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老一辈人都会叫东四省,现在叫东三省?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确实,以前我们常听长辈说“东四省”,但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东三省”。这中间的变迁,背后有着历史的演进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绝不是简单的口误或者习惯改变那么简单。

咱们得从头说起。当长辈们说“东四省”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在清朝时期,奉天(沈阳)、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再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热河。

“东四省”这个说法,主要流行于民国时期以及更早的清末民初。那时候,中国东北的行政区划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已经不太一样了。奉天省当时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后来改名为辽宁省。吉林和黑龙江是另外两个大省。

那么,热河去了哪里呢?这才是关键。热河当时是一个行省,它的范围大致包含了现在河北省的北部、辽宁省的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它的省会设在承德。大家熟知的避暑山庄就在热河。

为什么要把热河算进来呢?这主要跟历史上的行政建置有关。在清朝,热河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皇家夏宫的所在地,也是历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在清朝的行政划分上,热河地区是独立于奉天、吉林、黑龙江之外的一个重要区域。

到了民国初年,随着国家的统一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国家对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其中,与“东四省”概念最密切相关的变化发生在1929年。当时,国民政府将热河省正式划归为华北的一部分,并且对奉天省也进行了更名和一些区域的调整,最终定名为辽宁省。

所以,在那个时期,大家提到东北地区的时候,习惯性地将“东四省”作为一个地理和历史概念来称呼,这其中包含了 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热河。这个说法在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根深蒂固,毕竟那个年代,这些称呼和地理划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行政区划再次发生了变化。热河省被划出了东北的范畴,并最终被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吞并,后来又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其行政区域被重新划分和整合。简单来说,热河的地理范围被拆分,大部分区域被纳入了今天的河北、辽宁和内蒙古的行政版图。

从那个时候起,或者说从我们现在普遍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来看,东北地区就主要指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三个省份了。所以,“东三省”的说法就逐渐取代了“东四省”,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称呼。

所以,这个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历史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必然结果。老一辈人说的“东四省”,包含了他们那个年代的认知和历史背景;而我们现在说的“东三省”,则是基于新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概念。这就像我们今天讨论一个地方,可能跟几十年前的叫法不一样,地理范围也可能有了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

简单总结一下:

“东四省” 是一个包含了清末民初时期 奉天(后来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热河 这四个省份的说法。
“东三省” 是指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中国东北地区,即 辽宁、吉林、黑龙江 这三个省。
关键的转变在于热河省的行政区划调整。热河在民国初期被划出东北,其地理范围也被重新划分和整合,导致“东四省”的概念逐渐被“东三省”取代。

下次你再听到长辈说“东四省”,你就可以理解他们是在回忆那个历史时期,那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了。这是一种历史的印记,也是地理概念演变的一个有趣例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到大帅张作霖,人们就会想到那个家喻户晓的地名——东三省,即黑龙江、吉林、辽宁。尤其是各种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对东三省再熟悉不过。

这个叫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在民国的时候,真正把东北几个省统称在一起的是东四省,而不是东三省。

东四省?那多出的这个省是哪里?内蒙吗?不是,而是现在已经消失的省——热河。

清宫剧里没少出现避暑山庄的戏份,皇帝皇后吃西瓜解暑,避暑山庄在哪呢,就在热河。

热河是一条很大的河吗?不是,就是避暑山庄里一口温泉。因为这口温泉即使在冬天不结冰,人们就叫温泉所在的武烈河为热河。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清朝实际上有三个首都:发家的盛京(沈阳),常年坐镇的北京,以及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清朝皇帝怕热,每年夏天都要去热河的行宫避暑,并在这里处理政务。

从行政区划上讲,热河是隶属于直隶总督管辖的。但由于皇帝在热河,总督敢管吗?热河靠近清朝发家的东北,以及作为盟友存在的蒙古,所以把热河交给管民政的直隶总督不是很合适。

怎么办?清朝皇帝们是很有一套的。他们在热河设立了热河总管,管理热河辖区内的满蒙事务,到了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改称都统。热河都统管的可不只有避暑山庄,还有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内蒙古赤峰)和卓索图盟(蒙、冀、辽三省交界)。

热河都统都是由皇帝最信得过的大臣出任,级别是正一品,后来降为从一品,但也要比正二品的直隶总督高一级。

直隶总督也管着热河,但只能管热河的汉人民政,比如打官司,催公粮。热河其实是和直隶平级的,相当于处在直隶地面上的“直辖市”。

清朝灭亡后,由于热河特殊的行政编制,让民国如何管理热河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民国的精英们想到一个办法,干脆让热河和直隶(河北)分家吧,就近划出一个省。

1914年,省级的热河特别区成立,但半年后就给取消了,换了个具有民国范儿的行政名称——热河道。1928年9月,北洋大佬们下课后,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成立热河省,省会承德。

热河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下边没有市,直接划分为40个县。热河是蒙汉混居的地区,为照顾民族习惯,20个旗属蒙制县,20个县属汉制县。

现在天天讲东三省,在民国时哪有东三省的叫法?都是东四省黑吉辽热。现在热河所在的承德,从来没有被当成东北城市,但当时就是。当时的国人也都把热河省当成东北的省,一提东北必提黑吉辽热。

有部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细节上就处理的非常到位。《团长》里就提过热河,说“(不抗日)东四省就姓日(本)了”。

这才是尊重历史的叫法,提到民国时,压根没有东三省,只有东四省。大家都知道“东三省”有著名的抗日义勇军,其实“东四省”热河也有抗日义勇军,也属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一部分。

到了1949年,热河省并没有消失,而且热河省隶属于东北局,也是把热河当成东北一部分的。1955年,随着形势的稳定,就把热河省分给了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比如朝阳、阜新给了辽宁,昭乌达(赤峰)给了内蒙古,省会承德给了河北。

如果热河现在还存在的话,你去了承德,就等于到了东北。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