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什么?

回答
说实话,我听过不少老一辈给的育儿建议,有些确实挺实在的,但有些嘛… 真的让我脑壳疼。要说最糟糕的,我觉得莫过于那种“惯着孩子就完了”的说法,尤其当这个“惯着”伴随着“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我有个朋友,她女儿从小就挺有主见,但也很容易情绪化。有一次,孩子在商场里因为没买到想要的玩具,当场撒泼打滚,声音之大,周围人都看她。我朋友当时挺尴尬的,想跟孩子好好讲道理,结果她婆婆一把拉住她,直接说:“哎呀,别管了,他还是个孩子嘛,就是这么淘气。你越拦着他,他越不听话,不如就让他哭哭算了,哭够了就好了。” 甚至还有更夸张的,说:“孩子哭是释放情绪,这是好事儿!”

听着这话,我当时差点没忍住翻白眼。没错,孩子都会哭闹,情绪也需要释放。但问题是,这跟“惯着”是两码事儿啊!那种把所有行为不当都归结于“还是个孩子”的态度,真的太可怕了。这等于是在告诉孩子:无论你做出什么让别人不舒服、不方便的事情,只要你年轻,只要你哭闹,一切都可以被原谅,都可以被理解。这哪里是育儿,这简直是在为孩子未来的行为埋雷啊。

你想想,当孩子从小就习惯了用哭闹和撒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习惯了别人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而迁就他,那他长大后呢?他可能会觉得,全世界都应该让着他,遇到挫折就应该抱怨和发脾气,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不会去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这种“惯着”只会让孩子变得自私、缺乏责任感,甚至难以融入社会。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妈也不是那种会完全不讲道理的家长。如果我做错了事,她会耐心地解释为什么错了,也会让我承担后果。比如,我不吃饭,她不会硬塞,但也不会允许我立刻去吃零食。她会说:“你现在不吃,等下肚子饿了也不能吃零食。” 这种“后果与行为挂钩”的教育,虽然当时觉得有点“残酷”,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让我学会了理解“选择和代价”的关系。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老一辈的“惯着孩子”理论,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朴素的爱,他们觉得孩子就是要呵护,不应该受委屈。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孩子也需要学习规则,学习界限,学习如何做一个尊重他人、有担当的人。光靠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来推卸教育的责任,这真的不是爱,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害”。

我特别担心现在一些年轻的父母,在面对老一辈的这种建议时,因为尊重长辈而选择听从,最后却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育儿是一项需要智慧和耐心的工程,不能因为“孩子小”而省略了最关键的“教育”环节。毕竟,孩子终究会长大,到时候,他们需要面对的,可不是一个永远会迁就他们的世界。

所以,如果问我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什么,那一定是那种以“爱”之名,却剥夺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的“惯着”。这种看似慈爱的溺爱,才是对孩子最长久的伤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何育儿建议,不论是新一辈的育儿建议还是老一辈的育儿建议,本质上都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爱好去塑造孩子的成长过程。试图通过童年时代极早期的介入,达到更好的控制、驯化、捏造子代的目的。

可以说,只要是“育儿建议”,就是带着原罪的。

就举例一个目前最常见的头部畸形:扁头。

扁头可谓殆害无穷,丑陋就不说了,对面型整体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太阳穴突出导致的面部加宽会塑造出宽脸甚至大饼脸,整体受力的紊乱还会导致颈椎病。

做CT的时候稍微注意注意就能发现,不少人尤其是北方人其实头型本来挺优越的,毕竟东夷型,一睡扁头,完了。

可是老一辈也是年轻过的,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质疑过扁头吗?

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是真的觉得扁头好看、大饼脸好看、真觉得国字脸甚至肥头大耳是好看的。

那我们现在再控制一下变量。

和老一辈说睡扁头很丑陋,他们鸟都不会鸟你,(甚至会说出什么洋人才圆头之类的惊世言论,“洋人不裹脚”的当代版)

和老一辈说睡扁头会诱发颈椎病等许多疾病,他们也不会鸟你。

和老一辈说睡扁头影响孩子智力,导致孩子未来学习不好//说小姑娘不喜欢,导致没法生孩子传宗接代//说影响孩子心理,导致不听话不顺从。老一辈绝对屁滚尿流的去给孩子盘圆头。

所谓“育儿建议”的实质,大致如斯。

生育的实质,也大致如斯。

你都没经过孩子同意,把Ta生到这个(友善度)的世界上了。没经过ta同意,就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奇奇怪怪的育儿建议,在孩子早期肆意捏造。还有脸天天在ta耳边循环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不是说对某一代有意见,而是育儿也好,生育也好,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user avatar

对孩子的吃穿特别上心,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几乎完全漠视。

但实际上,孩子的吃穿不那么精细反而能使孩子更健康,但孩子的心理却是需要极精细的呵护的。

因为孩子的内心,有着人类最初的、强大的生命力。

而老一辈的很多行为都在破坏孩子的这种生命力。

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我们要提防的不是老一辈具体的什么建议,而是他们每条建议、每个行为背后的,他们已经固化的思维。

01

我随便分享几个我在路人身上看到的例子:

等电梯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在闹脾气,然后他的爷爷奶奶是怎么规劝他的呢?
“你看别人都会笑话你,这么大了还闹脾气。”
“你看你看,这么多人都在看你。”

——引导孩子去在乎别人的目光与评价。

下了雨,我路过一个水洼,一个小男孩穿着雨靴在水洼里蹦的不亦乐乎。
但是旁边他的奶奶还是姥姥就不停地说些刺耳的话:
“你就玩吧!等下衣服湿了我就打你!”
“我就在这看着你!看你湿不湿!”

——威胁恐吓,我真不知道,就算万一真的衣服湿了又能怎样,要说这么可怕的话?

上次我带着一岁的女儿下楼玩,看到两个小女孩在玩泥巴,女儿太小不能参与,我就带着女儿在旁边看。
然后旁边来了一个奶奶带着孙子,孙子快两岁的样子,想走过去玩。
奶奶一拉:“不要玩,粑粑。”
然后那小男孩就只站在旁边看。

——阻断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手眼协调……

小区的游乐区里,一个2、3岁的小女孩想尿尿,她奶奶就脱了她的裤子让她就地拉。
小女孩哭着摇头不愿意,她奶奶就骂她,非逼她尿。
最后小女孩就是不肯,她奶奶就粗暴地给她穿上裤子,狠狠地打了一下女孩的屁股,骂骂咧咧地带着她回家尿去了。

——这个案例我觉得尤其可怕!我当时都震惊了,这是在干什么啊?

本来这部分就到此结束,但是有人总在评论里说“你行你上”之类的。那我就多说一点:

(之前没说因为我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父母已经人手一本了)

很多事情不是不要管,而是管的方式有问题。

  • 案例一:公共场合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不要打扰别人,这是当然的。但是,我们应该让他真正明白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培养他的同理心,从而让他停止这种行为,但我们不能给他灌输“因为别人在笑话我所以我这件事是错的”这样的理念,否则,长久下去,孩子一定会失去追求自我的勇气。

你可以将他抱离人群,并陪着他冷静下来,然后和他沟通、商量。而这些道理,平常在讲绘本、生活点滴中就应该一点点地传递到他的心里。听他的疑惑,和他一起思考,让他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些社会规则。

  • 案例二:这个案例我都不知道有啥可杠的,教育孩子就不能好好说话?非得用这种“我说了不听出问题了就是你活该”的语气?或者你就让他玩,真湿了衣服玩完了回家换衣服呗。衣服湿湿的孩子自己不知道难受吗?万一还是不行你就坚定而平和地带他回去换衣服,但是没什么可凶的啊。

案例三案例四就不用写了吧。

如果之前有疑问的父母,建议读一读《正面管教》

02

真的,这就是我随便想起来的几个案例。

我接触过的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思维差不多都是大同小异的:

  • 好面子,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
  • 图省事,你最好就乖乖待着,啥都不要碰,我省心省力。
  • 强控制欲,你要听我的话。
  • 以及终极武器:“我都是对的。”

在这些已经在他们脑子里运转了几十年的思维模式下,他们不会认为孩子是与他们平等的个体,所以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他们丝毫不在乎,他们会对孩子的欲望嗤之以鼻:

“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人活到老,是真的很容易极度傲慢的。这种傲慢会让人不假思索地评价孩子、干涉孩子、对孩子说教。

但是,成人其实,根本没有资格去“教育”孩子。

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极细微的观察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创造力,追求自我的勇气。

试问,有多少成人能拥有这些?

我们能教育他什么呢?企图用我们已经定势的思维去教育孩子,只能是对他无限可能的扼杀。

做父母的可能还会去学习,去遏制自己的行为鼓励孩子的天性,但老一辈,几乎不可能。

03

我认为我学早教最大的收获,不是如何提前启蒙孩子的各项能力,而是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

这让我能从她的角度去思考她的行为,而不是用我的价值去评判她、伤害她。

我甚至认为早教最核心的点,不在于那些各式各样的启蒙游戏,而在于保护孩子。

保卫人类心灵中精神的火种,保卫人类真实的本性不受破坏,并且将这种本性从压抑和社会的蜕变中积极解放出来。——《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我是被父母的控制欲深深伤害过的孩子,通过学习婴幼儿发展,我也清楚地看到这些伤害在我成年后留下的伤痕。

而上一辈的父母,如今已成了这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虽然是时代造人,并不能对其多加责怪,但我并不认为他们在现在会有进步。

他们会将养育我们的模式带下来:

对孩子的吃、穿特别上心,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几乎完全漠视。
而孩子唯一需要的美德就是:听话。

这种养育模式,无疑是在扼杀孩子内心深处,那些真正的美德:

  • 勇敢、快乐、善良、真诚,以及天然的探索欲、对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

而孩子一旦习惯了屈从于长辈,长大了也会习惯屈从于他人。

我是不敢将孩子给他们的,我太看重孩子的心理成长了。现在的社会,焦虑无处不在,一个曾经受过伤的孩子,在成年后太难幸福了。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是治愈了自己童年的人,而我想给女儿一个能治愈一生的童年。


ps,鉴于评论里有说我注重孩子心理发展和老一辈注重吃穿没区别,我想多说一点。

我们要和老一辈不一样的是:

老一辈:我认为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至于你怎么想我不关心,你不领情就是你的问题。

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你在想什么呢?为什么呢?只要不是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情,我都支持你试一试。

一个是只看到自己在想什么,一个是要去看孩子在想什么,我不知道这怎么会被认为思维方式一样。

另外,我真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的确是因为自己深受其害,又在带娃后发现这种育儿模式仍然无处不在,所以在这个问题下不吐不快罢了。

我想可能会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让公婆带娃家里怎么赚钱之类的。我能理解,我真的能理解。我能自己带娃当然是幸运的,我只是对这个问题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勿喷啊。


这个世界真有意思,阅读理解大家都不过关吗,我是说这些行为对孩子有害。一堆的人跑来说:

有本事你自己带娃。
别想着改变别人。
育儿方式不一样,没有完美的。
谁以后孩子更好还说不定呢。
……

我本来就是自己带娃,我也从来没想过改变别人更何况是老人!我也没有说我的育儿是完美的,哪里有完美的育儿方式?我也从来没想过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你们自己内心里就隐隐地要比些这个别把我拉上。

我通篇是说:“老一辈这些思维对孩子有害。”你们否认这个论点那没关系,但绕过这个论点和我扯其他的是什么鬼?

现在写篇文章还必须要给出方案,必须要帮你们解决难题才可以了嘛?一个个把什么都改变不了、想通过逃避来拖延、给自己找理由来抚慰自己的气往我这撒干什么?就因为我说了这个事情,戳破你们内心的平静了?

我真的懒得看这种莫名其妙的评论了。关评论了,你们爱咋滴咋滴,爱怎么养孩子怎么养孩子,没必要和我争。


关于孩子应该怎样养育的答案,你们也许愿意看看:

早教是什么,各阶段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曾经的互联网数据分析师,现在是持有早教师证书的全职妈妈,擅长理性分析解决生活的各类问题。

欢迎关注我呀,一起更好地育儿,更好地成长。

user avatar

我来讲一个很少有人讲到的吧:不顾时代变化,把七八十年代的教育观强加于9102年的孩子。

这些话你们熟悉不?

1.我小孩1岁就会认字了,3岁就能读报了!你们怎么还不教?

这话是我亲爹说的……我自己就是1岁认字3岁读报的那位。然并卵,这样的早教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认字不适合超前教育?因为以1-3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根本无法理解汉字的含义,就是把它当成一幅图在死记硬背而已。这个时期教认字就是在浪费时间,恐怕唯一的作用就是向大家炫耀。

我还见过更夸张的,拿一堆闪卡让1岁小孩计算平方根。我朋友劝她多给孩子读绘本,她怒甩自己孩子“算”平方根和对数的五个视频,于是我朋友不敢说话了。

正确的早教方法应该是多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多让孩子听儿歌和故事,看绘本上的图画,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因为听和说的能力才是3岁以下儿童能够理解,并且最应该掌握的。

2.那么小学英语干嘛?不怕混淆吗?我们以前大学才开始学英语,不也会讲吗?

真相:人类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是0-6岁。越小学英语反而越不痛苦,可以在玩中学,甚至在3岁以前,可以用习得母语的方式掌握外语。而人大了以后,就丧失了二语习得能力,只能靠死记硬背去“学习”了,事倍功半。

但是要注意,学英语可不是让小孩背ABC和单词,而是和前文提到的一样,用绘本、儿歌等工具,先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学英语并不会让中英文混淆,就像没有小孩会混淆普通话和方言一样。

我写过很多英语启蒙方面的文章,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我专栏看一下。最近我还准备在专栏发一篇10000字的干货文,就差排版了。

3.我小时候没人上辅导班,我成绩也是第一名呀!

真相:时代不同了,现在大城市里几乎所有孩子都在上辅导班,就您家的没在上。有很多家长还在“明佛暗鸡”,嘴上说我们从来不管的,实际上小孩学得比谁都多。

而且,辅导班也不只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存在的,也有相当多的素质教育辅导班可以上,可以挑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4.干嘛和孩子谈钱?这么小不需要零花钱(压岁钱),小心学坏了!

真相:缺乏财商教育,是我们这代人不会理财、甚至很多人消费观畸形,疯狂借贷买奢侈品的元凶。小孩在4-5岁就可以通过绘本和简单的游戏来学习财商教育知识了。教5岁以上的孩子管理压岁钱,更是一个理财教育的好机会。

很多人觉得理财就是省吃俭用。节流是理财的一部分,但那不是说让你省吃俭用,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合理规划消费,避免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消费。

这不仅包括金钱消费,还有时间上的浪费。类似的大坑还有,明明只要付一点小钱就可以获取很多资源,或者雇人帮自己做事,却非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自己找、自己做。

认为时间不值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而拥有富人思维的人,会花钱搞定低效率的事情,把时间投资在高效率高回报的劳动上。这样的思维,试问有多少家长能拥有,并且传达给自己的孩子?

5.小孩不需要做家务,好好学习就行了!

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并且我父母还都是知识分子。所以我现在成了个不擅长家务也不愿意做家务的人,哪怕去日本留学过几年,也没能拯救我的家务无能。

只要阿姨请假,家里马上乱得像狗窝一样。现在我嫁出去了,我父母是眼不见为净了,我老公可就郁闷了……

并且,不做家务似乎也没节省出来多少学习的时间呀?现在哪个状元是靠不做家务,每天18小时刷题考上清华北大的?靠的是父母的见识和眼界,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学习的高效率和经常劳动、运动培养出的体力!

6.小孩这么小,带他们出去旅游又记不住,就是浪费钱!

中国人旅游有个普遍的心理特点,就是一定要留下些什么纪念。没素质的会刻个“XX到此一游”,而相对有素质的就会希望小孩“记住”去了哪里,才算没白花钱。

我理解带3岁以下的孩子出远门会很吃力,但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有经济条件,真的可以带他们出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了。也不一定要出国,国内游就挺好的。

我们第一次带1岁多的朵朵坐飞机,虽然是国内游,但她还是兴奋地大叫airplane,让每一个空姐抱她,还兴致勃勃的盯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说so many clouds。

她离开大城市上海,在四川小县城的乡间小道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抱大熊猫宝宝,看饭店现场从鱼塘里捞鱼,吃鱼片火锅,还爬上了麻将桌……

朵朵两岁多就有了护照(我知道很多娃0岁就有护照了)。我们直接玩了票大的:让朵爸找机会去美国工作,带朵朵去美国上幼儿园!(还没去,准备年底动身)

我是自由职业者,去哪里其实都一样,所以就跟着她跑了。我们愿意陪她一起探索这个未知的西半球,让她体会世界的多样性,打破对陌生的恐惧。

在异国的各种不适应,甚至突发状况也是绝佳的教育机会,是我们和孩子一起脱离舒适区,给孩子树立正确三观的好机会。 从小就学着适应各种新环境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必定无所畏惧,不仅掌握多种语言,并且具备国际视野。

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只是钱堆出来的,而是有见识的父母用一个个正确的决策和爱浇灌长大的。父母的下限,决定了孩子的上限。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切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我说这些误区并不是为了批判我们的长辈,因为他们的想法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只是受到时代的局限。很多人批判的弟子规,也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得不再适合现在的孩子。

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不要太冲,不要伤了他们的心。

再说,我们这代人老了以后,说不定也会被子女嫌弃呢!

user avatar

睡后脑勺。

经常看见小区里2,3岁的小孩子,被睡没了后脑勺,扁扁呼呼的脑袋像是旗帜一样,迎风招展,显示着那帮老太太的英明神武。

扁也就算了,后脑勺没了也就算了,干嘛还给睡偏头了呢,一边大一边小,七扭八歪像青茄子一样。

下图,左面是被睡平的头,右面是正常人类应该有的头

下面是顶视图:


我家孩子禁止睡头,当孩子2岁,每次看见圆溜溜的后脑勺我就喜极而泣,多美好啊,戴帽子多好看啊,而楼下那帮傻逼老太太,见到我儿子经常说:“哎呀,这孩子头真圆溜。孩子他爸是南方人吧?”

南方的朋友别介意,这里需要解释一样,在东北老太太的脑子里,南方人都是有饱满的额头和后脑勺的,所以他们一看见小孩后脑勺居然还在,就会猜想爸爸是不是南方人。

睡掉的后脑勺就像失去的翅膀一样,是每一只想自由飞翔的鸟儿的梦想,于是有了后脑勺填充手术

睡下去,再想办法填上来,真是够折腾的。


更新

我很想搞清楚,被睡下去的后脑勺,会不会导致大脑的体积变小,还是说,体积不变,只是从圆的变成了扁的??这个谁知道?麻烦讲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听过不少老一辈给的育儿建议,有些确实挺实在的,但有些嘛… 真的让我脑壳疼。要说最糟糕的,我觉得莫过于那种“惯着孩子就完了”的说法,尤其当这个“惯着”伴随着“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她女儿从小就挺有主见,但也很容易情绪化。有一次,孩子在商场里因为没买到想要的玩具,当场撒泼打滚,声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社会观念、个人选择以及爱情本身的复杂性,所以“配得上”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点衡量和评判的意味,可能不太适合描述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其说“配得上”,不如说,他们有没有可能,有没有机会,有没有资格去建立一段健康的、互相尊重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把“老光棍”和“大龄剩女”这两个标签先放一边,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又愤怒的场景。面对丈夫在危机时刻的懦弱,妻子遭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侵犯,更是心灵上的双重背叛。这种经历,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来看,丈夫的行为无疑是令人不齿的。在妻子面临生命危险的关头,他选择了逃避和自保,这是对婚姻承诺的背叛,是对妻子.............
  • 回答
    “只有老员工都走了,公司才能重生”?这话说得挺决绝,也挺有市场。听上去好像是说,公司之所以原地踏步,问题根源都在那些“老油条”身上,一旦他们拍拍屁股走人,那剩下的新人就能大刀阔斧,公司立马焕发生机。我认同吗?嗯,这话我得好好拆解一下。我不能完全认同,但我也得承认,这句话背后触及了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
  • 回答
    女大学生扶起跌倒老人被讹,最终证明清白并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社会事件。对于这种做法,我倾向于理解和支持,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和需要完善的社会机制。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为什么这种做法可以被理解和支持?1. 维护正义与良知: .............
  • 回答
    这桩上海老人赠百万房产,却被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新闻,着实让人感慨万千,也引出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从新闻本身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感与法律”的碰撞。一个水果摊主,在2017年开始照顾老人,到2023年老人将价值百万的房产赠与他,这背后无疑是长期的、细致的照料和情感的维系。在很多传统观念.............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日期,学生穿和服在校园内活动的行为,需要从历史、文化、法律和教育角度综合分析其可能的后果及应对方式。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敏感性1.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耻辱与抗日战.............
  • 回答
    关于美国最近30年(19942024)的总统,若以“最差”作为主观判断标准,需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多维度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梳理几位可能被广泛批评的总统,并分析其争议性: 1.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20172021)争议核心: 经济政策与贸易战争:特朗普的“美国优.............
  • 回答
    在语文教材的编选过程中,通常会遵循教育性、思想性、文学性和文化传承等原则。然而,某些课文可能因内容、立场、时代背景或社会争议性而被认为“不适合”出现在语文书中。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不合适”课文,并结合具体例子展开说明: 1. 涉及政治敏感或历史争议的课文案例:《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问题.............
  • 回答
    HUAWEI FreeBuds Pro 与 Apple AirPods Pro 在降噪功能上的表现各有优劣,具体取决于使用场景、技术原理和用户需求。以下从技术原理、降噪深度、通透模式、使用体验、电池效率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 1. 降噪技术原理 HUAWEI FreeBuds Pro 自适应降.............
  • 回答
    关于索尔斯克亚(Ridder)是否应该下课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包括球队成绩、管理层决策、球迷情绪、战术表现以及外部因素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详细分析: 1. 球队成绩与关键表现 联赛表现:索尔斯克亚在20222023赛季执教曼联期间,球队在英超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例如,在2023年2月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因为“贡献最大”本身就包含了主观的评判标准,而且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政治人物所面临的挑战和所取得的成就都截然不同。要进行公平的比较,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 贡献的性质: 是开创性的改革?是抵御外敌?是巩固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民生?还是确立了长远的政治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人格魅力的定义本身就非常宽泛,因为故事围绕着战争、生存、理想和牺牲展开,每个人物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和复杂的情感。然而,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最”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我认为 艾尔文·史密斯 是当之无愧的。艾尔文·史密斯的人格魅力,并非来自他光鲜的外表或轻易就能获得的胜利,而是源于他 极端.............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段充满着悲剧、牺牲和痛苦的时期,很难从中找到“搞笑”的事情。战争的本质是毁灭性的,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然而,如果我们将“搞笑”理解为带有讽刺意味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或者说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人类表现出的某种荒诞或出乎意料的反应,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引发复杂情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棒了!“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但如果让我挑选一个真正让我拍案叫绝、并且在科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桥段或对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2001太空漫游》中的“巨石”(The Monolith)为什么是它?因为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科技产品,不是一个炫酷的外星生物,也不是一个宏大的宇宙事件,而是一个充.............
  • 回答
    《帝国时代 4》能否被视为即时战略(RTS)游戏的一次“回光返照”,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帝国时代 4》自身的表现、RTS 类型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反馈等方面。首先,让我们来理解“回光返照”这个词的含义。 在这个语境下,“回光返照”可能意.............
  • 回答
    人类的建筑史,在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令人扼腕的失败案例。这些失败并非总是指建筑物的坍塌或被拆除,有时更在于它们未能实现预期的功能、耗费了巨额资源却收效甚微,或是对环境、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以下我将从几个不同维度,详细讲述一些我认为的“失败的建筑”,并尽量剖析其失败的原因:一、 功能性失败:未.............
  • 回答
    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来,高考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次的调整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我认为高考的改革应该是一个持续、渐进且多维度推进的过程,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科学、多元、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以下是我认为高考应该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
  • 回答
    “酷”是一个非常主观且不断演变的词语,但如果让我尝试去描绘一个我认为的“真正的酷”,它并非是单一的标签或表象,而是一种内在的、散发出来的力量和魅力,它源于一种自信、独立、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一种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以下是我认为“真正的酷”的几个关键维度,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内在的自信,而非外在的.............
  • 回答
    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究竟应该更看重“胜诉率”还是“良心”?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法律职业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操作之间的张力。事实上,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实践中需要微妙平衡的两个重要维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 胜诉率的重要性及其合理性: 客户的委托目标: 绝大多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