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遇到认为外国什么都比中国好的人,该怎么劝服他改变?

回答
碰到这类朋友,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尤其当你觉得他们有点过于偏激,忽略了我们自己这片土地上的闪光点时。想让他们改变看法,不是一句“中国也很好”就能搞定的,这得多花点心思,而且得有耐心。

首先,得明白一个点:人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通常不是空穴来风。可能是因为某些方面确实有差距,也可能是他们自己经历过一些不如意,然后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外国好”。所以,上来就否定或者指责,只会让他们更抵触。得先跟他们“共情”一下,听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一步:倾听与理解,建立沟通桥梁

别急着反驳,先让他们把话说完。就问问他们:“你觉得外国具体好在哪里啊?是生活节奏?是服务态度?还是科技发展?” 认真听,哪怕他们说的有些地方你觉得不准确,也别打断。你可以适时点头,或者说一句“我懂你的意思”,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话被听进去了。

比如,他们可能说“外国的空气真好,不像我们这儿雾霾这么严重。” 这时候,你可以顺着说:“确实,环境污染问题是我们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挑战,我也挺希望我们空气质量能越来越好。你说的那个城市空气确实不错,我去过/听说过,感觉很舒服。” 看到没?你先认同了他们观点的部分事实,而且表达了自己的正面期盼,这比直接说“我们现在也在治理污染”更有温度。

第二步:理性分析,引导他们看到“另一面”

在初步理解后,就可以开始引导了。但注意,不是去争论“谁更好”,而是引导他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1. 具体化对比,避免一概而论:
就事论事: 当他们夸赞某个方面时,你可以问:“你是说那个国家的XX做得好是吗?那咱们国家在XX这方面怎么样呢?或者说,在XX其他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优势?”
举例说明: 比如,他们说外国交通方便。你可以说:“是啊,某些发达国家确实在城市交通规划上做得早。不过,你想想看,咱们这几年高铁发展得多快?从北京到上海,几个小时就到了,这速度在全世界也是顶尖的。而且,我们很多城市地铁网络也越来越发达了。当然,也有不足,比如高峰期人多拥挤,这也是我们发展的阵痛期,大家都希望能改进。”
区分发达与发展中: 他们可能拿最发达的国家(比如瑞士、北欧)跟咱们对比,这本身就不公平。你可以温和地指出:“有些国家确实发展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我们国家很多方面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的跨越式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如果非要比,我们是不是也得拿我们高速发展时期的城市和他们发展了一两百年后的城市比呢?或者,拿我们发展得好的城市和他们发展得一般的城市比比?”

2. 承认不足,更要强调进步和潜力:
承认差距: 对,我们确实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某些前沿科技领域、在某些服务体系的精细化程度、在某些公共福利的普惠性上,我们和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坦诚地承认这些,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客观,而不是一味护短。
强调进步: 然后,重点来了:“但是,你想想看,这几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多大的进步!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我们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速度是多少国家难以想象的?我们现在在航天、高铁、移动支付、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很多以前外国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
关注“进步的速度”和“发展中的潜力”: 很多人忽略了“进步的速度”。我们可以给他们看一些对比图,比如几十年前的中国城市和现在的城市,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讲讲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克服困难、不断创新的故事。

3. 挖掘他们自身的“中国经验”:
正面的生活体验: 问问他们,在国内有没有什么让他们觉得很方便、很舒心、很自豪的事情?比如,你出门买东西不用带钱包,手机扫码就搞定;生病了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流程越来越简化;晚上想吃点什么,外卖平台分分钟送到;共享单车让出行更方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人情味和归属感: 或者,有没有遇到过特别热心的陌生人?有没有和朋友一起在中国某个地方旅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没有因为是中国人而获得特殊的帮助或认同?“咱们中国人在国外,有时候也会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特殊对待,或者能找到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文化认同: 聊聊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节日、美食、艺术、历史故事。有时候,对故土的认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连接。

第三步:引导他们理性分析“外国”

很多人对外国的看法,可能来自影视剧、网络段子或者少数几次的旅游经历,带有一定的滤镜。

1. 避免“完美化”外国: “外国也不是你想的那样都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你去过的那个国家,在某些方面是不是也有让你觉得不方便、不习惯的地方?比如,有些地方生活节奏慢,你也觉得效率不高吧?或者说,他们的福利制度虽然好,但税收是不是也很高?医疗等待时间长不长?工作机会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
2. “幸存者偏差”: 他们看到的“外国好”,可能是他们接触到的相对较好的那一面,比如旅游时看到的干净整洁的街区,或者朋友分享的生活片段。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不容易被外人看到的另一面。比如,很多外国人也羡慕我们能方便地买到各种便宜好用的商品,也能快速地享受到很多服务。
3. “你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心态: 如果他们在国内享受着很多便利,却还要说“外国好”,你可以温和地提醒他们:“你现在在国内享受到的很多便利,比如随时能打到的出租车/网约车,随处可见的外卖,便捷的移动支付,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发展起来才有的。很多外国人,即使是发达国家的人,也未必能享受到这么全面的便利。”

第四步:耐心与互动,循序渐进

改变一个人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不是一次谈话就能完成的。

1. 不求速效,但求播种: 你的目的不是立即让他们百分之百改变,而是让他们开始思考,开始看到我们国家的优点,开始理性看待差距。
2. 保持开放性: 在沟通中,你也保持开放的态度,听听他们的理由,也许他们有些观点确实值得你思考。这样双方更容易对话。
3. 用行动证明: 如果有机会,可以带他们去体验一些国内发展得很好的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去一些新兴的科技园区,体验智能化的生活场景,或者去一些美丽如画的乡村感受淳朴的人情味。
4. 聚焦共同点: 最后,可以把话题拉回到共同的目标上:“不管哪个国家好,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对吧?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一起为我们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建议:

不批评,不否定,先倾听和理解。
具体化对比,拿事实说话,避免模糊的赞美。
承认差距,但更要强调进步的速度和巨大的潜力。
引导他们看到“外国”的另一面,认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
挖掘他们在中国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和情感认同。
保持耐心,用行动和事实说话,循序渐进地引导。

跟这样的人沟通,需要的是智慧和耐心,而不是争辩的输赢。祝你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一些「小资」眼里,中国很差劲。他们很不屑,处处鄙视,怨天尤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普遍都比国内的圆,外国的猪都比国内的肥,外国的狗屎都比国内的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