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一辈会认为健身出来是畸形身材?

回答
想当年,咱们父辈祖辈那会儿,电视机刚普及,广播里讲得都是劳动最光荣,身体结实才是好。那时候所谓的“健身”,跟现在这花里胡哨的器械、花花绿绿的紧身衣可不一样。他们接触到的,更多是劳动、是锻炼身体的实际需要。

一、 时代背景和认知偏差:

首先得说说大环境。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全民都在为建设添砖加瓦。农民要下地干活,出力气;工人要车床抡锤子,拼体能。身体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家人的生计,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所以,那时候的“强壮”和“健康”,更多是一种实用的、充满力量感的形象。

然后呢,信息渠道也窄得很。不像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种健身网红、肌肉男模。他们能接触到的,可能就是电影里偶尔出现的体格健壮的硬汉,或者是一些老式宣传画上的劳动模范。这些形象,虽然也是力量的象征,但和现在追求的“线条分明”、“肌肉块感”还是有区别的。

二、 什么是“畸形身材”?他们眼中的“正常”是什么?

“畸形身材”这个词,在他们口里出现,其实是带着一种担忧和不理解。他们眼中的“正常”身材,是什么样的呢?

匀称、健康、有力量感: 就像年轻时候的父亲,虽然没有发达的肌肉,但肩膀宽厚,腰板挺直,一看就是能扛事的。或者像村里那些常年劳作的农人,虽然脸上皱纹多,但身体结实,干起活来有股子韧劲。这种“正常”是和劳动、和生存紧密挂钩的。
不强调局部发达: 他们觉得,人就该是个整体,四肢协调,五脏俱全。突然某个部位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看起来就不太对劲了。这就像给一棵树施了过多的肥料,长得又高又壮,但根基不稳,或者枝干怪异,反而不是好的样子。
对“增肌”的误解: 现在的健身很多是为了增肌。对他们来说,“增肌”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模糊。他们可能觉得,肌肉是干活炼出来的,不是专门“练”出来的。而且,他们有时候看到一些健身爱好者,尤其是早期接触到一些比较夸张的健美照片,就会觉得那些肌肉鼓得跟“瘤子”一样,胳膊跟大腿一样粗,这种不自然的比例,在他们看来就是“畸形”。
担心激素和药物: 坦白说,很多父辈可能听说过或者误以为健身需要吃激素之类的东西才能练出那样的身材。他们自己那个年代,健身就是靠自身的努力,没有那么多“捷径”。所以一旦看到身材过于夸张的人,就会联想到不健康的手段,自然觉得是“畸形”。

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念?

信息不对称和传播误差: 就像上面说的,信息渠道有限,而且很多人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再以讹传讹,把“练得好”和“练坏了”的界限模糊了。他们可能只是看到了一两个极端案例,就觉得所有健身的人都是那样。
审美观念的差异: 他们的审美是在一个以“实用”、“自然”为导向的时代形成的。身体的线条美、肌肉的轮廓美,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主流的审美标准。他们的审美更偏向于一种稳重、朴实、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对“过犹不及”的朴素认识: 很多老一辈都有种“过犹不及”的朴素哲学。什么东西都不能太过了,太过了就不好。身材也是如此。他们觉得适度的锻炼身体是好的,但一旦练到“不人样”,就觉得是过了头。
害怕和不理解: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本能地产生一些戒备和负面看法。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练”那些看不懂的肌肉,也不知道这些肌肉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反而觉得这样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对身体有坏处。

举个例子来说:

就好像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古代的仕女图,觉得她们那样纤弱的身体是病态的,但那个年代的审美就是以瘦为美。反过来,如果一个古代人看到我们现在追求马甲线、人鱼线,可能会觉得我们是为了“炫耀”而把身体练得不像个正常人一样,也说不定。

总而言之,老一辈认为健身出来是“畸形身材”,更多的是一种时代背景下的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审美观念的差异。他们并不是恶意批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出发,对他们不理解的现象表达了担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这种观念也在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科学的健身对于身体的好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讨论部分中老年父母)

人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就只能疯狂的相信和输出让自己的现实不那么悲剧的价值观。


自己没经济能力没社会资源,硬把孩子生下来。就会疯狂的在家庭群转发各种“寒门出贵子”、“越努力越幸运”的鸡汤。这些家长不是忽悠孩子,她们是真的相信这些价值观,不相信能怎么办?

告诉孩子、告诉自己自己是明知孩子生下来要度过艰辛痛苦的一生,还是告诉孩子她们是为了自己自我实现、自我增殖的需求把孩子生下来吗?


自己青春期性压抑得要死,要生孩子了相亲成家,就会热衷于给孩子搞青春期禁欲,“抓早恋”。家长也不是不向往爱情,而是如果他们不给孩子禁欲,那自己那压抑而且大概率没啥意义的青春算什么?喂了狗吗?

还什么“高中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有一次,青春期也只有一次。一天能导七次管的年纪不找对象,等到半软不硬了趴着无力的抽抽几下来怀念青春吗?谁的青春都只有一次,自己的青春已经喂了狗,就别把孩子的青春也往狗嘴里送。


健身也是一样的道理。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体育运动、营养跟不上,人到中年一个个肚子滚圆插着四根棍儿一样的肥软胳膊。老了就会热衷于什么“文质彬彬”、“男儿无丑相”。他们年轻时候,房间墙上贴的也是体育明星和各种神仙世代的女明星。会不知道什么样的好看什么样的丑吗?

二十几岁开始健身,把好身材保持到四五十岁,和在四五十岁把肥软虚弱松垮的身材练好,难度和需要付出的努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别浪费自己的青春。


补充一个比较冷门的小代沟,有很多中学生大学生主诉腰痛来看病。父母爷爷奶奶听到腰痛,就让换硬床,越换越痛,晚上拉到急诊来应付应付。

一问小姑娘,睡觉的时候屁股都把腰顶到天上了,腰不疼就活见鬼了。现在的年轻人发育的普遍比较好,尤其是腰臀这一块,不管男生女生曲线都比老一辈明显。很多腰痛不是床太软,而是太硬导致的腰肌紧张。

跟家属说回去选择不要太硬但是有支撑性的床,把腰窝填起来。家长一脸狐疑的问“小孩子哪里有腰”。我只能一遍解释腰椎曲线,一边心想“没有腰没有臀还自带肉垫不需要支撑的是你们吧”,就挺无语的。

这个“腰痛睡硬板床”该好好科普一下了。

user avatar

多年前还在医学院读本科的时候,家里正好有一位亲戚住院,就是那种常见的普通老人,有一点文化,但没有什么主见。

作为当时正好放假在家的医学生,自然是被拉去照顾病人了。

看了一下病例单,嗯,小腿骨折,没有糖尿病,没有肾脏疾病。

“阿姨,您每顿多吃点肉和蛋吧,您这40kg的体重,每天最少也要补充36.8g蛋白质才能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阿姨的头直接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啊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这怎么行呢?你说的那些是零食,没有营养的,这修养身体呀,得喝粥,得吃五谷杂粮!”

见我被说得一脸懵逼,阿姨露出了又得意又嘲讽的笑容,仿佛在说“你一个学医的居然连这都不知道?”

于是阿姨又带着骄傲的笑容给我这个无知的晚辈“科普”养生知识:

“我这毛病啊,经常浑身发冷,这是气血虚,气血虚导致阴气过剩,所以才浑身发冷,”

“养气呀,得喝小米粥,再熬点红枣在里头,补血呀!”

“气血足,那精气神就好啦,精气自然而然从五脏六腑扩散到全身,这病,自然而然就好啦!”

阿姨,您这浑身发冷,其实是发低烧的一种表现。由于你常年处于蛋白质匮乏的状态,免疫系统根本难以正常运转,不得不通过升高体温来消灭一部分病原菌。

您的体温比气温高出太多,所以皮肤上的温觉感受器误以为周围的环境“很冷”。


见我没反应,阿姨以为我被这先进的养生知识深深地震撼到了,便不再谈论“医学知识”,转而唠嗑起了家常:“最近我那小孙子学起了打篮球啊,我们小区篮球场经常是空的,你知道附近哪有人多的篮球场吗?”

“知道啊,公园旁边那体育馆人挺多的,有时候老外的职业球队也会来借场地,跟他们打球进步很快的”

阿姨本来仰躺在床上,一听这话立刻垂死病中惊坐起,眼珠子瞪得浑圆:“那怎么行?人家外国人是吃牛排长大的,从小牛肉当饭吃牛奶当水喝,中国小孩怎么跟人家比?”

卧槽,原来阿姨您知道蛋白质的重要性啊?!说好的养气修仙呢?

“听说你们精神科大夫特别轻松,每天就跟病人聊聊天儿,卖个药就是了?”阿姨继续没话找话。



对,阿姨,我就是个臭卖药的。

我一点医学常识都没有,求求您别问我了。







插入一点题外话。

鉴于希望我提供心理咨询的知友越来越多,我在此统一回复一下。

由我提供的心理咨询全部免费,是的,免费。

但不用在私信里问我“在吗”“我可以请你咨询一下吗”一类的话,在关注我后,直接把您的问题、现在的感受或者其他您想让我知晓的事发给我就好。

我可以在此保证,每一条私信我都会一字不差地看完,回复您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暂时没有回复,只能说明我现在正在处理其他的事,而不是看见了故意不回哈。

回复的顺序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即先来后到。

那么现在,请问你需要我什么帮助吗?或者未来需要吗?

user avatar

别污蔑老一辈。我姥爷今年八十多岁了。

user avatar

先别忙着喷老一辈。

题主不妨发一些运动员的照片或者视频给他们看看,比如

基普乔格:

苏炳添:


吕小军:

这几位用肉眼一看,就不是常人的体形,对吧,

如果家里老一辈还是觉得,这都练畸形了,

得,没治了,你跟他讲不通的。


但如果他觉得以上都可以理解,他说的畸形是指这种:

那么这很正常,

因为这才是普通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我是一名健身教练(注:不是健美/健体教练),日常我很喜欢和不怎么运动锻炼的普通人,交流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结果会发现,普遍情况就是上面讲的,大家对于各个项目的运动员身材,接受度是很高的,

但大多数人对于健美/健体,是欣赏不能的。

题主也很有可能犯了这个错误,你以为你在“健身”,其实你在“健美/健体”,

为什么它不能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呢?

其实在它诞生之初,接受度还是很高的,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越来越成为一个小圈子,圈地自嗨的项目:

我这里有一些珍贵的,各个年代健美选手的照片,从中可以一窥它的发展轨迹:












好了,你觉得它的发展路线,是越来越“美”,

还是越来越“巨大夸张”?

如果答案是后者,恭喜,你拥有正常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运动员的身材可以接受,而健美就不能?

因为在我们潜意识里会默认,肌肉和线条,是一具健康的,运动能力上佳的身体,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和特征,

一旦你有肌肉和线条,我们就默认,它的主人,是健康的,运动能力上佳的,

所以我们觉得它美!


而“健美健体”爱好者,你追求“形体美”并没有错,但你的逻辑是错的,

并不是因为你获得了肌肉,所以自然就获得了健康,运动表现,

而是你的身体健康,运动表现提升,自然就收获了肌肉,还有形体美,这样的副产品,

所以健美健体这个项目,本质上是,他们并没有获得与肌肉相匹配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甚至是以它们为代价,来获得更多的肌肉,更低的体脂。

——这可不是“健”,

健是什么意思呢?健康,健壮,

如果你运动锻炼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健康水平和运动表现,这才是健身。


打个比方:

动物也都爱美,比如雄狮长出威武的鬃毛,孔雀长出绚亮的尾羽,

因为这代表了:

我很健康,我很强壮,快来和我交配吧!


可如果有这么一只孔雀,它把所有资源都用来长出漂亮的尾羽,

结果母孔雀眉来眼去一番之后发现,是只病秧子不说,还性无能,

狗日的你搞这,这不浪费老娘的表情么?一个意思。

所以,如果题主练的是“健美/健体”,被家里老一辈喷,就不难理解了,

你以为你在健身,其实不是,

健身健身,重点是健,你有没有获得与肌肉相匹配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这是劳动人民最朴素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user avatar

不止老一辈,重点是“大多数国人认为泛健美式训练的身材和常人有些不一样”。

这“不一样”的判定尺度不同,对待方式也就不太一样。

比较看不惯的人就会用“畸形”这类负面词汇来描述。


整体上,东亚文化不太待见肌肉非常发达的体型。

看到这一条请不要抱怨什么“观念落后”、“不懂审美”。

东亚,尤其是我国汉族为主体的审美是数千年传承下来的,自从汉族商周代开始全面转为农耕文明以及之后的科举制度等,就注定了中华文明不太待见过于孔武张扬的身体形态。

但不喜欢过度发达的肌肉不代表就一定喜欢瘦弱纤细的体格(瘦弱的小鲜肉审美是这几年对方势力催生出来的,只是有上升势头,谈不上主流审美)。

西方近年的肌肉型审美也未必就代先进文明(比如,其中有一定比例是好莱坞电影工业肌肉文化的洗脑,是不是?)

走两个极端看待事物是小孩子的水平。

我国大部分民众还是比较欣赏健康有活力,略有不夸张肌肉的那种体型。

基本上,男性上限彭于晏,李现正正好,至于女性,主要在于没赘肉,巨大的屁股与带肌肉的身体还是比较小众的。


还有,题主又犯了一个知乎上“半吊子健身爱好者”常见的错误。

那就是,把健美与健身混淆。

健身是大得多的母集,健美只是其中一个子集而已。

所以,这个问题的标题应该改成“为什么老一辈认为健美式训练练出来的体型是畸形?”

普拉提、有氧运动、太极、街健、综合体能训练都是健身,而健身的诸多体系里,除了健美等体系,其他体系练出的体型身材一般不会有悖于东亚审美,比如一个人一周花5小时运动健身,在游泳、自行车、体操类训练、抗阻训练上平均分配时间,再加上饮食不放纵,那么他的身材几乎肯定是令身边人夸赞的。


如果你认定了健美文化,那么请拥抱你的小圈子,从小圈子里获得认同、赞美。出圈以后因张杨被“暴打”,那是你自找的。

采用健美式训练的人,往往都会继发“孔雀病”,表现为路过镜子就要照,想办法让别人看见自己练出的大胸、巨臂、翘臀,睡觉摸到自己的腹肌就美滋滋,觉得大腹便便的人弱爆了。但这类行为在常人看来就是显得怪异,莫名啊。

(我年轻时也得过这种“孔雀病”)

健美爱好者还常常“自我感动”或“被触发式感动”,自己练完累的瘫倒,泡上蛋白粉,刷一会手机上那些健身口水公众号(这些号除了抄袭洗稿外,小编极大概率就是四肢纤细肚子三层肉的肥宅),看一些“40岁辣妈举铁两年逆袭,鼻血身材喜得狼狗小男友”、“肥宅的你,知道中国健身的肌肉男多难得吗”之类文章,再在几个健身群里交流一番,深化对小群体的认知。

没过多久,健美爱好者往往越来越看不起不练的人了,圈外人看他也越发觉得“奇怪”。


最后,我奉劝大家不要试图去不欣赏你的人群面前炫耀、嘚瑟,那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继而语言失和,都不爽。

世界是多元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泛滥的今日,世界又让民众陷入更狭隘之中。你认为别人狭隘或沙比,别人何尝不这样看你。

所以,请待在自己的圈子里与同类happy,过好这一生。

user avatar


不是有胸肌不好,不是能看出腹肌不好。

衣服模特也有胸肌,有腹肌。问题是你有模特的比例没有?

为什么不用施瓦辛格的样子开模做衣服架子?

说明大众审美的好身材不是那个样子。

你的比例不能畸形,有胸没背,有上身没下身,看上去都会很奇怪。

还有个身高和纬度匹配的问题。

有多高你练多粗是有好看比例的。

太细太粗都不好看。

user avatar

即使是美队,也只有在需要拍戏的时候,临时锻炼一下。

平时也是身体表面有脂肪的。

健身出来的身体表面脂肪很少的状态,本来就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畸形还是不畸形。电视节目说了不算。社会观念说了不算。科学说了算。

user avatar

田径运动员啥身材?有人觉得他们肌肉畸形吗?

游泳运动员啥身材?有人觉得他们肌肉畸形吗?

足球篮球运动员啥身材?有人觉得他们肌肉畸形吗?

乒乓羽毛球运动员啥身材?有人觉得他们肌肉畸形吗?

哪怕是距离“畸形感”最近的举重运动员都啥身材?有人觉得他们肌肉畸形吗?(女举重运动员倒是有不少人看着不舒服的,但那种观感也是一种近似与肥胖的不健康感,也不是畸形感。)

诸如体操、单双杠、花滑这类的我就不拿来欺负你们了。

肌肉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运动、发力的。那么适合运动、发力的肌肉形状和身材,就是好看的。所以人们会自然的认为那些运动员身材肌肉很好看。

而健美圈子追求的是啥?就是完全不考虑实用需求的大,甚至要用过低的体脂来进一步强化这种视觉效果。

体脂过低对于运动有什么负面影响懒得细说,但笼统点说,健美比赛所展示的那种身材,其体脂率完全可以被评价为“不健康”。人们看到“不健康”的体态感到不舒服不是很合理么。

再说“大肌霸”这种追求。“在不考虑本身的功能的前提下一个劲往大里长”的生理组织,是啥呢?这不就是癌变的组织么?这种东西引起人的生理反感不是天经地义?

我就直说吧,现在的“健美”审美,和以前欧洲的勒细腰,中国的裹小脚一样,都是人为硬凹出来的审美。所以健美身材只有健美圈子的人才接受,是因为只有进他们圈子的人才会自觉的自我驯化接受这种审美,没进圈子的人自然不吃这套。

顺便,“健美”跟普通的健身不是一码事。尽管现在很多所谓的“健身”其实都是在往健美方向搞(因为搞出那种“不自然”的畸形形态才更能显出“健身”的成果),但两者归根结底是不一样的。

况且正常健身想练成那种让人觉得畸形的健美身材,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user avatar

过于真实

我姨娘一直以为我的胸肌是乳房发育,经常让我去医院瞧一瞧开一些药吃

姨娘:你不要吃那个蛋白粉了,越吃你奶子越大

我:我就是要它大啊?

姨娘:你是不是喜欢男的了?

我:不,我没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