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在当年洲际导弹还不完全成熟的环境下,苏联没办法在陆地上直接精准攻击除阿拉斯加外的美国本土,同时苏联的海军实力又比较一般。而美国纵然是撤出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却仍然可以依靠北约的陆基力量甚至于自己的海军继续威胁苏联本土。
而从国际层面上来说,苏联的让步也向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苏联没办法在保住自己的小弟。这对苏联的形象是一个很大的损害。在这方面,苏联的的确确是丢了面子。
当然,你可能会说陆基和海基洲际导弹也可以形成有效的核威慑,这当然没错。但很多军迷应该知道,洲际导弹的弹道是固定的,并且因为飞行距离长,很容易被反导系统发现。而中短程导弹因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短,速度也快一些,被反导系统发现的难度要低得多。所以,不算阿拉斯加的话,古巴大概是当时苏联唯一能对美国本土形成战略威慑的基地,而美国却可以借助在北约的各个基地,继续威胁苏联本土——只不过威胁的距离变了一些而已。
所以,不管怎么说,苏联都是输了。
题主和部分答主,把苏联借着古巴导弹危机换取美国从土耳其撤走导弹视为“空手套白狼”,至少是“不亏”,这就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把现实政治看成游戏,以为得和失仅仅是数据评分的事情。从游戏的角度,我这边让美国把导弹撤走,无论在古巴结果怎么样,我分数上都不亏嘛。
但事实不是这样子的。
由于大家都怕死,所以无论嘴上怎么吹牛,不到生死关头,核武器是绝不使用的。所以核武器的舆论意义远远大于实战意义。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最大的意义不是它真的很可能在实战上把苏联炸成什么样,而是“美国通过在土耳其公开部署核武器这一行为,向全世界宣示了对苏联的政治压力”。反之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同理。没有谁真的想打核战争,都只想通过核武器的存在展示自己的政治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可以同意撤走土耳其的导弹,却绝对不会同意公开撤走。同样是撤,秘密还是公开,差别天大去了。那么结果给世界的舆论印象就是:当两个人拿枪对准敌人脑门的时候,苏联极有可能是不敢扣扳机的一方。在核博弈中,一旦给世界造成了自己使用核武决心不足的印象,那么后果是毁灭性的。
原本由于猜疑链的对等,苏联可以使用相对较少的核武器和相对不那么激进的军事策略就达成对等威慑,但现在这么一搞,苏联在猜疑链中处于下风,必须使用更多的核武器和更激进的军事部署、外交策略才能让外界相信苏联动武的决心。这在长期战略上让苏联付出的成本,比美国撤走一个导弹,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随便说一个后续:在中苏交恶,濒临战争的时候,由于苏联的污点前科,哪怕中国对苏联的空中核打击没有任何防御能力,也完全不具备对苏核威慑的能力,毛泽东也不相信苏联真的敢于使用手中的核武器,你已经怂了一次,我就可以赌你还会怂下一次。而反过来虽然我国没什么反制手段,却还是要高调宣称要打就打核战争,还有什么冲进西伯利亚之类的,虽然在军事上是玩笑,却是一种毫不退让的政治态度,这种态度在核博弈上是至关重要的。
你手里有再多灭世武器,如果不能让对方相信你一定会用,那也都是纸老虎了。
当你给了世界一个“你会首先顶不住”的讯号,那就是你末日的开始。
当时来看苏联根本不吃亏。
原因很简单。
古巴本来不是苏联的小弟,苏联在这个区域没有落脚点,苏联本来也没有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在这个方向上对美国没有威胁。但是,土耳其是北约国家,美国在土耳其已经部署了中导,对苏联形成了实质性的威慑。
然后古巴导弹危机一闹,苏联不在古巴部署中导了,美国把部署在土耳其的中导撤了。
对苏联来说,之前收获了一个小弟古巴,本次事件中导部署失败。但是我本来在这里也没中导。对美国来说,本来在土耳其部署完毕已经进行战斗值班的中导被撤出来了,在这个方向上对苏联的威慑消失了。
你说谁吃亏了?
古巴导弹危机主要暴露的是苏联海军力量建设问题,自此以后开始红海军“走向大洋”的战略。
至于面子?如果丢面子能有这么些收益,那多丢点面子也是值得的。
怎么能这么淡然的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时刻几乎是三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信号,好在大家都有核武器,知道三战意味着什么。
不然,这世界现在啥样啊。估计要回到原始社会吧
战略高手就是和对手谈判没筹码,于是给自己弄一个筹码,然后拿这个筹码和对方已有筹码兑子,自己从头到尾都没啥损失。
1960年美国不讲道义,将中程弹道导弹先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将苏联乌拉尔工业区直接覆盖,1957年洲际弹道导弹刚刚实验成功,离规模部署还远。
这时候如果苏联和美国谈判,要求美国撤离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导弹,那么苏联必须要付出代价,谈判必须是等价的。
于是赫鲁晓夫等来了卡斯特罗的请求,落子北美,是苏联梦寐以求的战略机会。
赫鲁晓夫就是赌徒,他赌过好多次,有赢有输,国内立足不稳,他就拉上中国帮助稳定外部环境,自己解决国内危机。
这一次古巴危机,赫鲁晓夫的牌怎么打都划算。
第一:美国没反应,从此苏联和美国各有威胁对方的筹码
第二:赌美国不会单独和世界第二强国开战
第三:即使发现了,那么就直接和美国谈判,让美国拿筹码换。
不过赫鲁晓夫怎么都没算到自己被人称为莽夫,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其实是美国不地道在先,自己寻机找场子而已。
这件事如果导演顺利运到古巴,那么从此美国人睡觉都不踏实了,日夜活在恐惧之中。
不过有一问题,为什么赫鲁晓夫要大张旗鼓的宣传,非要让美国上下都震动。
美国朝野都被导弹的恐惧笼罩,所有人的人性这一刻丢受到考验。肯尼迪背后受到的压力肯定大的超乎想象,要不然他不会接受撤离意大利和土耳其导弹的条件。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赫鲁晓夫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筹码,然后拿去和肯尼迪交换。
表面看美国恩威并施,好像不惜武力,也要解决古巴导弹问题,苏联认怂撤出古巴导弹,苏联颜面受损,美国逼迫苏联尽显大国风范。
可是结果是什么,美国撤出意大利和土耳其导弹,苏联什么都没损失,就是把导弹运到古巴转了一圈,就解决了意大利和土耳其的中程弹道导弹,自己赢了里子,捞了一个大实惠。
国际战略谈判里无中生有,这是苏联和俄罗斯的最擅长手段,土耳其埃尔多安和俄罗斯对抗,普京先是一个支持库尔德人建国,直接击中埃尔多安软肋。最后俄罗斯一个叛军叛乱前提前通知,让埃尔多安顺服。土耳其开始靠近俄罗斯,俄罗斯没用多大代价,就搞定土耳其,都是无中生有,创造筹码。
因为按照赫鲁晓夫签的内容
苏联对美义务是公开的(美国派员监视确认30天内核弹打包送回苏联,苏联红海军立刻返航结束对峙;苏联武装力量解除战备停止在西部边境集结;苏联民防部门停止“延迟复员”和“征召退伍士兵”的行动,恢复和平时期工作状态,且莫斯科电台必须立刻播发以上消息或命令)
美国对苏义务是秘密,除了美军解除战备,停止在加勒比海军事行动以外,释放被俘苏联海军船只(其实是被迫上浮)以外,大部分全是秘密条款(土耳其核弹一年之内撤走打包运回美国,且苏联可以派军官全程监视确保无误)
且还签了一条附加条款:苏联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透露土耳其导弹已被撤走的消息,否则美国有权单方面撕毁协议核武装土耳其
所以在苏联政府垮台,文件解密之前
怎么看都应该是 苏联大败亏输,在核讹诈前做出巨大让步
那你可能会问 苏联解体之后为什么舆论没有发生逆转呢
因为这次对峙太经典,早早进了教科书,作为零和博弈“谁是懦夫”的经典例子,几乎所有讲博弈论的地方都会讲,这都是苏联垮台以前的事
现在教科书才开始转变其实这个协议是双赢,只不过苏联输了面子赢了里子,美国面子里子双收
苏联亏大了
先明确一点,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证明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大笔的银子投在了太空竞赛、提高福利,对外援助上,其实都是为了这一点。苏联最后解体,也不是因为美国的军事压力,而是苏联人民不再相信苏联的制度具有优越性,主动拥抱了资本主义。
危机开始时,苏联信誓旦旦的保证,古巴绝对没有核武器,这本身就输了气势;后来为美国的威胁下,苏联撤走了导弹,更是令苏联政府颜面扫地。
苏联撤出古巴后,卡斯特罗十分愤怒,大骂苏联是懦夫,还组织群众上街游行,抗议苏联的背信弃义;中国也跳出来讽刺苏联,说赫鲁晓夫犯了“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的错误;甚至苏联内部都有人站出来指责赫鲁晓夫,说他是狂妄自大的懦夫,破坏了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威望。
跟这些比起来,土耳其那个导弹基地根本不算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