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性骚扰这个事情,我一再的提起,这个东西是会上瘾的,不好改正的。
这个和老师教授身份无关,主要在于人品和品性。只是这些人借助于教授这个华丽的外衣的掩饰下,可以更好的通过恃强凌弱的方式,欺骗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一些男大学生和一些女性教授。
对于高校而言还是中小学,都应该设立相应的机制,就如黑白名单一样,在遴选老师和教授以及职称的评定上,采取综合的方式进行评选,对于一些人生充满黑点的老师,应该永久的纳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从本条我们可以看出,明确了学校在预防“性骚扰”的义务,若不及时,那么学校可能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个也是本次该大学处理的结果没有简单的内部批评。
有的时候,作为受害者,投诉无门,那就只能求助与网络和媒体,而这样势必造成学校和一些人强势的“威胁”,目前给与学校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是法律的一种进步。
这其实已经不是个别学校个别老师的个案了。
上海财经大学钱教授车内性骚扰女生,北京大学冯博导与数名女大学生存在不正当的关系,宁波大学黄教授性骚扰女大学生,高校圈内丑闻频发也许还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总是被教导:老师就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他们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如何做人。很多人都是因为一良师而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如今,一些老师开始慢慢变坏,他们就像披着羊皮的狼,平时衣冠楚楚,私下却将魔爪伸向自己的学生,侵犯自己的女生,伤害自己的学生。
1、师生关系畸形化
高校教师工作过分看重科研, 忽视教育本身。
过分看重科研成果,论文数量,而不看教师培育出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就导致教师师德、素质下降,甚至私欲膨胀。
而学生为了获得文凭,应付考试,学习的动机就变味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极为盛行,甚至只要和老师关系好,考试就能轻轻松松超过那些平时认认真真学习的人。还有的学生为了评奖评优,就剽窃论文、贿赂教师。
在此形势下,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由单纯的教育教学变成了错综复杂的功利化的交易关系,造成社会影响学校,学校影响社会的恶性循环。
2、老师的权利太大
高校教师,尤其是硕导、博导,几乎是学生学术生涯的命运审判者。学生要是得罪导师,或者惹得老师不高兴,毕业都成问题。
因此,许多导师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恶意压榨。在理工科中,很多学生称老师不是导师,而是老板。似乎学生成为了民工,而导师成为老板。
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的结构下,作为弱势的学生,永远只有被选择权,而没有选择权。
权责不明晰,对应的自然也就是界限感的模糊,很多导师越权指挥,直接干预学生的私生活,干预学生的恋爱。这类罔顾基本边界意识的干预,超出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个人欲望
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这无可厚非。
但是权力的膨胀,带来的就是随心所欲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高校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学生的生死大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些人就通过性来证明自己的权力。
与其说性骚扰与性或者性别相关,毋宁说与权力相连。
其实,性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文化,一种基于性别的文化权力。数据表明,性骚扰的受害者中大多数是女性,控诉的也是女性居多,且多数受害者是下级,这也证明了在性骚扰中权力的使用。
回顾这次武大的处理,不得不说让人拍手叫好,拍手称快!
学校不是老师的庇护伞,这种教师中的人渣,就是应该全行业通告,就是应该剥夺他再次作为教师的权利。
酒驾都要入刑,这种人渣教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一点都不比酒驾小!
相比某些替出了事的老师隐瞒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学校,武大的行为真的值得他们好好学一下!
支持。
如果这都不解聘的话,就是对教师教育行业的亵渎,严重影响行业风气和信誉,更影响武汉大学的形象。
立德树人,方为人师。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方为教育。
做人要有底线,做老师更要有底线和道德。无德无才,怎么配得上教师的称呼呢?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坏事处理好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社会会更加尊重教育和武大,学生会更爱自己的学校,国家重视了如果再立了法律,有了更严肃的处理,那么这种事才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可能,为什么不呢?
以上。
据消息称,其实这名副教授早在17年的时候因为骚扰女学生被举报了,但当时是停课,然后罢免了这名副教授班级导师的职位。
这男的没有就此消停,反而继续对女学生进行骚扰。
简直就是侮辱,严重影响教师行业的正常风气。
而且这男的还不止对这一个女学生骚扰,目前为止据说有18位受害者发声举报。
截至4月11日晚,已有18位被该老师骚扰过的女学生愿意发声,写下了16份举报材料,投递到校长邮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身为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这个规矩并不会因为发了多少篇优秀论文,获得了多少大气的头衔称谓就可以被打破。
该名副教授研究生阶段的导师是院士,具有多年的海归背景,并且借助自己海归的背景为自己辩护:“如果一开始就扣顶帽子,会造成社会性死亡,自己在国外接受训练20多年,如果因为这样轻易地造成社会死亡,国家培养我们有什么意义?”
而且遇到这事,有的学校可能会因为“惜才”而下不去重手。
所以真心建议可以再出一个教师征信系统,给有着类似行为或心思的人敲响警钟,犯错到一定程度直接自动剥夺终身教师资格,拉入黑名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