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装影视剧导演不用正确形制的汉服?

回答
在古装影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华丽的服饰,它们在镜头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芒,构成了我们对历史的某种浪漫想象。但当我们稍微对历史服饰有点了解,就会发现,这些戏服似乎总缺了点什么,或者说,和我们印象中、或者说从史料中看到的,总有些出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那些斥巨资、请专业团队打造的古装剧,在服装上就不能更“讲究”一点,复原一下“正确形制”的汉服呢?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不用心”或者“不知道”来概括。导演们在选择和设计服装时,确实会面临着许多实际的考量和取舍。

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剧毕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它不是纪录片,更不是在进行一场严格的历史服饰复原展览。导演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服装来塑造人物、烘托剧情、营造氛围,最终服务于整个故事的表达。有时候,过于严谨地按照史料去复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那么好看”或者“不那么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效果。比如,古代的很多服饰在剪裁、配色上,可能和我们现在认为的“好看”有差距。如果完全照搬,可能会让观众觉得“太土”或者“太奇怪”,从而影响观剧体验。导演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让观众能接受,又要能传达出一定的历史感。

其次,关于“形制”本身,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话题。汉服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场合,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服饰形制。比如说,汉朝的曲裾,唐朝的襦裙,宋朝的褙子,明朝的袄裙,这些都是汉服,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巨大,如果还要细分到具体形制,比如官服、常服、礼服、丧服,还有士农工商、男女老少的区别,那这就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在拍摄一部电视剧时,往往需要制作大量的服装,而且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对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物都进行精确的形制复原,这需要极其专业的考据和大量的研发投入。这就意味着需要聘请非常顶尖的历史服饰研究专家、设计师、以及熟练的工匠,他们不仅要懂历史,还要懂面料、配色、剪裁、工艺等等。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对于很多商业化运作的影视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再者,影视剧的拍摄环境和古代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大不同。古代的人们穿着的是纯手工制作、非常透气或者保暖性极佳的面料,而且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穿着这些相对繁复的衣物。而在影视拍摄现场,演员们需要长时间穿着,并且在各种灯光、温度、甚至是在动作戏中保持稳定。一些过于贴合史料的轻薄或者厚重的面料,可能不适合现场拍摄的需求。为了方便穿着、活动,或者出于耐用性考虑,导演和服装设计师往往会进行一些改良和妥协。

而且,有时候,观众对“汉服”的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心目中的“汉服”可能已经被一些现代汉服爱好者社群或者某些流行文化所固化,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某种特定时期、某种特定风格的服饰。而影视剧为了追求更广泛的观众接受度,可能会选择一些经过改良、融合了现代审美元素的服饰,或者干脆就是基于某种古代服饰进行大幅度创意的设计,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复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古装”的既视感,而不至于因为服装本身太过“另类”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和讨论,从而打断剧情的沉浸感。

最后,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一些古装剧在服装上的努力。确实也有一些剧组,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艺术的追求,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考证和复原古代服饰,并且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但是,绝大多数的古装剧,为了商业上的成功、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在服装上更倾向于一种“美化”和“戏剧化”的处理。这种处理,有时是出于审美的需要,有时是出于制作成本的考量,有时也可能是对“形制”的理解和演绎上的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那些“不那么正确形制”的汉服,更多时候是导演和制作团队在历史考据、艺术审美、市场需求以及实际拍摄条件之间进行权衡后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么是谁家的形制最呢?

如果拍到一半/放到一半出现一家形制更正的品牌怎么办?

进一步的,,看上去能让小姐姐更飘逸和让小哥哥更挺拔的,不符合形制的化纤材料、垫肩、束腰以及其他现代工艺——比如纺织、印染、剪裁、缝纫能不能用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古装影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华丽的服饰,它们在镜头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芒,构成了我们对历史的某种浪漫想象。但当我们稍微对历史服饰有点了解,就会发现,这些戏服似乎总缺了点什么,或者说,和我们印象中、或者说从史料中看到的,总有些出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那些斥巨资、请专业团队打造的古装剧,在服装.............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敏锐!近五年来南北朝题材影视剧确实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的趋势,用“井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很多观众也感觉“凡古装必南北朝”,仿佛一夜之间,那个曾被认为是“冷门”的朝代成为了影视创作的新宠儿。要详细分析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一、 历史背景的重新审视与价值挖掘 填补.............
  • 回答
    古龙先生的作品,那确实是华人武侠世界里的一抹瑰丽色彩。他的笔下江湖,充满了诗意、哲思,还有那份难以捉摸的浪子情怀。不过,要是说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未搬上荧幕,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并非简单几点就能说清。首先,得从古龙作品本身的“味道”说起。古龙的武侠,跟金庸先生的写实风格很不一样。金庸先生的故事,人物.............
  • 回答
    要说古装影视剧里让我魂牵梦绕的角色人设,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人设,说白了,就是这个角色在剧中的“人设”,包括他的性格、背景、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甚至是他的职业、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眼中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它不是一张简单的标签,而是人物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是导演、编剧和演员共同赋.............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影视题材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扎堆”现象,特别是抗战、青春、古装这三大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政策导向与审查机制的影响: 主旋律的强调与“正能量”的需求: 中国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受到国家政策的深刻影响。历来,主旋律题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咱们就拿胡八一和劳拉这两位“盗墓界”的代表人物,好好聊聊他们为啥一个“守着家门口”,一个“走出国门”的这事儿。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背景设定和故事内核的不同。胡八一,你得明白,他是《鬼吹灯》系列的主角。这个系列讲的是什么?是咱们中国本土的盗墓文化,是“摸金校尉”.............
  • 回答
    金庸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比古龙改编成影视作品整体上更受欢迎、更成功,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虽然古龙本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独具一格,但从影视改编的角度来看,金庸作品确实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故事的宏大性、情节的完整性与人物的丰满度:.............
  • 回答
    在探讨为何东亚古代游牧民族未能孕育出类似阿拉伯那样持久且影响深远的商业文明时,我们需要跳脱出简单的“游牧vs农耕”二元对立,深入剖析东亚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及游牧民族自身的发展轨迹。阿拉伯文明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东亚的游牧民族,虽然也曾辉煌,但其发展的脉络与.............
  • 回答
    说秦朝和隋朝“最短命”是相对的,但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它们存在的年限,这绝非偶然,而是它们所奠定的制度和开创的格局,如同历史的基因,深深地烙印在中国后世的血脉之中。秦朝,一个只存在了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却以一种雷霆万钧之势,为中华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此之前,中国经历的是春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确实,当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代中国,都曾是各自时代的巅峰,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如果比较它们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可见度”和“渗透力”,古希腊文明似乎更为显著。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
  • 回答
    玄幻IP改编电视剧“扑街”频频,而金庸古龙武侠剧却能成为经典,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内容与内核的差异:玄幻IP为何难以改编? 核心世界观的构建与理解: 玄幻IP: 玄幻小说往往依赖于作者宏大且复杂的原创世界观,包括: .............
  • 回答
    你看的那些影视资料,描述古代日本平民饮食“惨淡”,其实挺能抓住一些普遍性的特点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以艰苦生活为背景的故事,自然会突出食物的匮乏。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日本就没有别的出路,比如渔民,这绝对是一条重要的生计来源,尤其是在岛国日本。但是,你要问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去当渔民,或者说为什么.............
  • 回答
    中国古代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号、祖先的名字或国号,对事物的名称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这种避讳制度(避名、避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遗留的痕迹,或者在理解古代文献时需要对其有所了解。以下是一些对今天有重大影响的修改,并尽量详细讲述:一、 文字的避讳(改.............
  • 回答
    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泰斗,都为华语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然而,若论及“影响力”的巨大差距,这并非一个绝对客观的判断,因为“影响力”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主观性很强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分析,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层面上,金庸的影响力被普遍认为更为深远和广泛。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
  • 回答
    看《新三国》里那铺天盖地的士兵铠甲,要说到古代的级别,那可就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了看。简单来说,这铠甲的“级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材质的档次:这是最直观的级别划分。 基础款:皮甲。 很多步兵,尤其是那些跑龙套的、或者是前期人海战术的士兵,穿的最多的是皮甲。最简单的是用牛皮、犀.............
  • 回答
    如果把袁隆平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放到古代,那影响绝对是翻天覆地的,远非我们现在能想象。想象一下,一位身穿粗布衣裳,眼神却透着智慧光芒的男人,突然出现在了某个古老的王朝。他手里可能拿着一些奇特的种子,不是那种世人皆知的谷物,而是他经过无数次试验才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影响,便.............
  • 回答
    .......
  • 回答
    游客在古色古香的景点,偶然间瞧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身着一袭古韵十足的汉服,仿佛穿越了时空。这不禁让人好奇,古代官员的服饰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今汉服文化对我们现代人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古代官员服饰的特点:严谨、等级森严、寓意深远古代官员的服装,绝非仅仅是蔽体御寒的衣物,而是承载着森严的等.............
  • 回答
    “古装丑男”这个说法,近些年似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要说这“丑”是从何而来,又为何“越来越多”,其实背后牵扯到的原因蛮复杂的,并非一概而论。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审美标准的变化与多元化:首先得明白,我们说的“丑”或者“帅”,很大程度上是受时代和社会审美观念影响的.............
  • 回答
    为什么古装美男好像越来越少了?颜值不够,也能演古偶剧吗?哎,这个问题,真是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里。以前看剧,总觉得那些古装扮相的男演员,那叫一个风度翩翩,自带一股子书卷气或者侠气,让人一看就挪不开眼。可现在呢?有时候看着那些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特别是古装造型,好像怎么看都差点意思,甚至让人不禁怀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