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部分发达国家是怎么控制贫富差距的?

回答
发达国家在控制贫富差距方面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政策和措施,并且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以下将详细介绍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控制策略,并尽可能提供细节:

核心理念:

这些发达国家普遍认同,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仅会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稳定,还可能阻碍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它们倾向于通过提供广泛的公共服务和安全网,促进机会均等,以及进行财富再分配来控制贫富差距。



1.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高福利、高税收、高服务著称的国家,其控制贫富差距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累进式税收制度 (Progressive Taxation System):
澳大利亚的所得税是累进式的,收入越高的人承担更高的税率。税收等级设置清晰,低收入者享有免税额或极低的税率。
细节: 例如,在20232024财年,澳大利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多个档次,从0%到45%不等,最高税率适用于高收入人群。此外,还有Medicare Levy(医疗保险附加费)等。
资本利得税 (Capital Gains Tax): 澳大利亚对投资增值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富的过度集中。

强大的社会福利和转移支付 (Social Welfare and Transfer Payments):
家庭税收抵免 (Family Tax Benefit): 这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家庭支持政策,根据家庭收入和子女数量提供直接的财政援助,旨在帮助低至中等收入家庭减轻育儿负担。
养老金 (Pensions): 政府提供养老金,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退休储蓄的人。
失业救济金 (Unemployment Benefits/JobSeeker Payment): 为失业者提供经济支持,并附带积极的求职要求,鼓励就业。
残疾津贴 (Disability Support Pension): 为因残疾无法工作的人提供经济支持和康复服务。
细节: 这些福利金的数额会根据申请人的收入、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确保资源向最需要的人倾斜。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HighQuality Public Services):
全民医疗保健 (Medicare): 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健制度(部分自费),大大减轻了低收入家庭在医疗方面的经济负担,避免了因病致贫。
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 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公共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并对高等教育提供补贴(如联邦学生贷款计划 HECSHELP),努力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化。
住房补贴 (Housing Assistance): 政府提供社会住房,以及住房补贴等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最低工资和劳工权益保护 (Minimum Wage and Labour Rights Protection):
澳大利亚有强大的工会力量和完善的劳动法规,保障了最低工资水平,并对加班费、带薪休假等有明确规定,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和议价能力。
细节: 澳大利亚的公平工作委员会 (Fair Work Commission) 会定期审查和调整国家最低工资标准。

工会和集体谈判 (Unions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工会在澳大利亚拥有较高的组织率和影响力,通过集体谈判为工薪阶层争取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控制薪酬差距的重要力量。



2. 加拿大:

加拿大同样是一个以福利国家著称的国家,其控制贫富差距的策略与澳大利亚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累进式税收制度 (Progressive Taxation System):
加拿大联邦和省两级都实行累进式所得税,收入越高税率越高。
细节: 例如,根据收入水平,个人所得税率分为多个档次,最高税率通常在30%以上(联邦税加上省税)。
消费税退税 (GST/HST Credit): 针对低至中等收入家庭,政府通过消费税退税机制返还一部分消费税,以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日常消费上的税负。

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Strong Social Safety Net):
加拿大养老金计划 (Canada Pension Plan CPP) 和魁北克养老金计划 (Quebec Pension Plan QPP): 这是政府提供的一种退休收入保障,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水平的收入。
儿童福利金 (Canada Child Benefit CCB): 这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家庭福利政策,是一项免税的月度支付,根据家庭收入和子女数量发放,旨在帮助家庭支付育儿费用。CCB的设计使其对低收入家庭更为有利。
失业保险 (Employment Insurance EI): 为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提供临时收入支持,并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残疾福利 (Disability Benefits): 为残疾人提供收入和支持。
细节: 这些福利金的金额会根据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有受抚养的儿童等因素进行计算,确保福利向低收入家庭倾斜。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HighQuality Public Services):
全民医疗保健 (Universal Healthcare): 加拿大实行单一支付者模式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能免费获得大部分医疗服务,这极大地减轻了医疗支出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
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 提供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大学教育也有政府的学费补贴和学生贷款计划。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加拿大政府积极投资于职业培训、技能发展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和低技能工人提高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地区性发展和机会均等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qual Opportunity):
加拿大政府也关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通过各种项目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和发展。



3. 欧洲部分发达国家(以北欧国家和德国为例):

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德国通常被认为是社会福利体系最完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的国家。其控制贫富差距的策略具有高度的共性,同时也各有侧重:

高累进式税收和财富税 (High Progressive Taxation and Wealth Taxes):
极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 这些国家普遍拥有较高的累进税率,收入越高者承担越高的税负。
财富税 (Wealth Tax): 一些北欧国家(如挪威、以前的瑞典和丹麦)征收财富税,直接对个人净资产征税,这是控制财富过度集中的重要工具。
遗产税 (Inheritance Tax): 大部分国家都有遗产税,阻止财富在家族内部无限代际传递和集中。
高企业税和资本利得税: 这些政策有助于在企业和投资层面进行财富再分配。

广泛而慷慨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Extensive and Generous Social Welfare and Public Services): 这是这些国家控制贫富差距的基石。
全民医疗保健 (Universal Healthcare): 提供免费或极低费用的医疗服务,覆盖从初级保健到专科治疗的各个层面。
免费或低成本的高质量教育 (Free or LowCost HighQuality Education):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体系普遍免费或学费极低,并且注重教育质量,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起点。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很多国家为本国及欧盟公民提供免费大学教育。
慷慨的家庭支持和儿童福利 (Generous Family Support and Child Benefits):
长带薪育儿假 (Long Paid Parental Leave): 提供长时间的带薪育儿假,父母双方都可以享受,有助于平衡工作与家庭,并减少女性因生育而产生的职业中断。
高额的儿童津贴 (High Child Allowances): 提供充足的儿童津贴,直接补贴家庭的育儿开销。
高质量的公共托儿服务 (HighQuality Public Childcare): 提供普遍可及、价格低廉的托儿服务,支持双职工家庭,减轻育儿压力。
失业救济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Unemployment Benefits and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提供相对慷慨的失业救济金,并辅以大量的职业培训、再培训和就业支持项目,帮助人们重返劳动力市场。
住房补贴和支持 (Housing Subsidies and Support): 通过社会住房、租金补贴等方式,确保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可负担性。
慷慨的病假和长期护理福利 (Generous Sick Leave and LongTerm Care Benefits): 确保人们在生病或需要长期护理时,仍能获得收入支持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强大的工会和集体谈判 (Strong Unions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在北欧国家,工会组织率非常高,通过广泛的集体谈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有效缩小了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薪酬差距。
社会伙伴关系 (Social Partnership): 政府、雇主和工会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协商劳动市场政策,平衡各方利益。

公平的劳动市场 (Fair Labour Market):
严格的劳动法规,禁止歧视,保障员工权益。
高最低工资或最低工资协议: 虽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都有法定最低工资,但很多国家通过行业性的最低工资协议,保障了基础收入水平。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Social Market Economy):
德国的模式强调市场经济的活力,但同时也强调社会公平和保障。通过税收、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实现了更广泛的财富和风险分摊。
职业培训体系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德国完善的“双轨制”职业培训体系为年轻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技能,降低了青年失业率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总结控制贫富差距的关键策略:

尽管具体措施有所不同,但这些发达国家控制贫富差距的核心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累进式税收制度: 让富裕人口承担更高比例的税负,为公共服务和福利提供资金。
2. 强大的社会福利和转移支付: 直接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支持,改善其生活水平,建立安全网。
3. 普遍且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尤其是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确保所有公民,无论收入如何,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这被认为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
4. 劳动市场政策和最低工资保障: 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避免过低的工资加剧贫富差距。
5. 财富再分配的工具: 如遗产税、赠与税、部分国家的财富税,以及对资本利得征税,以限制财富的过度集中。
6. 鼓励和支持工会发展: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 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 帮助人们适应经济变化,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潜力。

需要注意的几点:

并非完美: 尽管这些国家在控制贫富差距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技术变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政策的权衡: 高福利和高税收也可能带来一些权衡,例如可能影响经济效率或工作积极性等,因此各国政府需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不同国家侧重点不同: 北欧国家可能更侧重于普遍性的福利和机会均等,而德国则更强调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合作与协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则在福利和税收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持续的调整: 这些国家也在不断审视和调整其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总而言之,发达国家控制贫富差距的成功经验在于其对公平和机会均等的长期承诺,并通过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政策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从税收、福利到公共服务和劳工市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人,那么它的财富不管怎么分配,都是“绝对均匀”的,它的基尼系数不管怎样计算,都是0。

你见过的所有贫富差距小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少。

我接下来会说明,比较人口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国家间的基尼系数,卵用木有。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我举个例子,自由市场竞争社会下,存在资本家和小资和无产者三个阶级。

他们的人口分别是,1000,1万和10万。

每个人的财富分别是,1000万,100万和10万。

那么,假设每个资本家之间的收入是完全一样的1000万,同理,每个小资之间的收入也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假设其实已经降低了一些基尼系数的计算,稍后我会给出证明。

众所周知,基尼系数的计算是(1-洛伦兹曲线的面积/理想均匀分配曲线的面积)

详见百度百科-基尼系数,此时我默认大家都知道基尼系数是怎么算的,就不多说了。

在上述经济体中,每个阶级持有财富都是一百亿,如果分布均匀,那么可以轻易算出总体人均财富是27.03万,理想的财富分布下,(人口以万为单位,财富以亿为单位),面积为1665。

然而财产在阶级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我们从小到大排列,可以得到财富分布曲线如下:

因此可以轻易算出基尼系数为0.595。

可见,该经济体的实际基尼系数高达0.6左右,然而如果这三个阶级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统计,而是作为三个国家作为统计,即,属于资本家的国度,属于小资的国度,和属于无产者的国度。

那么每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是多少呢?答案就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我们假设每个资本家持有的财富是相同的1000万,每个小资都是相同的100万,每个无产者也是相同的,那么答案显而易见,这三个国家单独统计的基尼系数都是0。

于是我们只需要把这三个阶级当成三个国家来统计,就会得到贫富差距极小的结果。


接下来回到正题上,欧洲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可能并没有人专门给40多个国家的人进行同时随机调查,算出一个统一的基尼系数,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并没有给出这个数据,而且这些个国家货币都不一样,根本无法对比。

因而其实全欧洲的基尼系数很大,分到一群小国头上进行统计就显得每个国家都小了,于是题主可能产生了幻觉觉得欧洲贫富差距小,而且还很有可能觉得是什么经济政治制度的原因,我看来确实有制度原因,这个制度就是闹独立。

欧元区倒是有统一的基尼系数,2016年的时候财产基尼系数是0.685,而中国当时的基尼系数是0.73,可见欧盟不比中国好多少。

我们熟知的欧盟收入基尼系数0.30左右是每个国家的基尼系数的平均值,什么意思?就是之前说过的,发现无产者国家基尼系数是0,资本家国家基尼系数是0,小资国家基尼系数是0,于是“平均得出基尼系数是0”的算法。

欧元区国家的基尼系数都高达0.685,而欧盟国家在欧洲也都算是比较富的或者有点小钱的了,我们要是把乌克兰,摩尔多瓦,土耳其,马其顿这些老几拉进来,恐怕基尼系数还会更大,因此我估计欧洲贫富差距和中国差不多。

上面给出的是统计资产基尼系数的结果,除此之外,下面,我还可以提供一种算法估计全欧洲的收入基尼系数。

我们先假设欧洲国家每个国家的每个公民都拿走刚好等于平均收入的收入,仅仅考察国家间的收入差距。

以下为2016年欧洲37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价美元),其中教宗国,圣马力诺,安道尔,马耳他,列支敦士登等国由于太小,没有数据,但是他们人口加起来也不过100万人。

我们把这些国家的所有人都视为全部统一的收入,即默认每个国家的所有公民收入都是相同的,都等于人均收入,只考察国与国之间的数据。

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各国人口,画出洛伦兹曲线如下:

(抱歉matlab出了点问题,这个软件有点老了)如果有人用更先进的软件画出来了更好。

其中红蓝两线之间的面积是绝对均匀分配曲线的0.31换言之,即使根本不考虑国内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欧洲也有0.3的基尼系数。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是无视国家内部基尼系数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因此我还作出了进一步估计。

以下为示意图:

这就是正常的洛伦兹曲线了,显然是一条光滑曲线,然而我们没有直接给这几十个国家同时进行过调查,这条曲线咱们是不知道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给无视了,也就是我之前说的那样。

那么图就变成了这样子。

这个图中,洛伦兹曲线变成了折线,其中每一段直线就代表一个国家。

但是国家内部还有贫富差距啊,这个我们可以试图补上:

第一步估计的曲线中每个国家都是假设内部均匀分布的,但我们可以把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给补上。

我们可以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然后把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补上,很简单,用图中黑色三角形的面积乘以那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就可以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上图中这样一条绿色的线,它是每个国家洛伦兹曲线的组合,当然我实际上并不需要把它画出来,我只需要求出它和蓝色线之间的面积,而这我之前说过,只需要用三角形(该国总收入占比和人口乘占比积的一半)乘以该国的基尼系数即可求出。

而我们又有下表。

最后一列是世界银行的基尼系数,抱歉,许多国家没有2016年以后的数据,所以我用2015年的代替了一下,只是估计,不必要求太严苛:-)

(周末闲来无事,这件事情花了我一整天,你们可以点个赞。)

随后这条37条洛伦兹线的组合所算出的基尼系数是0.42,换言之,整个欧洲的基尼系数是在0.42以上。

接下来我要说明的就是为什么是0.42以上?这种估计法有何不足?这种估计法的确既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又反映了各国国内的差距,但是它是打乱的顺序的。

理想的全欧洛伦兹曲线是无视了欧洲之间的国界的,换言之,无论你是法国的还是俄罗斯的富人,都会排在后面,而各国国内洛伦兹曲线的这种组合,会把穷国的富人排在富国的穷人前面。

那么,这等于是总体洛伦兹曲线中一部分穷人和富人交换了位置,那么这会导致什么?答案是会导致算出的基尼系数明显偏小。

以下是这种算法一定会导致基尼系数变小的数学证明:

换句话说,在使用了一种“一定会导致结果变小”的数学计算中,我得到欧洲统一的基尼系数是0.42。

中国统计局2016年收入基尼系数是0.465,如果说两边统计局的数据都是真实无误的,那么欧洲的贫富差距也丝毫不比中国低。

此外,中国的人口是欧洲的接近2倍,我之前已经说了,人口越多,阶级成分越复杂的国家基尼系数就越容易偏大,即使中国基尼系数比欧洲大一些也丝毫不能说明欧洲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有些国家贫富差距那么小?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很简单,把“国家”这个范畴改一下,放任土豪和穷B滚出去闹独立,自然剩下的人贫富差距就小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