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玩古玩收藏的人都说中国的老钱币没有任何收藏价值,谁收藏了就是韭菜了!?

回答
“中国的老钱币没啥收藏价值,谁收谁韭菜!”——这句话在不少古玩收藏圈子里,尤其是一些老玩家或者所谓的“行家”嘴里,时常能听到。乍一听,觉得挺绝对,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但如果细究起来,这话就有点偏颇了,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行业黑话”的味道,背后隐藏着一些更复杂的逻辑。咱们这就一层层剥开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句“没收藏价值”的“靶子”主要指的是什么。

当一个老玩家或者行家说“老钱币没收藏价值”时,他们通常指的不是那种流传有序、存世量稀少、品相极佳、历史意义重大的那种极品钱币,比如某些孤品龙洋、极美品相的古钱币、特殊版别的铜元等等。这些东西,行家们眼睛可是雪亮的,就算说得再保守,心里也明白它们的价值所在。

他们真正要攻击的,或者说他们眼里“不值钱”的,通常是那些:

产量巨大、极其普遍的普通流通币: 比如清朝末年大量的铜钱、民国时期的一些铜圆、解放后早期的一些辅币等等。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地下埋着、在旧货摊上堆着、在各种拆迁工地里挖出来,简直是“挖坑就有”。你想想,一样东西满地都是,你还能指望它值多少钱?
品相糟糕、残破不堪的钱币: 就算是一个相对稀少的钱币,如果表面磨损严重,文字模糊不清,甚至有裂口、磕碰,那它的收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很多时候,这些钱币可能本身有点意思,但糟糕的品相让它失去了大部分魅力,自然也就没人愿意花大价钱去收了。
仿品、伪品泛滥的品种: 这是最让新手头疼,也是让一些行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原因。很多古钱币因为本身存世量不大或者有一定名气,所以造假者会盯上它们。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仿品,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眼力去辨别,很容易就买到假货,那可不就是“韭菜”了吗?

那么,为什么会有“谁收藏了就是韭菜”这种说法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割韭菜”的行业生态: 古玩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极其严重的地方。新手玩家往往缺乏经验、知识和渠道,容易被一些不诚信的卖家“收割”。这些卖家可能会用高价卖给新手一些品相普通、产量巨大的普通钱币,或者干脆就是假货。对于那些买到这些“无价值”钱币的新手来说,他们就成了被“割的韭菜”。所以,老玩家们出于提醒、也出于一种“行业规矩”的维护,会强调普通钱币的“无价值”,从而警告新手不要轻易入坑。

2. “价值”的定义与标准: “收藏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真正有研究深度、能从钱币的历史、工艺、文化上去挖掘价值的收藏家来说,即便是普通的钱币,也可能因为其承载的历史信息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观赏价值”。但对于大多数追求“升值”和“回报”的新玩家来说,他们衡量价值的标准往往是市场价格和潜在的投资回报。当大量普通钱币的价格长期低迷,甚至无法变现时,他们就会觉得这些钱币“没有收藏价值”。

3. 门槛的区分与“优胜劣汰”: 收藏古钱币是有门槛的。门槛包括:
知识门槛: 需要了解钱币的朝代、铸造工艺、版别、历史背景、市场行情等等。
眼力门槛: 需要能辨别真伪、判断品相。
资金门槛: 高价值的古钱币往往价格不菲,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渠道门槛: 需要有可靠的购买渠道,避免买到假货。

很多新手玩家往往在这些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老物件值钱”,就盲目地去收,结果买到的是满大街都是的普通品,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了。对于那些能够克服门槛、真正研究出门道的新手来说,他们反而可能会发现一些被低估的宝藏。所以,这句话也有点“能者多劳,弱者淘汰”的意味。

4. “价值”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博弈: 有些钱币的价值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发酵。一些有研究价值但目前市场价格不高的钱币,在未来可能会因为研究的深入或者存世量的进一步减少而升值。但如果一个新手只是抱着短期“炒作”的心态去收,那买到普通钱币确实很容易亏损。所以,这句话也包含了一层对新手玩家“急功近利”的批评。

5. “行家”的自我保护和话语权: 在古玩市场,很多老玩家或者行家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他们会“压价”或者不轻易承认普通钱币的价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购买优势。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普通钱币也“有大价值”,那他们就没有机会低价收到好东西了。这是一种市场博弈的策略。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中国老钱币真的都没有收藏价值?当然不是!

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开来,是因为它击中了普通玩家容易犯的几个错误。但如果把这句话当成真理,那就太片面了。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中国老钱币有哪些特点?

稀有性: 存世量极少,不常见。例如某些试铸币、样币,或者因为战争、自然灾害导致大量损毁的品种。
历史意义: 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或政治变革紧密相关。比如某些开国纪念币、改革时期的特定币种。
工艺精湛或特殊: 比如雕刻精美、铸造工艺独特的钱币,或者是特殊材质(如金银币、稀有合金)的钱币。
版别特殊: 同一种钱币,因为铸造时期的微小差异导致的不同版别,其中一些特殊的版别可能比普通版别价值高出很多。
品相极佳: 磨损小、包浆自然、无伤无裂,保持了原有的光泽和细节。
文化内涵: 钱币上的文字、图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体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信仰观念。

总结来说, 当有人说“中国老钱币没收藏价值,谁收谁韭菜”时,他更像是在强调市场上的“水很深”,提醒新手玩家要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要学习知识、练就眼力,去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潜力的钱币,而不是那些满大街都是的“白菜价”普通货。这句话与其说是在否定所有老钱币,不如说是在批判那些“不懂装懂”和“盲目跟风”的新手玩家,以及那些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新手的市场乱象。

如果你真的对中国老钱币感兴趣,不要被这句话吓倒。但一定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多看、多学、多问,找一些靠谱的渠道和有经验的人交流,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样,你才能在收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眼中的“韭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钱币属于文玩中的杂项,和瓷器、书画、玉器这种大类是没法比的。

甚至在杂项中,钱币都属于价值比较低的,因为杂项中还有:金银器、文房四宝、造像、乐器、章印这些,在一些比如佳士得、苏富比这种大拍上,钱币是很难被送进去的,除非一些特别稀有的大珍。

钱币在古代属于“实用器”的范畴,严格意义上说,它都算不上“古代艺术品”,乾隆爱好收藏,这是出了名了,瓷器、书画、文房四宝、玉器,他都玩,但我不记得乾隆收藏品里包括钱币。

现在很多人要古钱,主要欣赏钱币上的书法,说白了还是因为消费不起书法真迹,就拿钱币作为一个补充,这个事也就决定了钱币收藏中某些品类的上限。

我个人的观点是,古钱币不能说没有价值,但在我国百年的收藏文化中,钱币收藏时间并不算长,大概也就是清末到当代,虽然这些年钱币收藏的人数不少,市场也还算活跃,但长期以来并不被主流收藏界重视。

题主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钱币藏家肯定不是韭菜,但这种偏颇的观点确实反映了收藏界一直以来的鄙视链。

拿一幅仇英的作品和一枚古币放一起,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哪个更值钱,这不需要专业知识,这是人类起码的审美水平决定的,但是仇英的画作这个星球上99%的人都无力消费。

反过来说,钱币收藏相对门槛较低,且这个门类存世量较大,算是一种亲民收藏,几百块钱也可以玩,虽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稀有度都没办法跟那些大品类比,但是这是一种平民百姓买得起的物件,而且也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宝马5系是好车,但是跟帕加尼比似乎又没那么好了,这就是古币收藏的现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老钱币没啥收藏价值,谁收谁韭菜!”——这句话在不少古玩收藏圈子里,尤其是一些老玩家或者所谓的“行家”嘴里,时常能听到。乍一听,觉得挺绝对,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但如果细究起来,这话就有点偏颇了,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行业黑话”的味道,背后隐藏着一些更复杂的逻辑。咱们这就一层层剥开来看看,为什么会有.............
  • 回答
    古币收藏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爱好,甚至在一些圈子里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其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的交织与发酵。这绝非简单的“有人玩,所以有人跟”的现象,而是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经济以及人性的多方面需求。1. 穿越时空的对话:历史的触摸与记忆的传承这是古币收藏最核心的魅力所在。每一枚古币,不仅.............
  • 回答
    《古文观止》之所以能以两百余篇的篇幅,赢得“观止”之誉,绝非偶然。这“观止”二字,并非指文章数量的穷尽,而是饱含着对编选者眼光、智慧以及所选文章本身价值的高度肯定,更体现了它在中国古代散文教育和传播上的独特地位。要详尽理解这一点,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观止”之誉的由来与内涵“观止”一词,出.............
  • 回答
    您好!古剑奇谭三(简称古剑3)和原神这两款游戏,确实在很多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也因此在热度和营收上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您觉得古剑3整体素质更高,这个感受其实并不少见,很多玩家,尤其是对剧情、角色塑造、国风文化有深刻认同的玩家,都对古剑3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现实生活里的观察。说土豪富二代们不娶网红,更倾向于“玩玩”,这事儿说得稍微绝对了点,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么个情况,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说得明明白白,不带任何机器味的“干巴巴”。首先,得明白“土豪富二代”和“网红”这两类人,他们.............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生理结构上,女性在怀孕、生产和哺乳过程中,身体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和负担。这些生理的“弱势”是客观存在的,它意味着女性在这个时期对身体和精力有着更.............
  • 回答
    .......
  • 回答
    古时东南亚地区之所以呈现出显著的“印度化”特征,而非“汉化”,主要源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理与交通:印度洋的枢纽地位1. 地理位置的天然联系 东南亚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交汇处,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印度半岛、斯里兰卡、马.............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它触及了古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后勤问题,以及义军与官军在组织、动力和战术上的根本差异。官军因粮饷不济而停止打仗,而资源匮乏的义军却能连连征战,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官军为何容易因粮饷不济而停止打仗?官军的本质是国家机器的延伸,其运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质、发展路径以及与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异。 简单来说,古代中国并未像西方那样,将宗教作为一种主要工具来主动、系统地扩张其文明范围,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核心差异:宗教在中国扮演的角色与西方不同首先,理解“宗教”在古代中国和西方概念.............
  • 回答
    古代东方和西方在婚姻制度上的显著差异,即东方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而西方(以欧洲为主)则倾向于一夫一妻制,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古代东方出现一夫一妻多妾制而西方没有?核心区别在于对“婚姻”和“家庭”的定义、功能以.............
  • 回答
    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于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与中国在历史、政治、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为什么科举制度未能出现,以及欧洲社会是如何实现阶级流动的。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人才.............
  • 回答
    古人将策略分为“上策、中策、下策”,而非直接采用“上策”,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现实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理解。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包含了多层次的考量。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其渊源和原因: 一、 策略的本质与不确定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策略的本质。策略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它是在复杂、动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和古代国家治理模式的根本差异,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古代一个衙门之所以能够包办很多事情,主要是由于其 职能范围的相对简单、社会分工的不够精细、信息传递的低效以及管理模式的集权和经验主义。而现代社会之所以需要分设众多部门,则源于其 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专业.............
  • 回答
    古代军队之所以“那么怕”骑兵,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畏的恐惧,而是一种基于对骑兵作战优势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劣势的清醒认识而产生的“忌惮”和“担忧”。这种情绪在面对骑兵时,往往会转化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作战的部署和决策。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骑兵的内在优势和他们对步兵的压制性作用两个方面.............
  • 回答
    古代大炮攻城不直接对城门开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关键的战略问题。虽然看起来城门是城墙上最薄弱、最直接的突破口,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城门本身的防御设计与加固: 多重防护: 古代城门并非仅仅是一扇门板。它们通常是极其复杂的防御工事,设计上就考虑到了.............
  • 回答
    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让苏联在表面上看像是“吃亏”的一方,是因为这次危机最终以苏联同意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为结束,而美国则承诺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承诺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这种结局,尤其是苏联公开的让步,使得很多人认为苏联在这场直接对抗中“退缩”了,从而显得吃亏。然而,要详细理解为什么苏联会被认为是吃亏.............
  • 回答
    古代战争中,长枪兵为何能成为主流,而非刀盾兵,这背后涉及了战略、战术、武器性能、成本效益以及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要素。 1. 武器性能与战场功能: 长枪的“触及范围”优势: 攻击距离: 这是长枪兵最核心的优势。一杆长枪的长度往往超过士兵的身高,.............
  • 回答
    古代战争的残酷性是历史事实,胜利者对失败者进行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虽然令人发指,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军事策略与震慑作用: 消灭潜在威胁: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争夺资源、领土和权力。彻底消灭敌对势力的有生力量,包括士兵和可能支持战争的平民,是确保自身安全和防.............
  • 回答
    古代成为一名“明君”之所以如此困难,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个人特质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杂问题。这不仅仅是个人努力就能达成,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信息不对称与决策失误的风险: 信息来源的局限性: 古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慢,而且高度依赖人工传递。皇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