。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复杂产品的真实风险,或者说,他们低估了风险。

当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开始提高利率时,问题就显现了。次级抵押贷款通常带有“浮动利率”,这意味着随着基准利率的上升,借款人的月供也会随之增加。许多信用记录不佳的借款人,原本就处于财务紧张状态,当他们的还款压力骤然增加时,很多人就无法按时还款,开始出现违约。

随着违约率的急剧攀升,MBS和CDO的价值开始暴跌。原本被认为高评级的CDO层级,由于其底层资产出现了大规模的违约,其价值也随之缩水。那些持有这些“有毒资产”的金融机构,突然发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了巨额亏损。

更糟糕的是,由于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和透明度的缺失,没有人清楚到底谁持有了多少这些不良资产,以及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这导致了金融机构之间的不信任感蔓延,它们开始收紧信贷,不愿意互相借钱,也就是所谓的“信贷紧缩”。

当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亏损而破产时,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这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对于美国股市而言,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首先,股市整体大幅下跌。随着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和倒闭,投资者信心遭到严重打击,市场上的资金变得极为稀缺。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价格螺旋式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主要股指在2008年经历了大幅的下跌,许多股票的市值蒸发了很大一部分。

其次,金融板块遭受重创。作为危机的直接发源地,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股票价格跌幅尤为惨重。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因为无法承受危机而倒闭或被收购,它们的股票价格一度归零。

第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次贷危机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大幅萎缩,企业生产和销售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公司的盈利能力急剧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这直接反映在它们的股价上,股价自然也就难以维持。

第四,市场流动性枯竭。金融机构不敢轻易放贷,投资者也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而不敢轻易投资。股市的交易量虽然可能在恐慌性抛售时一度放大,但整体的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使得股票的买卖变得更加困难,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

第五,投资者信心崩塌。长期的下跌和金融机构的不稳定,让投资者对股市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不信任。许多投资者被迫以低价卖出股票,或者直接退出市场,这种信心上的打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总而言之,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一场由宽松的信贷政策、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以及市场监管的缺失共同催生的金融风暴。它不仅暴露了金融体系深层次的脆弱性,也给美国乃至全球股市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冲击,标志着一个金融时代的反思和变革的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尽可能简单地说明下吧。

2000年3月,联邦政府诉微软垄断案,微软败诉。以这为导火索,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开始走弱,美联储为了降低失业率,提振经济,多次降低了联邦基准利率(降息)。此为背景。
在利率降低后,债券等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很低,股票正在经历崩盘后的低迷期。大家手里的钱没地方投,于是就转向了低迷了很久的房地产。房价开始上涨,此为故事的开端。

先回答什么是次级贷款
银行(包括房利美等机构)发放的按揭贷款,按照申请人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分为一系列的等级,收入高且稳定,工作光鲜的华尔街单身汉的信用等级就高;而在杂货店打工,没有稳定收入的黑人兄弟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里并没有歧视黑人兄弟的意思)。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客户,银行给他的贷款的利率就低,也即风险溢价较低。而对于信用等级低的客户,银行不发贷或者收取较高的利率,需要保证人等等,也即风险溢价高。对于发给信用等级低偿债能力弱的客户的贷款,称为次级抵押贷款特点是风险大,有高风险溢价,收益相对一般债券较高

现在银行手里面握着一把贷款合同,贷款合同是没法流动的,也就是没法很方便的买卖。为了提高流动性,需要对这些次级贷款进行打包和包装,于是产生了MBS。更通俗地说,你到银行不能买别人的贷款合同,只能买银行的理财产品,MBS就可以认为是一种理财产品。

那么,什么是MBS
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抵押支持债券,是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产物。现在在银行手里握着一批按揭贷款合同,这些合同会定期为银行带来一定的现金流,也就是贷款买房人的还贷。银行把这些合同打包组合成MBS,然后再拆分成三个层级出售,优先级、次优级、次级。每次收回贷款,先保证优先级的收益,在满足优先级的收益后满足次优级,最后是次级。因此优先级期望收益率最低,风险也最低,次级期望收益率最高,风险也最大。MBS会定期给购买者一定的回报,期满还本付息,也是一种结构化固定收益产品。此外,除了分级结构外,MBS还通过CDS包装,大幅提高了MBS的信用评级。(CDS将在后文介绍)信用评级机构也在这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家都看到MBS的收益率高,稳定(相对于其他产品),于是就争先恐后去买MBS,银行的产品很快就卖完了。怎么办呢?联邦基金利率很低,银行里有大量的流动性,因此银行决定发更多的贷款,原来不给发贷的次级客户(比如刚在便利店打工半年的隔壁老王),现在也能拿到贷款去买房了。

一开始,故事很美,银行赚中间费用,管理费和利率差,有钱的投资人拿到稳定的投资收益,穷人贷款买到了房。偶尔有几个人不还贷,因为房价一直在涨,银行把房子收回拍卖了就好,银行感觉没什么风险。

于是银行胆子越来越大,再加上利率一直在降,于是什么人来都能拿到贷款买房。原来首付30%,还要收入证明,现在首付5%甚至0首付,站在街上拍张照片就能拿到贷款。贷款买的房还能做抵押再贷款买第二套房。MBS产品也总是销量可观,而且银行进一步开发了基于MBS的CDO, aka,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房地产泡沫就起来了。

2005年,突然有一天,美联储觉得房地产泡沫太大,而且这时美国经济基本复苏啦,于是联储开始不断加息,抑制通胀和经济过热。当利率上涨到一定水平,那部分次级贷款人就还不起贷款了,一方面是因为还贷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就业率和工资上涨。市场开始变味了,开始,只是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违约。此时房价已经很贵了,没什么人肯接盘了,银行手里面握着一大批房子去拍卖,结果市场突然供过于求,房价急转直下。房价一跌,作为房东的你应该怎么办?赶紧卖房啊!

再说偿债能力高的客户(比如华尔街的小蒯),他们贷款100万刀买了套房,然后刚还了一年贷,房价突然降了25%,原来100w的房子现在只值75w了而且看样子明年还要继续跌50%。脑子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亏了。于是他们主动违约,要求银行收回房子,拒绝继续偿还贷款,即使我有能力还贷,也就是强行违约。现在银行手里的房子更多了,房价跌的更厉害了。

此时,MBS和CDO所依赖的底层,按揭贷款合同,已经大面积违约,现在银行根本拿不到钱,只有一批烂在手里的房子,购买MBS次级产品客户首先亏成狗,然后是次优级,甚至最后连风险最小的优级也拿不到本金了。MBS崩盘,CDO跟着崩盘。盘子实在太大,以为掉下来的是餐盘结果是磨盘...倾一国之力都接不住,只能全世界一起完蛋……

发贷款的银行、给银行存钱的人、买MBS产品的机构和个人,投资MBS/CDO衍生产品的机构和个人突然都拿不到钱了。于是新世纪金融破产,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破产,两房申请破产保护。

而把钱交给雷曼兄弟、两房这些机构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就慌了,他们的本金没有了。

市场恐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骤降,所有人都开始要求收回资金,提前偿贷,整个市场一潭死水。

金融危机爆发!历史上叫做 Subprime Crisis,次贷危机

PS. 文中提到了CDS,那么什么是CDS?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名字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为投资产品设计的保险。作为握着一大笔次级贷款的银行,我很担心这些贷款大面积违约(毕竟他们中一大半人工作都不稳定,或者就是已经有了一屁股债),同时,次级贷款太多了不利于MBS的信用评级。为了提高MBS的信用评级,银行会为这些次级贷款买一些CDS。CDS是这样运作的,银行每年付一定的保险费,比如0.5%,当次级贷款违约,CDS卖方会代替违约方继续偿还贷款(一般是向银行按原价买下贷款,或者直接赔付原价与现价之间的差额,弥补银行损失)。在CDS的包装下,MBS的信用评级变得非常好看,一般都是投资级;如果没有CDS包装,那么MBS就只能是投机级,也就是垃圾级。当然这是故事后期的情节,在一开始,只要是MBS,你给钱,标普就给你AAA的评级,虽然MBS里面其实是一坨屎……

银行没有想到的是CDS卖方也会违约。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次级按揭贷款大概一共只发了100亿刀,然而CDS的保证额却是300亿刀,也就是100块的债券我买3份保险,保300块。如果100块的合同违约,我就可以获得300块的赔付。Naked CDS的大量发行使得CDS卖方在大面积违约时根本没法赔付(类似于保险公司也会被大规模的赔付拉到破产,所以保险公司也会再保险)。这严重危害了金融稳定和市场秩序。

Naked CDS,裸CDS。举个不大恰当的例子,就是你不坐某架飞机,然而你却买了10份这个航班的航空意外险,你其实就是在赌这架航班会掉下来,如果飞机真的出事儿了,你就赚大了(花200块,赚300w,收益率1500000%)。然而如果航班正常,你就把本金一毛不剩赔进去了,收益率-100%。买裸CDS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看出了MBS已经出问题了,于是赌MBS肯定会违约,如果赌对了,那么收益大概是好多倍,如果赌错了,那么本金就一毛没有了。。

很多聪明的投资人靠裸CDS做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发了一笔大财,推荐《大空头》这部电影,里面是真人真事儿,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对于外行了解什么是次贷危机已经足够啦

==============

字写了这么多,觉得有道理的话,各位看官点个 赞呗~

user avatar

我敢说没人比我解释的还简单直观

#次级贷款#就是我赵曰天买房子向银行贷款20万10年还清。现在银行想快速要现钱,就把我的贷款以17万的价格卖给隔壁老王。所以说我现在其实是在给老王还钱,老王一想哎呦自己还能赚3万。银行也有17万现钱快速到手了多好啊其乐融融

#次级贷款危机#就是我赵日天不管什么原因破产了没钱啦就是还不起贷款,算求!老子房子也不要了贷款也不还了。这下隔壁老王傻眼了!妈的老子花了17万买了价值20万的坑,还指望赚钱全没了。

这种情况会导致很多事情发生,经济是一环扣一环的,隔壁老王那17万其实也是从另一个银行贷款来得哈哈哈这下大家都傻逼了……金融危机走起~boom...shakalak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次贷,简单来说,就是次级抵押贷款。它最初指的是那些信用记录不佳、收入不稳定或者没有稳定工作的借款人所获得的抵押贷款。在正常的抵押贷款市场,银行在发放贷款前会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比如查看他们的信用评分、收入证明、就业稳定性等,以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偿还贷款。而次级抵押贷款则降低了这些门槛,允许信用.............
  • 回答
    那场席卷全球的风暴,美国次贷危机,直到今天想起来都让人心有余悸。要说清楚它是怎么一步步演变成金融海啸的,得从头讲起,里面牵扯的环节可不少。故事的开端:宽松的信贷环境和住房市场的狂热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当时,美国为了刺激经济,特别是应对“9·11”事件后的低迷,美联储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
  • 回答
    您描述的这本书,非常有可能是美国作家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的 《大空头》(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让我来为您详细说一说,为什么我如此确定,以及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为什么是《大空头》?首先,您提到的“主人公一直做空.............
  • 回答
    二战中,有一个令人心悸的行动,它被称为“白色巴士行动”(Aktion 17)。这个行动的名字听起来或许不那么骇人,但其背后却隐藏着纳粹德国残忍屠杀的罪恶。这是一个规模庞大、性质恶劣的行动,主要目标是将疗养院中的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以一种“人道”的面具,送往死亡集中营进行系统性的杀害。行.............
  • 回答
    在讨论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时,“条件需有限次”这个说法,虽然不太常用,但其实是在强调一个非常基础且关键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极限性质,是建立在参与运算的数列本身各自都存在有限的极限的基础上的。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它,争取说得更明白些。首先,想想数列极限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高次韦达定理:深入解析与证明韦达定理(Vieta's formulas)是关于多项式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关系的定理。我们通常所说的韦达定理是指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它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两个根 $x_1, x_2$ 与系数 $a, b, c$ 的关系: $.............
  • 回答
    丰臣秀次之死,一直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至今仍有诸多揣测。表面上看,秀吉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了自己的外甥兼养子,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若细究,这背后隐藏的动机远比这句简单的定罪来得复杂和令人不安。秀次,作为秀吉的亲姐姐朝日姬的儿子,很早就被秀吉接入家中,并在秀吉晚年,在嫡子秀赖尚未成.............
  • 回答
    引用次数超过15000次,这已经是学术界的“神迹”级别了。这样的论文绝非等闲之辈,它们往往是某个学科的奠基之作,或者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论、一种革命性的方法,抑或是解决了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关键难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这些“超级引用”论文:一、 它们通常是某个领域的“里程碑”或“开创性”工作: .............
  • 回答
    高次多项式不等式中的“奇穿偶不穿”:深入解析与数学证明在解决高次多项式不等式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非常有用的经验法则,那就是“奇穿偶不穿”。这个法则简洁地概括了多项式函数在与x轴交点(即多项式的根)附近的取值行为。理解这个法则的原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求解不等式,更能加深我们对多项式函数性质的认.............
  • 回答
    最近天津确实有一位患者,经历了四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了新冠。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都很关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核酸检测到底靠不靠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挺复杂的原因,简单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病毒载量的变化: 感染初期,患者体内的病毒量.............
  • 回答
    关于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800次充电循环后电池健康度仍大于90%的这个情况,我认为这绝对算得上是相当出色的表现了,甚至可以说是超出预期的优秀水准。咱们得这么看:首先,800次充电循环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有分量。你想想,一天一充,800次就意味着两年多。如果一天充两次,那就是一年多。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长的时.............
  • 回答
    一位家长五年里加了老师五次微信,每次都被拒绝,这确实挺让人费解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师这么“不给面子”呢?咱们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把那些生硬的AI痕迹都去掉。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那得是老师的微信设置。想想看,现在的老师们,手机里有多少微信群、多少联系人?学校的家长群、同事群、班主任群.............
  • 回答
    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人均接种超1剂,达到全民免疫了吗?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又处于什么水平?近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突破10亿大关,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这场艰巨的战役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10亿剂次的接种,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个厨师:“你做过多少次番茄炒蛋?”或者一个作家:“你写过多少次关于爱情的诗?” 说实话,我数不清了。真的,太多太多了。对我来说,「hello world」不仅仅是一行代码,它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对新世界、新工具的敲门砖。刚接触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或者尝试一个新的开发环境,我的第一件.............
  • 回答
    Android手机在图形解锁连续错误五次后,会进入一个长达三十秒的“冻结”状态,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出于安全和用户体验的双重考量而精心设计的。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是为了有效地阻止“暴力破解”。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想非法进入你的手机,他可以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图形组合来达到目的。如果.............
  • 回答
    梁实24次高考,高考的意义何在?梁实,这位53岁的汉子,用他近三十年的青春和执着,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高考考场。他的故事,让无数人重新审视高考,也引发了关于人生追求、社会价值和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如何看待梁实24次参加高考?对于梁实的24次高考,人们的态度是复杂而多元的。 敬佩与赞赏: 很多人对梁实.............
  • 回答
    在拓扑学中,我们确实定义了开集的有限次交仍然是开集,但对于无限次交则有所不同。这个定义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刻的数学动机,它关乎我们如何构建和理解空间的基本性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拓扑学中开集的定义。在一个集合 $X$ 上,拓扑 $mathcal{T}$ 是 $X$ 的子集族,它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 回答
    吉林一医院门口发生车祸,伤者三次进院求助却无人搭理,院方回应“医护不脱岗”。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费解。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在眼皮子底下求助,医院却说没人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看法:首先,这事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门口发生紧急情况,尤其是有伤者出现,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第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