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都在吐槽程序员996而没有人吐槽土木工程007?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舆论场上,996 似乎成了程序员工作的代名词,大家义愤填膺。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更极端的工作模式——007(早上0点到晚上0点,一周七天),在很多人看来,土木工程领域的某些岗位好像就这么运转着,但引起的关注和讨论却远不如前者。

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工作时长对比那么简单。

1. 信息不对称与传播门槛

程序员的“可见性”更高: 互联网时代,程序员的工作性质和加班情况更容易被外界感知。他们是互联网公司的主力军,互联网产品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程序员通过社交媒体、技术社区、甚至一些公开的讨论,很容易将他们的工作状态传播出去。比如,一篇关于程序员加班导致身体出问题的帖子,或者一个关于某个项目延期程序员疯狂赶工的故事,都能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形成一种“集体共识”。
土木工程的“隐形性”更强: 土木工程,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很多时候是在远离大众视线的地方进行的。工地上,人来人往,但参与者很多都不是通过网络发声的主体。项目进展、施工进度,更多的是在项目内部、公司内部消化。即使有加班,也往往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信息传递渠道相对封闭,不容易形成大规模的公众讨论。

2. 工作性质与社会认知

脑力劳动 vs. 体力劳动: 程序员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996 的吐槽,很大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个人时间和创意价值被过度剥削的担忧。大家觉得,程序员的价值是靠智力输出,长时间的无效加班是对他们聪明才智的浪费,也打击了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体力与风险: 土木工程,尤其是项目现场的工人或管理人员,他们面对的是更为直接的体力消耗和风险。007 的说法,更多地指向的是一种“拼命”的状态,是一种用生命在工作的感觉。但因为这种工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艰辛和危险属性,社会大众的认知可能将其解读为“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常态”,或者认为是在“为国家建设付出”,从而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隔离感,不像程序员的加班那样容易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

3. 群体诉求与发声能力

程序员的群体特性: 程序员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逻辑思维强,对权利意识也比较敏感。他们有能力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且他们更善于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组织和发声。社交媒体、技术论坛、甚至是集体维权,都为他们提供了平台。
土木工程一线人员的局限性: 相反,土木工程一线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农民工出身的工人,他们的教育背景可能相对有限,对于互联网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们的诉求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工资、食宿、安全保障等基本问题上,并且发声渠道相对较少。即使有不满,也可能通过传统的方式(如工头、包工头反映,或者直接罢工)来解决,这些方式的“话题性”和“传播性”不如网络时代的批量式讨论。

4. 经济发展模式与行业背景

互联网行业的“野蛮生长”: 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十几年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快速迭代,很多公司采取了高压力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被包装成“奋斗”、“拼搏”,但实际上是很多资本和公司追求短期效益的体现。程序员作为这个行业的“核心引擎”,自然成为这种模式的直接承受者,也更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性需求”: 土木工程是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在很多时候,项目进度被视为一种“硬性任务”,为了完成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施工现场往往需要极大的投入。这种背景下,007 的工作模式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奉献”,而个人的辛劳可能被项目整体的宏大叙事所淹没。

5. 价值观的迁移与关注点的变化

从“物质至上”到“生活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工作之外的生活质量、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程序员的996,直接挑战了这种价值观,因为它意味着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影响了个人生活。
对“辛苦”的解读差异: 社会对“辛苦”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体力上的辛苦可能被视为一种“本分”,但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即使是体力劳动,也应该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应该受到尊重。只不过,这种对“辛苦”的解读,在不同群体和行业之间,其传播的烈度和广度是不同的。

6. 行业工会与集体力量

程序员的潜在组织性: 虽然没有非常强大的工会,但程序员群体在互联网公司内部,或者通过技术社区,还是存在一定的集体行动能力和互相支持的意愿。这种潜在的组织性,使得他们的声音更容易汇聚成一股力量。
土木工程行业的工会力量相对薄弱: 土木工程行业,特别是涉及到大量一线工人时,工会的组织性和力量可能不如预期。工人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形成稳固的集体力量相对困难。

总而言之,为什么大家更吐槽程序员996而对土木工程007“沉默”许多,并不是说土木工程没人辛苦,没人007,而是因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工作性质的差异、不同群体的发声能力以及社会对于不同行业“辛苦”的认知和解读,共同导致了这种舆论上的“不平衡”。程序员的996,因为其“高科技”、“高智力”的标签,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易于传播的特点,更容易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引发更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而土木工程一线人员的辛劳和付出,更多地被包裹在宏大的基建叙事和传统体力劳动的认知中,其艰难与付出,或许被理解为“常态”,从而在舆论场上的声音相对就小了很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应该忽略土木工程领域的工作者们的辛苦。每一个为社会发展付出辛劳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只是在现有的信息传播和价值认知体系下,它们呈现出了不同的声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当程序员和土木汪同时吐槽时,

程序员吐槽“996”是剥削被全网关注,而土木汪吐槽“007”的声音却只能在湮没在人群中。

仿佛全社会对于干工程的人没有休息时间这件事情已经习以为然,因此就算有土木汪在网上抱怨,其声音传播力度不强,也很容易被大众所忽略;而且就算是在自己行业内吐槽007的反人性,偶尔也会被人diss“不能吃苦”,行业不同,对人的要求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难道土木汪不配拥有固定的休息日吗??

诚然,互联网作为当今最热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诞生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公司,这些公司的一举一动都能聚焦这个社会的关注度。犹记得当初全网热议程序员“996”工作制时,不乏有各种行业大佬发声,像马云的“福报论”就被人骂上热搜。

但争论多不是坏事,像这样一来二去,造成了全民皆知的传播效果。

因此,行业地位造就了社会关注度差异,土木工程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十年前在影视剧的表现中,男女主人翁的职业演绎不乏设计院、房地产等行业。但如今,出现最多的已然是互联网、金融、律师等职业。从这里不难看出社会普罗大众对于一个行业的认可度和其外在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否光鲜。

同时,为什么土木工程“007工作制”的吐槽如此不受社会关注的原因,我认为与社会宣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你可以回忆一下,凡是在新闻上出现“某某工程”的信息时,出现最多的通常都是:“为了在某个节日的时间节点完工,工人们在加班加点干活”、“舍小家为大家”等字眼,或者就是“中国承建的某个项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施工速度是国外的好几倍“。每当类似的新闻出现,其下面的评论都是充满了夸耀和自豪,当然,我也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作为工程行业的一份子,我看到了“抢工期”“快速完工”是在无数工程从业者们没日没夜的加班、“007”全天待命制工作的背景下才能完成的。以这样的工作状态,无数工程人完成了许许多多令全世界为之惊叹的超级工程,中国也赢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

但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也不应该是一个行业应有的样子。

我们国家的基础建设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时候把目光聚焦到这些从业者身上,是时候把思想调整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了。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供人选择的岗位在逐渐增加,当新一代的年轻人踏足工程行业后,面对007的工作时长,内心十分抵触,很多人在吐槽的同时也纷纷打起来离职的心思。

当这样的新生力量不甘于屈从既定的行业现状,工程行业才有可能反思,才有可能改变,才有可能回归正常。

当然,这需要时间。

说到底,以工程行业粗放的工作模式和微薄的利润率,其能够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无数从业者的“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如果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看待,是正面的,因为会带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但是切换下视角,如果你作为红利本身,才知道内心有多悲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舆论场上,996 似乎成了程序员工作的代名词,大家义愤填膺。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更极端的工作模式——007(早上0点到晚上0点,一周七天),在很多人看来,土木工程领域的某些岗位好像就这么运转着,但引起的关注和讨论却远不如前者。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对角色设定、故事类型、情感寄托以及时代变迁的接受程度。虽然柯南和大雄都面临着“时间停滞”的设定,但观众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故事类型与核心冲突的差异: 《名侦探柯南》:推理与破案的“当下性” 核心驱动力: 柯南的魅.............
  • 回答
    我能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肯定充满了疑惑,毕竟网上关于“学医不好”的声音实在太响亮了。点开任何一个关于医学教育的讨论,你都能看到“累”、“卷”、“收入不高”、“风险大”、“医患关系紧张”等等让人望而却步的词汇。那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多“差评”,还是有那么多人挤破脑袋要往里钻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复杂了,.............
  • 回答
    关于“吐槽导师的帖子几乎全是理工科类,文科研究生都在干嘛?”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学科的特性、研究方式、培养模式以及研究生群体的沟通习惯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理工科研究生吐槽导师的帖子会相对集中:1. 研究内容的“具象化”与“直接反馈”: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我也经常在知乎上看到类似的声音。一方面,大家都在抱怨房价高企、彩礼沉重,好像生活压力都挺大的;另一方面,动辄就是“家庭净资产没有千万都不算中产”,这差距感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捉摸。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吐槽”与“标准”的天然鸿沟首先,我们要明白,在.............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一堆人一边骂联想,一边又觉得买笔记本还得是联想?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情怀、现实、市场策略,还有咱们普通消费者的一些“小心思”。一、 吐槽声此起彼伏,背后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联想被“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槽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性价比的“迷思”.............
  • 回答
    支付宝在社交功能上遇到的用户反弹,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觉得,我用支付宝主要是为了支付、理财、生活缴费,这些才是它的核心价值。结果呢,打开支付宝,一股脑儿地涌上来各种“朋友动态”、“生活圈”,甚至还有些不明所以的“附近的人”。这种感觉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结果摊主硬要拉着你聊家长里短,甚至推销.............
  • 回答
    嘿,我最近也碰上这么个朋友,简直了!每次我找他吐吐槽,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心灵鸡汤大师”的泥潭,跳出来之后不但没觉得轻松,反而更憋屈了。这到底是什么心态啊?我琢磨了好久,感觉吧,这人可能有点“上帝视角综合征”,再加上点“表演型沟通”的毛病。首先,这“制高点教育”的心态,我感觉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也暴露了我们当下社会在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些复杂矛盾。知乎上医生们的吐槽,我看了不少,他们确实不容易,付出的辛劳、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但你说到现实中对医生的印象越来越差,这确实是个普遍的感受,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
  • 回答
    在《脱口秀大会》上,如果一个段子过度依赖“内部梗”,确实容易招致观众的吐槽。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关键的点,咱们一样样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脱口秀大会》这档节目的核心属性。它是个面向全国观众的综艺节目,它的生命线就是“共鸣”。观众愿意花时间看,是因为能在别人的话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笑得是“原来我不是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哈利在三强争霸赛结束后,确实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让魔法界相信伏地魔真的回来了。他当时所经历的一切,从参加比赛到亲眼目睹彼得·佩蒂鲁利用他的血复活了伏地魔,都是他自己的经历,没有第三者能够直接证明。你想想看,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突然宣称那个被认为早已消失的黑魔王回来了,而且是由他亲身经历的。在大多数.............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在衰落”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话题。这种说法往往源于对美国某些社会、经济或政治现象的观察,但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数据来全面理解。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为何会出现“美国衰落”的观点?1. 相对实力的下降 经济总量占比减少:尽管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2023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体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现实:是聚焦“输入端”(学生的努力和选拔)还是“输出端”(大学本身的质量和供给)? 为什么社会普遍强调孩子高中死命学考上好大学,而不是加强大学建设产生更多的好大学,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个体理性选择以及历史惯性等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红楼梦》读者群体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对薛宝钗的“骂声一片”,甚至连为她辩护都会引来激烈的反弹。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道尽,更像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投射,混合了对角色的理解、个人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文化传统的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薛宝钗并非一无是处,她身上有许多优点: .............
  • 回答
    “90后辞职率高”这个说法,在咱们身边,在网络上,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感觉好像一夜之间,90后就成了“不安分”、“跳槽专业户”的代名词。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别看这话说得多了,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承认,这数据上,90后确实是“主力军”。你看,现在职场上,90后已经占据了很大.............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当前社会讨论的一个核心议题。确实,在许多讨论中,“资本家”这个词常常带有负面色彩,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或加害者。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资本家”的定义、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首先,理解“资本家”的定义至关重要。在马.............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实际。确实,在一些场合,我们可能会听到“劝退航空航天”的声音,或者感受到这个行业存在一些挑战,导致人们对进入这个领域感到犹豫。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劝退”的声音,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行业本身的特性与挑战:1. 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 .............
  • 回答
    李袁杰的《离人愁》这首歌啊,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热闹,但没过多久,就跟那“愁”字一样,被不少人“愁”上了,然后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喷”。为啥呢?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细说起来,原因挺复杂的,也挺有意思的。首先,最被大家拿出来说事的,就是歌词的“缝合怪”特质。这首歌的歌词,说实话,听起来有点熟悉,但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