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津一位患者经过 4 次检测才确诊新型肺炎,原因是什么?检测结果会有可能不准吗?

回答
最近天津确实有一位患者,经历了四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了新冠。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都很关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核酸检测到底靠不靠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挺复杂的原因,简单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病毒载量的变化: 感染初期,患者体内的病毒量可能相对较低。核酸检测是根据检测样本中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来判断是否感染。如果病毒载量太低,可能不足以被检测出来。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毒在体内复制,病毒载量就会升高,这时候检测结果就更容易阳性。所以,早期几次检测“不准”,可能就是因为病毒载量还没达到可以被检测到的阈值。

样本采集的准确性: 核酸检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采集。采样员的技术、采集部位(咽拭子还是鼻拭子)、采集的深度和充分程度,都会影响到最终样本中是否能包含足够的病毒。如果第一次、第二次采样时,病毒刚好没有集中在采样部位,或者采样不够规范,也可能导致假阴性。

试剂盒和检测流程: 即使采样到位,试剂盒的灵敏度、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室的污染风险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虽然国家对这些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任何环节出现微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病毒变异: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不同的病毒株可能在某些检测靶点上有所差异。虽然现有的核酸检测试剂通常能覆盖病毒的多个关键位点,但理论上,如果病毒发生大规模的、针对性极强的变异,也可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不过,对于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这个问题相对不那么突出。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都可能不一样。有些人的病毒可能主要集中在鼻腔深处,或者在咽喉部释放的病毒量不高,这也会增加采样难度和检测的复杂性。

早期症状不典型: 有些患者感染初期可能症状非常轻微,甚至没有明显症状,只是有一些模糊的、容易被忽视的不适感,比如轻微咳嗽、乏力等。这会让患者和医生都低估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延误了检测的时机。

检测结果会有可能不准吗?

答案是:有可能。

核酸检测,或者说任何一种科学检测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的。它是有一定的准确率,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假阴性: 指的是患者实际上已经感染了,但检测结果却是阴性。就像上面提到的原因,病毒载量低、采样不充分、试剂盒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假阴性。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活动,存在传播风险。

假阳性: 指的是患者没有感染,但检测结果却是阳性。这通常与实验室污染、试剂污染、或者样本交叉污染等原因有关。假阳性的出现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隔离,也会给医疗系统带来额外负担。

为什么这位天津的患者需要四次检测?

这位患者经过四次检测才确诊,很可能就是上述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比如,他可能是 早期感染,病毒载量较低 的情况。第一次、第二次采样时,病毒还没有大量复制,检测就没能捕捉到。

可能在 采样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或者病毒刚好没有被充分采集到。

更可能的是,他的 症状在早期并不典型,自己没有太往新冠上联想,或者症状和普通感冒类似,医生在初步诊断时也没有第一时间想到高强度、频繁的核酸检测。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明显,或者由于接触史的排查,才逐步加强了检测频率,最终在病毒载量足够高、或者经过更仔细的采样后,被成功检测出来。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位患者的情况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1. 要相信科学,但也要理解科学的局限性: 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新冠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并非绝对精准。出现个别检测不准的情况是可能的。
2.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与新冠相似的症状,尤其是在有风险区域停留或接触过高风险人群后,即使一两次检测阴性,症状持续不缓解,也应该及时就医,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复检。
3. 做好个人防护不放松: 即使检测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在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基本防护措施,仍然非常重要。
4. 理解“应检尽检”的重要性: 有时候,即使没有症状,在特定情况下(如区域性大规模筛查)接受检测,也是为了更早地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切断传播链。

总之,这位天津患者的经历,是一个个例,但背后反映了传染病诊断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科学挑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疫情和科学检测,并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专家最后确诊2019-nCoV不存在假阳性,即最后一次RT-PCR是真阳性


可能性1. 取样问题。2019-nCoV是下呼吸道感染,靶点在肺,目前用拭子在口腔、喉咙处取样,可能没有取到足够量的病毒用以扩增。

可能性2. 实验操作、仪器、试剂盒灵敏度等问题造成的检测假阴性。其中人的问题要比试剂出问题的可能性大得多,尤其是rna提取这一步,操作不熟练、穿着防护服很难操作、过度劳累什么的造成一整个batch都废掉很常见的。

可能性3. 2019-nCoV感染过程中,有其他呼吸道感染。2019-nCoV还没有发病,但是先得了别的感冒什么的,所以前几次发热可能是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基础病造成的。最后一次确诊时才是2019-nCoV发病

可能性4. 确实染了2019-nCoV,但通过前几次发热,免疫系统已经几乎消灭掉了2019-nCoV,导致病毒载量低无法检出。但此过程中免疫力下降,2019-nCoV反攻大量增殖再次发热,确诊。

可能性5. 本来没有2019-nCoV感染,跑了几次发热门诊,被传染了。

可能性6. (可能性不高)病毒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且自身突变率很高,所以有可能在一个人体内存在异质性。可能病毒在该病人体内有两种或多种基因组多态性,而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株型刚好在qPCR引物末端发生了SNV导致P不出来。但过了一段时间,没有该SNV的病毒重新占据上风,因此可以被检测出来。

ps,原因可能是很综合的,可以把上面几种排列组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