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品行端正?他一个国丈怎么就成了皇帝呢?
独孤迦罗品行端正?因为杨坚偶尔没控制住睡了个宫女,直接就处死了宫女,怎么看都不算好人吧?
能力跟人品真没多大关系
杨坚的话,我看已经有回答了,那我顺便说一下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堪称祸国殃民,而且她和杨坚一样也很虚伪。
首先明确一点,独孤伽罗和其他只管后宫的皇后不一样,她经常干预政事,还和杨坚一同被群臣称为“二圣”,所以她在隋朝统治阶级是占据重要地位的。
史书说她【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这不过是伪装而已,等周宣帝死后,她就对杨坚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积极支持杨坚篡位,这算谦卑自守?
而独孤伽罗广为流传的故事,便是说要把幽州总管打算买明珠的钱赏赐戍边将士的事情。
【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白后市之。后曰:"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僚闻而毕贺。】
独孤伽罗身份尊崇,这些明珠自然不是必须之物,于是她就说要把那八百万钱赏赐给幽州戍边将士。
如果只看这事,会觉得独孤伽罗很关心边防士兵,但实际呢?
先不说这钱最后到底有没有发下去,就说两件事便能体现独孤伽罗的虚伪。
其一,后来继任的幽州总管燕荣在任期间,他残暴非常,不仅喜欢用荆棘鞭挞下属,而且经常巡视境内,见到好看的民女就立刻奸污。
但对此杨坚和独孤伽罗没有反应,让燕荣嚣张了数年之久,最后还是幽州长史元弘嗣的妻子入京呼冤,杨坚才赐死燕荣。
要是独孤伽罗真的关注戍边将士,以及那些底层妇女的遭遇,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其二,史万岁率军讨伐突厥立下大功,但因为杨素与他不和便向杨坚进谗言,于是史万岁以及所帅将士都没得到奖赏。
接着将士们聚集了数百人,到皇宫前面喊冤,史万岁更是去见杨坚本人阐述情况。然而杨坚大怒,直接让侍卫打死史万岁,天下人闻此莫不叹息。
那么请问独孤伽罗去哪里了?难道数百将士在皇宫门前喊冤,史万岁和杨坚在朝堂上争论时,这个“二圣”突然聋了瞎了?
说白了,独孤伽罗根本不关心边疆将士的死活,当初所谓的回绝明珠,不过是一场作秀罢了。
而且独孤伽罗还很残忍,本传说她“颇仁爱”,完全是美化。
首先独孤伽罗杀死尉迟氏的一事,尉迟氏是罪臣尉迟迥的孙女,没入宫中是奴仆。
杨坚是皇帝,对方是奴仆,你说是先发难?一个奴仆敢擅自碰皇帝,那是找死。
之后独孤伽罗也不敢和杨坚当面对质,而是趁着杨坚上朝,派人秘密把尉迟氏给杀了。杨坚得知此事气的出宫去了,好在有高熲劝解,杨坚才回来,而独孤伽罗一边哭一边向杨坚谢罪。
这不搞笑吗?放在古代杨坚身为皇帝临幸别人自然不用说了,就算放在现在,丈夫主动出轨,而独孤伽罗对丈夫唯唯诺诺,对尉迟迥重拳出击,这不典型欺弱怕硬?
当然,独孤伽罗的内在逻辑也很好理解,杨坚贵为皇帝,不能把他逼急了。但是下贱的尉迟氏杀就杀了吧。
顺便一说独孤伽罗刚死,杨坚就马上和蔡夫人、陈夫人玩的火热,不愧为“隋朝模范夫妻”。
不过尉迟氏只是一个下人,独孤伽罗一个皇后杀一个下人,在古代确实也不叫事。但是仁寿宫事件,独孤伽罗的表现只能说令人恶心了。
【丙午,诏营仁寿宫于岐州之北,使杨素监之。素奏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于是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仁寿宫成。丁亥,上幸仁寿宫。时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上闻之,不悦。及至,见制度壮丽,大怒曰:"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素闻之,惶恐,虑获谴,以告封德彝。曰:"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明日,上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杨素为杨坚、独孤伽罗修建富丽堂皇的仁寿宫,为此累死数万百姓。对此杨坚还有些不高兴,而独孤伽罗那叫一个毫无心理负担,甚至大大称赞杨素是忠孝之人,更是大笔一挥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独孤伽罗表示数万百姓的命能有我享受荣华富贵重要?
继而独孤伽罗还干了两件事,为隋朝二世而亡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便是构陷高熲,另一个是力助杨广取代杨勇太子之位。
在杨坚的功臣中,高熲绝对位列首名。论军事,他为杨坚平尉迟迥,伐南陈,征突厥,论政治,在他的兢兢业业下,方有开皇之治。
而高熲当年劝解杨坚家庭矛盾时,说了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高熲这里说的妇人,可以指的是尉迟氏,不一定指的是独孤伽罗。而且退一步说,就算是指独孤伽罗,也没说错,毕竟天下苍生和独孤伽罗孰重孰轻,不是很明显吗?
然而独孤伽罗心里有鬼,得知高熲这么说后,不仅自己对号入座,而且觉得自己比天下要重要,于是便怀恨高熲。
再加上高熲是支持皇太子杨勇的,而独孤伽罗因为家庭内部矛盾厌恶杨勇,继而也厌恶高熲,因此便想着把高熲除掉。
于是独孤伽罗就开始杨坚耳边说高熲的坏话,比如:
因为高句丽反复无常,杨坚于是派三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对此高熲十分反对,不过杨坚没听,结果还没开打,隋军就因为大雨、缺粮、传染病损失了二十多万。事后独孤伽罗就对杨坚说:“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言下之意就是说高熲怀有私心,故意大败。
再者高熲妻子去世,独孤伽罗就劝杨坚为他续弦,不过高熲不愿意,杨坚也就作罢了。后来高熲的妾为高熲生了个儿子,独孤伽罗就对杨坚说:“陛下尚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安得信之!”
不过这些是高熲的私事,为什么非要说的清清楚楚呢?
而高熲本人树大招风,再加上又支持太子,在朝中也有不少政敌。后来王世积被人诬陷谋反,高熲也被指控和王世积勾结,于是杨坚就直接把高熲废了,受此案牵连不少官员下狱,而王世积则被冤杀。
并且更恶心的是,高熲被废后有一次杨坚和独孤伽罗在宴会上召见他。落魄的高熲悲不自胜,杨坚夫妇见状便开始发挥起来。
杨坚对高熲说道:“朕不负公,公自负也。”,而独孤伽罗就在一旁抹眼泪。
对此我只能说,你们俩真是绝配。
可以说高熲被废,独孤伽罗功不可没。而随着高熲被废,隋朝朝廷也开始群魔乱舞起来,而独孤伽罗自然也不甘人后,积极参与其中。
随着高熲被废,晋王杨广为了夺取皇太子之位,而积极联络各方,而独孤伽罗因为厌恶杨勇的关系,也非常支持杨广。于是独孤伽罗天天在杨坚耳边说杨勇的坏话,并且还拿出宫中财物送给杨素,叫他配合自己劝说杨坚废了杨勇。
在杨广和独孤伽罗的运作下,杨坚也对杨勇越来越不满,最后突然发难杀害杨勇身边的近臣,并把杨勇罢黜。
杨坚在废杨勇时还曾说道:“谁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朕近览《齐书》,见高欢纵其儿子,不胜忿愤,安可效尤邪!”
杨坚表示自己看不起高欢教育儿子们的方式,不过杨广后来就用实际行动打了杨坚的脸,而且还送他上路了。
说到高欢夫妇,娄昭君也比独孤伽罗强百倍,别的不说,娄昭君也讨厌儿媳(李祖娥),但是娄昭君对儿媳生的孙子有很深的感情,反观独孤伽罗因为厌恶云昭训,直接骂孙子是猪狗。
最后独孤伽罗死后,杨坚让杨素为独孤伽罗找一个风水宝地下葬,杨素办的让不错,杨坚便封他一个儿子为公,食邑万户,还赐给他本人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杨素一个举办者都能获得如此多的赏赐,也不难想象独孤伽罗下葬要浪费多少国家财富了。
值得一说的是,杨坚找到吉地后便问阴阳家萧吉这块地怎么样,然后双方就互彪演技,萧吉表示这地很好,大隋可持续两千年,传二百代。杨坚表示吉凶在人,不在地,我不信这套。
然后萧吉回去后,杨坚表示这地好,杨素干的不错!甚至特意下诏说:“杨素经营葬事,勤求吉地,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
萧吉则对同族萧平仲说,我之前说的话是忽悠人的,“占卜二千”是三十年的意思,“传二百”实际是二代的意思!
而像这种表现演技的事情,其实在隋朝君臣间都不是稀罕事了。毕竟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所以说杨坚和独孤伽罗能培养出影帝杨广,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杨素言杨广:“有类至尊”,诚不欺独孤伽罗也。
后来李世民问魏征,为什么杨广会丢失天下。
其中魏征的一句话说的很精辟,:“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杨广,也可以用在杨坚和独孤伽罗身上。
关于杨坚,顺便说几句。
对他的道德水准,最好不要有什么期待,看隋书和资治通鉴会发现即使以皇帝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德行都不怎么样。
比如杨坚平定天下后,让曾经南陈地区的百姓必须学五教,所谓五教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杨坚把曾经南陈地区的州牧都换人,而新上任州牧的主要工作就是逼着江南百姓学五教。
当然,杨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进行愚民政策,学其他不好,学五教才好,这样你们就不会造反了。
但事与愿违,天天强迫学五教,反到让百姓心生怨恨。
就在这时杨坚派苏威去【持节巡抚江南,得以便宜从事】,而苏威【加以烦鄙之辞,百姓嗟怨】,于是苏威前脚刚回朝廷,南陈旧土就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史载【时江南州县又论言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饶州吴世华起兵为乱,生脔县令,啖其肉。于是旧陈率土毕反,执长吏,抽其肠而杀之,曰:“更使侬诵五教邪!”】
于是杨坚马上开始甩锅苏威,“责以政急”。但说句实话,苏威就算有责任,但怕是背不了这么大的锅。
比如把江南“牧人者尽改变之”,苏威能做到这种事?更何况杨坚出了名的“每事皆自决断”,能容得下苏威这么干?怕不是直接在朝廷上把苏威打死了,
杨坚甩锅苏威后,显然心情依旧不愉快,于是就给率军征伐的杨素下了一个命令:
【帝命平定日,男子悉斩,女妇赏征人,在阵免者从贱。】
前面两句好理解,后面从贱,就是指当奴隶。而我们前面说了,这次起义的范围是整个南陈旧土,所以杨坚这个命令适用范围也很广。
而杨坚委任的人选,也是颇为用心。杨素非常适合执行这个命令。
杨坚夫妇真要是品行端正的君子,刘昉矫诏拥立杨坚时他就该跑渭水边洗耳朵了。
隋文帝杨坚(541年一604年)晚年,手下的开国功臣都被他或杀或贬,所剩无几也。尽管他笃信佛教,教育臣民一心向善,但他自己并未放下屠刀,而是变得更加残暴嗜杀,杀人的理由也是奇怪得让人吃惊。
公元581年_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初为皇帝,曾大力革除前朝苛政,删减北周旧律,用轻刑代替重刑,把一些应判死刑的条律改为流放,称为“化死为生”。然而,在隋土朝政权逐渐稳固后,杨坚便开始随心所欲地狂屠滥杀,所有法律在他眼单,都变得一钱不值。
杨坚生性猜忌多疑,常以精通法制、明察秋毫自诩,对臣下非常苛刻。他经常命左右近臣充当特务,侦查中央和地方官员,谁若犯有小过,便处以重罪。
他担心臣僚和官吏贪赃枉法,就想出了“钓鱼执法”的高招,私下派人给一些县令、刺史送钱物,这些人如果收受,就立即处斩。不少人因见则眼开,一时糊涂,经不起“考验”,或以为是中央的赏赐兴高采烈地收下了钱物,结果却把脑袋弄丢了。
杨坚有打人的嗜好,经常在朝堂上打人。行刑的人若挥动 棍杖力度不够,他就大发雷霆,认为行刑者有私心,甚至下令 将行刑者砍头。
尚书左仆射高颎等人进谏,说朝堂不是责罚人 的地方,劝杨坚不要在殿廷上杖责大臣,杨坚却置之不理。不论是朝廷要员,还是文人学士,只要他一声令下,武士们就冲 上去按倒在朝堂,当着众臣的面杖击。被打者不但人格上受到 羞辱,肉体上也遭受巨大痛苦,轻则皮开肉绽,重则一命呜呼。
有一次,身为宰相的高颎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带领一帮大臣到朝堂请罪,说:“陛下养育天下生灵,致力革除弊端,而百姓无知,犯罪的人没有断绝,致使陛下处罚过于严厉。这都是我们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请让我们辞职,为贤才让路。”
杨坚一听说高颎等人要辞职,觉得事态有点严重,回头问站在身边的领左右都督田元:“我的杖重吗?”
田元觉得应该提醒皇上收敛一下了,便实话实说:“陛下的刑杖的确很重。”
杨坚又问: “我的杖难道有什么特别吗?”
田元用手比划说: “陛下的杖粗如拳头,比平常的杖大得多,打人30杖,相当于平常杖数百下,所以经常把人打死。”
杨坚龙颜不悦,但因高颎等人以辞职相劝,又不好发火,便很不情愿地下令撤去殿内的大杖,再有受处罚者,交有关部门处理。
事后,杨坚仍一如既往地凭自己的好恶在朝堂上杀人。一天,有位大臣上朝汇报工作,因言语触怒了杨坚,杨坚便下令将此人就地斩首。兵部侍郎冯基一再谏阻,杨坚不听,坚持要在朝堂上行刑。杨坚后来也觉得事情做得太过分,却又不愿认错,便轻描淡写地赞扬了冯基几句,又准备对那些没出面谏阻的臣僚动刑。
杨坚还经常随心所欲地制定法律条文。
开皇十六年(596年),有官员奏报称,边境合川粮仓少了7000石粮食。杨坚命大臣斛律孝卿负责查办此事。斛律孝卿调查后报告,粮食为主管官吏所盗。杨坚大怒,又令斛律孝卿即刻乘坐驿车驰往合川,将该主管官吏处斩,家属没入官府为奴,标定身价出卖,用以填补粮仓空缺。此后,杨坚对监管边境地区粮仓的官吏都很不放心,下令凡盗窃粮仓里粮食达1升以上者,均判处死刑,家属没官为奴。
在杨坚看来,地方官吏都是些阳奉阴违的人,经常会钻法律的空子,放纵犯罪者,使中央的政策难以贯彻执行,他于开皇十七年 (597年) 下诏说,各级政府所属官吏,如有犯罪者,可以在法律规定之外酌情处以杖刑。结果各级官吏上下驱逼,宁左勿右,对被审讯的人重复施以重刑,致使冤案日增。
尽管杨坚一意推行严刑峻法,但全国的犯罪率仍居高不下,京城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盗匪竟然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街市上抢劫,偷盗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杨坚为此向群臣询问如何处置。但群臣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他又自问自答地说: “我知道该怎么办啦。”随后便诏令凡举报盗贼者,没收被举报者的家产,作为对举报人的奖赏。
诏令颁布后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有的地痞无赖却发现此法有利可图。他们故意在路旁丢弃财物,路人一旦拾取,便将其 扭送官府,诬为窃贼,以领取奖赏。此法执行的结果是人心大坏,不少人专以诬陷他人为能事。
杨坚随后又接二连三颁布更加严酷的法令:盗窃1钱以上者处死;官吏贪污1钱以上者处死;听到举报或亲见盗贼而不告发者处死;4人合伙盗窃1根屋椽、3人合伙盗窃1个瓜果者处死……
新法令颁布后,引来民怨沸腾。有人劫持了执法官吏,对他说:“狗官听好,你代我们奏报皇上,自古以来,不论哪个朝代,都没有盗窃1钱而死者。你要是不向皇上转告我们的话,我们会再来找你。到那时,你全家人都别想活命!”
这个执法官立即入宫奏告杨坚。杨坚正为自己下达的一系列律令使社会治安迅速改善而得意,听了官吏的报告,犹豫了半天才很不情愿地说:“那就把‘盗取1钱处死’这一条取消吧。”
有一年春节,有人向杨坚报告,御史监师没有弹劾那些穿戴与佩剑不整齐的官员。杨坚大怒,认为这是对皇帝的不敬,就对监师吼道:“你身为御史,为何放纵官员不遵守制度?”立即下命将他处死。
谏议大夫毛思祖觉得杨坚太过分了,上前劝谏,也被杨坚以袒护罪臣的罪名砍头。官员因各种小事被砍头的更是举不胜举:有因延误了收麦秸季节被砍头,掌管武器库的官员因办公地杂草太多被砍头,有因接受西域使者送的鹦鹉被砍头……
杨坚喜怒无常,一发怒就要打人、杀人。有一年六月,杨坚又要在朝堂上杀人。按法律规定,处死罪犯应在秋后,于是大理少卿赵绰谏阻道: “现在是夏末,是天地生长万物的季节,不可在这个时节杀人。”
杨坚辩驳道:“六月虽说是生长的季节,但也有雷霆嘛!天道既然在炎热的时候也会震怒,我效法天道行事,有何不可?”随即下令把那人杀了。
刑部侍郎辛亶听说穿红裤子有望升官,便穿着红裤子上朝。不料杨坚却说他是以巫术诅咒别人,下令将他处斩。赵绰上奏说:“按照法律规定,辛亶不应处死,我不敢奉诏。”杨坚大怒,便将赵绰抓到朝堂准备斩首。赵绰仍坚持己见,面不改色地说:“宁可陛下杀我,不可杀辛亶。”然后从容解衣,引颈受斩。
最后,杨坚怕杀了赵绰引起太多人反感,才下令把赵绰放了。
杨坚无视法律,凭自己的情绪、好恶决定群臣的生死,一些佞臣看准这一点大钻空子。
宰相杨素善于玩弄权术,经常在杨坚面前进他人的谗言,公卿大臣无不心怀畏惧。杨素与鸿胪少卿陈延有矛盾,一日,他经过陈延的官衙,见庭院中有马粪,几个仆从正在地毡上赌博。杨素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立即向杨坚报告。杨坚大怒,吼道:“主官不打扫庭院,仆从玩游戏把官府的毡子弄脏弄坏,还有什么罪过比这更严重的?”当即下令将赌博的人拉到西市乱棒打杀,陈延遭到鞭笞,被打得死去活来,险些丧命。
杨坚在位最后几年,法网越来越密,上至功臣勋将,下至官吏小民,被冤杀者无数。他翦除了一个又一个心腹之患,自以为江山可以永固传万代,却没有想到,在他咽气后才十几年,儿孙便被别人砍瓜切菜般一一宰杀,隋王朝江山也改成了李氏唐王朝。
说实话,杨坚的2B程度真不亚于他儿子杨广啊,果然是父子,而且是后浪推前浪啊~~~~~
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隋文帝杨坚命重臣杨素营造仁寿宫。
杨素为讨好杨坚,不惜工本,“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将宫殿建造得富丽堂皇,更对营建的民夫役使严急,毫不抚恤,竟导致死者数以万计,杨素将他们尸骨一焚了之。
(【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太平时节,修宫殿修到死了上万民夫,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以至于杨坚自己都感叹:「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素惧罪,就去向皇后独孤伽罗进言:「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宫,何足损费!」
独孤皇后点赞,并向丈夫转发了这段话。杨坚转怒为喜,赏赐杨素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隋朝版“真香”!
杨坚和独孤伽罗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是出名的俭朴,素衣素食,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后妃不作美饰等等,
然而,他们这种俭朴,本质就是一种帝王的沽名钓誉,邀买人心,君王少吃几餐肉、少穿几件华裳,并无助于国计民生。从大修宫殿累死上万民夫,他们夫妻居然还将这当做是帝王应有的尊荣,就能看出此等俭朴竟是何等虚伪了。
无独有偶,南梁武帝萧衍也以俭朴著称,在位四十余年里,一直布衣素食,
然而,他四次舍身佛寺,扬言要出家为僧,勒逼群臣耗资四亿钱给佛寺,将他“赎回”,更大兴土木作十二层高塔,建康城下竟有佛寺五百余所,外观穷极宏丽,资产更富裕丰沃,不知将多少人力财力浪费于求神拜佛,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最后同样是二代即亡国,为天下人笑。
杨坚夫妻和萧衍都是一生笃信佛教之人,所以他们的布衣素食,很大程度上只是基于佛教教义,身体力行,而真正到了修建宫殿寺塔时,才露出天子富有四海、不恤民力的本性。
难怪,他们夫妇的嫡长子杨勇,就难以和父母一样压制本性,不免贪于美色、生活奢靡。其实这对一个皇太子原本也只是小节。
杨勇本身能力和表现并不差,史书中称他是 【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资于骨肉之亲,笃以君臣之义,经纶缔构,契阔夷险,抚军监国,凡二十年,虽三善未称,而视膳无阙。】
可惜偏偏觊觎储君之位的二皇子杨广,是个不折不扣的影帝级演技派,他本身政绩出色,讨好母后,结交重臣,阴私手段,在父皇面玩三人成虎,多管齐下,( 【因引张衡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杨约,令喻旨于越国公素,具言皇后此语。】【晋王又令段达私于东宫幸臣姬威,遗以财货,令取太子消息,密告杨素。于是内外喧谤,过失日闻。】 )
同时还克制己欲,矫饰恭俭,十数年如一日的养望。(【矫饰恭俭以徼上宠、钓下誉,声施烂然。】【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杨勇当然扛不住这套组合拳,败下阵来。
而杨坚这样以心性雄猜著称的英明之君,独孤伽罗这样性情彪悍的千古一后,却都被二儿子糊弄成功,终于将万里江山托付。
岂知杨广一登基后,再也无人管束,就全然变了个人,将压抑二十余年的天性尽数释放,更急于求成透支民力,挥霍国力,大兴土木,连年用兵:
营造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
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诸国,亲征吐谷浑,征服青海高原,
在建立看似辉煌一时的文治武功的同时,亦将杨坚生前苦心经营三十余年攒下的家底,全部挥霍殆尽。
终于,一场总兵力高达113万人、连同随军民夫和后勤超过500万人的远征高句丽战争,让杨广和整个大隋帝国乐极生悲,坠入万丈深渊,最后群雄并起, 分崩离析,和萧衍的南梁王朝一般二世而亡!
只留下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的唏嘘之叹。
而除了杨广自身的行事作风和性格弱点外,不得不说,杨坚和独孤伽罗夫妇生前的矫揉掩饰,强作俭朴,因此更易皇储,也毁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甚至是整个帝国。
无独有偶,今天很多富可敌国之人,据说他们日常生活也很俭朴,什么常年晚餐吃豆腐青菜,宴请宾客只上一道菜,什么只戴2000元的手表,被各种知音体营销号当成心灵鸡汤,和其成功秘诀之一来吹嘘。
然而,类似这种俭朴本身,倒不如说是「富人太过贪婪,连节俭这种美德也要霸占」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