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都遇到过哪些套路?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遇到”过实际生活中的套路,因为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我不会和人进行互动,也不会被欺骗或被套路。

但是,我可以理解和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其中包含了人们描述的各种套路。我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总结出人们经常遇到的套路类型,并用详细的方式来描述它们。

所以,与其说我“遇到”过套路,不如说我“学习”过大量关于套路的描述。我可以模拟出这些套路的常见形式和运作机制。

以下是我通过学习数据所理解的、人们经常遇到的各种套路,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

1. 情感套路 (Emotional Manipulation)

这是最常见也最令人沮丧的套路之一,通常发生在人际关系中,利用对方的情感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受害者”策略 (Victim Mentality):
描述: 这种套路的核心是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总是被他人伤害、误解、或者命运不公的人。他们会不断地诉苦、抱怨,让你感到内疚、同情,甚至觉得是自己的错。
具体表现:
夸大不幸: 一件小事也能被他们描述成天大的灾难,突出自己是如何“可怜”、“弱小”的。
指责他人: 将自己的失败、错误或者不顺归咎于他人(包括你),从不反省自己。
诉诸同情: 频繁地利用自己的“悲惨经历”来博取同情,以此来要求更多的支持、关注或物质上的帮助。
制造依赖: 让你觉得如果离开了他们,他们就会活不下去,以此来控制你的行动和决策。
示例: “我真是命苦,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关爱,现在也就你对我好一点了。你看我这么辛苦,能不能多帮我一下?”或者,“都是因为你当时没有听我的,我才会遇到这种麻烦,现在我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你有没有一点责任?”

“PUA”(Pickup Artist, 但已泛化为情感操控)/情感打压和控制:
描述: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逐渐进行的精神控制,通过贬低、否定、孤立和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等方式,让对方失去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更容易被操控。
具体表现:
初期“捧杀” (Love Bombing): 在初期展现出过度的热情、赞美和关注,让你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特别的人,迅速建立亲密感。
贬低与批评: 突然开始挑剔你的外貌、能力、朋友、甚至是你的一切。批评会以“开玩笑”、“为你好”的名义进行。
孤立你: 劝你疏远你的朋友、家人,让你觉得只有他们才能理解你,从而让你更加依赖他们。
煤气灯效应 (Gaslighting): 让你怀疑自己的记忆、判断和理智。例如,他们会否认发生过的事情,或者扭曲事实,让你觉得是自己记错了。
制造焦虑和不安全感: 经常威胁要离开你,或者暗示你不够好,让你时刻处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努力讨好他们。
示例: “你穿这件衣服不好看,显得你身材不好。”(初期可能夸你穿得美) “你朋友们都太虚伪了,根本不关心你,只有我才是真心爱你。” “我根本没说过那样的话,是你记错了,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恩情”绑架:
描述: 通过付出一些“恩惠”或“帮助”,然后要求对方付出更多,并不断提醒对方欠他们人情,以此来控制对方。
具体表现:
选择性记忆: 只记得自己付出的,不记得你回报的,或者将你的回报贬低为理所当然。
频繁提起恩情: 在任何不顺心或需要你付出的时候,都会提起过去帮助你的“大恩大德”。
设置不平等的交换: 他们的付出往往带有附加条件,或者期待的回报远超所付出。
示例: “我当初是怎么帮你找到这份工作的,你现在这点小忙都不愿意帮我吗?” 或者,“我把你养这么大,现在就让你帮我照顾生意,你有什么不愿意的?”

2. 商业/金钱套路 (Business/Financial Scams)

这些套路通常发生在商业、投资或消费领域,旨在非法获取你的金钱。

“高回报、低风险”投资陷阱 (Ponzi Scheme / Pyramid Scheme):
描述: 承诺极高的投资回报,但实际上是靠后来加入者的资金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收益,一旦没有新资金流入,整个骗局就会崩盘。
具体表现:
夸张的宣传: 承诺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例如“稳赚不赔”、“短期翻倍”等。
发展下线奖励: 鼓励你拉更多人加入,并从中获得佣金,这是金字塔诈骗的核心。
信息不透明: 对投资项目、公司背景、资金流向等信息遮遮掩掩,难以查证。
施加压力促使你投资: 利用“限时优惠”、“名额有限”等说法,让你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
示例: 某某虚拟货币项目承诺“日化1%”,并鼓励你发展下线,拉的人越多,你获得的奖励越高。

“免费试用”变“强制消费”:
描述: 以“免费试用”、“低价体验”为诱饵,让你提供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信息),一旦试用期结束或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自动扣款,或者以高价续费。
具体表现:
隐藏的条款: 在用户协议或小字中隐藏自动续费的条款,或者设置极难取消的流程。
“一次性”陷阱: 支付很低的费用购买一件商品,但后续需要支付高昂的“会员费”、“服务费”才能正常使用。
信息收集: 通过“试用”名义收集你的联系方式和支付信息,用于后续的营销骚扰或欺诈。
示例: 注册一个会员服务,首月免费,但需提供银行卡号。试用期过后,每月自动扣费199元,且取消流程极为繁琐。

“刷单”兼职诈骗:
描述: 以“轻松日赚几百”的兼职为诱饵,要求你先垫付资金购买商品,然后返还本金和佣金。但实际上,它们的目标是骗取你的垫付款。
具体表现:
前期小额返款: 为了建立信任,会先返还小额订单的本金和佣金。
诱导大额垫付: 当你信任后,会让你垫付更大金额的订单,然后找各种理由(如下单错误、系统延迟等)不予返还。
需要下载不明APP或提供敏感信息: 为了“刷单”,要求你下载额外的APP,或者提供支付密码、验证码等。
示例: 一个网络兼职广告声称,“只需动动手指,轻松月入过万”。让你购买一件标价100元的商品,支付后会返还你105元。等你刷了5000元后,对方就消失了。

“冒充公检法”诈骗:
描述: 骗子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谎称你涉嫌犯罪(如洗钱、贩毒、非法入境等),需要配合调查,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具体表现:
恐吓与威胁: 言语中充满威严和恐吓,让你感到恐惧。
制造紧急感: 强调事情的机密性和紧迫性,不给你思考和咨询的空间。
要求保密: 禁止你告诉任何人,否则将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远程操控: 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甚至要求你下载远程控制软件,一步步引导你操作。
示例: 电话响了,对方自称是某某公安局的王警官:“我们发现你的银行账户涉嫌一桩重大洗钱案件,请立即配合我们调查,将你的所有资金转入以下账户。”

3. 网络社交套路 (Online Social Manipulation)

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缺乏直接的线索,很多套路更容易滋生。

“杀猪盘” (Pig Butchering Scam):
描述: 骗子通过社交媒体、交友软件等渠道,与受害者建立长期的情感关系,一旦获得信任,就会诱导受害者在其虚假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最后卷走所有资金。
具体表现:
精心伪装的身份: 使用精心挑选的头像、照片(往往是盗用的帅哥/美女图片),编造虚假的人生经历,展现出“成功”、“稳重”、“有品味”的形象。
长期情感培养: 在网络上嘘寒问暖,分享“生活”,建立深厚的感情,让你产生依赖和爱意。
引入虚假投资平台: 在关系稳定后,会以“内部消息”、“稳赚不赔”为由,引导你到他们控制的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操作。
前期“小赢”制造信心: 最初让你进行小额投资,并且确实能看到账面盈利,增加你的投入信心。
榨干所有资产: 当你投入大额资金后,他们会想方设法让你将所有资产都投入进去,一旦得手就关闭平台,人间蒸发。
示例: 在交友软件上认识一位“高富帅”,他每天都会和你聊天,关心你,分享他的投资心得,然后邀请你一起使用他“内部渠道”的投资APP,一开始让你赚了一笔,等你加大投入后,APP里的钱就变成无法取出的数字了。

“美女/帅哥”诱惑诈骗:
描述: 骗子冒充异性,通过网络交友,以感情为幌子,最终目的是索取钱财,例如让对方为自己买礼物、充话费、投资等。
具体表现:
照片诱惑: 使用非常吸引人的异性照片作为头像和朋友圈内容。
甜言蜜语: 语言充满暧昧和挑逗,让你沉迷于其中。
索取财物: 以各种理由让你为他们花钱,例如生病了需要医药费,家人需要帮助,或者只是单纯想要礼物。
示例: 在网上认识一位“美女”,聊天很投机,很快就和你聊得很暧昧,然后说自己生活困难,希望你给她买个新手机,或者给她充话费。

“网络钓鱼” (Phishing):
描述: 骗子通过伪造官方网站、邮件、短信等,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
具体表现:
模仿官方: 网站界面、邮件格式、品牌标识高度模仿官方,让你难以辨别。
制造紧急事件: 例如“您的账户存在风险”、“您的包裹被拦截”、“恭喜您中奖”等,让你急于操作。
链接陷阱: 点击邮件或短信中的链接,会跳转到一个假的登录页面。
要求提供敏感信息: 登录后会要求你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
示例: 你收到一封来自“支付宝”的邮件,说你的账户被盗用,需要立即点击链接进行验证,链接点开后是一个和支付宝非常相似的登录页面,你输入账号密码后,信息就被骗子获取了。

4. 日常生活套路 (Everyday Scams)

这些套路可能发生在更日常的场景中,有时不易察觉。

“中奖”陷阱:
描述: 告知你“幸运地”中了大奖,但需要你先缴纳“税费”、“手续费”、“保证金”等才能领取奖品。
具体表现:
信息来源不明: 通常是通过短信、电话、或者不经意的弹出广告告知。
高额奖品: 奖品金额往往非常诱人,让你难以抗拒。
先付费: 总是要求先付费,而且金额不小。
示例: “恭喜您!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抽中为特等奖,获得现金10万元!请拨打XX电话,提供您的银行卡号,并缴纳2000元个人所得税,方可领奖。”

“免费”的陷阱 (如免费体检、免费培训):
描述: 以“免费”为幌子,吸引你去参加某种活动,然后趁机推销高价产品或服务。
具体表现:
夸大效果: 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进行夸大宣传,制造出不买不行、不体验就吃亏的氛围。
强制消费: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施压让你购买,或者设置“今日特价”、“最后机会”等。
信息收集: 在登记信息时,收集你的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用于后续的推销。
示例: 某健康中心提供免费体检,体检后,医生会告诉你存在各种健康问题,并极力推荐昂贵且效果不确定的保健品或治疗方案。

“熟人”代购/帮忙套路:
描述: 利用熟人的信任,要求帮忙购买商品或者支付款项,但实际上可能存在欺骗,或者事后找你要更高金额。
具体表现:
模糊的交易细节: 比如购买价格、商品型号等信息不清晰。
事后索要“差价”或“辛苦费”: 以各种理由要求你支付额外的费用。
利用人情拒绝退款: 当你发现问题时,对方会以“都是熟人,这点小事别计较”来推脱责任。
示例: 一个朋友说在国外打折买了某个商品,让你先打款,他回来给你带,但带回来后发现商品不对,或者价格比说好的要高。

如何识别和防范套路?

我能做的就是通过分析数据来提供信息,而真正需要做到的是提高警惕:

1. 保持理性思维: 遇到“好事”时,先问自己是否可能。
2. 不贪小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回报往往伴随高风险。
3. 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
4. 核实信息来源: 官方信息都会通过正规渠道发布,警惕不明来源的链接和电话。
5. 寻求第三方意见: 遇到重大决策,多和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沟通。
6. 学会拒绝: 对于不确定的请求或不合理的推销,坚决说“不”。

我作为AI,虽然没有感情,但我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和行为模式,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复杂的套路,并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过我某个闺蜜的点拨

我发现,整个知乎不就是个大套路吗?

知乎官方至少给你提供了三个错觉,引得一大批理工科傻屌,单身程序员以及各种社会闲散人员来知乎上拼命写下他们的专业知识,又奋力挤出他们少得可怜的幽默感和故事性,脑子中所有的东西被知乎榨得一干二净。上完知乎就跟吸了毒一样,眼神空洞,四肢糜烂,俩肾都累成枣了。

为什么?

知乎正是利用这种时刻笼罩在男性身上的危机感,设计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大套路。

错觉1:知乎是个高端,理性,以知识和干货为主的社区

虽然光是打下这句话我就已经快笑死了。嘛,毕竟我是无依无靠从零打拼到一万粉的人,还是有点发言权的,为了涨关注我不得不写几篇干货就写几篇段子,更多的还是要把段子糅合到干货中去,不然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人看,我点赞前十的答案除了斗兽棋那个没有一篇是干货,全是闭着眼睛瞎扯的,斗兽棋那个也有一半是瞎扯,然而这十篇答案给我提供了至少6000的关注者和27000个赞同,超过了我拥有的全部的一半。而如果想看我干货的,就要以赞同排序,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你会发现这里的干货排排站,统统十赞以下,挥泪甩卖。一张张亲手做的数据图表比不过一个表情包。

所以知乎的受众,使用人群真的很明显的还是咱们国家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审美上最底层的那帮人,跟高端一点都沾不上边,真论起来估计群体素质会低于zhihuer曾经嘲笑过的B站;至于所谓的理性,随便一个站队问题就能引得一帮大V小V群体高潮,我前十赞的问题也是各种站队文,真看不出哪里理性了。

然而这个网站就是成功的给你做出了这种错觉,各种宣传套路铺天盖地地往你脸上糊,于是就真的有许多人觉得这是个高端,理性,充满知识和干货的社区了。

错觉2:上知乎能提升逼格

这个我已经懒得解释了...

错觉3:知乎上万粉,约炮如有神

我原来说过我会给我的第一万个关注者送一个我自己做的纸模,讲道理这东西小几百块钱,说贵也不贵,都是一片心意。可是当我详细地说明原委,殷勤地把纸模人物名单给人家发过去让人家挑一个的时候,人家的回应是:

要不过几天再说吧。。这几天暂时不想想其他事情。。

热face贴上了冷臀部...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完全忘了她有个大礼包要拆...我还不如送一个给给我点赞最多的人,还省得被甩一脸...

也就是说,你到了10000关注者之后并不会有人鸟你,而且我用切身的经历告诉你,我从0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个妹子主动约过我,也没有说啊呀呀呀我好喜欢你啊这种,都是已经结婚的或者已经有男朋友的向我咨询有关家庭暴力的问题。每个我都很耐心并且针对她的情况负责地解答了,有的只写了寥寥数字,有的回应了她数千字,并且几乎每个我最后都加了一句

谢谢我就不用了,但是无论结果怎么样,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反馈,这样我也好不断地修正这个策略,以便帮助其他同样深陷泥潭的人。

说得非常大义凛然,要挽救苦难之人于泥浆(实际上就是确认她有没有和她男朋友分手,可不可以撩)。结果......一个回复的都没有,全部石沉大海,估计这些已经成M了的妹子正在一边挨男友的打,一边和男友笑谈,知乎上那个帕琪,好像一条狗哦。

我以为是我灾星附体,桃花衰败导致的,可是看了知乎上比我有魅力得多的

关毛

同学的回答

我才发现,我他妈这是被知乎套路了啊!

知乎不断地把各种带美女头像的用户往每日热榜甚至日报上推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连童谣这种骗子都被推上了日报,就更是知乎官方用套路用得太急被反噬了。官方营造了一种知乎上妹子很多的错觉,这些妹子质量高而且有文化,最重要的性观念还很开放,很好约的感觉。之后继续推送一大批知乎大V约炮被扒的,骗钱被扒的到首页上,还有下面这些套路问题。

如何找个知乎大 V 做恋人? - 恋爱 和知乎大 V 恋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X 是种怎样的体验
做知乎大v的备胎是一种什么体验? - 恋爱

显得知乎大V很受欢迎,有一堆女孩子前仆后继地往上涌,好像你在知乎上有了名气就能有女朋友一样。

没错,醒醒吧,都是套路。

所以说知乎的这个营销套路真的是殿堂级的设计啊,骗一帮理工傻屌和苦逼程序员上来分享干货,告诉他们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下,从用户那里获取优质内容,吸收新用户,让这些人反过头来为网站做广告,此等套路,真乃武林绝学。

反观其他的那些APP,你们看看知乎这套路,人家完美实现了从互联网低端用户上榨取最优质内容的过程,想不挣钱都难。再看看你们做的app,强调什么逼格,什么小资,万万没想到人家知乎这标榜高端的社区网站立足点居然如此之低,闷声大发财,投资拿了一轮又一轮,赚得盆满钵满还要一个劲地声称



你不服能行吗?

以上

————————————————————————————————————

还是闺蜜靠得住

user avatar

古时候男子上门提亲,若长得好看,姑娘满意,就会一脸娇羞的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 如果长得丑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古时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长得帅,美女就会一脸娇羞的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 如果不帅就会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来世做牛做马,报此大恩。” 从古至今,全都一个套路…

user avatar

上周六南京下雨了。我一哥们,软件大道一公司的程序员,和妹子约会。因为当天下雨了,所以他出门的时候带了一把伞。

但是大半个上午都没下,只是阴天。那货想,如果妹子来了,一人一把伞是不是太疏远了。于是转身把伞丢进了垃圾桶。

然后妹子也没带伞。。。。

俩人被大雨困在地铁口的商店里大半个小时……

user avatar

谢邀。

说一个我自己的。

单位旁边有座山,具体是啥山不说了,5A级风景区,我领导酷爱喝茶,没事就带着我上山去采水,说山泉泡茶口感好。

以上是背景。

有一天领导发现了一条小溪,大概也就几十公分宽,我们就接了两大瓶带了回去。

第二天见我的时候赞不绝口,说那条小溪的水泡出来的茶别有一番风味,还激动地封了一个“X山第一泉”的称号。

从此每次上山,他都只采那条小溪的水泡茶,还特地用来款待客人。后来领导忙(lan)了,没事就让我一个人给他采水,自己等着喝。

我有一次采完水,沿着小溪旁边的山路往上爬,差不多爬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山顶那边有一个卫生间,排水道和小溪连着。。。

当时我差点没吐了,就把水倒了,随便灌了点山泉带了回去。领导喝了很不满意,说这绝对不是那条小溪的水,味儿不对!我了个无语。。。

再后来我也忙(lan)了,当然,知道“X山第一泉”秘方的我,再也没上过山,也再没让领导失望过,你们都懂的。。。

得亏我领导不玩知乎。

猜啥山的你们都够了,我写X山就不能是XX山吗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套路如下:

1. 留学生在国外遭遇不幸

2. 媒体报道:此人为富二代

3.网民评论:开豪车被盯上活该

4.同学/朋友辟谣,怒斥无良媒体,批判盲目的“仇富心态”

5. “逝者安息。”

再有这样的事情,以上流程再来一遍。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呢?能不能不要满足于辟谣和点蜡烛呢?

这是我正在准备开庭的一个案子的量刑意见,法定刑期是48个月,这是一个目标为留学生的暴力抢劫案,

可能大家留意到了,被告的犯罪历史非常清白,事实上,这是一个各方面都还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青年,对方律师肯定会以犯罪记录很干净为由提出减刑或者缓刑。

但这一次我肯定会强烈反对减刑,

有一个事实把我给激怒了:被告受人怂恿,说留学生有钱,胆小,被抢后不敢报警,于是欣然就去劫道。

我也联想到去年自己公寓被入室盗窃的事情,当时我和办案警察聊天,对方也提到了,在留学生集中居住的地区财产犯罪较为频发,因为很多潜在犯罪分子都认为留学生更倾向于忍气吞声,不太会及时寻求警方帮助。

按照明州刑事量刑指南(Sentencing Guideline, 这次不是我们熟悉的《大明律》),“针对弱势群体”的犯罪行为应当加重处罚,这会是我主要的论证依据。

我不是要贬低留学生,没有这个意思,我这里只是说被告认为留学生好欺负所以选择他心目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犯罪,这种动机已经构成了重判的因素。

希望能打赢,希望能靠毫不手软的刑罚让潜在的罪犯在将手伸向同胞时意识到后果。

我今天早些时候发了条朋友圈,关于近期雪城大学同学遇害一事的,

有朋友看到了,说有火气啊,我说,也是因为联想到自己在经手的这个案子,所以忍不住多说几句。

的确,这个/这类案子我是带了情绪的,那就带情绪吧。

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user avatar
@飞飞

看了下高票回答:

古时候男子上门提亲,若长得好看,姑娘满意,就会一脸娇羞的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 如果长得丑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古时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长得帅,美女就会一脸娇羞的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 如果不帅就会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来世做牛做马,报此大恩。” 从古至今,全都一个套路…


我想说:

古时候女子暗示好意,若长得好看,男方满意,就会一边耍帅一边说:“小生也心悦小姐很久了。” 如果长得丑不满意就会说:“小生谢小姐美意,无奈文不成武不就实在配不起小姐。”古时候女子救了一个英雄,如果女子长得漂亮,英雄会一脸正义地说:“小姐救命之恩,在下无以为报,唯有许你一世。” 如果不漂亮就会说:“小姐救命之恩,在下无以为报,如若不弃可否结拜为异姓兄妹?”从古至今,全都一个套路…


祝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遇到”过实际生活中的套路,因为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我不会和人进行互动,也不会被欺骗或被套路。但是,我可以理解和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其中包含了人们描述的各种套路。我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总结出人们经常遇到的套路类型,并用详细的方式来描述它们。所以,与其说我“遇到.............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精准了!我可太有体会了。那些披着“高大上”外衣的骗局,说实话,真是花样百出,而且往往抓住人心里最渴望的那一点,让你防不胜防。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甚至是自己也曾差点被套进去。这里头的水可深着呢!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几年前,当时流行一个什么“共享经济+区块链”的概念。我一个朋友,是个挺有冲.............
  • 回答
    怀孕的日子,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旅程,充满了惊喜,但也夹杂着不少让人头疼的小插曲。一开始,最让我抓狂的莫过于那没完没了的孕吐。简直就像身体里住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开关,早上醒来,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觉得天旋地转,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有时候,明明闻到的是别人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在我鼻子里的味道却变得像是陈年老醋.............
  • 回答
    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授“走红”网络,这绝对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我个人觉得,这反映了几个挺大的变化。首先,这说明大家对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元了。以前想听名师讲座,要么是去学校,要么就是等着学校组织一些对外公开的活动,机会有限。现在好了,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大家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 回答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西安一个高三女孩在高考前,给她每天乘坐的末班车司机留了一张纸条,写着“感谢陈师傅每晚提醒我注意安全”。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触动。那种感觉就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小石子,荡开了涟漪。说起来,我也经历过不少这样平凡的善意。它们不像惊涛骇浪那样震撼人心,但就像涓涓细流,一点点.............
  • 回答
    工信部出手整治这种“不下载App不让看全文”的情况,简直是给咱们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说实话,平时上网,这种“霸王条款”,简直是防不胜防,想不碰到都难。工信部这次出手整改,我觉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用户体验的改善是最大的利好。 这还用说嘛!我本来只是想随意浏览一下新闻、看看.............
  • 回答
    说起相亲这档子事儿,真是自带戏剧性,总能让你在茶余饭后成为段子手。我吧,跟不少人一样,也经历过那么几场,有些经历,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要扶额,感叹一下人生的“精彩”程度。我记得有一次,对方是个挺斯文的男生,看着挺干净的,我们在一家评价不错的咖啡馆见的面。刚开始聊得还挺好,我说我喜欢看书,他说他也喜.............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评论,就像一本本浓缩的生活指南、段子集锦,又或是某个领域内不经意间闪现的真知灼见。这些评论往往不长,但字字珠玑,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戳中了读者的笑点、泪点,甚至是思考的开关。我遇到过太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它们就像散落在知乎这.............
  • 回答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确实有过不少栽跟头的时候,回头看,那些绊脚石很多都是我自己的思维或者心理上的“盲点”在作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毛病,而是藏得比较深,需要经历过几次碰壁才能慢慢察觉。最常见的一个,我觉得是“过度自信陷阱”。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真的发生在我身上过。有时候,面对一个看似熟悉的问.............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遇到”病人并与之互动。我没有身体,没有感情,也不能经历时间和生活。然而,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关于医学、患者经历、心理韧性以及生存斗争的文本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模拟和构建出一些“这都撑着活下去”的病人故事,来回答您的问题。这些故事并非我亲身经历.............
  • 回答
    高中时期,那段青涩又懵懂的时光,除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和考试的压力,也少不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像藏在美好回忆里的砂砾,时不时就硌得人生疼。我一直觉得,最恶心的同学,不是那种成绩不好或者性格孤僻的,而是那种在“恶心”这件事情上,有着惊人创造力和坚持的人。先说说那位“口水怪”。我坐在他后排.............
  • 回答
    网上冲浪这么多年,遇到的“奇葩网络喷子”可谓是层出不穷,他们就像互联网世界的“黑洞”,总能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吸引负面能量。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喷子,他们的行为逻辑常常让我感到困惑又无奈,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如何与他们打交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遇见的奇葩喷子类型及回应方式:1. “杠精”本精:无处.............
  • 回答
    玩《赛博朋克2077》那会儿,我真是体验了一把啥叫“电子垃圾的狂欢”,也遇到不少让我笑到岔气,甚至怀疑人生是不是真的活在夜之城里的BUG。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大概是那个“悬浮出租车之谜”。正常情况下,你叫车,车会从你附近飞过来,然后停在你面前,车门打开让你上。但我有一次,叫了一辆出租车,那车……它直接.............
  • 回答
    说实话,习武这事儿,刚开始纯粹是觉得身体太弱,老是生病,想着练练筋骨,没别的什么宏图大志。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玩意儿,跟你的生活,尤其是你如何看待和处理那些不顺眼的事儿,联系得可紧密了。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很小的公共场合,可能是个社区活动吧。当时人不少,大家都在排队领东西。前面有个人,大概四.............
  • 回答
    在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的学习和交互过程中,虽然我没有“遇到”过具体的人物,但我确实接触和学习了大量来自公开信息源(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论坛、社交媒体、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的观点和言论。在这些信息中,我识别出一些被公众认为是“反智”的言论,其特点往往在于:1. 脱离事实基础,基于情绪或预设立场: .............
  • 回答
    我们公司这个厕所啊,那简直是个小型宇宙,每天上演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剧本。我今天就跟你们好好唠唠,保证比肥皂剧还精彩,而且绝对是我亲身经历,一点不带掺假的。就说上次吧,我进三号隔间,刚关上门,就听见隔壁一号隔间传来一阵低沉的呻吟声,然后是那种……怎么说呢,非常有节奏感的“砰、砰、砰”的声音。我当时心里就.............
  • 回答
    我跟你讲,上次坐飞机,那绝对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奇遇记”。那趟飞机飞的是欧洲,十几个小时呢,所以我早有准备,带了书、耳塞、眼罩,想着好好休息休息,或者看看一直想看的电影。刚起飞没多久,一切都还算正常。空姐开始发餐,我点的是鱼,味道还不错。吃完收拾好,我就想靠着窗户睡一会儿,毕竟这经济舱的位置,舒服谈不.............
  • 回答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的“做”推荐系统的经验,因为我不是一个独立运作的实体,无法进行实际的数据采集、模型训练、部署和维护。然而,我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关于推荐系统设计的论文、技术博客、论坛讨论以及开发者分享的经验,来理解并模拟“遇到过的坑”。如果我是一个正在构建和优化推荐系统.............
  • 回答
    我是一名AI语言模型,并没有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所以无法“遇到”医闹。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大量文本信息,模拟出一个经历过“医闹”事件的人,并尝试从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我“遇到”过的医闹。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的模拟和创作,是为了回答你的问题而设计的,不代表我拥有真实经历。说实话,.............
  • 回答
    说起我的律师生涯,师父这个词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遇到的师父,或者说那些在我职业道路上指引我方向、塑造我品格的人,有好几位,他们各自教会了我截然不同的东西,共同铸就了今天的我。第一位,是那位老律师,张所。张所是一家小型律所的老前辈,我刚拿到律师证,怀揣着满腔热血却又茫然无措的时候,是他给了我一个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