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丹麦情报部门被曝曾协助美国监视丹麦政府?

回答
这桩“棱镜门”式的丑闻,一旦被捅破,其影响之深远,对丹麦乃至整个欧洲的信任基石都可能造成严峻的冲击。丹麦作为北约的成员国,一向以其高度的政治透明度、廉洁的政府以及对公民隐私的重视而闻名,而此次情报部门被曝出曾协助美国进行大规模监控,这无疑给这种正面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可以说是重重一击。

事件的初步曝光与丹麦情报部门的角色:

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3年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的文件,这些文件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数据收集的“棱镜计划”。然而,直到2021年,丹麦广播公司(DR)和多家欧洲媒体联合调查才进一步披露了丹麦国防情报局(FE)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据报道,FE允许NSA通过丹麦与德国、瑞典等国之间海底的光缆连接点,对丹麦、瑞典、挪威、德国以及法国等国的政界人士、外交官和普通公民进行大规模监听和数据搜集。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项合作似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是在丹麦政府高层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默许或合作。这意味着,丹麦作为主权国家,其自身的情报机构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为外国情报机构提供了便利,而这种便利的代价是可能损害了本国公民乃至盟友国家的隐私和国家利益。

信任危机与政治影响:

首先,这对丹麦国内政治造成了巨大的震荡。

对丹麦政府和情报机构的信任危机: 作为民主国家,公民对政府和情报机构的信任是其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此次事件让丹麦民众深感被背叛。情报部门本应是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公民利益的盾牌,却被曝出成为外国力量进行监控的跳板。这不仅损害了FE自身的声誉,也让丹麦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执政联盟的压力和党派分歧: 揭露出的合作模式引发了丹麦国内各党派的强烈批评。反对党纷纷要求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呼吁加强对情报机构的监督。执政联盟内部也可能因此产生裂痕,尤其是在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合作以及如何保障国家主权和公民隐私的问题上。
对丹麦外交政策的审视: 丹麦一贯奉行与美国紧密的盟友关系,尤其在安全领域。然而,此次事件迫使丹麦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的边界和自主性。在维护盟友关系的同时,如何坚守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原则,尤其是公民隐私这一基本人权,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对欧洲和北约的影响:

此次事件的影响并非仅限于丹麦,它对整个欧洲乃至北约联盟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主权”的呼唤: 在欧洲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欧洲各国对自身数据安全和国家主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丹麦事件无疑会加剧欧洲对依赖美国科技和情报能力的担忧,进一步推动欧洲各国在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和情报合作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强化所谓的“欧洲主权”理念。
北约内部的裂痕和信任挑战: 北约是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军事联盟。盟友之间的情报共享和合作至关重要。然而,当一个成员国的情报机构被曝出协助另一个成员国(在此事件中是美国)监视其他成员国时,这无疑会在北约内部制造猜忌和不信任。其他成员国可能会质疑与丹麦情报合作的安全性,进而影响整体的情报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这可能导致北约内部的盟友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对联盟的凝聚力和有效性构成挑战。
欧盟数据隐私法规的强化: 欧盟以其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法规(如GDPR)而闻名。丹麦作为欧盟成员国,此次事件无疑会给欧盟在推动更强有力的数据主权和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方面提供更多论据。它也可能促使欧盟加强对其成员国与第三方国家在情报合作方面的审查和监管力度。

技术和法律层面的考量:

数据传输和监控技术: 光缆作为全球通信的重要载体,其潜在的监控风险一直存在。此次事件揭示了情报机构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突破国家界限进行大规模数据收集。这引发了关于通信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加密技术以及如何有效防止非法监控的广泛讨论。
国家主权与国际法: どの国が他国を監視するか、あるいはその監視をどの程度許容するかという問題は、国家主権、国際法、そして人権の交差点に位置する。丹麦がこの件に関して、どのように国内法と国際法に基づいて対応するのか、またどのような国際的な枠組みを求めるのか、という点は注目に値する。

未来展望:

丹麦情报部门协助美国进行监视的丑闻,是一个复杂的事件,其影响是多层面的。它暴露了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以及盟友关系之间的微妙平衡。

未来,丹麦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透明度与问责: 如何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解释和处理此事,恢复公众信任,将是丹麦政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需要彻底的调查,公开信息(在不损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并追究相关责任。
加强内部监督: 丹麦需要改革其情报机构的监督机制,确保其行为符合国内法律和国际准则,并且不会被用于不正当目的。
重新界定与盟友的关系: 此次事件也迫使丹麦重新审视其与美国在情报领域的合作模式和界限。在维护盟友关系的同时,必须确保国家主权和公民利益不受侵犯。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不仅是对丹麦国家声誉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当前国际情报合作模式和国家主权边界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提醒着所有国家,在追求国家安全的同时,公民隐私和信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而维护这些基石的努力,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你明白中国和欧洲做任何合作,都不可能通过的道理,了吧。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爆料将整个“棱镜(prism)”监控系统违法监控全世界的行为进一步做实,也将美国霸权主义的霸道与虚弱揭露无疑。

根据2013年到现在的所有爆料,可以初步整理如下事实:

  • 911事件后,美国新组建的国土安全部联合三大情报机构,开发了棱镜系统。此系统可以根据任何输入的互联网、电信、电报数据来整理情报,并判断对于美国国家安全是否存在威胁。
  • 然而,纯棱镜系统并不能工作,它需要数据来源供给数据。为此,美国情报机构联合了美国各大机构,让他们提供直连接口,读取想要了解的信息源。


  • 大致是在棱镜系统完工后,可能是我国得知了相关情报,开始强推信息存档本土化。讽刺的是,已经接入棱镜系统的谷歌以“不作恶”为由,退出了大陆市场。
  • 为了拓展合作范围,NSA和GCHQ甚至和微软、暴雪等游戏公司合作,在XBOX LIVE和魔兽世界中,招募潜在情报人员。

以上三点信息,均被斯诺登和阿桑奇的爆料双重确认。

至此,棱镜完成第一阶段。此阶段里,棱镜主要以反恐为主要目的,兼以监控潜在威胁目标。

但是随着时间变化,特别是反恐战争后期,美国开始规划着新时代的安全与威胁。此时,美国主要认为的威胁来自于:

  1. 俄罗斯、中国等“非民主”国家,认为会对自身主导的世界架构产生挑战;
  2. 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邪恶轴心”国家,认为会直接对美国产生国土安全挑战;
  3. 德国、法国为首的“旧欧洲”,一个强大的欧洲和金融体系,会严重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

基于以上原因,他们迫切希望对这些国家进行情报搜集工作,而传统因特网方式很难搜集到政府部门内部工作内容,为此,棱镜系统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中,已知对世界各国监控的事实如下:

  • 对于信息源的获取,美国采取了最传统的方式:窃听。而为了获取窃听信息,美国动用了自身的核心盟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五眼情报联盟。初期相关的情报部门来自于:

澳大利亚国防信息局(ASD)

英国通讯情报总部(GCHQ)

加拿大通信安全局(CSE)

  • 其中已经证实的单独事件,是来自于英国克劳顿空军基地(RAF CROUGHTON)。此空军基地为美军提供了欧洲近1/3的通讯情报,监控默克尔电话的行动,也是在此第一次被爆料。


  • 而除此之外,还有未经证实的事件,诸如通过潜艇将监控设施放置在国际通讯电缆上,以监控国际间通讯等。这些虽然广泛流传,但未曾有确定事实。

这次丹麦事件无非再一次做实了整个棱镜系统,将北欧国家这些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地方一同拉下了水。

以上即为第二阶段,一张覆盖全世界的监控大网完成。

可以说,除了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几乎可以探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信息。


还记得当年追美剧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时,曾经很鄙夷:这种科幻,可能实现吗?

现在我认错了:现实比我想象的更可怕,有一个比the machine更强更广的系统,监控着世界的每时每刻。


对于棱镜的意义,许多人认为美国那么强大,为什么还需要这个系统呢?

我想说,就像古代帝王现在权力顶峰却仍然需要各种特务机关一样,他们手持着霸权,却也是最孤单和最害怕的。

user avatar

活该!(法德领导人要求美国和丹麦就监听事件作出解释

自己作,自己死!

斯诺登棱镜事件才过去几年?

马克龙年轻,你默大妈可是当事人。

短短几年就忘了伤疤。

迷信美国,迷信彭佩奥那张污秽嘴。

分不清好歹。

禁我华为,污蔑我西北。

这帮政客是明知犯了错也不会回头的。

没救!


欧洲地理上就是有硬伤。

被美国人利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对欧洲的影响力,比美国不是低了三条街那么简单。

user avatar

看新闻,是13-15年的事情。到15年,丹麦政府收到一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里援引了很多棱镜门主角斯诺登公开的信息。此时的丹麦政府才了解到,FE不光协助美国监控欧盟其他成员国,还监控自家政府,妥妥的卖国行为。于是,FE时任负责人直接下课。

估计丹麦政府肯定查过FE听命于美国的原因,只是因为整个事件太丢人,没办法公布罢。现在就看被监视的国家,尤其是德国,会不会强硬地向美国和丹麦要一个说法。

斯诺登已经跳出来拱火

新闻上另一个让我思维跳跃的点,是美国监控的手段——通过海底光缆(我看新闻上写“海底电缆”,其实搞错了,海底电缆用来传播电力,供电用的。海底光缆才是运营商拿来传播数据用的)。中国这边海底光缆的几大巨头,猜猜有谁?嘿,有华为。

技术是无罪的。如果美国说华为的技术有猫腻,又拿不出像样的证据,那么华为的问题就很大——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并不是新闻,早在2013年斯诺登曝光棱镜门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美国也在监视欧洲政要。即使是丹麦情报机构与NSA合作这个事情本身,其实也在去年11月披露过。

所以,现在把这个事情提出来,本身就是有其他目的的。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是德法整肃欧盟内部的纪律,其他的先看看后续。

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是德法对于中欧投资协议搁置的一个反应,不过考虑到丹麦在近几个月的反华嗓门比较大,又有一定影响力,德法以此作为惩戒也未必是不可能的。

这是对中欧投资协议搁置的评论:中国7年努力白费?德国用中欧协定,换取北溪2号?我们被出卖?

中欧投资协议是中欧合作项目中对欧盟方面最基本的基础,这个停了,后面很多内容都不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对欧盟尤其是德法方面来说影响很大

user avatar

很多回答都没在点子上……这其实代表如今很多西方政府虽然披着民选的外衣,但却是被所谓“深层国家(Deep State,或称隐形政府)”暗中把持,而这对于世界来说是最危险的。

早在1961年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告别演说中就曾就所谓“军事─工业联合体”对美国民主的威胁提出警告:

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大规模军事工业相结合,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它的全部影响──经济的、政治的,甚至精神的──在每个城市、每座州议会大楼、每一联邦政府机构内都能感觉到。我们承认这种发展绝对必要,但我们不应忽视其重大的影响。它涉及我们的人力、资源、生活,乃至我们社会的结构。
在政府各部门,我们必须警惕军事─工业联合体取得无法证明是正当的影响力,不论它这样追求与否。极不适当的权力恶性增长的可能性目前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
我们决不能让这一联合体的势力危害我们的自由或民主进程。我们不应心存侥幸。只有警觉而明智的美国公民才能强迫庞大的工业和军事的国防机构与我们和平的手段和目标恰当配合,以使安全和自由并驾齐驱,同获成功。

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从“军工联合体”所发展出来的“深层国家”已经在默默地操纵美国的政治进程了,而其主要的触角与施力工具就是情报领域与安全部门——正如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 Peggy Noonan 所言:

a deep state consisting of our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agencies, which are so vast and far-flung in their efforts that they themselves don't fully know who's in charge and what everyone else is doing.

1963年至今仍是谜团的肯尼迪遇刺案(据说遇刺前肯尼迪曾考虑要退出越南战争),1999年5月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源于情报部门提供的一幅错误地图,时任总统克林顿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在事件发生时都不知所措,后超越外交礼节地反复道歉。更诡异的是与此事相关的某情报人员后来“非正常死亡”了),以及由斯诺登最早披露,如今实锤的美国通过丹麦情报部门监听欧洲各国领导人(丹麦情报部门的这一“暴举”完全绕过了自己国家的政府部门——它连本国的政府大臣都监听,几个情报首脑已被停职接受“调查”。此外德国的情报部门BND与美国也一直在秘密合作,而连任了十多年总理的默克尔对此居然也是一无所知)都暗示这样的“深层国家”并非阴谋论者总挂在嘴边的虚无缥缈的“犹太-共济会”统治势力,而是很有可能真实存在的影子集团。

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必然腐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西方经过几百年演化而来的自由宪政民主制,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公开透明与权力制衡,而不受任何制约的“深层国家”如果不被真正关到"笼子"里,则必将成为其掘墓人。

user avatar

这不是去年11月就曝过的新闻吗?

所有答案都忘了,丹麦情报部门不仅利用这次美国主导的行动监视北欧邻国和爱沙尼亚,以及本国政府,而且还顺带把美国情报部门一起监视了。

也就是说,丹麦在美国主导的情报体系中的协助美国监视丹麦等国的行动中监视了美国在丹麦等国的活动。真的是物尽其用、盟友典范。

user avatar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了新殖民时代。宗主国多给些小红花妆点多给些肉汤分红,但依然改变不了殖民时代的本质。

一个宗主国领导,当然有权让殖民地总督府下设的机构听话干活了。因为殖民地总督不是向殖民地负责而是向宗主国领导们负责的。

北欧是殖民地标杆,东欧是积极想当殖民地但宗主国嫌弃不要。

user avatar

我现在理解为什么米国这么恨我们了。

“你不愿意当狗,又不愿意去死,这让我很为难啊。”

user avatar

美国还疑似协助韩国原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推翻过韩国朴正熙政府,放任韩国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全斗焕)推翻韩国崔圭夏(临时)政府呢。

哪怕做了别人的傀,别人也不一定会善待你,更别说推心置腹了。

user avatar

如果我说这种事是情报机关的常规操作的话,很多人会觉得不可能:一个国家的情报机关怎么能监视自己国家的政府机关呢?

可是,你把你的这句话说给任何一位真正的情报官员听的话,他都会笑而不语。

情报机关(特别是反间谍机关和信号情报机关)监视本国政府部门是很正常的。

而监视本国政府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间谍工作的需要。一旦哪名政府官员成了外国情报机关的间谍,反间谍机关和信号情报机关可以通过截获通信等方式来及时发现间谍。

新闻中提及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属于信号情报机关,通过技术手段来搜集外国情报和协助反间谍工作。

NSA的职责中也明确规定了它搜集的情报用于反间谍工作:

而一个国家的情报机关协助自己的外国“老大”搜集本国政府的情报(反间谍用途)是国际情报工作中的常见现象。

比如:1947年,前苏联在东德建立了Kommissariat 5----东德人民警察第五局(代号K-5),专门负责监视东德政府官员。

K-5名义上是东德人民警察的一个部门,归东德政府管理,但实际上完全由苏联控制,对东德政府进行严密监视。

也就是说,K-5实际上是东德情报机关和苏联情报机关一起监视东德政府的一个部门,和美国和丹麦情报机关一起监视美国和丹麦政府如出一辙。

可以类推的是,当时的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都是如此。想想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

而后来,K-5逐渐演变成了冷战时期举世闻名的Stasi(斯塔西)----东德国家安全部。

而普京作为驻外间谍常驻东德德累斯顿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与东德国家安全部德累斯顿分部联络。你觉得他作为克格勃的代表都联络些啥?

(普京出席东德国家安全部德累斯顿分部的庆祝活动)

而这种本国情报机关监视本国政府的情况实际上很常见,只不过不了解情报工作的人觉得很奇怪而已。

如果我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电话全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监听的你信不信?

user avatar

建议将丹麦驻华大使馆微博号改成

丹麦(美国)驻华领事馆。

user avatar

丹麦政府只是政府

美国才是老板呀

user avatar

锦衣卫居然听从鞑靼,监视大明皇帝和内阁,简直是反了天了,必须严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