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方建议健康码国际互认,如果能实现,具有怎样的意义?落实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回答
中方提出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雄心勃勃的设想。如果能够顺利实现,其意义将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一个技术工具,更可能重塑全球旅行、经贸往来乃至国际关系的格局。

健康码国际互认的深远意义:

1. 重塑全球旅行与经济复苏的引擎:
便利化和恢复跨境流动: 当前,各国在入境政策上仍存在诸多限制,核酸检测、隔离期等都成为阻碍国际旅行的壁垒。一个互认的健康码体系,能够直接对接各国的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康复情况等官方信息,为旅客提供一个统一、可信的“通行证”。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更便捷、更安全地跨越国界,无论是商务出行、探亲访友,还是旅游观光,都将迎来实质性的便利。这对于饱受疫情冲击的航空业、旅游业、酒店业以及依赖国际商务的各行各业来说,无疑是注入一支强心剂,加速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
促进国际贸易与供应链稳定: 疫情期间,跨境物流和人员流动受阻,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国际互认的健康码将能极大缓解卡车司机、国际物流人员的出行限制,保障关键物资的顺畅流通,帮助修复和稳定全球供应链。对于需要跨境技术人员支持、现场勘查的企业而言,互认的健康码将大大降低其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提升国际合作的效率与信任: 健康码互认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共享和互信的体系。它要求各国在数据标准、隐私保护、技术接口等方面进行合作,从而促进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一旦成功建立,将为未来应对其他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等)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合作模式。

2. 构建新的全球健康治理框架:
引领数字健康新范式: 在数字时代,健康信息管理和跨境应用是必然趋势。健康码国际互认将是中国在数字健康领域提供的一个“中国方案”,有望成为未来全球健康通行证的标准之一。它将推动各国在疫苗接种证明、检测结果的数字化和国际化认证上进行标准化,形成一套通用的数字健康语言。
增强全球公共卫生韧性: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健康信息认证体系,各国在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协调行动。这有助于提升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韧性。

3. 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的桥梁:
促进人文交流: 国际旅行的便利化直接关联到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学术研究等方方面面。学生可以更顺畅地出国留学,学者可以更方便地参加国际会议,艺术家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国际巡演。这些人文层面的互动,将进一步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互鉴。

落实健康码国际互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尽管前景诱人,但要让健康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互认,并非易事,其间会遇到诸多严峻的挑战:

1. 数据标准与互操作性的差异:
技术接口与数据格式: 各国在健康码的开发和管理上,使用了不同的技术平台、数据标准和加密方式。要实现互认,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让不同国家的健康码系统能够相互识别、读取和验证信息。这涉及到复杂的IT架构设计和数据交换协议的制定,需要各国在技术层面上高度协同。
信息内容的统一: 即使技术上能够对接,健康码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疫苗种类、接种数量、检测日期、检测机构的权威性等,各国可能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要求。需要就哪些健康信息是“被认可”的,以及这些信息的具体标准达成一致。

2. 信任与数据主权顾虑: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健康码承载着敏感的个人健康信息。各国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措施上存在差异。其他国家能否信任中国或其他国家分享的健康数据?数据是否会被滥用?个人隐私是否会受到侵犯?这些都是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需要建立极其严格的数据保护和跨境传输机制,并能得到各方的普遍认同。
数据主权与国家安全: 涉及个人健康信息的跨境流动,触及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一些国家可能不愿意将本国公民的敏感健康数据置于他国系统的管理之下,担心数据被窃取或用于非预期目的。如何平衡信息共享的需求与国家主权的维护,将是核心难题。

3. 政治互信与地缘政治因素:
政治意愿与合作基础: 健康码国际互认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政治意愿和合作意愿。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一些国家之间可能存在不信任或政治对立,这将直接影响其参与健康码互认的积极性。
“脱钩”与“阵营化”的风险: 一些国家可能倾向于建立独立的、排他性的健康通行证体系,形成“数字围墙”,而非构建普惠性的国际互认机制。这种“阵营化”趋势将阻碍健康码国际互认的广泛推行。

4. 法律法规与监管框架的协调:
国内法律的适配: 各国在数据保护、出入境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要实现健康码互认,可能需要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或制定新的配套规定,以适应国际互认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工作。
国际公约与协议的制定: 建立一个广泛接受的健康码国际互认体系,可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制定新的公约或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机制。这涉及复杂的国际谈判过程。

5. 技术更新与维护的持续性:
算法与标准的演变: 随着病毒变异、疫苗研发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健康码所代表的健康信息标准也可能不断演变。需要建立一套灵活的机制,能够持续更新和维护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以保证互认体系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全球参与的公平性: 要保证体系的普惠性,需要考虑那些技术实力较弱、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帮助他们接入和维护这一体系,确保其不被边缘化。

总之,中方提出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倡议,能够为全球旅行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并可能引领全球数字健康治理的新方向。然而,要将这一愿景转化为现实,需要克服技术、信任、政治、法律等诸多层面的巨大挑战。这不仅需要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和高度政治智慧,也需要国际社会在互信、协作和共赢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套可信、安全、普惠的全球健康信息互认体系。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其潜在的回报,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社会而言,是值得去积极探索和努力实现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作为身在海外,每天低头思故乡的中国人,心理上是相当的支持,但理性上依然有点顾虑。

首先,需要肯定我国这个建议是非常积极

积极的点在于:

  1.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个互认协议能实现,那对于全球经济的恢复显然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尤其我国作为一个疫情控制得非常成功的巨大经济体,必然会给加入互认协议的国家带来更多的好处。
  2. 这也方便了在海外的中国人回家。

事实上很多地区私下就弄了通关规定,有的是单向,有的是双向,只要提供检测结果,就能免隔离,唯一不同的是,并不是通过手机二维码,而是医疗机构的检测单。

例如双向上,例如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就建立了”旅游气泡“。游客持冠病聚合酶链反应(PCR)拭子检测阴性结果,即可乘坐专门的”旅游气泡“班机,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间往返。(可惜由于香港疫情卷土重来,这个计划被延期了)

单向通关方面,日本,新加坡已经放开了中国旅客的入境,无需隔离(有没旅客想去又是另一回事)。

虽然欧盟也有打算搞核酸检测互认,但欧洲地区的疫情程度,我恐怕会越搞越严重。

当然,这些地区人口规模加起来依然和中国人口不是一个数量级。如果我国能推行这个国际健康码制度,那么影响更深远。毕竟中国游客能给很多地方带来经济复苏,肯定会有很多国家迫不及待加入。

其实目前已有国际版健康码,只是目前多数人由于不需要出入境,所以不知道。微信有个小程序叫防疫健康码国际版,就是为了方便海外中国人申报回国的。

通过提交核酸检测和血清IgM结果,你就有一个国际版健康码。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健康码仅仅是登机凭证,也就是有了这个码你才能登机,回国依然是要隔离十四天。不过依然值得肯定的是,这个小程序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国际健康码互认协议能做成,那么这个小程序就可以直接用起来了。


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依然有几个担忧

一、如何建立检测信任机制。现在检测技术挺成熟,准确率很高。但是可能存在一些国家,可以通过贿赂医疗人员买到假的阴性报告。如果不能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认证,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防疫漏洞。

二、多数国家疫情未平稳,即使申请健康码时人是健康的,也有一定概率这个人在出发去机场路上感染了,尤其是欧美。

三、意识形态对立造成合作困难。显然欧美是不愿意承认中国抗疫成功的,所以可能会在国际上对中国的这个健康码互认措施疯狂进行诋毁。他们不加入那是相当好的,因为他们疫情太严重了,但是就是怕他们搞事情,给其他国家施压不让其他国家加入。


总结与建议

我认为,这个建议是很好的,但是执行时依然是需要谨慎。

我觉得可以与少数疫情稳定的国家与地区先试行,例如新加坡(已连续十几天无本土新增病例),新西兰(新增病例很低),越南(新增病例不多)。但疫情稳定的地区并不代表无风险,如果要免隔离,则需要先执行双地检测,也就是在出发前检测,落地后也检测,等检测结果出来后,让持健康码的人本地呆上一段时间(例如5天)才能去别的城市,又或者像新港旅游气泡那样,只准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往返。我国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在恢复国际往来的同时,一定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好我们无数医护人员和广大群众的抗疫成果。

user avatar

我在年初北京二次疫情时写的一篇回答中提出:中国必须领导全球抗疫。

这是人类大义之所在,是对全人类负责,也是对中国自身负责。冬季以来,全球疫情已经进入了白热化,而作为过去的全球领导者塔国,费拉不堪,既无心也无力领导抗击疫情。面对这种全球性灾难,全世界已经各自为战了大半年,除了中国在内的寥寥数国,基本都已经进入了失控状态,放任下去,不仅全人类将陷入灾难,中国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的新冠疫情只要还有一个国家没控制住,任何人都难奢言安全。天津上海等地的疫情反复就是证明,中国不可能学朝鲜把国门关起来不和世界交往,帮助世界就是帮助自己。

这次的健康码互认和之前的国际冷链熔断机制就是有益的开始,意味着中国开始制定和输出“疫情安全标准”,任何与中国打交道的地区和国家,你的人和货要符合这个标准,才有准入资格。这也是在反向倒逼这些地区和国家认真防疫,摒弃“要钱不要命”的塔国价值观和朝三暮四的摇摆防疫政策,你必须要把人民生命摆在首位,必须要心无杂念的全力抗疫,才能获得和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唯一引擎打交道的资格。

健康码互认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地区风险评级能不能搞?进出口白名单能不能搞?我觉得完全可以搞一搞,这不仅是在输出标准,更是在输出价值观。

即使是在新冠疫情之后,人类也不能放松,kb主义,气候变化问题,贫困问题依然迫在眉睫,对于这些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塔国已经证明了自己完全无方无术,中国不挑起大梁,难道跟着人类一起自我毁灭吗?义之所在,不容辞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