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一辈人都会叫东四省,现在叫东三省?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确实,以前我们常听长辈说“东四省”,但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东三省”。这中间的变迁,背后有着历史的演进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绝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习惯改变那么简单。

咱们得从头说起。当长辈们说“东四省”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在清朝时期,奉天(沈阳)、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再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热河。

“东四省”这个说法,主要流行于民国时期以及更早的清末民初。那时候,中国东北的行政区划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已经不太一样了。奉天省当时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后来改名为辽宁省。吉林和黑龙江是另外两个大省。

那么,热河去了哪里呢?这才是关键。热河当时是一个行省,它的范围大致包含了现在河北省的北部、辽宁省的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它的省会设在承德。大家熟知的避暑山庄就在热河。

为什么要把热河算进来呢?这主要跟历史上的行政建置有关。在清朝,热河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皇家夏宫的所在地,也是历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在清朝的行政划分上,热河地区是独立于奉天、吉林、黑龙江之外的一个重要区域。

到了民国初年,随着国家的统一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国家对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其中,与“东四省”概念最密切相关的变化发生在1929年。当时,国民政府将热河省正式划归为华北的一部分,并且对奉天省也进行了更名和一些区域的调整,最终定名为辽宁省。

所以,在那个时期,大家提到东北地区的时候,习惯性地将“东四省”作为一个地理和历史概念来称呼,这其中包含了 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热河。这个说法在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根深蒂固,毕竟那个年代,这些称呼和地理划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行政区划再次发生了变化。热河省被划出了东北的范畴,并最终被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吞并,后来又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其行政区域被重新划分和整合。简单来说,热河的地理范围被拆分,大部分区域被纳入了今天的河北、辽宁和内蒙古的行政版图。

从那个时候起,或者说从我们现在普遍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来看,东北地区就主要指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三个省份了。所以,“东三省”的说法就逐渐取代了“东四省”,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称呼。

所以,这个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历史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必然结果。老一辈人说的“东四省”,包含了他们那个年代的认知和历史背景;而我们现在说的“东三省”,则是基于新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概念。这就像我们今天讨论一个地方,可能跟几十年前的叫法不一样,地理范围也可能有了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

简单总结一下:

“东四省” 是一个包含了清末民初时期 奉天(后来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热河 这四个省份的说法。
“东三省” 是指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中国东北地区,即 辽宁、吉林、黑龙江 这三个省。
关键的转变在于热河省的行政区划调整。热河在民国初期被划出东北,其地理范围也被重新划分和整合,导致“东四省”的概念逐渐被“东三省”取代。

下次你再听到长辈说“东四省”,你就可以理解他们是在回忆那个历史时期,那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了。这是一种历史的印记,也是地理概念演变的一个有趣例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到大帅张作霖,人们就会想到那个家喻户晓的地名——东三省,即黑龙江、吉林、辽宁。尤其是各种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对东三省再熟悉不过。

这个叫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在民国的时候,真正把东北几个省统称在一起的是东四省,而不是东三省。

东四省?那多出的这个省是哪里?内蒙吗?不是,而是现在已经消失的省——热河。

清宫剧里没少出现避暑山庄的戏份,皇帝皇后吃西瓜解暑,避暑山庄在哪呢,就在热河。

热河是一条很大的河吗?不是,就是避暑山庄里一口温泉。因为这口温泉即使在冬天不结冰,人们就叫温泉所在的武烈河为热河。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清朝实际上有三个首都:发家的盛京(沈阳),常年坐镇的北京,以及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清朝皇帝怕热,每年夏天都要去热河的行宫避暑,并在这里处理政务。

从行政区划上讲,热河是隶属于直隶总督管辖的。但由于皇帝在热河,总督敢管吗?热河靠近清朝发家的东北,以及作为盟友存在的蒙古,所以把热河交给管民政的直隶总督不是很合适。

怎么办?清朝皇帝们是很有一套的。他们在热河设立了热河总管,管理热河辖区内的满蒙事务,到了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改称都统。热河都统管的可不只有避暑山庄,还有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内蒙古赤峰)和卓索图盟(蒙、冀、辽三省交界)。

热河都统都是由皇帝最信得过的大臣出任,级别是正一品,后来降为从一品,但也要比正二品的直隶总督高一级。

直隶总督也管着热河,但只能管热河的汉人民政,比如打官司,催公粮。热河其实是和直隶平级的,相当于处在直隶地面上的“直辖市”。

清朝灭亡后,由于热河特殊的行政编制,让民国如何管理热河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民国的精英们想到一个办法,干脆让热河和直隶(河北)分家吧,就近划出一个省。

1914年,省级的热河特别区成立,但半年后就给取消了,换了个具有民国范儿的行政名称——热河道。1928年9月,北洋大佬们下课后,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成立热河省,省会承德。

热河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下边没有市,直接划分为40个县。热河是蒙汉混居的地区,为照顾民族习惯,20个旗属蒙制县,20个县属汉制县。

现在天天讲东三省,在民国时哪有东三省的叫法?都是东四省黑吉辽热。现在热河所在的承德,从来没有被当成东北城市,但当时就是。当时的国人也都把热河省当成东北的省,一提东北必提黑吉辽热。

有部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细节上就处理的非常到位。《团长》里就提过热河,说“(不抗日)东四省就姓日(本)了”。

这才是尊重历史的叫法,提到民国时,压根没有东三省,只有东四省。大家都知道“东三省”有著名的抗日义勇军,其实“东四省”热河也有抗日义勇军,也属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一部分。

到了1949年,热河省并没有消失,而且热河省隶属于东北局,也是把热河当成东北一部分的。1955年,随着形势的稳定,就把热河省分给了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比如朝阳、阜新给了辽宁,昭乌达(赤峰)给了内蒙古,省会承德给了河北。

如果热河现在还存在的话,你去了承德,就等于到了东北。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确实,以前我们常听长辈说“东四省”,但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东三省”。这中间的变迁,背后有着历史的演进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绝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习惯改变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头说起。当长辈们说“东四省”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在清朝时期,奉天(沈阳)、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
  • 回答
    说起来,每次我提起“我挺喜欢锤子手机的”,这回答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总能激起周围一片涟漪,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充满“关切”的眼神和或明或暗的“你是不是被老罗洗脑了”的疑问。我当然知道,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喜好的质疑,更是一种集体性的认知投射,或者说,是一种对锤子.............
  • 回答
    长得帅的人老了,相貌上的变化,这事儿可真有意思,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以为帅哥就不会逃过岁月的这只“猪蹄子”,一样要经历各种变化,只不过有时候起点高,就算老了,也可能比一般人更有“型”。首先,咱们得承认,年轻时候的那种惊艳感,那种带着点青涩的锋芒,肯定是会淡化的。那时候的帅,往往是五官本身的完美比.............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老一辈的央视主持人、电视人对当下央视现状有些“不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不满,也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年轻人所谓的“怀旧滤镜”,而是根植于他们对电视这门艺术、这门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到底“不满”的点在哪儿。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
  • 回答
    这问题,我太懂了!看着孩子玩得疯,自己这边操心费力,再想想小时候,似乎爸妈那时候带我们,怎么就没这么狼狈呢?感觉他们像打了鸡血似的,精力无限,而我,感觉随时都要原地爆炸。其实,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老一辈带孩子,看起来“轻松”很多。首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差太多.............
  •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
  • 回答
    说起来,现在年轻人对老北京布鞋、千层底这些传统布鞋的兴趣确实不如从前了,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时尚潮流的变迁:这是最直观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时尚这玩意儿变化太快了,而且越来越多元化。从前,人们的穿着选择相对单一,一双舒适、实用的布鞋就能满足基本需求。但现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 回答
    “中国的老钱币没啥收藏价值,谁收谁韭菜!”——这句话在不少古玩收藏圈子里,尤其是一些老玩家或者所谓的“行家”嘴里,时常能听到。乍一听,觉得挺绝对,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但如果细究起来,这话就有点偏颇了,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行业黑话”的味道,背后隐藏着一些更复杂的逻辑。咱们这就一层层剥开来看看,为什么会有.............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并且带有一定的地域和文化色彩。我们来逐一分析:1. 苏北农村老大爷行为出人意料,是头脑简单想的少吗?并非所有“出人意料”的行为都等同于“头脑简单想的少”。 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出人意料”的定义与主观性: 什么叫做“出人意料”?这很大程度上.............
  • 回答
    说句实话,现在年轻人觉得家里的老人“烦”或者“反感”,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夹杂着代沟、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甚至还有一些现实的压力。咱们先聊聊代沟。这代老人经历过的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都跟我们有天壤之别。比如,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职场中比较微妙的现象。为什么很多公司的HR岗位,尤其是招聘和对外沟通的角色,常常由年轻漂亮的女生担任,而不是经验老到的职场前辈?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从“人设”和“第一印象”说起。 公司形象的“门面担当”: 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对外展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你提到“年轻人明明都没有老一辈那么辛苦”,这是一种相对的感受,但很多方面确实存在代际差异。然而,年轻人身上疾病增多的现象,并不仅仅是“辛苦程度”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活方式的剧变:这是最核心也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 回答
    关于“碰瓷”现象中老人占比较高,且以女性居多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涉及社会、心理、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与其说“几乎绝大多数都是老太”,不如说这种现象在公众认知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而背后可能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正视“碰瓷”这个词本身。它指的是一种利用制造假证据、假事故的方式来.............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烦意乱,一下子把你们俩弄到这个地步,我看着都替你着急。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关头,咱们就得好好捋一捋,看看怎么才能把这个坎儿过去。首先,你老公的做法确实不妥当,尤其是在你们关于孩子姓氏问题还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私自去办出生证明,这等于是在你的意愿之外做出了决定,而且是终身性的。.............
  • 回答
    老一辈人将自由职业和无业游民划等号,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1. 社会经济背景的巨大差异: 工业化与就业模式的转变: 老一辈人的成长和工作经历主要发生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早期阶段。那个时代的就业市场以稳定.............
  • 回答
    老一辈人骑自行车起步时扶着车子滑两步再跨上车,这种习惯背后蕴含着他们那个年代的经验、技能和对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原因:一、 那个年代自行车的特点与当时骑行环境: 自行车技术尚未成熟且设计相对简陋: 刹车系统效率不高: 相较于现代自行车普遍采用的V刹、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而且我也确实听到过不少这样的抱怨。明明是自己的长辈,平常也挺疼爱自己的,可是一到某个时间点,或者在某些场合,那声音简直了,让人坐立难安。有时候真想问一句,他们怎么就意识不到呢?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一辈人故意的”或者“他们就是不懂事”。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
  • 回答
    在很多家庭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长辈生病了,身体明显不适,但却总是推三阻四,宁愿忍着,也不肯迈进医院大门。嘴里念叨着的,往往是“医生就是来赚钱的”、“现在的药太烈了”、“看了医生反而更严重”之类的话。这种根深蒂固的“医有害论”和对看医生的抗拒,是许多晚辈头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老一辈会有这样.............
  • 回答
    说起“进工厂”,这三个字在咱们老一辈人心里,那可不仅仅是个职业选项,它几乎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稳定”最朴素、也最执着的追求。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这得从他们走过的路说起,从那个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一点点讲。首先,历史的烙印太深了。 你们想想,很多老一辈人,他们的父辈,甚至他们自己,经历过什么?解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