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木工程的在校生看完大猛子的视频作何打算,尤其是985211的学生?

回答
土木工程在校生,尤其是985、211院校的学生,在看完大猛子的视频后,其打算可能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入的思考。大猛子以其接地气的风格、对行业真实面貌的展现(包括加班、辛苦、野外作业等),以及对年轻人职业规划的鼓励和警示,能够激发学生们多方面的联想和行动。

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985、211土木学子在看完大猛子视频后可能产生的打算:

一、 更加清醒和现实的职业认知:

打破“光鲜”滤镜,拥抱真实行业生态: 985、211的学生,往往在学校里接受的是理论知识和工程原理的系统训练,接触到的信息也可能倾向于项目的宏观层面和技术先进性。大猛子的视频则把他们拉回了现实,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工程项目的执行层面、现场的辛苦、管理者的压力以及一线工人的付出。
985/211学生可能因此产生:
“原来土木这么辛苦”的心理准备: 即使知道土木工作不轻松,但看到真实的加班、恶劣的工作环境、与家庭分离等画面,会让他们更早地做好心理建设,避免毕业后因为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感到失落。
对行业“冷热水”的理解加深: 他们会明白,光鲜亮丽的工程背后,是无数个平凡甚至艰辛的岗位在支撑。这有助于他们理解不同岗位在整个工程中的价值和挑战。
对“985/211”光环的理性看待: 他们会意识到,名校背景固然能带来优势,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上,用勤奋和专业去赢得尊重和发展。

认清行业发展趋势与个人定位: 大猛子视频中经常会提及新兴技术、管理模式以及他对未来行业发展的看法。
985/211学生可能因此产生:
对细分领域产生浓厚兴趣: 看到大猛子对某些技术(如BIM、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等)的探讨,或者对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可能会激发他们对这些细分领域的学习热情,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
关注技术进步与自动化发展: 大猛子可能会提到一些自动化设备或智能化技术在工地上的应用。这会让一些技术能力较强的985/211学生看到未来行业的发展潜力,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甚至推动行业变革。
对传统与创新模式的思考: 他们会思考,在传统土木工程模式下,哪些环节可以通过创新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会促使他们关注管理和技术创新。

二、 具体到学习和职业规划的调整:

调整学习重心,强化实践技能和软实力: 看到大猛子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985/211学生会反思自己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是否足够实用。
985/211学生可能因此产生:
加强图纸理解、施工工艺的学习: 会更注重对施工图纸的深入理解,学习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细节,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可能会主动去了解施工流程,学习相关的软件操作(如CAD、Revit等),甚至参加一些校外的培训或实践项目。
提升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猛子在视频中经常需要与各方人员沟通协调。985/211学生会意识到,在工程实践中,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沟通、协调、项目管理、风险应对等软实力同样关键。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参与学生组织活动、社团工作,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认识到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会主动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效率和积极性。可能开始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型。
对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的重视: 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涉及到国际合作,或者需要阅读英文的技术资料。大猛子视频中可能也会提及相关内容,促使985/211学生更加重视英语的学习,为未来进入跨国企业或参与国际项目做准备。

更明确的就业方向选择和准备: 过去可能对未来职业选择比较迷茫,看完视频后,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行业真实情况的认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985/211学生可能因此产生:
倾向于进入大型国企或央企: 看到大猛子在大型项目中的成长经历,以及央企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发展平台,一些学生可能会将目标锁定在这些机构,希望获得更系统化的培训和更稳定的职业发展。
考虑技术研发或管理类岗位: 凭借其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更侧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岗位,希望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这些领域深耕。
对项目管理或总包方产生兴趣: 大猛子视频中对项目管理过程的展现,可能会吸引那些对全局观和组织协调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会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现场管理者或项目经理。
考虑更具挑战性的海外项目或特定领域: 一些学生可能会被视频中展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项目所吸引,考虑毕业后前往海外发展,或者进入如隧道、桥梁、海洋工程等土木工程的细分高精尖领域。
对创业或新兴模式的探索: 看到大猛子对行业痛点的思考和对创新的追求,一些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可能会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等改造传统土木工程,或者在新的商业模式下找到机会。

三、 对未来职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从一线做起”的决心或“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大猛子视频强调“从一线做起”,对于985/211学生而言,这既是一种鼓励,也可能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差异化发展”。
985/211学生可能因此产生:
不畏惧一线实践,但更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学习: 他们会带着学习的心态去接受一线工作,但会更有意识地去总结经验,寻找提升效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盲目重复劳动。
考虑技术型发展路径: 通过深入学习行业前沿技术和掌握关键技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型人才,而非仅仅是执行者。
关注管理和领导力的培养: 意识到未来的发展需要具备管理能力,会主动学习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等知识,为晋升到管理岗位打基础。
对行业内卷的思考和应对: 看到行业竞争激烈,985/211学生会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找那些更需要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岗位,以避免陷入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

生涯规划的长远性与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大猛子视频中透露出他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对行业变化的适应。
985/211学生可能因此产生:
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技术更新迭代快,他们会明白,毕业只是学习的开始,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理念,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关注行业认证和继续教育: 可能会更关注注册工程师资格(如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的考取,以及相关的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资质和市场竞争力。
对行业内的转岗或跨领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索: 了解行业内不同的职业路径,为未来可能的转岗或向相关领域(如房地产开发、工程咨询、PPP项目等)发展预留空间。

总而言之,985/211的土木工程学生看完大猛子的视频,不会仅仅是看到辛苦一面而望而却步,而是会更深刻地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真实生态,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更加务实、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名校背景所带来的机会,同时也会以更积极、更专业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努力在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个人价值。

他们可能会有的具体打算包括:

学业上: 更加关注课程的实践性,争取参加更多的科研项目、工程实践和实习机会,学习更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技能上: 重点提升图纸识读、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软硬技能。
就业上: 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是倾向于技术型还是管理型,是想在大型国企发展还是有更具挑战性的创业想法,并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心态上: 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大猛子的视频,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更像是一剂清醒剂和一盏指路灯,帮助他们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土木工程,也不是不能学,但人要机灵。机灵点的人都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城建档案馆、机关服务局、xx大学工程建设处这种地方。

人不机灵还学土木?那真的就只能打灰了。

user avatar

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一直认为土木工程是个好专业。好就好在容易就业,所谓的985和二本之间,就业差距很小,甚至没有。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有两大方向,施工占比最大,然后是小部分设计院。

甲方、公务员、转行等从来只有一小部分。而转行,大部分人也只是从一个水深火热的坑,跳到另一个水深火热的坑,从来如此。

目前现状,能考编制的考编制,天大地大编制最大。

施工:

除了一小撮施工单位外,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基本只要是个本科生,哪怕大学挂了几科,男的,都能进去。甚至不招聘一般本科(包括三本、二本、普通一本)的一小撮施工单位,从就业环境到薪资水平,跟随便来一个本科生的施工单位,差别并不大,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差别。

这说明什么,这个行业就业公平啊。

就拿云南省来说,任你高考650多蹭上同济大学,还是630多傍上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亦或是530分上了昆明理工大学,甚至不到500分报考了云南民族大学,就业都差不多。如果是个云南人,大部分会回云南就业,本科毕业后,设计院不好进,只能进施工单位,那么大概率还是会选择云南建工集团。只要一进云南建工,会发现大家都一样,高考你跳得有多高,就业的时候摔得就有多惨。

高考的时候站在风口上,被吹上天,现在风停了,以前吹得越高,现在摔得越惨。

云南建工,现已重组更名为云南建投集团,据我所知,从同济大学起,到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应有尽有,高考分数从680缩小到480,200分的差距,大家在同一个项目一起工作,同住板房,和谐美好。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在板房;

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工地;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

包括很多985、211大学老师们吹上天的中建三、八局,相较于云南建工的三、八分公司,三八对三八,其实也就那样,都是做民用建筑施工,到手的薪资差不多,员工发展路线一致,就业环境完全一样,具体的工作无任何差别。。。

看似B格很高的中建三八,想一想,是不是就没有B格了?瞬间有种梦想破灭的感觉,你以为的有个好绩点才能去的好单位,其实也是垃圾企业。

很多985高材生们的遮羞布,是不是就这样被扯了下来?

所谓的人上人单位,瞬间不香了。。。

岩土、地质:

云南省内还有一家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地质灾害评估、地质调查等甲级资质的大公司:云南地矿集团。这家企业也招土木工程的毕业生,而且居然有南京大学地质学、地质工程本科、硕士高材生,还是好多个。搞笑的是,这家公司居然和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同属一个系统,即同属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也就是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有协议,毕业生就业有优待,换句话来说,高考可能不到300分的专科生,也有一大片在里面工作。

这说明什么,这个行业是真的好,从南京大学的680,到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80分,高考分数大于两倍关系,就业以后,大家居然都一样,真正的做到了同工同酬。当然,这家下属的好几家分公司,东南大学的毕业生是很难进去的,毕竟有南京大学的人妖坐镇。

设计院:

垄断性行业设计院一般只招硕士,而且大范围的还有笔试,本科生一般去不了,选项排除。某些垄断院本科哪怕能进去,大概率也是劳务派遣,浩浩荡荡的985高材生们,天之骄子,居然只能劳务派遣,可笑可笑。。。

本科生能去的可能就只有建筑设计院,而且好一点的建筑设计院,还是只要硕士,基本排除。部分大院可能本科生能进,大概率是外聘,堂堂的985高材生,居然只是个外聘,可笑可笑。。。

小一点的建筑设计院,可能会招本科生,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应聘。。。

至于建筑设计院的工作,说白了,就是结构设计,PKPM建模加TSSD画图,大院小院都一样,模型建得好,图纸也就出得好,软件越来越智能化,不存在技术碾压。

即便是在这种招收本科生的建筑设计院工作,还是很一般,因为大部分属于“计件工资”,不值得稀罕。而且基本工资可能还是预发的,一个也就2000多一点,年终计算项目费的时候,还把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钱全部扣回去,这工作属实平平无奇。如果行业崩溃了,即便不裁员,只发基本工资,连房租都交不起,就不用谈房贷了。。。

其他就业:

至于像什么甲方工作,包括房地产公司、城投等,在本科毕业生中,从来就不是主流。

至于考编制,好倒是好,但是考编制的话,能比得上汉语言文学、法学?如果要考编制,直接报考一个好考编制的专业,不更好?

至于转行的,都能上985的土木工程,报志愿的时候,稳一点,不就直接转了?

大学的选择:

说完了就业,自然来谈谈关于大学的选择,什么985、211都是假的。

还是拿云南省来说,招收本科的国企建筑设计院,一般都有笔试,那就谈谈笔试吧。

土木工程在建筑设计院里一般做结构设计,搞笑的事情就是笔试。笔试有两类,一类是一注结构基础考试下午专业基础考试题,也就是考选择题,闭卷考;另一类考专业案例题,把某年的一注结构专业考试随便抽出来几题,开卷考。

无论是闭卷还是开卷,所考的内容都很多。要是提前不知道笔试的题类,大部分所谓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哪怕是硕士,大概率还是会挂掉。这时候,如果有前一届透露下考题,则简单多了,有范围,针对性复习,至少能有准备。

所以,土木工程的就业,居然还讲地域优势。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云南人想学土木工程,又刚好在云南就业,那么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报考昆明理工大学,特别是只想读本科的,如果分数低一点,还有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这两个备胎,都比什么985香多了。

理由有六:

1、哪怕高考分数够高,如果不能上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是进不了垄断性行业设计院的;

2、昆明范围内能笔试的建筑设计院,昆明理工大学的本科生也可以参加,而且还有提前知道考题范围的优势;

3、昆明理工大学很好毕业,什么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之类的,人家很好考,而且很容易拿高分;

4、高考录取分数线低,很容易考,分高如果报考昆明理工大学的话,据说有10万的奖金,这不比设计院高档多了;

5、即便去不了设计院,还可以去云南建工,里面昆明理工大学校友众多,可以相互照顾提拔;

6、大四的时候更好笔试,设计院都在昆明,做公交就能考试,如果考编制,就近在昆明报考,不用浪费来回的机票、火车票、住宿费,省了一大笔开支。

有这6大理由,不比什么985,211香多了?而且如果高中下定决心报考昆明理工大学,高中三年轻松多了,毕竟530分,跟600多,付出的努力明显有质的差距。

哪怕倒霉进了施工单位,也不要怕,想一想,985的高材生们也有一大半进了施工单位,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如果是转行做甲方,会发现,设计院想转过去还不如施工单位容易。

总结:

大部分本科生只能去施工单位,而施工单位之间,其实就业环境、薪资待遇、工作时长都差不多,所以,土木工程是个非常好的好专业,它成功的将高材生们拉下神坛。

什么坛,到最后都只剩祭坛,土木工程刚好就是造祭坛的,自己先给自己造了一个。

至于什么985在校的高材生们,大部分人该干嘛干嘛,转行,真的好转?如果只是从一个水深火热的坑,跳到另一个水深火热的坑,还不是和现在一样?

选择比努力重要多了。

user avatar

大猛子的视频,是千千万万土木学子就业现状。至少和我211毕业5年现状一样。

现在行业不好,地产行业哀鸿遍野,到处都在裁员,恒大宇宙房企更是直接裁员一半,剩下的员工,只拿半薪。恒大没爆雷之前工作都还好找,9月爆雷之后,再出来的那些员工同事,四处投简历,别的房企一看是恒大的直接说都不要,很多都在跑滴滴,送外卖,或者在家呆着,等过完年找工作机会。但是,过完年,会有更多的人出来找工作,肯定还是竞争激烈。

以前去佳兆业的同事、去绿地的,都停工在家呆着呢。

高中同学招商蛇口的985本硕土木校招,工作4年多还不到20万,每次聊起来都是唉声叹气,我俩这曾经的学霸,连同学会都不敢参加。

在施工单位的同学,中建七局总包成都,去年还说,别看七局不行,但是在成都发展的不错,待遇挺好。今年聊天就是成都效益不行了,公司准备人员分流。

我2016毕业土木去非洲,起码有20-30万5年能翻一翻,同期华为非洲24万但每年都涨,国内互联网12、3万起步好的20+。现在土木非洲绝大部分还是20万,甚至已经开始不到20万了,下降趋势,中土尼日利亚、中建八局海外能有30,当然这也就是10年前水平。华为非洲都40万起步5年能翻一翻了,国内互联网都20+了。差距已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你去猎聘网、智联招聘网看看,或者和HR、学长、猎头聊聊,建筑行业的待遇已经多少年没长过了。你搜郑州地区的“土建工程师”、“工作5年”、“中级工程师”,只能找到月8000-12000的工作,高于这个待遇的工作基本就是常年挂着但实际不招人的。

以上只是强调了行业待遇下行趋势、行业差距。还没有跟你说行业多么的没人性。工作强度大的一批,内卷死人。这个你看看别的帖子都有说,基本概括,没人性的就是一周七天,天天早7晚10。好点的一周6天,早8晚8。周末双休的话可以去买彩票了。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再给你一棒子,让你看看社会现实。你看大猛子,就觉得惨了?比大猛子惨的多的是。学土木工程进施工单位真的那么惨吗? - 转眼成谜的回答 - 知乎

学土木工程进施工单位真的那么惨吗?


在评论里提醒了我,还有很多身边的工作案例。

2017年校友在学校设计院做设计师,试用期2700税前,转正3400税前,奖金隔年发。工作5年的设计师每月有5000多税前。首先这个设计院是学院领导开的私人设计院,但牌子大。其次设计院收入主要靠奖金。但是这个月收入也夸张呀,2700一个月,住房伙食补助都没有,真的刚够生活而已。最恶心的是设计院领导入职原话就是,为什么工资这么低,因为饭店刷盘子好歹还是干活了,你们第一年什么都不会,也干不了什么活,属于院里面出钱让你学习。。。

2021年,4年过去了,另一个刚毕业学弟在成都一家国企设计院上班,一个月3000多,听说奖金就那么回事,不过胜在朝九晚五不加班,可以陪女朋友了。但是从基本工资看,这几年设计院也是卷的很,收入没怎么增长。

那个招商蛇口的同学,在雄安新区,谈以后规划就是过完年辞职,到珠三角,找一个能上20的工作,最好是能够25的工作,赚几年钱。


其实现在想想,生化环、水利、测量这些专业也有很多坑,只不过没有土木行业基数大,所以也就没有发声。土木行业工作的性价比直线下降是事实,与互联网、宇宙机行业相比更是不如也是事实。但是和别的行业相比,收入并不低(十年前可能高很多,五年前高一点,现在肯定不高),在收入几乎没有优势的前提下,施工单位的漂泊与恶劣环境、设计和地产的内卷、让人没有理由继续呆在这个行业,为什么没走,要么是行业幸存者,要么是没有机会,要么是那点专业情怀,请自行对号入座。

行业寒冬已经来了,并且将持续很长时间,国家不会让建筑市场急剧萎缩,也不会再让它自由发展。下半场是内耗、内卷,是已经入局的局内人的竞争。肉眼可见的未来是,银根收紧,铁路建设放缓、民建放缓、15年前、10年前屯房的人由于年龄原因、市场原因、政策原因,甩卖大量二手房,给土木行业再填上一根稻草。


跟当公务员的同学聊了天,江苏那边收入降了6 7万。 云南那边降了不到2万。

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今年出生人口怎么算应该也不会过1,000万。国家财政目测要崩盘。

有人说,我在危言耸听,贩卖焦虑,张口就来。但我想说,寒冬已经来临,有些人可能现在没有感觉到,但迟早逃不过的。


今年本以为房地产行业会有所好转,但是过完年就听说国企地产开始裁员。华中地区几乎没有招聘需求(土建岗),有的一家是河南中深项目位于安阳,要求五年地产工作经验,待遇只有6K~8K,十三薪。这待遇还没有我刚毕业出来的时候工资多。

地产的尽头是公务员,中途还可以滴滴过渡


今年的河南算是彻底完蛋了,求职群里面都加满了,群里面一个月都没有一个招聘信息,全都是吐槽待业等机会的。山西太原保利土建岗只招聘一个土建工程师,收到了1000多份简历。全国土建岗需求总量也就这么多吧。。。

郑州这边招土建工程师的都是小单位,本科学历+五年地产经验+一建+只能拿到8K,去年前年还能拿到1W的,待遇还在往下降。国企地产招聘起步就是研究生,其他一概不考虑。这待遇和其他行业本科毕业新生相比,有啥区别?卷死了。

90后,赶上了建筑业的尾巴,遇到行业下行待遇上不去,想转行又立马到35瓶颈,真是尴尬死了。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真不错。大专毕业的初中发小,比我早工作两年,在深圳发展了7年了。现在一年30+,真是让我找地缝钻进去都怕社死(不提倡内卷,我俩关系好)。

今年两会刺激,地产形式也不见好转。明年GDP目标5.5,肯定更完蛋。今年就算苟住了,明年也得早晚被裁。

放弃幻想,早点转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