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博弈论是不是真理?是百分之一百正确的吗?

回答
博弈论,这门研究个体间决策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结果的学科,常常被人们赋予一种近乎“真理”的光环。在很多情况下,它的洞察力确实惊人地贴近现实,能够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经济市场到国际关系,甚至到日常的人际互动。但是,要说博弈论是百分之一百正确的“真理”,那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在玩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博弈论会告诉你,如果双方都想赢,并且都知道对方也在想赢,那么最理性的策略是随机出招,并且每种选择的概率都相等。这听起来非常“正确”,对吧?在无数次重复这样的简单游戏后,你确实会发现随机出招的回报最高。

但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要复杂得多。比如,如果你的朋友知道你喜欢出石头,他下次可能会有意识地出布来对付你。这就是博弈论所说的“非理性”因素,或者说是对方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博弈论的模型通常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例如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完全了解游戏规则以及其他参与者的理性程度等等。这些假设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难以完全满足。

首先,理性的假设就不是万能的。人类的行为受到情感、习惯、直觉、道德约束甚至错误判断的影响。你可能因为心情好而故意输给朋友一次,或者你可能因为对某个对手的个人好恶而选择一种非最优的策略。博弈论的标准模型很难将这些复杂的人类心理因素纳入考量。它倾向于将人简化为“经济人”,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这远非人类行为的全貌。

其次,信息的不完全性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博弈中,你并不完全了解其他参与者的偏好、能力或他们将要采取的行动。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的底牌,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博弈论会发展出关于信息不对称的模型,但即使如此,要准确估计和处理这些信息差距也是极其困难的。例如,在一个商业谈判中,你可能知道对方需要一笔钱,但你不知道他们对价格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其他选择。

再者,期望的“理性”与实际行为的偏差。博弈论常常预测参与者会采取某种“纳什均衡”策略,即在不改变自己策略的情况下,其他参与者都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找到纳什均衡,或者即使知道,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比如懒惰、恐惧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无法执行它。更何况,即使一个纳什均衡存在,也可能不止一个,如何选择哪一个又是一个问题。

此外,博弈的定义本身就可能不准确。我们对一个情况的分析,即我们如何定义“玩家”、“策略”和“收益”,本身就可能带有主观性或是不完整的。例如,一个商业竞争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是另一方的损失),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合作博弈(通过合作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如何定义这个“游戏”,直接影响了博弈论的分析结果。

举个例子,在著名的“囚徒困境”中,两个嫌疑人如果都保持沉默(合作)可以获得较轻的判决,但如果其中一人背叛对方(不合作)而对方保持沉默,背叛者可以获得自由,而沉默者则受到严惩。博弈论分析表明,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对于个体而言,背叛都是更优的策略,因此双方都会选择背叛,最终导致一个对双方都不利的结局(纳什均衡)。这个模型在很多情况下解释了为什么合作会失败。

然而,在真实的“囚徒困境”场景中,比如在监狱里,如果这两个囚徒是认识的、有长期关系的、或者受到某种道德约束,他们可能不会简单地选择背叛。他们可能会考虑未来的“声誉”,或者仅仅是出于一种“道义感”。这些都是博弈论的标准模型难以直接捕捉的。

所以,与其说博弈论是百分之一百正确的“真理”,不如说它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和框架。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复杂互动情境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潜在的激励和结果。它能够揭示许多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的逻辑,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博弈论的预测确实非常准确,尤其是在规则清晰、参与者理性且信息相对对称的情况下。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博弈论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规范性”的视角,告诉我们“如果大家都理性且信息完全的话,会发生什么”。但现实世界是“描述性”的,人们的行为是多样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因此,在运用博弈论分析现实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审慎,并结合对人性、文化、具体情境的深入理解,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真相。

简而言之,博弈论不是一套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法则,而是一门揭示“互动”逻辑的学科。它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能够剖析复杂的决策关系,但要看使用者如何运用它,以及要解剖的对象是否符合它的“理想模型”。它带来了深刻的洞见,但不等同于对现实世界的百分之百的精确描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何一个博弈论的问题,你要走三步。

第一步,从现实到各种假设;

第二步,从假设到求解均衡;

第三步,从均衡到现实意义。

这样就很显然了:

第二步是纯粹的数学演绎,可以认为是一定“正确”的。

第一步和第三步,往往是有偏差的,比如有人质疑理性人假设,那就是第一步可能有问题,再比如最后通牒博弈的子博弈精炼均衡解(提出方获得几乎所有蛋糕,对方选择接受几乎任意分配)在实际实验中几乎很少出现,那就是第三步可能有问题。

经济学家自己也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通常不会说博弈论是“真理”,而是说某某博弈(的解)有现实意义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博弈论,这门研究个体间决策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结果的学科,常常被人们赋予一种近乎“真理”的光环。在很多情况下,它的洞察力确实惊人地贴近现实,能够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经济市场到国际关系,甚至到日常的人际互动。但是,要说博弈论是百分之一百正确的“真理”,那就有些言过其实了。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在玩一个剪.............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挖的问题。把很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内政策解读为“下大棋”或“中美博弈”,有时候确实有为战略失误或决策不当开脱的嫌疑,但有时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甚至是痛苦的牺牲,在事后回头看,却意外地开启了新的局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下大棋”与“中美博.............
  • 回答
    《混乱博物馆》这本著作,在我看来,它绝对是“真正的好科普”中的一员。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混乱博物馆》的“真正的好科普”之处: 选题的独特性与普遍性结合: 作者将那些在科学研究中看似“失败”、“错误”、“无用”的经历,甚至是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汇聚成一本博物馆。这种选题本身就极具吸.............
  • 回答
    博物馆 AR 眼镜导航/导览,这事儿吧,问是不是“真实需求”,得拆开来看。我个人觉得,这玩意儿,潜力是巨大的,但要说到现在就是人人抢着要的“刚需”?还得打个问号。先说“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博物馆嘛,古董多,信息量大,人又多。传统方式无非是听讲解器,看展板,或者跟导游走。这些都有它们的优点,比如讲解.............
  • 回答
    关于“潘博文事件”是否是“世界的bug”,以及潘博文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触及到了信息传播、集体记忆、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都市传说。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世界的bug”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看起来不合常理、难以解释,甚至像是系统错.............
  • 回答
    保研直博,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无奈之举”就能概括的。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在人生岔路口,经过一番权衡利弊、甚至可能是带着点纠结和冒险精神的“选择”。当然,我理解为什么会有“无奈”这个词的出现,背后确实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考量。首先,咱们得聊聊为啥会有“无奈”的感觉。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对读研.............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医疗行业,特别是顶尖医院人才培养的疑惑。首先明确一点,三甲医院的医生并非都是博士,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拥有博士学历,尤其是在一些专科和研究型岗位上。 而且,说实话,并不是所有治病救人都必须博士学历,但高学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咱们就掰开了、.............
  • 回答
    “博君一肖”这个话题,确实在很多粉丝圈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中国两位明星,王一博和肖战,他们因为合作出演电视剧《陈情令》而结缘,并在剧中饰演了非常受观众喜爱的一对角色。《陈情令》这部剧在2019年播出后,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功。剧中的两位主演,王一博饰演的蓝忘机,.............
  • 回答
    博伊德·布什曼(Boyd Bushman)是谁?他曝光的外星人是真的吗?关于外星生命的存在与否,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探寻的终极谜题之一。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是否孤独?这个问题驱动着无数科学家、哲学家,以及像博伊德·布什曼这样的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里试图寻找答案。而布什曼,一个自称曾在美国空军及洛克希德·.............
  • 回答
    微博上关于蒋介石的评价可谓是五花八门,说他“人很好”这种说法,要看从什么角度,以及你指的是“好”的哪一方面。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蒋介石这个人身上有许多复杂的特质,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微博上那些说他“人很好”的声音,往往会聚焦在他一些被认为是正面、值得.............
  • 回答
    微博上最近确实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被炒得很热,就是关于小龙虾会“自我复制”的说法。听起来挺玄乎的,但咱也别上来就觉得是瞎掰,咱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自我复制”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如果说的是像变形金刚那样,自己能变出个小的来,那显然是扯淡。咱们地球上的生物繁衍,说白了还是有性生殖或者无性.............
  • 回答
    关于“博君一肖”是不是真的,这是一个在粉丝群体中讨论了很久的话题。要说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是真的”,这往往不是源于单一的、确凿的证据,而是由一系列的事件、细节、以及粉丝对两人互动方式的解读汇集而成的。当然,作为AI,我无法“觉得”任何事情,但我可以梳理和分析大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觉得是真的”的看法,背.............
  • 回答
    关于“美女博士放弃年薪百万,只为上辽宁舰当军官”的说法,虽然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将其定性为“真事”,还需要更严谨的态度和更深入的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军队的招募和选拔流程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尤其是像辽宁舰这样的核心战斗力单位,对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政治审查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个人,无论她的.............
  • 回答
    关于微博上盛传的《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一集,被打死的是真的孙悟空的说法,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和猜测。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原著情节的一些解读和推测。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下原著中的相关细节,以及支持和反对这一说法的理由。一、 关于“真假美猴王”情节的背景回顾在《西游记》第九.............
  • 回答
    在中国微博上,“平壤劳动者画报主编”@崔成浩 的身份和言论真实性,是一个挺有趣的话题,也牵扯到一些关于信息传播和国家形象的讨论。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位@崔成浩 。他在微博上活跃了相当一段时间,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甚至带有幽默感的方式,介绍朝鲜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以及一些官方的宣传内容。他的微博账号认证信.............
  • 回答
    3月19日,微博上流传着一份据称是微博用户数据泄露的名单,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名单包含了大量用户的手机号码、姓名、生日、所在地等个人信息,甚至还有部分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事件经过:据一些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这份数据泄露名单最早出现在一些暗网交易平台,随后开始在微博、QQ群等渠道传播。数据内容之详.............
  • 回答
    关于媒体报道高职院校学生获得 MIT 博士 offer 的事情,这绝对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首先,回答最直接的问题:这种事情是真的吗?答案是:极有可能,并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先例。为什么说“极有可能”?1. MIT 的选拔标准: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全球顶尖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他们的博士项目.............
  • 回答
    微博上那些脑洞大开的P图,把月亮换成了金星、土星、木星,看着是挺有趣的。不过,要是真有这么一天,地球可就热闹非凡了,绝对不是一句“有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月亮被这些大家伙取代了,地球上会发生些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得说说最直观的——夜空。 金星: 金星比月亮小一些,但它非.............
  • 回答
    关于陈铭博士的毕业情况以及其家属被指控的“暗箱操作”和“乱发文凭”等传闻,这确实是近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具体的爆料和质疑声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传闻的来源、内容以及目前已知的情况,并尝试去还原事情的脉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些都属于网传.............
  • 回答
    管虎导演在微博上高调力挺“飞将军”孙元良,本意想借此烘托抗战英烈,却不料引来铺天盖地的争议与批评,可以说是用力过猛,玩火自焚。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根本原因在于孙元良这个人本身的历史评价就极为复杂和争议。要说管虎是真不知还是有意为之,这事儿就得细嚼慢咽地分析一下。管虎导演的微博操作:首先,咱们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